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屈原賈生列傳

屈原賈生列傳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有了解過屈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屈原賈生列傳,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屈原賈生列傳

屈原賈生列傳 篇1

司馬遷著

一九九八年六月筋斗雲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注一、昭、屈、景為楚王族三姓,所以是楚之同姓)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篙(上高下禾)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注一、上官大夫:上官靳尚)

屈平疾王聽之而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擔(心旁),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閒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修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蜕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嚼(白旁)然泥而不滓者也。推

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注一、離騷序雲:“離,別也;騷,愁也。”)

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裏,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句(口為亡),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於藍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注一、丹、淅:丹水、淅水。今枝江城。)

(注二、楚懷王十六年,張儀來相;十七年,秦敗楚。)

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詭辯於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

在位,使於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沫(目旁)。

(注一、二十八年敗唐沫。)

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秦伏兵絕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

(注一、三十年入秦。)

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雖放流,倦(目旁)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與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聖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易曰:“井泄不食,為我心惻,可以汲。王明,並受其福。”王之不明,豈足福哉!

(注一、井卦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

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渾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浦(食旁)其糟而啜其醴(右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乃作懷沙之賦。其辭曰:(以下略懷沙賦四百二十餘字)於是懷石遂自沈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自屈原沈汨羅後百有餘年,漢有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過湘水,投書以吊屈原。

(以下略賈生列傳)

太史公曰:餘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沈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注一、服鳥賦:賈誼的作品。)

屈原賈生列傳 篇2

他博覽羣書、知書達理,有長遠的目光;他有滿腔熱血去報國,輔佐兩代君王,可最終官場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場;他從不與亂臣賊子同流合污,總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顆愛蘭之心,幽蘭花香繞樑不息;他文采極好,詩歌造詣極高,我國的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便是他所創……他就是羋性屈氏,名平,字原、靈均,楚國人,生於公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

自古以來,忠臣或是有民族氣節的人,都是滿腔抱負,激揚文字,憂國憂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話,如:班超、班昭、魏徵、上官婉兒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負,遺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馬遷等等。美名流傳,愛國赤子,令人感歎!可屈原又何嘗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愛蘭。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愛梅蘭菊竹。蘭乃花中君子,它不與世爭俗,長在幽芳的山澗之中。世人讚美蘭,用詩歌頌蘭,如:王肅的“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等。屈原品性清高,立志為國打下一番事業,他不斷的磨練自己,他的愛國之心令人為之動容。他踏入了水火兩熱的朝堂,輔助君王左右,治國理國。他吸取前朝的經驗,提出“選賢任能”的新政。因為立新政,才使楚國強大。他之所以在官場上有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他的自我磨練與自我提升和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為人正直,是一位諫臣。直言相勸於君王,必定會困難重重,他追隨於君王身後,指出君王之過錯,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錯而不改。他看不慣那些大臣們阿諛奉承,禍國殃民。可是,誰又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艱辛,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去。他的忠貞,同樣令人敬佩。

因為他的剛正不阿,導致楚懷王對他漸生不滿,禁不住受一些流言蜚語離間,疏遠了忠臣,最終流放了屈原。

官場失意的他,明明可以遊山玩水,好不快樂!但,他沒有。被貶之後,屈原仍然心繫廟堂,感歎民生多艱。難道這不代表了他愛國,忠貞不渝嗎?如不入朝堂,種蘭、愛蘭、寫蘭,這樣他不至於後來被流放;僅憑詩,他也可以令後人讚賞。但他,還是選擇了朝堂,因為他有雄偉壯志!

“雖九死其猶未悔”,為了楚國,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他都會勇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歎!他的一生絢麗多彩,也充滿了坎坷!可他的'抱負,卻空遺憾!楚懷王,又何曾真正賞識過他呢?屈原在聽聞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之時,懷抱大石,跳入汨羅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愛國之心和遠大志向,讓後人賞識敬佩!屈原,美名長流後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歎和惋惜,端午時節,更讓我們追憶古人。雖然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樣雄才偉略,但自強自立,愛家愛國之心,更應從我做起。回首昨天,我們應問心無愧;面對今天,我們更應腳踏實地;展望未來,我們必將鬥志高昂!

屈原賈生列傳 篇3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司馬遷的一篇列傳。屈原是湖北秭歸人,作為一名湖北人,對這位偉人的歷史我也非常感興趣,今天特地開始讀了一下原文。

屈原是羋性屈氏,古代的姓和我們今天的姓不一樣,古代只有貴族才有姓,屈原和楚國王室都是羋姓。而屈是他的氏。《屈原賈生列傳》中説屈原是楚平王的同姓,所以按照道理來説屈原是和楚國王室有血緣關係的。

他最先是楚懷王的左徒。因為才華出眾,所以懷王一開始非常信任他。但是同朝為官的人為了爭寵而害怕他的能力超過自己。於是他們想辦法迫害屈原,他們在楚懷王的面前誣衊屈原,這樣楚懷王就開始漸漸疏遠屈原。

由於屈原為人非常正直,用心對待他的君上。可是卻被疏遠,真是忠言逆耳。屈原被罷免以後,秦國想要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關係很好。秦惠王想要疏遠楚國和齊國,於是派張儀去找楚懷王,張儀説如果楚國能夠和秦國結盟去攻打齊國,秦國會把六百里的地方送給楚國。楚王聽了以後答應了張儀,於是和齊國絕交。等到戰後楚王準備去接收土地的時候。張儀卻説自己和楚王約定的是六裏,沒有聽説過六百里。

之後楚王很生氣,想要攻打秦國結果被秦軍打敗。後來秦國主動請求歸還漢中向楚王求和,楚王只要求得到張儀。後來張儀用重金收買楚王的寵妃,張儀逃走了。之後秦昭王和楚國通婚,希望和楚王見面,屈原説秦國是虎狼之國不能相信,結果懷王不聽。最後楚懷王死於秦國。

屈原後來又被貶了,在萬般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賈生列傳》讓我體會到,一個國君如果只聽片面之詞,聽不進真話的惡果。屈原忠心耿耿卻落下一個投江自殺的下場。實在是非常可惜。

標籤: 屈原 賈生 列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9r74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