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漢字聽寫搬上熒屏後緣何走紅

漢字聽寫搬上熒屏後緣何走紅

兩個月來,央視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收視率超過各類選秀節目,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僅讓全國總冠軍--杭州外國語學校的陸佳蕾和她的隊友們一戰成名,更是掀起了一股漢字新熱潮,節目中出現不少高難度詞彙成為網友們討論的焦點

實際上,隨着節目走紅,“加強國學教育”、“恢復學習繁體字”等呼聲愈發強烈。與此同時,對於題目過難、筆順錯誤等問題,也出現了一眾網友的質疑聲。一場關於漢字的電視節目,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議,也為青少年如何學好漢字、學好語文延展了新的思維空間。

漢字聽寫搬上熒屏後緣何走紅?

骨子裏是一種對中國文化的認同

為什麼課堂上慣用的漢字聽寫,在登上熒屏後,竟然會引起社會各界如此強烈的反響?節目的走紅,背後到底是何原因?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解説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博士酈波教授在接受採訪時曾説,因為這檔節目喚起了人們心中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聽寫的是漢字,追捧的則是文化。

“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根,大家這麼關注,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王崧舟説。杭州市天長小學校長、浙江省特級教師樓朝輝認為,傳統文化的教育在各個國家都越來越被重視了,因為它在人的成長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漢字熱”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更多關注,從而也有更多人發現了中國文化的瑰寶之美。

“觀眾看節目的時候有一種互動體驗,這非常吸引人。”樓朝輝説,現在“提筆忘字”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書寫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字都還給老師了,看節目的時候,大家也會跟着一起寫,無論能否寫出來,感受都會很強烈。

生僻詞被網民稱為“挑戰智商”

有些詞不會寫不代表漢字沒學好

本次大賽參賽選手、杭外的劉浥塵在比賽中遇到了“犖(luò)犖大端”這一題,不僅觀眾傻眼了,就連主持人都驚呼“這個詞沒聽過,不會寫”。

隨着賽程的推後,題目也越來越難,“楞(léng)嚴經”“叱(chì)拔”“剷刈(yì)”“服膺(yīng)”等詞語因為難度太大,使得觀眾吐槽“再一次挑戰了智商”,更有網友質疑:這麼難的詞語,平時幾乎

用不到,考這樣的題目,意義何在?甚至有家長在看完節目後感歎:我家孩子一大半不會寫,是不是漢字沒學好?

陳先生女兒在建蘭中學讀初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總決賽這一晚,他和女兒一同早早地守在了電視機前,主持人報一題,他們就跟着寫一題,實現和選手們同步答題。原來,這是語文鄭老師給同學們佈置的作業。

“比賽很好看,不過有的詞實在太難了!”陳先生説,總決賽的題目女兒有一些寫不出來,不過他覺得很正常,不要求女兒全部都會寫,“漢字本身就是一種學問,讓孩子聽聽寫寫挺好的。”鄭老師透露,班上的同學跟着電視一起寫,正確率還是挺高的。她分析,節目中考到的詞語70%來自於課堂,書本上、練習本上、拓展練習上等,大部分是可以答出來的。“比賽中有些詞語沒見過,但選手靠分析答對了,這種能力是考前集訓達不到的效果,需要大量的閲讀積澱。”

浙江省特級教師王崧舟認為,題目中有些高難度的.詞語有些已經“死”掉了,平常很少會用到,只是古漢語的文章中才會出現。而在節目中,為了區分選手的水平才會加大難度,選擇了一些生僻字,“孩子不會寫,並不代表漢字沒學好,這個節目對於孩子學漢語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延伸閲讀

A 筆順錯了還算是正確嗎?

語文名師:筆畫順序非常重要

在“吐槽”詞語太生僻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跳出來説選手答題時的筆順錯了,但是竟然連大賽評委也無視筆順錯誤。

“我們的漢字和西方語言是不一樣的,會拼會説就會寫,漢字不行。”原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俞忠鑫認為,漢字教育就應該從中小學抓起。比賽中,有不少同學雖然字寫對了,但是筆順不對。“比如‘狡猾’,我看着他先寫了一個大大的彎鈎,然後才是兩撇。其實應該先寫一撇,再是彎鈎。”俞教授説,以前用老款非智能手機的時候,不會打拼音,只會用筆畫輸入法。如果筆順弄錯了,那想打出正確的字就難了。

王崧舟坦言,節目在最終的評判標準上還是有待斟酌。“專家在評判選手是否通過時,只注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其實一些選手在寫字的過程中,筆順都是錯誤的。”王崧舟説,寫漢字是有筆畫順序的,嚴格意義上來説,一個字的筆順錯了,這個字其實也就寫錯了。

“作為語文老師,我覺得筆順教育很重要,順序對了,才能對漢字有更深的理解。”樓朝輝也覺得,從書法角度來看,漢字的美也體現在筆順上,其中一筆的順序錯了就會影響筆勢,“勢斷了,就不美了,對於漢字的記憶和理解就不完整了。”

B 恢復學習繁體字有沒有必要?

漢字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都説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基本是一字一意,但漢字經過簡化後,有很多意境沒法體現了,因此有不少專家呼籲孩子要恢復學繁體字。尤其是《漢字聽寫大會》播出後,恢復學習繁體字的呼聲更強烈了。

對此,樓朝輝持審慎的態度,“如今我們學習簡體字是為了方便、簡潔地學習中國文化,在這種簡體字已經達到普識的狀態下,再去學繁體字,可能會比較難。”樓老師認

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漢字文化只是一部分,想要弘揚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與其通過學習繁體字,倒不如更多地關注語文教學,把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更多更好地融入到日常語文教學中,或許更有效果。

據瞭解,目前杭城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小學畢業時需要掌握2500個左右的漢字,“掌握”的意思就是會讀、會寫、瞭解含義。隨着數字輸入的普及和廣泛應用,人們越來越不常寫漢字,甚至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對於保護漢字書寫,是否可以做些什麼?

但樓朝輝認為,漢字書寫並不是一門技能,僅僅靠幾節書法課不能讓孩子理解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這需要設計一個龐大的課程規劃和進行系統的學習,包括整個校園的文化建設。”樓老師説,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為孩子創造更多書寫的機會,“數字化教學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多好處,但有的西方國家卻開始將教育方式迴歸傳統,因為我們缺少了太多動手動腦的機會,深度思考也不夠多,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不利。”

C “魔鬼訓練”是否值得更多人借鑑?

專家:學好漢字最需要平時的積累

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一共1860頁, 有56000條詞組。為了參加本次大賽,有學校曾要求學生選手20天內掌握上述詞組量,學生每天學習時間達到16--18個小時,甚至將56000字全抄了一遍。有網友質疑,這樣的“魔鬼訓練”只是短暫記憶,對學習並沒有好處。

“這對個人來説,確實是掌握了詞彙,但這樣的方式更多是為了比賽而學,真正想要學好漢字文化,還是要靠平時積累。”俞忠鑫教授説。

“漢字是象形文字,包括形聲字,創造之初就是因(情)形而定,所以不僅有形,也基本一字一意。”拱宸橋小學副校長許珂説,要讓孩子對漢字有興趣,老師在教的過程中就需有技巧。“教孩子們寫字,光教寫法會比較生硬,你需要把這漢字的起源講給學生聽,比如説‘仙’字,它的字形分析就是一個人升高成為仙。”許珂説,拱小在教學生生字的時候,還會運用視頻軟件,把一個漢字從小篆演化到現在的簡體字的變遷過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明白這個字是怎麼來的。

“除了平時教漢字的方法,老師本身的板書功底也很重要。”許珂説,“如果你的語文老師板書寫的沒有美感,孩子對學習漢字的熱情又如何會高漲呢,所以青年教師們在板書書寫訓練上要多多加強。”

網友“雨鈴霖”也提出了保護漢字書的方法:首先要制定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考核標準,用考核的方式,讓學生們重視書寫;同時可以成立漢字書寫指導中心,通過公益性的指導中心,指導更多的人寫出漂亮的漢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yzeog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