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黃油烙餅閲讀理解答案

黃油烙餅閲讀理解答案

黃 油烙餅 汪曾祺

黃油烙餅閲讀理解答案

蕭勝滿七歲,進八歲了。他爸爸一會兒修水庫啦,一會兒大鍊鋼鐵啦。他媽也是調來調去。奶奶一個人在家鄉,説是冷清得很。他三歲那年,就被送回老家來了。他在家鄉吃了好些蘿蔔白菜,小米麪餅子,玉米麪餅子,長高了。

奶奶不怎麼管他。奶奶有事。她老是找出一些零碎料子給他接衣裳,接褲子。他的衣服都是接成一道一道的,一道青,一道藍。倒是挺乾淨的。奶奶還給他做鞋。再就是給他做吃的。玉米麪餅子,小米麪餅子,蘿蔔白菜,炒雞蛋,熬小魚。奶奶把飯做得了,就在門口嚷:勝兒!回來吃飯咧!

後來辦了公社食堂。真不賴!白麪饅頭,大烙餅,燜茄子,豬頭肉!後來就不行了。還是小米麪餅子,玉米麪餅子。後來小米麪餅子裏有糠,玉米麪餅子裏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摻假的餅子不好吃,可是蕭勝還是吃得挺香。他餓。

奶奶吃得不香。她從食堂打回飯來,掰半塊餅子,嚼半天。其餘的,都歸了蕭勝。

奶奶的身體原來就不好。她有個氣喘的病。每年冬天都犯,蕭勝躺在炕上,聽奶奶喝嘍喝嘍地喘。睡醒了,還聽她喝嘍喝嘍。他想,奶奶喝嘍了一夜。可是奶奶還是喝嘍着起來了,喝嘍着給他到食堂去打早飯。

爸爸去年冬天回來看過奶奶。爸爸帶回來半麻袋土豆,一串口蘑,還有兩瓶黃油。爸爸説,黃油是牛奶煉的,很營養,叫奶奶抹餅子吃。奶奶叫爸爸拿回去:你們吃吧。這麼貴重的東西!爸爸一定要給奶奶留下。奶奶把兩瓶黃油放在躺櫃上,時不時地拿抹布擦擦。

奶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她從前從食堂打回餅子,能一氣走到家。現在不行了,走到歪脖柳樹那兒就得歇一會兒。第二年春天,奶奶不行了,她渾身都腫。爸爸趕回來,奶奶已經嚥了氣。爸爸求木業社把奶奶屋裏的躺櫃改成一口棺材,把奶奶埋了。晚上,坐在奶奶的炕上流了一夜眼淚。蕭勝第一次經歷什麼是死。他知道死就是沒有了。他沒有奶奶了。他躺在枕頭上,枕頭上還有奶奶的頭髮的氣味。他哭了,眼淚淌濕了枕頭。

爸爸把奶奶給蕭勝做的兩雙鞋裝在網籃裏,把兩瓶動都沒有動過的.黃油也裝在網籃裏。鎖了門,就帶着蕭勝上路了。

蕭勝跟爸爸不熟。他想家,想奶奶,想那棵歪脖柳樹汽車到了一個叫沽源的縣城,一輛牛車來接他們。他仰面躺在牛車上,上面是一個很大的藍天。牛車真慢,他有時下來掐兩朵野花,走一截,又爬上車。

牛車走着走着。爸爸説:到了!他坐起來一看,一大片馬鈴薯,都開着花,粉的、淺紫藍的、白的,一眼望不到邊,像是下了一場大雪。花雪隨風搖擺着。不遠有一排房子,土牆、玻璃窗。這就是爸爸工作的馬鈴薯研究站。

蕭勝就要住在這裏了,跟他的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奶奶要是一起來,多好。

爸爸每天戴個草帽下地跟工人一起去幹活,鋤山藥。有時查資料,看書。媽一早起來到地裏掐一大把山藥花,一大把葉子,回來插在瓶子裏,聚精會神地對着它看,一筆一筆地畫。奶奶做的兩雙新鞋還沒有上腳,媽把鞋和兩瓶黃油都鎖在櫃子裏。

白天沒有事,他就到處去玩,去瞎跑。他到草地裏去看牛、看馬、看羊。他採了很多蘑菇。他一邊用線穿蘑菇,一邊流出了眼淚。他想起奶奶,他要給奶奶送兩串蘑菇去。

食堂的紅高粱餅子越來越不好吃,因為摻了糠。甜菜葉子湯也越來越不好喝,因為一點油也不放了。他恨這種摻糠的紅高粱餅子,恨這種不放油的甜菜葉子湯!

大隊食堂外面忽然熱鬧起來。這是要幹啥呢?爸爸説,要開三級幹部會。

三級幹部會開了三天,吃了三天飯。蕭勝每天去打飯,聞到南食堂飄出的各種香味。羊肉、米飯,他倒不稀罕:他見過,也吃過。黃油烙餅他連聞都沒聞過。

回家,吃着紅高粱餅子,他問爸爸:他們為什麼吃黃油烙餅?他們開會。開會幹嗎吃黃油烙餅?哎呀!你問得太多了!吃你的紅高粱餅子吧!

正在嚥着紅餅子的蕭勝的媽忽然站起來,把缸裏的一點白麪倒出來,從櫃子裏取出一瓶黃油,啟開瓶蓋,挖了一大塊,抓了一把白糖,擀了兩張黃油發麪餅。抓了一把莜麥秸塞進灶火,烙熟了。黃油烙餅發出香味,和南食堂裏的一樣。媽把黃油烙餅放在蕭勝面前,説:吃吧,兒子,別問了。

蕭勝吃了兩口,真好吃。他忽然咧開嘴痛哭起來,高叫了一聲:奶奶!

蕭勝一邊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淚,一邊吃黃油烙餅。他的眼淚流進了嘴裏。黃油烙餅是甜的,眼淚是鹹的。

(1)下列對這篇小説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小説描寫了蕭勝與奶奶相依為命的生活,着力表現了他們生活的艱辛,一道一道接成的衣服,玉米麪餅子,小米麪餅子,都表現了這一點。

B.小説善於運用生動形象的細節表現人物的情感,奶奶對蕭勝的疼愛,就是通過病重時仍然喘着氣起牀、喘着氣去食堂打飯等細節表現出來的。

C.作者之所以兩次寫到歪脖柳樹,是因為小説的故事情節都是圍繞着歪脖柳樹展開的,歪脖柳樹是小説情節發展的關鍵。

D.小説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塑造人物性格,蕭勝離開奶奶前後的生活環境、爸爸媽媽與奶奶對蕭勝的態度都構成了鮮明的對比。

E.小説以散文筆法敍事,表現了在那個困難的年代裏人們的生活與情感,情節簡單而貼近生活,語言平實,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2)請簡要分析小説中畫線部分景物描寫的作用。(6分)

(3)小説中三次寫到蕭勝流淚,三次流淚的原因分別是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4)這篇小説以黃油烙餅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情節結構等多方面的考慮。請結合全文,任選兩個角度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11題(1)答E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答C、D不給分。

(2)①人物角度:所寫景物景象開闊,色彩繽紛,表現了蕭勝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目的地時的愉快心情。②情節角度:呼應上文爸爸給奶奶半麻袋土豆的細節,為下文寫蕭勝自由玩耍的生活做鋪墊。③環境角度:交代爸爸媽媽工作生活的環境,昭示蕭勝生活世界的變化。(共6分,每點給2分)

(3)第一次流淚:奶奶去世時。原因:為失去奶奶而悲傷,對奶奶的懷念。

第二次流淚:穿蘑菇時。原因:想念奶奶,為想報答奶奶卻不能做到而悲傷。

第三次流淚:吃黃油烙餅時。原因:想念奶奶,感激奶奶,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為奶奶不能與自己共享黃油烙餅而悲傷。(共6分,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4)從主題思想的角度看:小説表現了在艱苦的環境中奶奶對孫子的疼愛以及蕭勝對奶奶不竭的思念之情。從而表達作者對苦難中至真親情的謳歌。以串起奶奶與孫子之間緊密關係的黃油烙餅為題,使主題更集中也更含蓄。

從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黃油是爸爸送給奶奶而奶奶捨不得吃攢下來的,以黃油烙餅為題更充分地表現了奶奶節儉、疼愛孫子的特點。

從情節結構的角度看:爸爸帶回黃油,奶奶留下但一直沒有吃,鎖在櫃子裏。爸爸辦完奶奶的喪事帶蕭勝離開時將黃油裝進網籃,媽媽用黃油做成黃油烙餅,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始終有黃油的身影。(共8分,能從兩個角度分析即可,每個角度給4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4ykp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