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大自然的文字》閲讀題及答案

《大自然的文字》閲讀題及答案

《大自然的文字》主要講述了幾種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其中藴含的知識和生活的智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自然的文字》閲讀題及答案,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大自然的文字》閲讀題及答案

試題內容:

(二)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大自然的文字

伊林

文字真是好東西。認識了字,就可以讀完最厚的書,可以瞭解世界上的一切事情。

但是也有另外一套文字,這是每個想成為真正有學識的人應該知道的。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它總共有成千上萬個字母。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母。你腳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個字母。

對於不認識這一套文字的人來説,所有的星全是一樣的東西。而有些人卻認得許多星的名字,並且可以説出它跟別的星有什麼分別。

就像書裏的話是用字母組成的一樣,天上的星也組成星座。

從古以來,當水手們需要在海上尋找道路的時候,他們就去看那星星寫成的書。你知道,在水面上船隻是不會留痕跡的,那裏也沒有什麼寫着“由此往北”的有箭頭的指路牌。

但是水手們並不需要這樣的指路牌。他們有帶磁針的羅盤,磁針永遠指着北邊。即使他們沒有羅盤,他們也照樣迷不了路。他們朝天望望,在許多星座當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當中找到了北極星。有北極星的那邊就是北方。

天空的使者──鳥,也會教給那些留心觀察它們的人許多本領。

假如燕子在空中飛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會有好天氣。白嘴鴉飛來説,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大雁不用日曆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了。

太陽光還是很熱的,是個平靜、晴朗的日子。這時候從遠方傳來奇怪的不安的聲音,好像有人在高空互相呼應着。聲音越來越高,越來越近。凝視天空終於可以勉強分辨出一張模糊的蜘蛛網,就像給風吹着似的。蜘蛛網飛近了,抬起頭來,已經瞧出,這不是什麼蜘蛛網,而是許多長脖子的鳥。它們呈人字形飛着,排成整齊的隊形朝着陽光照耀着的森林飛行。但是很快又分辨不出一隻只的鳥來了,又像是張蜘蛛網了。一轉眼功夫,連蜘蛛網也無影無蹤了,它們好像融化在天空裏一樣。只有那聲音還從遠方傳來,好像在説:“再見!再見!明年春天見!”

閲讀天空這本大書,可以瞭解許多新奇的東西。

連我們腳底下的土地,在會讀它的人看來也是一本很有趣的書。

現在,在建築工地上,挖土工人的鐵鍬碰到了灰色的石頭。在你看來這不過是普通的石頭,可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來,它並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石灰石。它是從碎貝殼變化而成的,你知道貝類是海洋裏的居民。可見,在很古的時代,這個現在是城市的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

有時候,你在森林裏走,忽然看到樹林當中躺着一塊很大的花崗石塊,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它是怎樣到這兒來的呢?誰有這樣大的力氣把這麼大塊的石頭搬到森林裏來呢?而且,它又是怎樣穿過茂密的森林的呢?

誰如果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就會立刻説出,這叫做漂礫〔漂礫(lì):冰川消融後沉積下來的巨大石塊,上面常有冰川擦痕。礫,碎石〕,它不是人搬來的,而是冰搬來的。這些冰川從寒冷的北方爬過來,沿路把巖石砸碎,並且把砸下來的碎石塊帶着一起走。這是好久以前的事了,當時這兒還根本沒有森林。漂礫周圍的.森林是後來才長的。

要學會大自然的文字,應當從小就常常到森林裏或者田野上去走走,去注意觀察一切東西。假如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應當到書裏去尋找解釋。

還應該經常去請教有學識的人:這是什麼石頭?這是什麼樹?這隻鳥叫什麼名字?雪地上面是什麼東西的足跡?

19.本文介紹了哪兩類大自然的文字?各有什麼突出特點?(4分)

20.“蜘蛛網”這一意象在畫線語句中多次出現,請簡要賞析其妙處。(4分)

21.作者在介紹土地上的文字時重點介紹了哪兩種石頭?其用意是什麼?(4分)

22.這篇科學小品在語言風格方面有何突出特點?至少答出兩點並簡要分析。(6分)

試題答案:

(二)19.兩類大自然的文字:一是天空大書上的文字,二是大地上的文字。(2分)

特點:天空大書上的文字可以讓人瞭解許多新奇的東西;大地上的文字是一本很有趣的書。(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20.用“蜘蛛網”比喻在高空中南飛遷徙的雁陣新奇而貼切;(2分)寫出了雁羣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的飛行狀態;(1分)表現了大自然文字的美妙。(1分)(後兩條答出其一即可,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21.—種是石灰石,另一種是花崗石(或漂礫);(2分)這些石頭不是普通的石頭,懂石頭的人能夠看出自然界滄桑鉅變的歷史,告訴我們要讀懂大自然的文字,做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22.一是通俗易懂。善用口語句式,通過舉例子、設問等方法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二是形象生動。運用了比輸、擬人、類比等修辭手法,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

內容簡介

《大自然的文字》一書是以《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作標題的兒童讀物,除第一篇的《大自然的文字》外還有另外幾篇文章,層層深入介紹自然,清晰簡明,這是一篇文字淺易生動、富有趣味的科普性説明文,其寫作意圖在於引導孩子們認識大自然,瞭解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汲取知識和生活的智慧。本文作者巧妙地將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比作“文字”,並舉出實例引領小讀者去探索隱藏在這些獨特“文字”後面的學問和奧祕,以此來激發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瞭解大自然的熱情。文章説明事理循循善誘,讀起來趣味盎然。

全文共24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前4段為第一部分,文章以真正的文字在生活中的作用開頭,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另外一套文字──大自然的文字,指出自然界中的每一種事物,都可以算作這套文字中的一個字母。轉換非常自然,提法也比較新穎,容易激發讀者的興趣。

5~21段是文章的主體部分,作者從身邊常見的事物入手,介紹了幾種大自然的文字,以及其中藴含的知識和生活的智慧。這些事物又分為天空和大地兩部分,在天空這本大書中,介紹了星星、雲、鳥等幾種“文字”,在大地這本大書中,則介紹了石灰石、漂礫等“文字”。認識這些文字的人就可以從中讀出天空或大地等“書”中所藴含的知識和智慧來。如水手通過星星判定方位,飛行員通過雲的形狀判定天氣,鳥的來來往往預示着四季的更替,石灰石和漂礫則昭示着地質地貌的變化等。因此可以看出,學會識別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讓人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更好地學習和工作。

最後3段是第三部分,講的是怎樣才能學會大自然的文字,作者提出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從小就經常去接觸大自然,注意觀察身邊的萬事萬物;二是善於從書本中尋找答案,增強讀者的自學能力;三是經常去請教有學識的人,多提問題,豐富自己的知識面。而學會識別大自然的文字,實際上也是為將來的職業和生活打基礎。文章最後點出這一點,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本文是科普讀物,寫得淺顯平實而又生動有趣。全文多采用短句子,每一段的結構也不復雜,不少地方是一句話一行,降低了閲讀的難度,也符合孩子們的閲讀習慣。作者行文多用口語,如“文字真是好東西”“看去很小很小”;比喻和擬人,也儘量採用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如“指路牌”、“白嘴鴉飛來説,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等,讀來明白如話,淺近曉暢而又生動形象。適合一些小讀者來增強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作者簡介

伊林:1896-1953年前蘇聯科普作家、工程師、兒童文學作家。生於烏克蘭。他一生寫下了許多科普作品,如《十萬個為什麼》、《幾點鐘》、《人怎樣成為巨人》《黑白》、《五年計劃的故事》、《山與人》,《人與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對蘇聯科普文學有一定貢獻,而且對中國現代科普事業的發展影響巨大。

“十萬個為什麼”這一極富生命力的品牌,即取自伊林的著作。他堪稱最善解人意的科普作家,任何複雜生硬的科學原理在他筆下都變得津津有味。“十萬個為什麼”惠澤幾代人,歷史不會忘記伊林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2q3mg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