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龔自珍《漫感》《己亥雜詩》閲讀答案及對比賞析

龔自珍《漫感》《己亥雜詩》閲讀答案及對比賞析

漫感

龔自珍《漫感》《己亥雜詩》閲讀答案及對比賞析

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己亥雜詩

龔自珍

少年擊劍更吹尖,劍氣簫心一例消。

誰分蒼涼歸棹後,萬千哀樂聚今朝。

註釋:①此詩寫於西北邊疆動亂及東南沿海一帶遭殖民主義者入侵之時。②分:料想。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前詩從詩人心繫邊疆局勢寫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詩低沉悲涼的基調。

B.前詩中的“負盡”和後詩中的“一例消”,都傳達出了詩人憂憤悔恨之情。

C.後詩結尾二句寫出了詩人歸鄉之後,百感交集、心潮難平的複雜況味。

D.這兩首詩既豪宕激越,又沉鬱悲慨,都表達出了詩人深沉熾熱的情感。

②“劍氣簫心”是龔自珍人生的.真實寫照,從這兩首詩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5分)

① B (3分)

② 答案要點:

既擁有報國立業的雄心壯志,又飽含憂國傷時之幽情的詩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膽識、剛柔相濟的詩人形象。

詩人形象包含兩方面特徵。能結合具體詩句,緊扣詩人形象特徵分析,第一點2分,第二點3分。

對比賞析

《己亥雜詩·少年擊劍更吹簫》是清代詩人龔自珍所作七言絕句。《己亥雜詩》寫於公元1839年龔自珍辭官返鄉之時,計315首,全屬七言絕句,此篇是《己亥雜詩》第九十六首。此處是“劍”、“簫”意象在定庵詩中的最後一次出現,亦是他對平生深有所感的“劍簫”心事即“一簫一劍平生意”的總結。

《漫感》是清末詩人龔自珍的著名詩作。詩中的一劍一簫,是定庵詩詞創作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與其他有關名篇相比,本詩之妙尤在以顯豁磊落之筆,出深曲沈至之情,更明言“平生意”所在,拈來總括定庵,最得宜彰。

開篇由“絕域從軍”即一向關注的西北邊疆局勢遙遙説起,實指那種“氣寒西北何人劍”的經世雄心,可是現實中哪裏能尋得這樣一個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似春水、幹卿甚事”(《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如今不也還是落得“幽恨滿詞箋”的結局麼?那麼所謂“幽恨”又何指?詩人嘗自陳:“怨去吹簫,狂來説劍,兩樣銷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遠避塵囂,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兩個層面。然而“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己亥雜詩》之96),於是有下文“負盡狂名”的情極之語,鬱勃蒼涼,令人聳然動容。

“一簫”二句:可與本年所寫詞《令》互參醜奴兒。其上闋雲:“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縱橫,淚也縱橫,雙負簫心與劍名。”簫,指賦詩憂國的哀怨幽情。劍,指報國的雄心壯志。劍態、簫心,是龔自珍詩詞中經常對舉出現的兩個意象。稍後三年他寫的《秋心三首》中的“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與此詩首二句意同。

前文説過,一劍一簫是定庵詩詞創作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與其他有關名篇相比,本詩之妙尤在以顯豁磊落之筆,出深曲沈至之情,更明言“平生意”所在,拈來總括定庵,最得宜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l8o4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