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植物的五官閲讀答案

植物的五官閲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閲讀答案的身影,閲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好閲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植物的五官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植物的五官閲讀答案

植物的五官閲讀答案1

①植物像其他動物一樣,有功能各異的“五官”。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生物學博士瓦因勃格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每天對萵苣做10分鐘超聲波處理,結果其長勢遠比沒受處理的萵苣要好。之後,美國的一個學者對大豆播放《藍色狂想曲》音樂,20天后,聽音樂的大豆苗重量竟然高出未聽音樂的四分之一。這些實驗説明,植物雖然沒有具體形態的耳朵,但它們的聽覺能力卻非同尋常。不相信?那麼請你面對含羞草輕輕擊掌,看看含羞草聞聲後是否會迅速將小葉合攏。

②許多植物具有“慧眼”識光的能力,它們自知日出東山,夕陽西下,從而把握了自己開花和落葉的時間,如牽牛花天剛亮就開花,向日葵始終朝陽。植物不僅能“看見”光,還能感覺出光照的“數量”和質量,某些北方良種引種到南方,顆粒不收,就是因為植物的“眼睛”對異地的光線不習慣。植物的“眼睛”對光色也非常敏感,不同植物可識別不同光線,以促進自身的生長與發育。植物的“眼睛”原來是存在於細胞中的一種專門色素——視覺色素,植物憑藉這種“眼睛”,從根到葉尖形成完整而靈敏的感光系統,對光產生既定反應,如花開、花合、葉子向左向右、變換根的生長方向等。

③植物界中不僅有靠根吃“素”的植物,而且還有靠“口”吃“葷”的植物,食蟲植物(也稱食肉植物)便是這類植物。這些植物的葉子變得非常奇特,它們形成各種形狀的“口”,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小口袋或蚌殼,能分泌消化昆蟲的黏液,還能分泌香味,許多昆蟲因為聞到香味,而跌入了陷阱之中!植物靠“口”捕食蚊蠅類的小蟲子,有時也能“吃”掉像蜻蜒一樣的大昆蟲。它們分佈於世界各地,種類有500多種,最著名的有瓶子草、豬籠草、狸藻等。

④真是奇怪,植物還有嗅覺靈敏的特殊“鼻子”。例如,當柳樹受到毛蟲咬食時,會產生抵抗物質,3米以外沒有挨咬的柳樹居然也產生出抵抗物質。這是為什麼?原來,植物有特殊的“鼻子”——感覺神經,當被咬的樹產生揮發性抗蟲化學物質後,鄰樹的.“鼻子”能及時“嗅”到“防蟲警報”,知道害蟲的侵襲將要來臨,於是就調整自身體內的化學反應,合成一些對自己無害,卻使害蟲望而生畏的化學物質,達到“自衞”的目的。

⑤更為驚奇的是,植物還具有相當特殊的“舌”的功能,它能“嘗”到土壤中各種礦物營養的味道,於是使植物“拒食”或“少食”自身不喜歡的礦物質,多“吃”有用的營養元素。如海帶就有富集海水中碘元素的能力,忍冬叢喜歡生長在地下有銀礦的地萬。植物的“舌”功能選擇性非常強,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歡吃的礦物就會長成奇形怪狀。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長得相當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會變成“矮老頭”。植物將土壤中的礦物元素或微量物質聚集到體內的現象稱為“生物富集”。人們通過生物富集現象可以找到相應的地下礦藏,也就是植物探礦。如今,植物探礦已成為尋找地下礦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⑥目前,生物科學的研究工作常常得到植物“五官”功能的啟發,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累累碩果。

1.本文第②-⑤段,依次介紹了植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用“舌”擇食等功能。

2.第⑤段劃線句運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説明方法,其作用是:

3.根據文章第①段的內容和下面的鏈接材料,簡要説説“噪聲除草器”的製造主要利用了植物的什麼特性。

【鏈接材料】科學家利用不同的植物對不同的噪聲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製造出噪聲除草器。這種除草器發出的噪聲能使雜草的種子提前萌發,這樣就可以在作物生長之前用藥物除掉雜草,用“欲擒故縱”的妙策,保證作物的順利生長。

參考答案:

1、“慧眼”識光、靠“口”吃“葷”、“嗅”到“防蟲警報”

2、舉例子和打比方.具體形象地説明了植物的舌功能選擇性非常強。

3、主要利用植物聽覺能力非同尋常,以及對不同噪聲敏感程度不一的特性,製造出噪聲除草器。

植物的五官閲讀答案2

植物中的防火高手

吳明

植物中也有“消防員”?它們是怎樣“滅火”的? 下面的文章就滿足你的好奇心!

落葉松能夠在火災中“劫後餘生”,這是因為落葉松的樹幹外面包裹着一層幾乎不含樹脂的粗皮。這層厚厚的樹皮很難燒透,大火只能把它的表皮烤糊,而裏面的組織卻不會被破壞;即使樹幹被燒傷,它也能分泌一種棕色透明的樹脂,將身上的傷口塗滿塗嚴,隨後就凝固了,使那些趁火打劫的真菌、病毒及害蟲無隙可入。

一般植物的葉子枯萎後便脱落了,而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些蘆薈的枯葉卻死而不落。火災後,死葉覆蓋主幹的蘆薈中有90%以上經受了煉獄的考驗活了下來,由於蘆薈的死葉含有某種不易燃的物質,在死葉的保護下,無法達到致死的高温,使其免遭一劫。

美國林業專家發現常春藤等幾種植物也不怕火燒,甚至可以稱為滅火植物。原來它們接觸火苗後本身並不燃燒,只是表面發焦,因而能阻止火焰蔓延。有人設想,如果將常春藤成排地種植在森林的周圍,就能形成防火林帶。

在我國粵西山區森林中,有一種木荷樹也是“防火能手”。它的樹葉含水量高達45%,在烈火的燒烤下焦而不燃。它的葉片濃密,覆蓋面大,樹下又沒有雜草滋生,因此既能阻止樹冠上部着火,又能防止地面火焰延伸。

生長在我國海南的海松也是一種不怕火燒的樹。用海松做成的煙斗,即使成年累月地煙熏火燎也不會被燒壞。這是由於海松具有特殊的散熱能力,木質堅硬,特別耐高温。

在非洲的安哥拉,生長着一種奇特的樹——梓柯。它的枝杈間長着一個個饅頭似的節苞,裏面儲滿了液體,節苞滿布着小孔。當它們一遇到閃耀的火光,就立即從小孔噴出液體,這種液體含有滅火能力很強的四氯化炭,因此,人們將這種樹叫做“滅火樹”。

(摘自《感悟》20xx年11月)

1、本文的説明對象是植物中的“防火高手”。

2、如果把第一段中“植物中也有‘消防員’?它們是怎樣‘滅火’的?”改為“植物中也有防火高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呢?

原文以問句開篇,吸引讀者的注意,引起讀者的興趣;如果改成陳述句,句子就顯得平淡無奇,達不到上述效果了。

3、文章的説明順序是邏輯順序 。

4、下面句子各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1)火災後,死葉覆蓋主幹的蘆薈中有90%以上經受了煉獄的考驗活了下來。(列數字 )

(2)它的枝杈間長着一個個饅頭似的節苞,裏面儲滿了液體,節苞滿布着小孔(打比方 )

5、“落葉松能夠在火災中‘劫後餘生’,這是因為落葉松的樹幹外面包裹着一層幾乎不含樹脂的粗皮”,其中“幾乎”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答案:不能。因為“幾乎”表示接近某種情況,差不多,在句子中表示樹脂含量微乎其微,接近沒有,但不是絕對沒有。

標籤: 五官 植物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q8nke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