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練習題 >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1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2.引導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過程:

一、體會抒情之美。

⑴簡介抒情的表達方式。

⑵比較本單元課文抒情句的運用。體會抒情的作用,導入課題。

二、歸納抒情之法。

1.比較討論:我們要抒發怎樣的情感?

(1)真實的情感;

(2)獨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經:我們可以怎樣抒發情感?

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語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作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敍、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抒情的效果強烈,鮮明。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敍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敍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裏行間的,含而不露,委婉動人,耐人尋味。

⑵比較歸納,學習抒情的方法。

分別給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語句的文段資料,學生討論分析其中手法運用的特點。

①直接抒情的具體方法例舉:

直抒胸臆(內心獨白)變換人稱(第二人稱)

②間接抒情的具體方法例舉:

借景抒情(融情於景)託物言志(融情於物);

三、比較抒情之度

1.例文比較,體會抒情之度。

明確:所謂“恰當書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選擇好抒情的方法。

2.問題引導,學習恰當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

⑵選擇好抒情的方法。

明確:恰當地抒發情感,前提是對情感要有深刻的體驗和細緻的揣摩。對情感的回味,可以促發與原初情感相似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反覆體驗,能將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體會得更準。另外,找到觸發情感的點並將其寫在作文裏,會更容易打動讀者。

四、實踐抒情之法。

1.課堂作業。

PPT出示一段描寫家鄉的話語,將其中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句子挖空,讓學生獨立填寫。寫作後進行交流討論,分析寫作思路。

總結:情貴在真,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説“情者文之經。”只有用飽滿的情感直叩讀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內在的魅力。否則,無論怎樣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採寡情,味之必厭。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抒情的重要性。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運用合宜;交流時要用心體會別的的同學的優點,加以運用;

2.家庭作業。

以“鄉情”或“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記敍性作文。根據內容特點和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情感的抒發要有內容,有憑藉。不少於500字。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2

複習導引

(一)複習目標

1.回顧基礎知識,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單元的知識結構。

3.品位賞析文章中的精美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4.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二)複習重點

1. 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2.品位賞析語言,領悟課文的深長意味。。

(三)複習方法

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剖析主幹知識;強化訓練以實現理解,,互動探究以尋求規律。

第21課 風箏

1.在本單元的5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藴最豐富的一篇,應該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宜從多種角度加以引導,拓展思維空間。

2.訓練探究文意的能力。這篇課文的難點較多,正是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要讓學生預習時把不理解的地方劃出來,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教師教學用書裏提出並解答了的九個問題,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點,可以一次性提出來;同時,在“有關資料”中精選部分有助於探究課文主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將問題整理一下,根據材料和課文,有步驟地研究。

3.課文研讀要以難為樂,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徹。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一步就是收穫,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將來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講深講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4.感受魯迅的人格、胸懷。

 第22課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讀。

2.課文從孩子的眼光和心態看待——場家庭矛盾,敍事角度和敍事語氣與學生很接近,據此,教師應設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可以提問:女兒既然已經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恰當?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發生?

2.這場矛盾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留下一個空白,正好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比如探討人物語言後的許多刪節符號所藴涵的意味:比如指導學生分組,分別代表矛盾的三方,討論這場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發展變化的幾個層次。

4.抓住人物內心變化發展的線索。

第23課 散步

1.先要求學生跳讀課文,思考:“文章講述的是什麼事?表現哪個方面的話題?以此來整體把握課文。

2.問題研討:①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為什麼?②散步本來是一件小事。作者卻小題大做、大詞小用,請把這些地方找出來,並説説這樣寫的意圖。⑧對我們寫作有什麼啟示?

3.研討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揣摩語言。比如全文中母親僅有兩句話,第一句話“還是走小路吧”,因為她是“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後説的,有一個思想轉變的過程,所以應該讀成拖音“還一一是一一走小路吧”。而第二句“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着我。”不必大聲,應讀出母親吩咐兒子時的坦然。而“我”的那句“走大路”,讀的時候要表現出斬釘截鐵、沒有商量餘地的味道。

詩兩首(《金色花》《紙船》)

1.從揣摩語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寫或重要語句展開討論(見教學用書): 同時,最好聯繫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想象畫面和情景,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動筆畫幾幅詩意圖。

2.在課的最後就本課組織一次朗誦比賽,鼓勵學生配樂朗誦。

3.瞭解散文詩的特點,瞭解冰心“小詩”的特點。

4.利用自讀課本,擴展閲讀泰戈爾詩、冰心小詩。

 第24課 《世説新語》兩則

1.基本教學模式應當是“誦讀一討論一—誦讀”。兩次誦讀的要求應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複述故事結合起來,達到基本成誦,並且讀懂,字詞句過關,最好能翻譯;後一次是背誦課文。

2.探究討論的重點可以有:A、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飛”,你認為哪一句更好?為什麼?我們能想出一二個形容飛雪的好比喻詞嗎?B、你如何看待陳元方的為人原則、是非觀?

3.簡要介紹《世説新語》這部書。

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

1.本次活動大多是學生個人在家庭中活動,所以,教師要做好佈置和安排。比

如:A、通過適當途徑和方式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對活動心中有數,便於活動順利而有效地展開;B、活動涉及到對家長的諮詢、追問或採訪,教師最好和學生一起討論一個具體的採訪提綱,設計一些具體問題。

2.提前一週佈置下去,提出具體要求。在這期間可以抽查學生的訪談提綱或記錄,以收到督促、監控之效。

3.評價不可缺少。評價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評價→同桌互評→小組評價→教師批改→講評作文,還可以通過問卷形式徵求家長意見,瞭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對錶現優秀的同學予以表揚。評價的時候還需注意定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以定性評價為主,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4.課內活動時間:寫作2教時,交流1教時、評價1教時。

 關於課後練習

1.體現了少而精的原則。就數量來看,精讀課文三四道題,略讀課文兩三道題, 引導學生少做練習多讀書,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

2.練習分必做題和選做題,供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用。

3.兼顧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如《羚羊木雕》—文後的練習,具體分析略)。

4.特別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拓展,並嘗試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比如《風箏》和《散步》後都附錄了用來比較閲讀的短文,通過課內外的比較閲讀,對兄弟間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間的親情有一個更深入的體驗和思考。

5.十分強調通過誦讀來理解、體味和感悟課文,有些還特別要求背誦。

6.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發散性的題目(略)。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記述的葉聖陶先生的過人品性。

2.掌握本文對人物因小見大的刻畫方法。

教學重點

1.領會本文行文平易、內涵深厚的寫作特點。

2.領會文中所記葉聖陶先生的語文觀點。

3.學習葉聖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品德。

一、導入新課

我們是否能深刻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我們又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當你離別之時,你希望別人是怎樣評價你呢?今天我們一起跟隨張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葉聖陶。

二、資料助讀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説《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説《倪煥之》。

張中行(1909-20xx),原名張璇,學名張璿,河北省香河縣河北屯鄉石莊(今屬天津市武清區河北屯鎮)人,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合作編著有《文言文選讀》《文言讀本續編》;編著有《文言常識》《文言津逮》《佛教與中國文學》《負暄瑣話》等。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讚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預習檢測

1.生字注音

丁卯年(mo)譬如(pi)朦朧(ménglóng)

商酌(zhuó)鞠躬(jn)

顛沛流離(pèi)感慨(ki)累贅(zhuì)拖沓(tà)

2.生詞註解

生疏:沒有接觸過或很少接觸而不熟練。

商酌:商量斟酌。

脩潤:修改潤色。

懇切:誠懇而殷切。

累贅:(事物)多餘麻煩;(文字)不簡潔。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妥當合適。

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作出榜樣。

顛沛流離: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不恥下問: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可恥。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緣由是什麼?他主要選擇了哪些材料?

緣由:葉聖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給他寫紀念文。

選材:與作者相關的,不見於或不明顯見於高文典冊的。

2.本文記述了葉聖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別用了哪些事例來進行説明。

明確:待人厚,律己嚴。

待人厚:

(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覆信

律己嚴: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則,鞠躬盡瘁

3.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來表述葉聖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格具體講的是什麼?(用書上的原話回答)

“寫話”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緻懇切,念,順口,聽,悦耳,説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視“簡潔”。

4.為什麼葉聖陶先生的語文主張應該受到高度重視?

從現實看,葉先生“寫話”主張是切中時症的。(時症:宣揚朦朧、順勢朦朧,對於以簡明如話為佳文的主張,就必付之一笑)

5.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為文章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第1段):談寫作本文的緣由和選材。

第二部分(第2段):總寫葉聖陶先生的品德有過人之處。

第三部分(第3-6段):詳寫葉聖陶先生為人寬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從語文方面詳寫葉聖陶先生為人的另一面——律己嚴。

第五部分(第11段):談學習和仿效葉先生品德的思考。

五、本文寫作特點

1.在感情表達方面:善於理性控制感情,反顯其真摯。

2.在人物刻畫方面,用具體的典型事例進行記敍,以小見大,凸顯出人物的精神風貌。

3.在文風方面:態度誠懇,敍述平實,語言樸素,所寫正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口頭語,同時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轉換之處,下筆至簡,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又如“以上説待人厚,是葉聖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些地方都是文意轉換的地方,而張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話就完成了轉折,簡潔有力,深顯功力。

七年級上冊語文單元複習教案4

一、情景激趣:

由小學時學過的葉聖陶先生的兩篇文章《荷花》《記金華的雙龍洞》導入。

二、目標引趣:(PPT展示目標)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情感。

2.掌握本文對人物以小見大的刻畫方法。

三、識人入趣:(PPT展示兩位大師簡介)

1、初識葉老。生讀註釋①內容以及屏幕上相關內容,初識葉聖陶先生。

1949年後,先後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民進中央主席。

2、認識張老。生讀PPT內容,瞭解張中行先生。

張中行,河北香河河北屯人,學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隨筆集《負暄瑣話》等。

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季羨林先生稱讚他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四、字詞知趣:

1.指生讀PPT字詞,教師評價。

2.生齊讀PPT字詞。

脩潤生疏商酌譬如朦朧彆扭

拖沓妥帖誨人不倦不恥下問

顛沛流離

五、感知存趣:

1、請學生速讀文章,思考文中寫了葉聖陶先生哪些事情?

2、生讀文章,師巡視。

3、生回答,師點評總結。

4、師預設:

六、品讀悟趣:

這篇文章語言平易,藴藏的情感卻極為深厚。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選擇一個能夠打動你們的段落,然後想一想這段文字應該怎樣讀,體現了什麼樣的情感?可以小組齊讀這段文字,也可以個人朗讀這段文字,讀完後,再派代表分析藴含的情感。

1.生小組討論,試讀,分析。

2.生展示讀,師評價。

3.師總結。

4.師展示讀。

七、小結存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lianxiti/wnm84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