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我與地壇閲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我與地壇閲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我與地壇

我與地壇閲讀理解及參考答案

史鐵生

我在好幾篇小説中都提到過一座廢棄的古園,實際就是地壇。許多年前旅遊業還沒有開展,園子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記起。

地壇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兒了,而自從我的祖母年輕時帶着我父親來到北京,就一直住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五十多年間搬過幾次家,可搬來搬去總是在它周圍,而且是越搬離它越近了。我常覺得這中間有着宿命的味道:彷彿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後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四百多年裏,它一面剝蝕了古殿檐頭浮誇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硃紅,坍圮了一段段高牆又散落了玉砌雕欄,祭壇四周的老柏樹愈見蒼幽,到處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蕩。這時候想必我是該來了。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着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那時,太陽循着亙古

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在滿園瀰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並看見自己的身影。自從那個下午我無意中進了這園子,就再沒長久地離開過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圖。

兩條腿殘廢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麼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着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我在那篇小説中寫道:園

子無人看管,上下班時間有些抄近路的人們從園中穿過,園子裏活躍一陣,過後便沉寂下來。園牆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蔭涼,我把輪椅開進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書或者想事,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為什麼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蜕,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這些都是真實的記錄。

除去幾座殿堂我無法進去,除去那座祭壇我不能上去而只能從各個角度張望它,地壇的每一棵樹下我都去過,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過我的車輪印。無論是什麼季節,什麼天氣,什麼時間,我都在這園子裏呆過。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麼要出生。這樣想了好幾年,最後事情終於弄明白了: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夠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所以,十五年了,我還是總得到那古園裏去,去它的老樹下或荒草邊或頹牆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開耳邊的嘈雜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

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羣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腳印,總讓人猜想他們是誰,曾在哪兒做過些什麼,然後又都到哪兒去了;譬如那些蒼黑的古柏,你憂鬱的時候它們鎮靜地站在那兒,你欣喜的時候它們依然鎮靜地站在那兒,它們沒日沒夜地站在那兒從你沒有出生一直站到這個世界上又沒了你的時候;譬如暴雨驟臨園中,激起一陣陣灼烈而清純的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讓人想起無數個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風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卧,滿園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説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瞭。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園子裏去。

(選自史鐵生《我與地壇》,有刪改)

【注】史鐵生(1951 年1 月4 日2010 年12 月31 日),中國作家、散文家。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我與地壇》《合歡樹》《務虛筆記》《病隙碎筆》等。

(1)下列對文本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5 分)

A.作者在本文中通篇採用概述式的筆法,選擇地壇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些對象,通過與時間和歷史、自然和生命的對話,深刻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諦。

B.夕陽殘照地壇的斷壁頹垣,時間的偉力、歲月的無情、宇宙的浩渺、歷史的凝重,襯托出個體生命的高貴,作者從中獲得了靈魂的皈依。

C.本文寫作風格獨特,在內容上打破了抒情、議論與敍事、寫景的間隔,以思辨為主導,從始至終自由灑脱而又飽含情感,容量豐富,內涵飽滿。

D.文中的地壇既是一般的人文景觀,也是作者的靈魂棲居地。作者寫地壇,突出的是一種物我交融同呼共吸的隱祕的精神默契。

E.彷彿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一句運用擬人的手法,含蓄深致地刻畫出作者與地壇的同病相憐及精神交流。

(2)作者在文中多次寫到地壇,地壇有何特點?結合文本內容簡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壇帶給作者一些生命的啟迪,助其走出厄運的陰影。作者在地壇中得到了哪些對生命的啟迪?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史鐵生先是雙腿癱瘓,接着是腎病發展為尿毒症,依靠透析維持生命,命運不斷捉弄他,但他最終大有成就。有人説苦難是人生的財富。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請結合原文和現實人生,談談你的看法。(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1)C項3分,E項2分,D項1分(A項,作者在本文中通篇採用概述式的筆法錯誤,文中有不少細節描寫;B項,應為襯托出個體的微不足道;D項,從情感表達的角度來看,地壇在文中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觀)

(2)①古老滄桑;②沉靜落寞;③荒涼破敗;④富於生機。(任答三點即可給滿分)

(3)①地壇荒蕪但並不衰敗,傳遞出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②個人在時間的偉力、宇宙的浩渺面前微不足道,故應冷靜樂觀豁達地對待生命。③地壇中萬事萬物都有生命的印跡,啟示作者對人生應持有一種有所作為的堅定信念。(每點2分)

(4)觀點一:認同這種觀點。

苦難的確成就了史鐵生。在狂妄的年齡失去了雙腿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而絕望的他在荒蕪但並不衰敗的地壇裏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死不是一件急於求成之事,一個人更應該去思考活着的意義和方式。走出心靈困境的史鐵生,致力於寫作,成就非凡。他不僅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更是以其作品給更多處在困境中的人帶來了精神上的指引。

觀點二:不認同這種觀點。

苦難並非史鐵生想要的,而是現實迫使他不得不面對的。如果沒有疾病在他狂妄的年齡奪去他的雙腿,在安寧和平的正常環境和社會生活中,在極為需要人才的那個時代,史鐵生同樣可以有所作為。

觀點三:辯證理解。

苦難本身不是財富,苦難通過心靈轉化才能成為人生財富;此外,苦難分自然、經濟、政治、社會等等多種情況,它給人的影響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種觀點或其它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理由充分4分,聯繫實際給2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j9jr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