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景泰藍的製作》閲讀試題及答案

《景泰藍的製作》閲讀試題及答案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試題,試題是命題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編寫出來的。那麼問題來了,一份好的試題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景泰藍的製作》閲讀試題及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景泰藍的製作》閲讀試題及答案

《景泰藍的製作》閲讀試題及答案1

試題內容: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題。

粘在銅胎上的圖畫全是線條畫,而且一般是繁筆,沒有(甲)只用(乙)的。這裏頭有道理可説(丙)景泰藍要塗上色料,銅絲粘在上面,塗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條上的每片葉子由兩條銅絲構成,綠色料就可以填在兩條銅絲中間,不至於溢出來。

其次,景泰藍內裏是銅胎,表面是塗上的色料,銅胎和色料,膨脹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積佔得寬,燒過以後冷卻的時候就會裂。還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經過幾道打磨的手續,打磨的時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丁)。

現在在表面粘上繁筆的銅絲圖畫,實際上就是把表面分成無數小塊,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較比細微,又較比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於破裂、剝落。通常談文藝有一句話,叫內容決定形式。咱們在這兒套用一下,是製作方法和物理決定了景泰藍掐絲的形式。

1.空格(甲)和(乙)中恰當的詞語是(2分)

A密密麻麻、少數幾筆

B疏疏朗朗、少數幾筆

C疏疏朗朗、繁複筆畫

D密密麻麻、繁複筆畫

【答】[ ]

2.空格(丙)中最恰當的.標點是(2分)

A.B. C—— D.

【答】[ ]

3.空格(丁)恰當的詞語是(2分)

A磨損 B剝蝕 C剝落 D綻裂

【答】[ ]

4.從全篇看,最後一句中的“製作方法”具體指的是(2分)

A掐絲、塗料、燒製和打磨

B點藍、燒藍和打磨

C景泰藍的特殊工藝過程

D以上幾項都概括得不對

【答】[ ]

試題答案:

1.(2分)B

2.(2分)A

3.(2分)C(“決定掐絲形式”的“製作方法”不應包括“掐絲”本身)

4.(2分)B

《景泰藍的製作》閲讀試題及答案2

一、基礎知識(12分)

1.下列字音或字形有錯誤的一組是(  )

A.打磨(mó)  磨面(mò)  延展  轉彎抹角

B.鐵屑(xiāo) 硝石(xiāo) 暴燥 脣焦口燥

C.色料(sè) 色子(shǎi) 跌宕 高潮迭起

D.篩子(shāi) 琢磨(zuó) 重疊 疊牀架屋

2.下列近義詞填空最恰當的一組是(  )

(1)合肥新機場建設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將使我省交通樞紐地位更加______,有助於安徽在中部地區的新一輪競爭中奪得頭籌。

(2)每年三月,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

(3)連學好母語都需要花大力氣,下苦功夫,______學習外語呢?

A.突顯      國是      況且

B.凸顯 國事 何況

C.凸顯 國是 何況

D.突顯 國事 況且

3.下列加點的成語運用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這位油畫家的以高原風貌為主題的油畫雖然很受歡迎,但是他不輕易創作,因此,他掛在畫廊牆上待價而沽的作品並不多。

B.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極大衝擊,曾經富庶的大西洋某島國如今的經濟狀況已如履薄冰,瀕臨“國家破產”的邊緣。

C.這次事故,你們二人都有責任,半斤八兩,各打五十大板。

D.“生命的價值在於厚度而不在於長度,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獲取……”院士的一番話入木三分,讓我們深受教育

二、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回答5~8題。

①第二步工作叫掐絲,就是拿扁銅絲(橫斷面是長方形的)粘在銅胎表面上。這是一種非常精細的工作。掐絲工人心裏有譜,不用在銅胎上打稿,就能自由自在地粘成圖畫。譬如粘一棵柳樹吧,乾和枝的每條線條該多長,該怎麼彎曲,他們能把銅絲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然後用鉗子夾着,在極稠的白芨漿裏蘸一下,粘到銅胎上去。柳樹的每個枝子上長着好些葉子,每片葉子兩筆,像一個左括號和一個右括號,那太細小了,可是他們也要細磨細琢地粘上去。他們簡直是在刺繡,不過是繡在銅胎上而不是繡在緞子上,用的是銅絲而不是絲線、絨線。

②他們能自由地在銅胎上粘成山水、花鳥、人物種種圖畫,當然也能按照美術家的設計圖樣工作。反正他們對於銅絲好像畫家對於筆下的線條,可以隨意驅遣,到處合適。美術家和掐絲工人的合作,使景泰藍器物推陳出新,博得多方面人士的愛好。

③粘在銅胎上的圖畫全是線條畫,而且一般是繁筆,沒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數幾筆的。這裏頭有道理可説。景泰藍要塗上色料,銅絲粘在上面,塗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條上的每片葉子由兩條銅絲構成,綠色料就可以填在兩條銅絲中間,不至於溢出來。其次,景泰藍內裏是銅胎,表面是塗上的色料,銅胎和色料,膨脹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積佔得寬,燒過以後冷卻的時候就會裂。還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經過幾道打磨的手續,打磨的時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剝落。現在在表面粘上繁筆的銅絲圖畫,實際上就是把表面分成無數小塊,小塊面積小,無論熱脹冷縮都比較細微,又比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於破裂、剝落。通常談文藝有一句話,叫甲_。咱們在這兒套用一下,是製作方法和物理決定了景泰藍掐絲的形式。咱們看見有些景泰藍上面的圖案畫,在圖案畫以外,或是紅地,或是藍地,只要佔的面積相當寬,那裏就嵌幾條曲成圖案形的銅絲。為什麼一色中間還要嵌銅絲呢?無非使較寬的表面分成小塊罷了。

5.文中甲處應填入的一句話是(3分)(  )

A.主題制約內容      B.內容決定形式

C.內容與形式統一 D.形式反作用於內容

6.這幾段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請舉例説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第二句的“道理”是指什麼,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掐絲這道工序要把扁銅絲粘在銅胎表面上,為了美觀而採用繁筆線條畫。

B.銅絲粘在銅胎上,塗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於溢出來。

C.銅胎和色料膨脹率不同。不讓色料的面積佔得寬,以免燒過以後冷卻時破裂。

D.銅胎表面分成小塊後,比較禁得起外力,打磨時不至於破裂、剝落。

8.對第三段的內容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説明了在銅胎上粘上繁筆的線條畫的作用。

B.説明了在銅胎上粘上繁筆的線條畫的原因。

C.説明了在銅胎上粘上繁筆的線條畫的經過。

D.説明了在銅胎上粘上繁筆的線條畫的影響。

三、類文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

瓷器的意味

池 莉

①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

②比如許多人搬了新家或是裝修房子,只要稍有餘地,就會置一架多寶櫃,架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瓷器。瓷器的確是好看,其質地,造型,圖案,色彩,沒有其他什麼工藝品可以媲美,實在是一件無可非議的雅物。一般的東西,單從名字上看不出太大的好處,房子就是房子,住人的地方。只有瓷器的名字取得講究,如叫什麼青花釉裏紅玉表春瓶的,簡直就像歐洲古典女人的長裙,是絕不肯平鋪直敍的,到處都鑲了繁複的精緻的華麗的花邊,修飾出無窮無盡的意味。

③現在,瓷器毫無形態是一件大雅之物。然而它是怎麼來的?是做什麼用的?這麼往深處一想,就會發現瓷器原來是一個大俗之物。瓷器原來是作吃喝拉撒用的,最初脱胎於陶器。在漢代之前,一般都燒製陶器,它的發明和用途直接源於人類基本生活的需要。陶器發現的年代早,據説原始社會的燧人氏就會製造陶器了。人類懂得了使用火,用火烤熟的食物是燙的,這就要求使用相應的容器,於是各種各樣的為生活服務的陶器便被創造了出來。釉是漢代發明的,有了釉之後,陶器便向瓷器大大地前進了一步。但是瓷器也仍然是用於實際生活的,等到在現實生活中足夠使用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比較豐富了,這才有少數人的藝術天分開始覺醒,更高的追求出現了。真正作為單純欣賞對象的精美瓷器這才出世。這個年代就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唐代。

④唐代首開瓷器藝術的風氣之先,想必也是因為豐衣足食之後無所事事,便有了多餘的精力去熱愛藝術。那時候,一件精美的瓷器作品出來,人們便口口相傳。傳到社會上有錢有勢的人那兒,他們就不惜千金購買了過去,藏入深宅觀賞把玩,一幫文人騷客也為其吟詩作畫。一來二去,瓷器的佳名傳到宮廷,皇家也是凡人,對瓷器的喜歡也是有的,不喜歡也是有的,但是既然達官貴人這般青睞瓷器,在社會上又有了文名,皇家也難免附庸風雅,也欣賞把玩起瓷器來。瓷器貴入宮廷,反過來又刺激了社會。商人有利可圖,他們便會投資瓷器工藝,工匠自然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藝術靈感噴薄而出。就這樣,一波波,一浪浪,推動着瓷器精益求精的創作,直到宋代的登峯造極。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大浪淘沙,肉腐骨存,瓷器終於完全擺脱了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藝術品。

⑤儘管瓷器已經被公認為藝術品,但至今為止,用於吃喝拉撒的瓷器器皿還是用於吃喝拉撒,並沒有因為成為了價值連城的藝術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實而龐大的藝術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來越好,藝無止境,笑無止境。可見大雅寓於大俗,無俗也就無雅,不俗也就不雅,俗雅其實是一體的。

⑥再説了,即便是當年官窯出的夜壺,皇帝撒過尿,詩人寫過詩,你就是不在乎它,不供在博古架上,不送給博物館,不賣給文物商店和收藏家,依然拿它撒尿,它也就無所謂俗雅。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儘自己的本色就是。這就好比一個人出了家,超塵脱俗,不在紅塵話語中,自然又是一重清涼境界了。這是藝術和做人最難的境界,就是做到了別人也無從知道,因為它不再在任何媒體前露面和喧譁,大眾很快就忘記了它。只有在意外的或者偶然的某一刻,它與它的知音相逢,那一刻當然就是奪人魂魄,驚天地而泣鬼神的了。

9.怎樣理解“只要日子一好,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在文中的含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閲讀文章第③④段,從三個方面簡要概括瓷器的演變。(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是圍繞“瓷器的'意味”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語言運用(10分)

12.抓住下面一段話的主要意思,把它概括成一個單句。(4分)

景泰藍工藝又名金屬胎掐絲。北京是景泰藍技術的發源地,從元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最初的景泰藍多為仿古青銅器皿,到明朝景泰年間,工藝家們找到了一種深藍色的藍釉材料,用這種材料製作的工藝品端莊富麗,沉着大方,製作更加繁榮,工藝高度成熟,這就是今天的“景泰藍”。景泰以後,這一工藝品種的花紋更繁、釉色更多、工藝更細。到清代乾隆年間採用延伸性更好的純銅作原料,使景泰藍工藝達到頂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09年2月25日,在國人的強烈反對聲中,佳士得拍賣行仍將圓明園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銅像在巴黎拍賣。某藝術公司總經理蔡銘超高價拍下這兩件文物。但事後拒絕付款,造成流拍。對此,輿論一片譁然。有人稱其為民族英雄,有人認為這是惡意破壞規則,有人認為……你對蔡銘超的行為有什麼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語文景泰藍的製作單元課時複習測試題答案解析

1.B [“屑”應讀xiè;“暴燥”應為“暴躁”。]

2.C [“凸顯”是清楚地顯露,“突顯”是突然顯露出來。“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方針。“是,則也,常也,法也。”“況且”有“而且”、“再説”的意思,表示進一步説明理由,經常和“也”、“還”、“又”配合使用。“何況”是表示進一層,帶前後對比意味,有反問語氣。用反問語氣表示進一層的意思的句子,一定要用“何況”,不能用“況且”。題目很顯然是反問語氣,所以應該用“何況”。前後帶襯托、對比關係的,一定用“何況”;後文是對前文進一層説明理由的,用“況且”最佳。]

3.B [B項“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樣,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不合語境。可改為“如被冰霜”。 A項待價而沽:沽,賣。等有好價錢才賣,比喻等待有好的待遇、條件才肯答應任職或做事。符合句意。C項“半斤八兩”比喻彼此相當,不分高下,要注意的是多用於貶義。 D項入木三分:相傳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刻字的人發現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見於唐張懷瓘《書斷》)。後用來形容書法有力,也用來比喻議論、見解深刻。此處修飾“院士的一番話”正確。]

4.B [A項上下文不連貫,話題不統一,“日本軍國主義者”與“極端右翼分子”統一用同一個稱呼,或是在兩句之間補充説明。C項句式雜糅,刪掉“的計謀”或“成功的機會”。D項搭配不當,“符合”改成“具備”。]

5.B [由後面“是製作方法和物理決定了景泰藍掐絲的形式”可知。]

6.綜合運用了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説明方法。第一句話説明什麼叫掐絲,是下定義;以粘一棵柳樹為例,説明如何掐絲,是舉例子;“柳樹的每個枝子上長着好些葉子,每片葉子兩筆,像一個左括號和一個右括號”,是打比方;最後把掐絲與刺繡比較,説明掐絲的對象和材料,則是作比較。由於多種説明方法互相補充和配合,因而使“掐絲”這道關鍵工序的説明比較完整、具體。

7.A [由“道理”後面的標誌詞可知。]

8.B

9.物質生活是人們精神生活的前提。隨着物質生活的豐富,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瓷器的價值了。

解析 此題就是要求把句子放在整篇文章中來把握才有可能正確理解其含意,第三段“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比較豐富了,這才有少數人的藝術天分開始覺醒,更高的追求出現了”一句對本題含意的把握有參考作用。本題第一句中“日子一好”是指物質生活的豐富,衣食無憂,“瓷器就是一個好東西”表層意思是人們喜歡瓷器、把瓷器當做工藝品來欣賞,深層含意是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第二句“現在人們越來越覺得瓷器是個好東西了”,要重視“現在”、“越來越覺得”這兩個詞所寓含的意味:在現代文明和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精明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瓷器在追求精神品位和經濟方面的價值。

10.(1)從陶器到瓷器;

(2)從實用到藝術;

(3)從粗陋到精緻。

解析 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篩選能力和歸納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需要學生對指點段落的內容思路進行分析,對內容要點進行提煉濃縮。答題時要力求簡明。解答此題,對題幹“演變”理解要到位,是指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結合文章第③④段“瓷器”的發展,此題就容易作答。

11.(1)由現實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話題。

(2)追溯瓷器從俗到雅的歷史過程。

(3)點出做人如瓷器儘自己本色的境界。

解析 此題考查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和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兩個考點。行文思路往往與作者的立意和構思密切相關,這也是命題的意圖所在。考生首先要對文章內容層次有一個大致的切分,然後對內容進行概括;可先原文勾畫,再進行概括。從行文的層次看,①②段是第一層,提出話題,③④⑤段是第二層,分析話題,第⑥段是第三層,點題;然後再進行內容歸納概括就相對容易了。

12.示例:源於元代北京的景泰藍的製作工藝,在景泰年間成熟繁榮後,於乾隆年間達到頂峯。

13.略。

解析 答案不唯一。可以讚揚蔡銘超的愛國行為,是民族的驕傲,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是民族英雄。也可認為其方法欠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vnol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