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微博”閲讀答案

“微博”閲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閲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閲讀答案了,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一份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閲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微博”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微博”閲讀答案

“微博”閲讀答案1

①最近有兩條關於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關注。一條是關於微博的壞消息,1月31日市場研究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20xx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間,新浪微博負增長接近40%,騰訊微博更是可憐,以接近60%的負增長排名墊底。另一條是關於微信的好消息,20xx年1月15日,微信註冊用户過3億。

②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將為微信取代?

③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什麼是博客、微博和微信。

④博客(blog)的全名應該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絡日誌,通常用來在網上發表文章;微博,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博客,發的文章每篇不得超過140字,通常來表達心情,記錄生活中的點滴;微信,是騰訊開發的一款用於手機端的應用軟件,可以聯繫到你的手機聯繫人和QQ好友,發送語音圖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⑤從微博和微信的傳播形態和用户體驗來看,兩者之間存在差異。

⑥就傳播形態而言,微博更像是大眾化的媒體,而微信尚不具備媒體形態,更像是私人化的溝通工具。目前,騰訊微博用户超過5億,新浪微博用户超過4億,微信用户數是3億,且正在快速增長,微信用户數量趕上微博的用户數量似乎是遲早的事。兩者用户總數差別不大,但從受眾面來看,微博的大眾傳播性質比微信更明顯。A微博的受眾(粉絲)數量龐大,以新浪微博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絲數量,截止本文寫作時高達38267622。動輒百萬千萬的受眾數量,足以使微博的傳播能力與傳統大眾媒體相抗衡。而微信目前還不具備大眾傳播的特點,B微信的用户是基於手機通訊錄、QQ通訊錄等相對狹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儘管微信也可以通過搖一搖和附近的人等功能採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與微博相比,微信的受眾面十分狹窄,粉絲數量也非常可憐。

⑦從用户的體驗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當做微型博客、個人門户。一些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甚至將微博當成是永不閉幕的新聞發佈會,公開發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將微信當做免費的語音電話來使用,只不過這種語音是略有延遲的。另外,因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單純和牢固,微信的內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較少探討宏觀的政治經濟、國計民生等大問題,其傳播定位在娛樂、個人展示等小眾層面。

⑧因此,目前微信無法取代微博。但將來兩者是否會融合,微博是否會像開心網等曾一度火熱的媒體或娛樂工具一樣被冷落,尚難以定論。也許融合是必然的,畢竟早在20xx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語音版微博,並受用户追捧,而國內也有類似的語音微博開發成功。

⑨新媒體的發展往往以我們意想不到的形態和結局出現,究竟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13.文章開頭從最近兩條消息寫起有哪些作用?(3分)

14.根據第⑥段內容,回答問題。(5分)

(1)A句截止本文寫作時幾個字能否刪去,為什麼?(2分)

(2)B句主要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作用是什麼?(3分)

15.第⑦節説一些政府將微博當成永不閉幕的新聞發佈會,是因為其具有怎樣的特點?(3分)

16.第⑥節和第⑦節能不能調換順序?為什麼?(4分)

參考答案:

11. (3分)引出説明對象微博和微信,道出了微博和微信的發展情況,引起讀者閲讀興趣。(寫出一點給1分) 12.(1)(2分)不能刪,截止本文寫作時表示時間限定,説明作者寫此文時姚晨微薄的粉絲數量是38267622(劃線部分不寫出也可),(1分)之後數量還會變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實不符了,就不能體現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 (2)(2分)作比較,(1分)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較,突出強調了微信目前還不具備大眾傳播的特點(或突出説明了微信的受眾面十分狹窄,粉絲數量也非常可憐。)(1分) 13.微博是大眾化的媒體,可以公開發布信息(1分);微博可以探討宏觀的政治經濟、國計民生的大問題(1分)。 14. (2分) 第⑥節從傳播形態方面比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⑦節從用户的體驗方面比較微博和微信不同(概括內容方面得1分),與第⑤節的順序對應(指出對應關係得1分)。(或第⑥節從傳播形態方面寫微博和微信不同,對應第⑤節中的傳播形態,1分;第⑦節從用户的體驗方面寫微博和微信不同,對應第⑤節中的用户體驗。1分)

“微博”閲讀答案2

《微博為什麼不是好的説理形式》閲讀原文:

①今天,微博已經成為一個發表意見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被廣為運用交際工具,微博有與眾不同的發表意見的方式。有人注意到,一些在生活中很温和的朋友,一旦上微博,言辭就變得非常激烈,不像是理性説理的言論,由此,微博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言論空間。

②微博是一種字數非常有限的傳媒方式,往往不足以負載説理需要的充分信息。人們可以用微博發表結論性的斷言、口號、警句格言等“罐頭思維”式的言論,但無法用它來進行好的説理。

③人們在簡單、現成的語言中找到了方便的解答,久而久之,很容易養成一種習慣,接受一些可以免除他們思考之勞的簡明論斷。這就是罐頭思維。罐頭思維表現為“一羣人採用一句話”和“聽見別人説就跟着説”等行為,它讓人思想懶惰,先是不肯仔細思考,最終完全喪失了仔細思考的能力。

④理性的説理需要足夠的文字。説理是由三個必要部分:結論、理由和保證組成。“説理”與“非説理”的區別在於説理有結論,並有理由,而非説理則只有結論。在説理的主張和理由之間,還需要有一個可靠的中介保證,又稱“假設”,如果這個假設不可靠,那麼,再好的理由也不能充分證明結論的合理。

⑤往往是在需要思考一個説理陳述是否可靠時,我們才特別注意那個被省略掉的假設。例如,一個人説尼克松是一位好總統(結論),因為他擅長外交事務(理由)。這是一個説理的陳述,但並不可靠。單憑這個理由,結論是站不住腳的,這是因為,在理由與結論中那個被省去的假設(“一個擅長外交的總統一定是好總統”)是有問題的(“片面”)。

⑥説理需要理性、邏輯、認真地對待論證的每一個環節,這是為了能夠説服與自己看法和主張不同的他人。以廣大的而不是專門讀者為對象的報刊,是最適合於説理的大眾媒體。微博則主要是在朋友、熟人,或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中傳播。在這些羣體裏,三言兩語,説説心情,發發感慨,曬曬心情,是用不着太説明理由的。“非説理”並不是微博的錯,因為微博本來就不是為説理的。

⑦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鮮明、富有修辭特色的“痛快”語言,這是因為微博信息需要藉助強烈的情緒感染方能得以傳播,結果更是不斷強化、激勵已經在起作用的情緒。富有感染力的話語給人一種雄辯的感覺,似乎能夠提高説服力。然而,在這種説服中,需要把説理與感染作一區分。有感染不等於就有好的説理。

(選自20xx年《南方週末》,有刪改)

《微博為什麼不是好的説理形式》閲讀題目:

4、對“罐頭思維”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人們在簡單現成的語言中找到方便的解答可能導致“罐頭思維”。

B、“罐頭思維”使得人們習慣接受可以免除思考之勞的論斷。

C、“一羣人採用一句話”“聽見別人説就跟着説”都屬於“罐頭思維”。

D、“罐頭思維”讓人們從懶於仔細思考到喪失仔細思考能力。

5、“微博不是好的説理形式的理由”,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篇幅有限,容易缺失説理的必要部分。

B、微博主要在朋友圈和熟人圈中傳播,用不着太説明理由。

C、過於注重感染力,妨礙了説理。

D、由於網絡的虛擬性,一個人一旦上微博,言辭就變得非常激烈,妨礙了理性説理。

6、下列關於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往往使用感情色彩鮮明、富有修辭特色的“痛快”語言,富有感染力的話語給人一種雄辯的感覺,能夠提高説服力。

B、文章第⑤段用尼克松的例子是説明,一個説理陳述是否可靠,可以通過還原理由與結論之間的假設,並檢驗這個假設是否成立來驗證。

C、微博常常裹挾大批的粉絲,其實就是一種同聲相求的效應。在同聲相求的羣體裏,人們往往更能夠交互信息,思維更加完備,更有助於理解和分析事物本質。

D、新的傳媒方式一旦被普遍採用,便有可能使人們的思維方式發生非理性的轉變。

《微博為什麼不是好的説理形式》閲讀答案:

4、C

5、D

6、B

“微博”閲讀答案3

微博的活力和侷限

最近,微博成為人們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這個以個人為單位的自媒體正在中國的社會中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它不僅在很多方面對傳統紙面或電子媒體,也對新媒體的其他形態形成衝擊,其功用正在前所未有地凸顯。微博已許多次地發揮其社會功能,在7·23温州列車嚴重事故的報道過程中,微博也一直髮揮着重要的作用,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更凸顯了微博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作為個人的信息平台,微博現在已成為人們接受信息的主渠道。人們,尤其是80後、90後的年輕人開始越過傳統媒體或新媒體的其他方式,依賴微博接受信息,因此也深受微博中的報道和觀點的影響。另一方面,微博也是每個人直擊信息、進行報道和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渠道。它既具有媒體功能,還兼有社交網絡的功能,它所具有的瀰漫式的傳播能力和短小精悍的特點都讓人着迷。它既是虛擬的,也是現實的,既是虛擬世界的新寵,又正在對現實世界產生着多方面的影響。

微博的積極意義在於它擴展了中國輿論的空間。人們關注的許多事實都是通過微博播的,讓公眾更加充分地瞭解諸多事實。一方面,它通過網民的力量構成眾多信息源,可以讓人們在第一時間瞭解最直接的現實,極大地促進了輿論監督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表達公眾對公共事務的看法。同時,許多傳統媒體的記者或媒體人也使用微博作為了解事實、交流信息的平台,這成為他們工作的一個便捷的方式。微博還在更多的領域裏發揮着重要的影響,如娛樂業的信息發佈、企業的商業營銷、生活信息的提供和愛好羣體的討論等等。同時,它也是不少公共事務討論的空間,如轉基因、動物權利、同性戀文化等議題都在微博上引發討論,給了公眾更加深入瞭解這些議題的機會和空間。這些無疑都是積極的,這一點已經為微博的實踐充分證實。

當然,像任何新事物一樣,微博也是雙面刃。微博上每個人都是發佈者,沒有傳統媒體的“守門人”,而且微博的門檻很低,只需要140個字就可以。同時微博裏有大量匿名人羣,他們發佈的信息往往和他們的身份一樣無法證實。於是微博從一開始,虛假信息就一直是被人詬病的方面。有些時候,一些人為了博取粉絲或為了商業目的或為了一些難以為外人明瞭的目的而製造虛假信息。這裏有許多不同的情況。有些時候,由於許多人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願意選擇性地面對信息,因此對於一些適合他們的趣味或想法的虛假信息缺少辨別能力,也會出現闢謠不如謠言走得遠的情況。這樣的虛假信息讓人較為容易分辨,也較為容易被闢謠。問題就在於如何使得闢謠能夠更有效地傳達到個人。而真假難辨或真假混雜的“流言”,最難以分辨和闢謠,所產生的影響也最難以預測。這些流言有時會利用一個確實存在的事件,但在敍述中夾雜虛假的信息,這所造成的闢謠的成本往往極高,難度也極大,使得許多“陰謀論”“黑幕論”不脛而走,快速彌散,難以將切實的信息傳播,傳播了也未必被信任。而且往往一個事情闢謠了,就又會編出另外一個相關的謠言。使得闢謠疲於奔命。同時一些虛假信息往往由匿名者發出,而實名的轉發傳播,使得對實名者的信任而加速傳播。在整個流程中實名者無需負責,匿名者無法負責,而虛假信息經過這樣的過程就有了快速的傳播。

與此同時,微博因短小精悍,往往需要強化論點而缺少論證。往往會以情緒化的語言打動人而不需要理性的討論,尤其匿名者更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它激起了微博裏罵聲一片,客觀理性的意見卻受到忽視或蔑視。這就使得整個虛擬社會中的言論趨於不同的極端,而複雜的觀點難以展開的狀態。於是扣帽子多於作討論、罵人多於説問題的現象有蔓延的趨勢。這些當然仍然是可控的,但也應該引起充分重視及關注。

因此,如何在微博建立有效的秩序,珍惜微博的平台,讓新的文明和新的媒介一起成長,是大家應該共同關注的。這既需要服務商和社會的努力,也需要所有關心和喜愛這個平台的人的努力。(選自《解放日報》)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選兩項給5分,選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2.下列説法中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微博最近成為人們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一直髮揮着重要的作用。

B.80後、90後年輕人現在開始依賴微博接受信息,深受微博中報道和觀點影響。

C.微博在娛樂業的信息發佈、企業的商業營等各個領域裏產生着重要影響。

D.人們關注的事實都是通過微博得到傳播,從而讓公眾更加充分地瞭解。

E. 微博既是虛擬的,也是現實的,它短小精悍,具有瀰漫式傳播的能力。

13.下列對微博中“虛假信息”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 微博中的虛假信息讓人較為容易分辨,也較為容易被闢謠。

B. 虛假信息是某些人為了博取粉絲、商業目的等而製造的。

C.虛假信息是微博從一開始就一直被人詬病的一個方面。

D. 一些虛假信息由匿名者發出,實名者轉發,傳播無需或無法負責。

14.微博對我們的社會生活有何正面影響?請依據文章內容簡要概括。(4分)

15.微博有何侷限性?請簡要概括作者的看法。(4分)

參考答案:

12.(5分)B、E(A“一直髮揮”有誤,應是 “在7?23温州的列車嚴重事故的報道過程中”; C文中是“更多的領域”而不是“各個領域”;D“人們關注的事實都是”以偏全,文中是“關注的許多事實”。)

13.(3分)A(“微博中的虛假信息”有誤,從下文可知,很多是“難以分辨和闢謠”。)

14.(4分)①微博成為人們接受信息的主渠道。②微博成為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渠道。③微博擴展了中國輿論的空間。④微博使媒體人的工作更為便捷。⑤微博拓寬了行業信息發佈的渠道,⑥微博拓展了公共事務討論的空間。(每點1分,答對四點即可)

15.(4分)①虛假信息多,傳播快,難分辨。②觀點缺少論證,語言缺乏理性,使言論趨於不同極端,複雜觀點難以展開。(每點2分,原文照抄要酌情扣分。)

“微博”閲讀答案4

①曾國藩年輕時是個憤青,“自負本領甚大,每見人家不是”。三十歲時意識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學做聖人,他的方法就是寫日記,不過他的日記與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②曾國藩日記的篇幅都不長,幾十字,一二百字,寫的內容多是生活的白描:從早晨起牀開始,吃的什麼飯,和誰説的什麼話,甚至晚上做了什麼夢,都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回憶自己一天的言行,發現其中哪點不符合聖人要求,就加以自責,做深刻反省。更關鍵的是,曾國藩寫日記不光自己看,還讓別人看。雖然那時沒有互聯網,可以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發佈到網上,與粉絲們互動,但曾國藩有他的辦法,他把日記抄錄數份,然後在朋友圈子裏傳閲,朋友們會在後邊加批註,談自己的感想,或批評,或鼓勵,就像現在粉絲們的跟帖一樣。

③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記後批語道:“我輩既如此學,便須努力向前,完養精神,將一切思維、閒應酬、閒言語掃除淨盡,專心一意,鑽進裏面,安身立命,務要另換一個人出來,方是功夫進步。願共勉之。”曾國藩看到後的反應是,“為之悚然汗出”,然後感歎説,不如此“安得此藥石之言”。還有一次,他在日記中抱怨駱秉章對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國華評論説:“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難堪。”這讓他如醍醐灌頂,想起自己素來自負,對這位前輩加上級彙報工作或説話總是不容置疑,於是一下子警醒過來。

④日記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東西,通常都會嚴加保密,不讓外人知曉,可曾國藩為什麼如此開放呢?

⑤原來他在日記中雖然能夠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鬥私字一閃念,但自己的缺點、錯誤或是陋習改正起來卻非常困難,總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記中立誓“夜不出門”,但還是經常“僕僕於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兩天,京城颳起大風,他仍然“無事出門”,回來深切自責:“如此大風,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殺人,別人邀他去看熱鬧,他“欣然樂從”。

⑥內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國藩認識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監督是不行的。於是他把日記公開,讓眾多的眼睛看着自己,並且通過親人朋友的“跟帖”、點評,點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強大的外在監督力量。用他的話説就是:“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監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壓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變。

⑦曾國藩天資並不聰慧,但卻成為“內聖外王”式的人物,成為清朝的“中興之臣”,與他注重自我修養,使自己不斷完善是分不開的。而在其漫長的一生中,寫這種類似“微博”的日記,並公之於親人朋友,成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⑧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強,也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所以真正強大的人,不是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這,正是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

小題1:標題中“微博”指的是什麼?這樣擬題有什麼好處?(4分)

小題2:選文第⑥段引用曾國藩的話:“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有什麼作用?(4分)

小題3: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曾國藩開放自己日記的聰明之處。(4分)

小題4:閲讀曾國藩一則“微博”,請你做點評註,跟一下貼:(4分)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

留館後,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覺過了四十餘天。前寫信去家,議接家眷。又發南中請信。比作季仙九師壽文一首。餘皆怠忽,因循過日,故日日無可記錄。茲擬自今以後,每日早起,習寸大字一百;辰後,温經書,有所知則載《茶餘偶談》;日中讀史亦載《茶餘偶談》;燈後不讀書,但作文可耳。

參考答案:

小題1:篇幅短小並抄錄公開的日記。好處:生動形象地點明瞭文章寫作的對象,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每點2分,共4分)

小題2:運用了道理論證方法(1分),有理有據地論證了完全靠自己監督自己,往往靠不住,只有在外界的壓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變的觀點 (3分)(共4分)

小題3:曾國藩聰明之處不是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

小題4:曾國藩在怠忽、因循過日時,能夠及時反省,認真習字、温書、寫作,值得吾輩學習。(意對即可)(共4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標題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有交代故事內容,點明文章主旨,渲染某種氣氛,暗示人物的性格命運,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等。這裏“微博”指的是篇幅短小並抄錄公開的日記。好處是生動形象地點明瞭文章寫作的對象,激發了讀者的閲讀興趣。

小題2:

試題分析: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用,首先我們要找出該句子出現在文中的位置,然後聯繫上下文,根據文章中心來分析歸納。選文第⑥段引用曾國藩的話:“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則是運用了道理論證方法,有理有據地論證了完全靠自己監督自己,往往靠不住,只有在外界的壓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變的觀點

小題3:

試題分析:從文章的第八段中提到“這,正是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可見“曾國藩最聰明的地方”就在這句話的上面,所以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曾國藩開放自己日記的聰明之處是曾國藩聰明之處不是向外顯現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斷從外界汲取力量。

小題4:

試題分析:跟帖的題型,符合現代的潮流。做這類題型,我們要認真閲讀該“微博”,最重要的是分析它的意思,然後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把有利於我們的回答出來即可。比如可以這樣跟帖:曾國藩在怠忽、因循過日時,能夠及時反省,認真習字、温書、寫作,值得吾輩學習。

“微博”閲讀答案5

①2010年底,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包括北京語言大學等幾所高等院校,聯合發佈2010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微博、給力等榜上有名。經Google Trends被搜索頻率統計,微博在地震、世博會之後排第三。

②微博正在改變我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它對中國社會諸領域的介入和滲透與曰俱增,社會影響力日益巨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

③創造多功能虛擬聚合社區。比如新浪微博,只要你點擊描述自己職業和興趣的某一標籤,就會鏈接到與此相關的微博羣,結交到新的博友。它可以創造個人發展的各種機會,還可以與關注自己微博的粉絲進行交流。這種人際交流,偏重人們的情感、心靈、趣味、審美、愛好等方面的溝通,比起地域社區的交流,內容更加豐富精彩。它將建構起網絡全新社區的時尚、禮儀、道德、情操等文化規範。當然,微博的網絡聚合社區也不是純虛擬的,是現實社會的一種網絡化形態。

④對社會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手機微博的.報道,已達到秒互動地步。它填補了網絡終端無法覆蓋的盲區,成為新聞報道的利器。它可在幾秒鐘內向用户報道事件實況,有時甚至不到1分鐘用户就做出反饋,就像實況轉播一樣。任何人的每一條信息都能以廣播形式通知其跟隨者和其他所有用户。這種信息快速擴展方式,有點像細菌裂變式繁殖那樣成幾何級數增長。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11月印度孟買恐怖襲擊事件、2009年6月邁克爾·傑克遜死訊,都是由Twitter(微博客服務的網站)首發。連權威新聞機構CNN、BBC也不得不先後在Twitter上進行註冊。可見,微博已搶佔新聞報道的制高點。

⑤提供社會判斷的思想參照系。人們在面臨社會熱點問題時,常常會參照當下微博網站的輿情傾向。據報道,目前87.3%的受調查人士表示,他們會通過微博瞭解公眾對社會事件看法然後發表意見。微博羣往往成為網絡輿情的某種導向。微博羣中湧現的意見領袖,就是無序網民輿情的有序集中體現。2010年74起與微博有關、影響較大的輿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見領袖。他們代言廣大微博發揮着巨大影響力。其評論可將某一事件輿論迅速推向高潮,甚至還可代表網民設置新的議程,改變輿論走向。微博羣體正在擔當起引導網絡輿論的把關人角色。微博的導向作用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許多領導人先後開設微博,甚至各地公安部門紛紛開通官方微博,與網友進行互動交流。

⑥微博的崛起是中國改革開放、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微博發展如日中天。微博將使這個世界更加開放,更加文明,更加生機勃勃。

1.結合全文,説説微博深入人心的原因。(3分)

2.請分析第④段畫線句子的説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3.閲讀第⑤段,説説加點詞意見領袖的含義。(2分)

4.微博正在改變我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除微博外,還有很多新科技產品正得到廣泛運用,並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請舉一例加以説明。(3分)

答案:

1.(3分)答:(1)創造多功能虛擬聚合社區;(2)對社會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3)提供社會判斷的思想參照系。

2.(2分)答:畫線句子使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説明了微博對社會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答出説明方法1分,答出作用1分)

3.(2分)答:意見領袖在文中是指在微博羣體中,能有序集中體現無序網民的輿情,能將某一事件輿論迅速推向高潮,能改變輿論走向,並擔當起引導網絡輿論的把關人角色。

4.(3分)答題示例:(1)手機的廣泛使用,讓通訊變得更加便捷,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2)電腦的普及,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開闊了人們的視野,又提高了人們學習、工作的效率。(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

“微博”閲讀答案6

閲讀《今天你“微博”了嗎》一文,完成小題目。

①微博出現於20xx年,自進入大眾視野以來,迅速傳播。從唐駿和方舟子的學歷門之爭,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剛”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災事故的網上直播,微博在幾次事件中均表現其便捷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在當今的互聯網生活中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已成為一個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識的強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讓人們每時每刻都能向外界播報自己的所作所為。目前,這還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於微博的使用,人們開始能夠創造並傳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消費信息——消費他人傳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得以進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種用途是作為一種非正式渠道,對會議進行實時報道。與會者可以把會議內容貼到接收信息來源更新的公共訂閲網站,這樣就可以使那些沒有參加會議的人“聽到”發言人正在講什麼內容了。這樣做還可以使那些與會人員看到其他人對發言人所講內容的理解和反饋,並且經常會在此後某個時刻引發對該話題的進一步討論。這樣一來,這個訂閲網站就變成了思想和觀點的檔案庫,對與會者來説,它是未來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把微博作為傳播會議內容的一種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種良好的市場營銷演練,因為目標事件會得到相當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還能夠使人們參與到具有重要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問題的討論中來。微博用户貼出關於危機情境的實時新聞不斷更新,幾秒鐘內全世界的讀者都能看到這條新聞,這種現象已是司空見慣。眾多的從政人士和政府機構現在都在用微博發佈公告。

⑤微博這種社交網絡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招呼語已然變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嗎?

小題1: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了微博的用途?(3分)

小題2:第①段主要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小題3:某新聞網開展“文明小博客”的活動,“學生該不該開博”這一問題引起了廣泛討論。有些同學贊同開博客,有些同學持反對意見。請參與討論,發表你的看法。(至少説出兩點理由,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能夠創造並迅速傳播信息;②對會議進行實時報道;

③可以使人們參與到具有重要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問題的討論中來。(每點1分)

小題1:舉例子(1分)。具體説明了微博的便捷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它已成為一個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識的強大平台(2分)。

小題1:示例:①我贊同開博客。因為”文明小博客”的活動能引導我們健康上網,而且開博客能拓寬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增強我們的自信心。②我反對開博客.因為網上的一些不良內容勢必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痴迷於博客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必然耽誤我們的學業。(觀點1分,理由每點1分,語言表達1分)

小題1:瞭解文本內容,明確本文説明對象及其特徵,依次説明微博的用途即可。

小題1:瞭解常見的説明方法,並理解每一種説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時要結合語境具體回答。

小題1:開放性試題,只要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微博”閲讀答案7

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題。

再談微博與説理

徐賁

①對我的《微博是好的説理形式嗎》(下稱徐文),曾憲皓先生寫了《微博正是好的説理形式》(下稱曾文)的討論文章。微博是廣為人們運用的傳播媒介,公共説理也是人們很關心的話題,討論微博與説理的關係,目的不是要爭一個誰是誰非的最終結論,而是加深對問題的瞭解,因此,我願意就曾先生文中提到的幾個關於説理和微博的問題再作一點討論。

②首先便是什麼是公共説理的理。此理指的是一個由理由來充分支持的結論,在這二者之間還需要有一個可靠的、可稱為假設的中介保證。這當然不是唯一可以稱作理的理。牧師佈道説的是理,老百姓心目中的天道是理,發展是硬道理堅持的是理,但這些都不是公共説理的那個理。這些理與公共説理的理的區別在於,它們的結論是靠信仰支撐的,不需要説出理由。

③曾文説,貢獻出結論,不代表推演缺位。這話是對的,但是,在公共説理中,那個不缺位的推演不能只是發生在説話者的頭腦裏,而必須説給公眾聽。放在一個人頭腦裏的推演是否可靠,是否符合邏輯,是否合理,不説出來,別人又如何檢驗呢?説理不僅要説出什麼,而且還要解釋為什麼。

④曾文説,不認結論和理解。照此思維,禪宗是虛妄,頓悟不存在,口號皆扯淡。這話恰恰犯了一個公共説理的錯誤 扯開話題,因為徐文討論的是説理,不是禪宗,不是頓悟,也不是口號。公共説理不是對人類其他思維和表達方式的否定。提倡公共説理,不是説別的什麼都是胡鬧或扯淡。禪宗、頓悟、呼口號有它們自己的作用,但不在討論説理的範圍之內。

⑤曾文認為,在説理時以偏概全不是什麼大問題,統計學上的以偏概全,不排斥這段話在精神上抓住癥結,不排斥它的正確。恰恰是它抽出了現象中的理,人們才認同它,轉發它。以偏概全不是統計學意義上的謬誤,而是一種有社會危害的思維方式,叫作草率概括,説理要求避免草率概括,那是因為許多的成見或偏見都是因草率概括造成的。成見或偏見就是在握有充分證據之前,便先有了確定的意見和看法。

⑥其實,在説理中,要抽出現象中的理,有比草率概括更好的辦法,那就是用限定詞。圖爾敏的説理論證稱之為模態限定,也就是在陳述主張的時候,添加往往、可能、也許、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等限定語。這不僅僅是為説理留餘地,而更是一種話語倫理的基本教養(公正、客觀、不誇張)。

⑦這當然不是説誇張(或求痛快)就不好,而是説,誇張在説理中會削弱説話者的可信度。許多在文學修辭中常用的有效手法或風格在説理中恰恰是應該避免的,因為説理不是文學。

⑧説微博不適用於説理不是貶低微博,這就像説水壺不適用於煮飯不是要貶低水壺一樣。曾文説,微博可以加圖片、視頻、長微博,實在不行還能用文章鏈接嘛。但這正説明,微博所起的畢竟只是引介與索引的作用,它本身並不是在説理。亞里士多德曾指出一種邏輯錯誤:5是2加3,因此5既是奇數,又是偶數,所以,微博只是。

(選自20xx年12月06日的南方都市報)

1.第⑧節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請在原文第⑧節中的處,填上符合文意的句子。(6分)

2.作者和曾文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討論?(6分)

3.請根據材料內容概括曾憲皓先生認為微博正是好的説理形式的理由。(6分)

答案:

1.比喻論證,形象地論證了説微博不適用於説理不是貶低微博;引證法有力地指出曾文觀點的邏輯錯誤。(每點2分)

微博只是許多媒介中的一種,不能因為它與別的媒介可以結合使用,它就變成了一種無所不能、什麼都是的媒介。(語意連貫,大意對即可,2分)

1.四個方面;①什麼是公共説理的理 ②公共説理的結論與推演的關係 ③否定結論和理解對公共説理的危害性。④以偏概全是不是大問題。(每點1分,兩點3分,三點5分,四點6分)

1.①微博雖然字數少,但是都是結論性的觀點,雖然沒有推演過程,但是並不代表推演缺位,另外在説理過程中結論比推演重要。(貢獻出結論,不代表推演缺位,不認結論和理解。照此思維,禪宗是虛妄,頓悟不存在,口號皆扯淡)

②微博説理常採用的方式是以偏概全,而以偏概全不會影響説理的效果。(在説理時以偏概全不是什麼大問題)

③如果微博不能説明所有的道理,還可以可以加圖片、視頻、長微博,和文章鏈接。(微博可以加圖片、視頻、長微博,實在不行還能用文章鏈接嘛)(評分建議:每點2分) 答案解析: 1.此題考查論證方法中的比喻論證。

1.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和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考點,能力層次為分別為C和D,側重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能力的考查。

1.本題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考點,能力層次為F,側重探究能力的考查。這是一道探究題。答題之前,先對作品有充分的瞭解和準確的把握。面對一篇陌生的文學作品,要善於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白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認識和把握。具體答題時,還要切忌脱離文本,想當然地去套用鑑賞術語,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談或不着邊際的任意羅列,更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貶。本題可以從客觀與主觀兩方面去思考。

“微博”閲讀答案8

微博粉絲的興起與媒體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同時也受粉絲自身心理因素的驅動。美國社會學家卡茨認為:人們接觸和使用傳媒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社會、心理需要。微博粉絲的出現也是源於這個羣體的特定需求。微博粉絲對於名人的關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粉絲相類似,是為了追逐體育明星、影視明星和媒體人物等偶像。偶像的身上體現了大眾的夢想,並且為大眾建構了生活的幻象。粉絲通過微博通信進行信息溝通,不再單純通過大眾傳媒來獲取名人信息,而是通過類似直接的接觸途徑為自身帶來直接的媒介體驗,甚至於對自己產生認同。所以,粉絲關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滿足情感的自我需求,並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認同。

勞倫斯克羅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絲對於某些實踐與文本的投入使得他們能夠對自己的情感生活獲得某種程度的支配權,這又進一步使他們對新的意義形式、快感及身份進行情感投入以應對新的痛苦、悲觀主義、挫敗感、異化恐懼及厭倦。換句話説,粉絲對偶像評論,為其爭取人氣,照亮星途,既能獲得一種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滿足,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身我實現。

關注機構官方微博和權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實粉絲雖然不像其他粉絲那樣狂熱,但也是為了滿足自身對信息的需求而成為粉絲的,我國幾個站微博開通以來,吸引了很多官方機構的入駐,這些微博上的信息無疑為關注它們的粉絲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同時也為粉絲節省了購買此類信息的人力和財力。而一些具有休閒娛樂特色的微博也為大眾粉絲提供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傳統的粉絲羣體和社團要獲得有關粉絲客體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藉助電視娛樂節目、廣播和報紙的娛樂板塊,或者是粉絲團能夠接觸到的明星的領導層提供的消息。微博的產生無疑捨棄了第三方這一環節,粉絲只需通過關注名人微博,就可以即時接收明星發佈的所有消息,甚至可以在明星微博下進行評論,這就給粉絲創造出一種與名人直接互動交流的錯覺。粉絲在這種錯覺之下認為自己與名人多了一層社會關係,是熟悉的雙方的彼此關注。

6.下列對微博粉絲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微博粉絲精通現代媒體技術,熱衷於使用微博、關注微博,以此降低獲取信息的成本。

B.微博粉絲希望通過使用微博為自己獲取名聲和影響力,同時為大眾建構生活的幻象。

C.微博粉絲通過關注明星偶像的微博,接收信息或發表評論,可以得到貌似直接交流的其實是建立在心理錯覺之上的快感體驗。

D.微博粉絲為應對自己遇到的痛、挫敗、恐懼等,而把精力投入到微博上,為大眾粉絲提供談資。

7.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用微博以滿足自己的社會、心理需求是微博粉絲存在與發展的主要原因。

B.微博粉絲和傳統粉絲都能獲得一種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滿足,在追星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認同。

C.關注機構官方微博和權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實粉絲對粉絲客體的態度,通常比專門追星的微博粉絲要冷靜務實。

D.根據勞倫斯克羅斯伯格的觀點,粉絲對偶像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調控自我情感的作用。

8.根據本文內容,下列推斷不合理的一項是

A.微博天在逐漸改變人們的信息傳播與接受方式,它對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會產生一定影響。

B.與傳統粉絲相比,微博粉絲為明星造勢的手段和途徑更為多樣,他們的力量與作用也會日益受到明星的重視。

C.目前我國許多官方機構入駐著名站,開通微博,表明官方已注意利用微博來擴大自身影響,促進社會信息及時發佈。

D.微博粉絲到某明星的音樂新專輯發佈會現場與明星面對面互動交流,有別於傳統粉絲與偶像的交流方式。

參考答案

6.C.(本題考查對微博粉絲這一概念的理解A項,精通現代媒體技術中的精通不妥;B項,希望通過使用微博為自己獲取名聲和影響力屬於無中生有;D項,為大眾粉絲提供談資不妥,其目的是為其爭取人氣,照亮星途)

7.B.(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項,傳統粉絲獲得一種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滿足,在追星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認同在文中找不到依據)

8.D.(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理解的能力。D項,從粉絲在這種錯覺之下認為自己與名人多了一層社會關係,是熟悉的雙方的彼此關注這句話可以看出微博粉絲和傳統粉絲與偶像的交流方式是沒有區別的)

“微博”閲讀答案9

閲讀下面文章,完成18—22題。(15分)

①微博出現於20xx年,自進入大眾視野以來,迅速傳播。從唐駿和方舟子的學歷門之爭,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剛”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災事故的網上直播,微博在幾次事件中均表現其便捷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在當今的互聯網生活中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已成為一個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識的強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讓人們每時每刻都能向外界播報自己的所作所為。目前,這還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於微博的使用,人們開始能夠創造並傳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消費信息一——消費他人傳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得以進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種用途是作為一種非正式渠道,對會議進行實時報道。與會者可以把會議內容貼到接收信息來源更新的公共訂閲網站,這樣就可以使那些沒有參加會議的人“聽到”發言人正在講什麼內容了。這樣做還可以使那些與會人員看到其他人對發言人所講內容的理解和反饋,並且經常會在此後某個時刻引發對該話題的進一步討論。這樣一來,這個訂閲網站就變成了思想和觀點的檔案庫,對與會者來説,它是未來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把微博作為傳播會議內容的一種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種良好的市場營銷演練,因為目標事件會得到相當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還能夠使人們參與到具有重要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問題的討論中來。微博用户貼出關於危機情境的實時新聞不斷更新,幾秒鐘內全世界的讀者都能看到這條新聞,這種現象已是司空見慣。眾多的從政人士和政府機構現在都在用微博發佈公告。

⑤微博這種社交網絡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招呼語已然變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嗎?

(選自《讀者》,有刪改)

18.為本文選擇一個最恰當的標題並説明理由。(3分) ( )

A 微博 B 微博用途

C 今天你“微博”了嗎 D 獲取信息的渠道

理由:

19.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了微博的用途?(3分)

20.第①段主要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21.第②段中加點詞“主要”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22.微博,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別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説,玩微博成為一種時尚,玩微博成為一種習慣,玩微博成為一種生活,任何東西都有利弊之分,文中涉及的多是微博的好處,微博對青少年來説有什麼負面影響嗎?請結合實際談一談。(3分)

參考答案:

18.C 理由 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做標題,既能概括出本文説明的主要內容,也能吸引讀者的閲讀興趣

19. 讓人們每時每刻都能向外界播報自己的所作所為

作為一種非正式渠道,對會議進行實時報道

能夠使人們參與到具有重要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問題的討論中來

20.舉例子 列舉了幾個網上直播的熱點事件,説明了微博在互聯網生活中重要的角色,已成為一個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識的強大平台,引出説明內容----微博的用途。

21.不能刪。“主要”有“重要”的意思,這句話是説向外界播報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微博的重要用途,但不是唯一的用途。刪去之後不符合願意,這樣寫能體現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22.任何東西都有利弊之分。合理的利用其優勢,避其短處,那才能發揮一個工具應有的效果和作用。利:長見識,欣賞好文字,關注身邊朋友,常常把一些讀書的心得,簡短地記一條微博,記日記。當然只是非常簡短地記。用筆記下來的東西,在記憶裏才長久。

弊:影響表達,.影響獨立思考,增進知識緩慢

“微博”閲讀答案10

  從微博到微信

①最近有兩條關於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關注。一條是關於微博的“壞消息”,1月31日市場研究機構的最新報告顯示,20xx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間,新浪微博負增長接近40%,騰訊微博更是可憐,以接近60%的負增長排名墊底。另一條是關於微信的“好消息”,20xx年1月15日,微信註冊用户過3億。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將為微信取代?

②目前,騰訊微博用户超過5億,新浪微博用户超過4億,微信用户數是3億,且正在快速增長,微信用户數量趕上微博的用户數量似乎是遲早的事。兩者用户總數差別不大,但從受眾面來看,微博的大眾傳播性質比微信更明顯。微博的受眾(粉絲)數量龐大,以新浪微博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絲數量,截止本文寫作時高達38267622。動輒百萬千萬的受眾數量,足以使微博的傳播能力與傳統大眾媒體相抗衡。而微信目前還不具備大眾傳播的特點,微信的用户是基於手機通訊錄、QQ通訊錄等相對狹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儘管微信也可以通過“搖一搖”和“附近的人”等功能採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與微博相比,微信的受眾面十分“狹窄”,粉絲數量也非常“可憐”。

③因此,目前微信無法取代微博。但將來兩者是否會融合,微博是否會像開心網等曾一度火熱的媒體或娛樂工具一樣被冷落,尚難以定論。也許融合是必然的,畢竟早在20xx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語音版微博”,並受用户追捧,而且新媒體的發展往往以我們意想不到的形態和結局出現,究竟鹿死誰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小題1:第②段中“截止本文寫作時”幾個字能否刪去,為什麼?(2分)

小題2:第②段畫線句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2分)不能刪,“截止本文寫作時”表示時間限定,説明作者寫此文時姚晨微博的粉絲數量是38267622(1分)之後數量還會變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實不符了,就不能體現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

小題2:(2分)作比較,(1分)拿微博和微信作比較,突出強調了微信目前還不具備大眾傳播的特點(或突出説明了“微信的受眾面十分“狹窄”,粉絲數量也非常“可憐”)。(1分)

小題1:

試題分析:辨析有無此詞語語意的變化,從而説明此詞的作用,從説明文語言的準確生這個角度來概括,要使用評價語“準確説明”。

小題2:

試題分析:回顧所掌握的説明文的説明方法,根據文句內容關鍵信息點如“微博”“微信”來判斷,其説明的問題可從作者評述性句子中概括。

“微博”閲讀答案11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當前世界各地多種文化的接觸引起了人類心態的諸多反應,這些反應提出了這樣的迫切要求,即人們要求知道:我們為什麼這樣生活?這樣生活有什麼意義?也就是人類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要知道我們各個文化是哪裏來的,怎樣形成的,它的實質是什麼,它將把人類帶到哪裏去。這些冒出來的問題就是我提出的“文化自覺”的要求。

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的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發展的趨向,不帶任何“文化迴歸”的意思,也不主張“全盤西化”或“堅守傳統”。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為適應新環境、新時代而進行文化選擇時的自主地位。達到文化自覺是一個艱鉅的任務,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觸的多種文化,然後才有條件在這個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裏確立自己的位置,經過自主地適應,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長補短,共同建立一個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與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處守則。

10年前我曾提出一句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句話也就是今天我提出的文化自覺歷程的概括。“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羣對自己傳統的欣賞。這是處於分散、孤立狀態中的人羣所必然具有的文化心理狀態。“美人之美”就是要求合作共存時必須具備的對不同文化的相互態度。“美美與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裏,不同人羣在人文價值上取得共識以促進不同的人文類型和平共處和發展。總而言之,這一文化價值的動態觀念就是力圖創造出一個跨文化界限的研討,讓不同文化在對話、溝通中取長補短,達到我們的老話“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一體。

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總是需要找到一個地方和一羣人來發揚一種新風氣。我想,當前需要的新風氣就是文化自覺。最近一個時期的很多跡象都提示我們,現在世界上的各民族都開始要求自己認識自己的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人文社會科學負有答覆這些問題的重大責任。現在自然科學發展很快,人對人類本身的生物學研究已經達到繪製基因圖譜的地步,科技研究的空間發展已經從地球擴大到了太空。以人文社會科學來説,就要看我們如何跟上時代,認真地認識自己的文化了。我感到,目前正在興起的文化自覺這股風已經在許多國家中醖釀和展開。我們中國要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參與和推動這股新風氣。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西方出現過“人的自覺”,寫下了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篇章。看來21世紀我們將開始出現“人類文化的自覺”了。在新一頁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應該有中華民族實現文化自覺的恢弘篇章,在世界上起一個帶頭的作用。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界各地多種文化的相互接觸,使得人們產生了認識自己文化的迫切要求。

B、文化自覺並非文化迴歸和堅守傳統,而是對自己文化的認識、批判和改造。

C、“美美與共”為我們描繪了多元文化和平共處、天下大同的理想社會圖景。

D、自然科學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還需正確認識自己的文化,發展人文社會科學。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圍繞文化自覺的含義及途徑展開論證,最後推出觀點。

B、作者用10年前的一句話來概括文化自覺的歷程,體現了這一論題的歷史傳承意義。

C、第四段作者基於自然科學的發展,提出對社會科學的思考,觀點具有聯繫性和發展性。

D、文末以“人的自覺”與“人類文化的自覺”作對比,論證了當前實現文化自覺的重要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A、“和而不同”是文化自覺的最終目的,即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從而實現文化統一。

B、《鄉土中國》中關於“團體格局”的分析與反思,應屬中國文化自覺意識的體現。

C、只要瞭解自己文化的來源和特色,就能應對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實現世界文化融合。

D、作者從人類文化發展的層面看待中國文化,倡導中國學者起到文化自覺的帶頭作用。

答案:

1、B

2、D

3、D

“微博”閲讀答案12

①長期以來,傳統媒體一直身兼雙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議題主導者。受眾作為信息傳播的終端,對新聞信息的處置是完全被動的。微博的興起徹底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專業主義壁壘”,為普通公眾提供了一個更為便捷的話語平台。這是一個“人人都能發聲,人人都可能被關注的時代”。任何人只要擁有一定的技術知識和設備,都可以成為傳播的主體,甚至成為“公民記者”。

②微博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只是媒介傳播方式的改變,而且是新聞傳播主體的移位。現代社會快速發展,信息瞬息萬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湧現。受人力、物力等條件的限制,任何傳統媒體不可能在全國各地都設立分支機構,更不可能將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每個角落;數量龐大的微博則不同,它散佈在世界各地,就像是無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以一種旁觀和參與兼備的姿態,注視和記錄着身邊發生的大小事件,並以更為多元化的觀點和方式對事件進行傳播和詮釋。

③微博在直接發掘新聞議題的同時,也從傳統媒介那裏“搶”走了部分議題設置權。目前國內正在形成一種新的輿論機制,即微博率先報道,傳統媒體不斷跟進,通過議題互動,共同掀起輿論高潮。

④作為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的媒介節點,微博在用“微力量”改變中國媒介生態的同時,也見證着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目前,微博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數據中心調查報告顯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發佈信息、記錄心情、消磨時光、結交朋友、拓展知識、討論同感興趣的話題、關注有興趣的名人等。

【問題】

11.綜觀選文,“微力量”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3分)

答:

12.第②自然段主要用了哪種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2分)

答:

【參考答案】

11.(3分)①微博主要給傳統媒體在媒介傳播方式和新聞傳播主體兩方面帶來了改變。(1分)

②微博具有強大的設置議題的能力,影響公共輿論。(1分)

③微博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產生了影響。(1分)

12.(2分)作比較,具體鮮明地(1分)説明了現代社會中微博帶來的新聞傳播主體的移位(1分)。

“微博”閲讀答案13

讀下面文章,完成17-19題。(9分)

今天你“微博”了嗎

①微博出現於20xx年,自進入大眾視野以來,迅 速傳播。從唐駿和方舟子的學歷門之爭,到河北的“我爸是李剛”事件,再到上海11·15火災事故的網上直播,微博在幾次事件中均表現其便捷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在當今的互聯網生活中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已成為一個分享有用信息和知識的強大平台。

②微博的最初用途是讓人們每時每刻都能向外界播報自己的所作所為。目前,這還是微博的主要用途。由於微博的使用,人們開始能夠創造並傳播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是消費信息——消費他人傳播和“控制”的信息。如此一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得以進一步地拓展。

③微博的另一種用途是作為一種非正式渠道,對會議進行實時報道。與會者可以把會議內容貼到接收信息來源更新的公共訂閲網站,這樣就可以使那些沒有參加會議的人“聽到”發言人正在講什麼內容了。這樣做還可以使那些與會人員看到其他人對發言人所講內容的理解和反饋,並且經常會在此後某個時刻引發對該話題的進一步討論。這樣一來,這個訂閲網站就變成了思想和觀點的檔案庫,對與會者來説,它是未來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把微博作為傳播會議內容的一種非正式渠道也是一種良好的市場營銷演練,因為目標事件會得到相當大的曝光率。

④此外,微博還能夠使人們參與到具有重要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問題的討論中來。微博用户貼出關於危機情境的實時新聞不斷更新,幾秒鐘內全 世界的讀者都能看到這條新聞,這種現象已是司空見慣。眾多的從政人士和政府機構現在都在用微博發佈公告。

⑤微博這種社交網絡已經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今,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招呼語已然變成了:朋友,今天你“微博”了嗎?

(選自《讀者》20xx年第11期,有刪改)

17.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了微博的用途?(3分)

答:

18.第①段主要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答:

19.第②段中加點詞“主要”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答:

17.答:能夠創造並迅速傳播信息;對會議進行實時報道還可以使人們參與到具有重要社會和政治意義的問題的討論中來。

18.答:舉例子、打比方。

19.答:不能,因為微博還有其他用途,若刪去過於絕對,這樣體現了説明文的準確性。

“微博”閲讀答案14

閲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10分)

微博①,能夠基於用户的關係進行信息的分享、傳播、獲取。截至20xx年1月,該產品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註冊用户。微博的內容只是由簡單的隻言片語組成。對於普通人來説,微博關注的友人大多來自事實的生活圈子,用户的一言一行不但起到發泄感情,還起到了記錄思想的作用。

[注]①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是個人在互聯網上開通的小型網絡空間,能夠發表文章、發佈信息。

(1)“微博”是一個什麼樣的平台?依據上述材料,請簡要概括。(3分)

(2)你對“微博”在社會上廣泛流行有什麼看法?請簡要闡述。(150字左右)(7分)

 參考答案:

17.(10分)

(1) “微博”是一個由簡單詞彙構成、在眾多普通間傳達情感、交流信息的平台。(3分。“簡單詞彙構成”,1分;“在眾多普通人間傳達情感”,1分;“交流信息”,1分。只答“微博是個傳達情感的平台”或“微博是個交流信息的平台”,給1分。)

(2)示例一:“微博”的流行有積極意義。首先,微博隻言片語的即時表述更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和習慣;其次,人們通過微博能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朋友互動、交流,從而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最後,微博能夠及時有效地分享、交流和獲取信息,讓我們與世界保持通暢的聯繫。因此,“微博”流行有積極作用。

示例二:“微博”的流行有其消極的一面。一方面,微博的詞彙構成簡單,採用與現代漢語正常表達不一樣的形式,影響了漢語言文字應用的規範性;另一方面,微博過多把重點放在關注普通情感上,使公眾的視野變狹小;此外,微博作為一個簡便的信息交流平台,混雜大量信息,不利於人們獲取有效信息,並影響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微博”流行有消極作用。

(7分。觀點明確2分;闡述內容3分;闡述簡明、連貫2分)

“微博”閲讀答案15

現代文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粉絲”這個概念對公眾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現實生活中,普通人不太可能擁有自己的“粉絲”,更多的情況下是別人的“粉絲”。但是,在微博世界中,任何一個普通用户都會有“粉絲”,甚至有大量的“粉絲”。一名微博用户發佈的微博信息會被自己的“粉絲”直接看到,也會收到來自“粉絲”的回覆與評論,還有可能被“粉絲”轉發,這都給了普通用户一種“明星”般的體驗。另外,對於那些現實生活中的公眾人物而言,他們則需要將自己的知名度以及受關注度繼續在微博世界中延展。

微博“粉絲”具有非專一性。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崇拜或迷戀的對象往往數量不多,但是在微博中,用户常常會成為很多人的“粉絲”。在現實世界中,當A與B兩位公眾人物之間出現競爭、不和或是對立關係時,A的“粉絲”羣體與B的“粉絲”羣體的態度、選擇往往是涇渭分明的。而在微博世界中,A、B的“粉絲”羣體成員則很有可能出於某些原因,同時成為對方偶像的“粉絲”。

微博“粉絲”具有非崇拜性。既然“粉絲”是“迷”的意思,那麼一般而言必然帶有對對方的崇拜,但是微博“粉絲”在這一點上恰恰不同。在微博上,一位用户成為另一位用户的“粉絲”,或許是出於對對方的崇拜,但也有可能並非如此。登錄微博之後,顯示出的頁面幾乎都是你所關注的用户發佈的微博信息,因此,如果你想知道某一個人發佈的信息,就要首先成為他的“粉絲”,這是由微博自身的特性所決定的。要想知道一個人發佈的信息、狀態,與對一個人表示崇拜、迷戀之間,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而這兩種情況在微博中卻天然地合二為一了。概言之,微博“粉絲”的關注行為並不一定出於崇拜心理,有時僅僅出於好奇而已。[來源:ZXXK]

微博“粉絲”對關注對象也具有攻擊性。在微博上,不少用户都受到過自己“粉絲”的攻擊。心理學家把“攻擊性”定義為想要給他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傾向。微博“粉絲”呈現出的攻擊性最為特殊的一點就是,其攻擊範圍有時包括“關注”對象,這是微博“粉絲”與普通“粉絲”之間較為明顯的區別。一般而言,“粉絲”是不會對自己的偶像進行指責、攻擊的。既然“粉絲”帶有“迷戀”的含義,那麼他們就不但不會批評偶像的缺點,甚至會對偶像的不足、過失視而不見並加以袒護。但是,微博“粉絲”表現出來的有時就不是單純的迷戀,有的用户恰恰是為了對一些人進行攻擊才對其“關注”,以便在第一時間瞭解其言行,進而做出快速的指責。從盲目崇拜到盲目攻擊,微博“粉絲”羣體使我們對“粉絲”的理解多了一層含義。換言之,從微博“粉絲”開始,某個“粉絲”羣體內部不再是鐵板一塊的同一陣營,而開始出現了相互對立的分化。 (摘編自靖鳴、王瑞《微博“粉絲”:虛擬公共領域的輿論新軍》)

1.下列對於微博“粉絲”特性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微博“粉絲”對博主發佈的信息,往往進行回覆、評論或轉發,這使得博主得到一種“明星”般的體驗,也使“粉絲”自己得以擴大知名度。

B.微博“ 粉絲”帶有一定的攻擊性,有的人甚至只是為了對某博主進行攻擊,才成為他的“粉絲”,這與“粉絲”一詞所帶的“迷戀”義是相悖的。

C.微博“粉絲”成為某一博主的粉絲後,也可能成為與該博主存在對立關係的其他博主的“粉絲”。他們一般不把自己固定成某一博主的“粉絲”。

D.微博“粉絲”雖然叫“粉絲”,但不一定是博主的崇拜者,有些“粉絲”僅僅是因為需要了解某個博主發佈的信息、狀態,才成為他的“粉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微博“粉絲”與現實生活中的“粉絲”,雖然都叫“粉絲”,但內涵不同。微博“粉絲”不一定是微博用户的迷戀者,而現實生活中的則一般都是。

B.現實生活中的人不可能都有“粉絲”,但微博世界的博主,必定個個有“粉絲”。只要博主發出信息,他的“粉絲”們就能看到並且作出反應。

C.微博世立關係,也可能擁有相同的粉絲,這在現實世界中則不可能。

D.現實生活中的“粉絲”一般不會指責、攻擊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盲目崇拜;而微博“粉絲”,卻很有可能站到偶像的對立面,對偶像進行攻擊。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微博世界,對於博主的崇拜、迷戀和對於博主發佈的信息的關注可以天然地合二為一。而有時候,成為某人的“粉絲”也是情非所願,只是為了解其信息。

B.微博的博主藉助微博延伸其現實世界的人際關係,擴大其知名度和受關注度。

C.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想要了解明星的一舉一動,常常寄希望於大眾媒體的新聞報道。但到了微博時代,普通人可以通過微博與明星進行“近距離接觸”。

D.有的微博“粉絲”在自己的關注對象發佈信息後快速作出指責,主觀上是惡意的,他們對該關注對象不再“迷戀”,可以説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1.A(答非所問,“使粉絲自己得以擴大知名度”之義本文沒有涉及。)

2.C(“這在現實世界中則不可能” 絕對化,原文是“往往是涇渭分明的”)

3.D(“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理解不當。微薄的“粉絲”有時不是單純的迷戀,恰恰是為了對一些人進行攻擊,所以無所謂兩個極端。)

標籤: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qzr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