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通用13篇)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通用13篇)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參考。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通用13篇)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作者運用詩歌的形式,以簡短的篇幅、形象的語言,敍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兒童情趣。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不同的教法授課,使學生很快了解了一些植物傳播種子的常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並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從而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串講

第一段是課文起始段,課文裏難於理解的詞語比較多,而學好了這一段,弄懂了課文內容,將激發起學生學習下文的積極性。我選用了串講的教學方法,解答了“如果、四海為家、旅行、啥辦法”等詞語。學生理解了課文,讀起來就琅琅上口,積極性就自然高漲起來。

二、談話

課文第二段用擬人的方法介紹了蒲公英,使學生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會順風飄去,但是學生卻不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力傳播的。讀了課文以後,我把課前採集來的蒲公英的絨球展示給學生看,再吹一口氣,學生便見到有些種子紛紛飄走了。此時,我就選用了談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指出擬人句中“蒲公英的孩子”是什麼,“降落傘”又是什麼,並解釋“紛紛出發”的意思,學生通過着實物,再讀課文,討論蒲公英飄散種子的情景,便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三、釋疑

課文第三段寫的是蒼耳。低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他們很少觀察過蒼耳。剛讀完這段課文時,學生便紛紛提問:“蒼耳是什麼樣子的”“什麼叫全身武裝”“什麼是鎧甲呢”“動物的皮毛怎麼會掛住蒼耳的種子呢”我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用實物蒼耳來作詳細解答。為取得最佳效果,我將蒼耳種子畫在玻璃板上,用投影儀投到屏幕上,學生從屏幕上清楚地看到一粒粒長滿尖刺的種子。他們意會到這就是蒼耳的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全身武裝了。我用幾粒蒼耳種子放到學生的絨衣上,讓學生走一走,跳一跳,種子卻牢牢掛在身上。利用這種釋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弄懂了“只要掛在動物的皮毛,就能走遍田野、山窪”的意思。

四、演示

課文第四段寫了豌豆莢在太陽底下曬裂了,豆粒兒蹦跳到別處。教此段時,我就拿出一顆豆莢,將豆莢一捏,殼子突然收縮,形成彈力,將豌豆彈射出來。這與課文裏寫豌豆曬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跳着離開媽媽效果是一樣的。通過這樣演示,學生的疑問就全部消除了。

五、引伸

學習了前面幾段課文後,我跟同學們一起歸納出植物傳播種子“靠風吹、太陽曬、動物皮毛帶”等辦法,並且設疑問:“植物媽媽的辦法就只有這些嗎”讓學生閲讀最後一段課文,並補充説明植物傳播種子的其他方法。如有的學生説:“菱角種子隨水漂流;石榴讓鳥兒吃下去,種子隨糞便拉到不同的地方。”還有的同學説:“桃子、杏子成熟的時候,紅紅的,招引動物去吃,還會從樹上掉下來讓動物容易吃到。動物吃了甜甜的肉,裏面有一個核,咬不動,吐了。那個核在地裏裂開,種子開始發芽,長成桃樹、杏樹。”還有十幾位同學分別説出榆樹的榆錢、柳樹的柳絮、槐樹的槐莢等等,都是藉助不同的外界條件把種子傳播到更多更遠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樣就激發了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獲得了更多知識,從而收到了最佳效果。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2

《植物媽媽有辦法》以詩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集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於一身,深受師生的喜愛。在備課、試講、上課的整個過程中,我一直以“如何體現新課標鮮明的人本位思想,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真正促使學生的發展”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在不斷的實踐與反思中成長。

首先我要求學生能正確地朗讀全詩,初步感知全詩的內容,這是引導學生體驗自己學習的成果,看到學習的成效,產生對自學的心理認同。接下來我提出問題:你覺得這首詩怎麼樣?這個問題指向學生對全詩的整體的初步感受,學生能朦朦朧朧地感覺這首詩好美、有趣,於是我順勢引導:“為什麼這首詩會給我們這樣的感受呢?讓我們再仔細地讀一讀。”在這個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採取幻燈演示、動作表演、想像體會、朗讀表達等方式充分調動兒童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親歷獲得美、趣、樂的過程,然後我又問:“你現在覺得這首詩怎麼樣?”學生説:“太美了!太有趣了!太好聽了!很動聽。”“給了我們很多知識,我覺得很有意義。”同樣的問題,反映出學生情感體驗的加深、豐富。這時,我繼續啟發學生:“你能把體會到的這些情感表達出來嗎?選一種你喜歡的讀書方式自己朗讀全詩。”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之後我又加以點撥:“今後拿到喜歡的文章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式去讀,享受閲讀的樂趣。”這樣做使學生的情感體驗由對一首詩的關注昇華到對閲讀樂趣的體會,對學生的發展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學即將結束時,我設計了先讓學生自己説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又出示了椰子靠海水流動傳播種子的幻燈片,讓學生推測椰子傳播種子的方法,最後出示了四幅圖讓學生推測傳播方法。這一連串的設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加廣闊的天空,課外閲讀、探究學習的樂趣也盡在其中,收到了言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

課堂是師生、生生全方位互動的場所,這種互動不可能是事先設計好的,老師的教學機智、教學敏感、課堂駕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錘鍊。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3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寫法,講述了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傳播種子的辦法。本課訓練學生讀懂句子,把句子連起來了解節的內容。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理解、概括、默讀、朗讀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採取以讀為主進行閲讀教學。讀是悟的基礎,沒有很好地讀懂、讀透,悟出的往往有失偏頗,或是一知半解,因此,課堂上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讀書時間,以讀為主進行閲讀教學,但要力爭做到讓每位學生明確每次讀書的目的,而不是機械、重複、盲目地讀,體現一定的層次性。用輕聲地自主欣賞性讀和全班自主朗讀後集體交流的形式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特別是對學生不熟悉的課文內容,教師儘量採取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讀通、讀懂,最後讀有所悟。如:蒲公英是如何傳播種子的,而蒲公英大多數孩子都沒見過,讓他們看一看,體會一下,會更好的幫助他們體驗課文場景,也會學的更愉快。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蒼耳靠動物傳播種子,但又有所不同。蒼耳是掛住動物皮毛;豌豆靠彈力來傳播種子。對於這些學生缺少生活經驗,在學習中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這些植物靠什麼傳播種子,再理解感悟怎樣傳播種子,從而瞭解節的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理解、概括能力,為今後理解段篇打基礎。為了幫助理解重難點,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引導,藉助一些媒體加深理解。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初讀課文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注意學生個體差異,尊重每個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中學習。

2、鼓勵課外收集信息,調動學生主動收集的積極性,開闊視野。

3、用談話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情境,引入新課。學生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有解決問題的興趣。

4、利用各種媒體激發興趣,使學生直觀主動地去理解內容,促進學習。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4

今天學完了《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在課文中我知道了蒲公英靠風來傳播種子;蒼耳靠小動物來傳播種子;豌豆是成熟了以後經過太陽照射豆莢炸開傳播種子。植物媽媽可真有辦法呀!可是還有別的辦法嗎?

帶着這個疑問,回到家和媽媽一起共同查找了資料。還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知道了植物大概有這幾種傳播種子的方法:

一、風婆婆來幫忙。除了蒲公英靠風傳播種子以外,還有柳樹、榆樹、楊樹等也靠風來傳播種子,我們春天看到的滿天飛舞的白毛毛就是柳樹的種子。

二、隨着大海漂流走。在海邊生長的椰子樹,椰子成熟時落在海邊,隨着大海漂流到別的島嶼,在那裏紮根生長。就完成了種子的傳播。據統計,全世界光是靠海流傳播種子的植物就有100多種呢!

三、人有時也會幫助植物傳播種子。比如:我們吃水果時,把果核扔掉,裏面的種子遇到適宜的條件,就會萌發生長為果樹,如蘋果、梨、西瓜等。

四、動物也會來幫忙。動物的身上和鳥的糞便中,也都經常帶着各種各樣植物的種子。隨着它們的.頻繁遷徙,自然就把種子帶到了其他地方,如葡萄種子等。

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像豌豆一樣果實成熟後,經過太陽照射,果實開裂後種子迸出,它的種子被送到四面八方,從而就完成了傳播。如大豆、鳳仙花等。

植物沒有腳,可世界上到處都有植物的蹤跡,它們好像能“無腳走遍天下”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植物媽媽有辦法》呀!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5

9月8日,開學第六個工作日,上到了《植物媽媽有辦法》這一課的第二課時。作為家常課,沒有特別精心的設計,但是我上完這節課,整個人感覺特別爽!具體流程是這樣的:

鑑於第一課時已經進行了生字詞的教學,並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所以第二課時我主要抓關鍵詞理解擬人句,體會關鍵詞的妙處,以及理解感悟重點詞語隱含的祕密。課的開始,讓學生温習了第一課時學習的詞語,達到鞏固的作用。接着讓學生朗讀第二小節詩歌,重點走進第一句話,設疑:老師劃出了兩個詞“準備、送給”,一般情況下誰才説“準備”、説“送給”?生回答“人”。我接着引導:沒錯,一般情況下人才説準備東西,才説送東西,那麼這裏就是把植物媽媽當成人來寫,這樣的句子就叫“擬人句”。

讓學生重讀“準備、送給”,以及第一句詩後,引入本小節第二句詩歌的學習,進一步理解擬人句。我是直接問,這一句詩是什麼句?生非常快地回答是擬人句,我追問,你是從哪寫關鍵詞語中知道它是一個擬人句?於是,學生便找出了“孩子們、出發”。一開始我自己沒有劃“孩子們”的,但是學生們找出了這個詞,認為人會更常用“孩子們”這種説法,我細細一想,確實也是。通過抓關鍵詞,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擬人句。這是本課設計的一個重點,這一環節完實現了預期目標。

學習了擬人句,我還就“乘着風紛紛出發”進行了小小拓展,讓學生猜想蒲公英媽媽的孩子們會去哪裏?目的是引入成語“四海為家”的學習。雖説“四海為家”出現在第一小節,但是我認為在第一小節講解此詞不合適,學生沒辦法直觀理解,教師還得費精力去尋找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得不償失。放在“乘着風紛紛出發”這裏則不然,通過學生的猜想,就可以知道這些“孩子們”有可能在任何一個地方停留定居,很自然就能理解“四海為家”的意思。

第三小節第一句詩抓“穿上”再次理解擬人句。同時讓學生找第二句詩的動詞,動詞的理解也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在課堂上滲透。

第四小節把豌豆媽媽和其他媽媽做對比,誰最厲害。讓學生抓住“更”這個關鍵詞。這一個小節,我重點抓“蹦着跳着”,簡單複習ABAC結構的詞語,重點通過詞語理解“孩子們”的心情。

這一節課設計的知識點不算多,也不算難,我就是希望學生學會抓關鍵詞去理解擬人句,理解人物情感,理解句子的意思。一課一得,家常課,我是這麼上的。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寫植物傳播種子的詩歌。分別寫了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用不同的方式傳播種子。我第一課時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學習生字,學習了會認的14個生字,瞭解詩歌大意。第二課時學習詩歌瞭解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積累詞語和語言表達,學完三個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式後,我讓學生思考還有那些植物媽媽用了其他的方法來傳播種子,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來説一説。有少部分學生知道一兩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但是還不能夠像課文一樣用上一些表示動作的詞語把句子敍述清楚。可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加強練習。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後,我認識到了語文課上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語文課本來就是一門學習語文和文字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因此,一堂課上老師一定要規範學生語言表達。低年級學生思維敏捷,但是他們主要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缺乏抽象的思維能力,所以語言表達不連貫,具有跳躍性。教師在教學時,要足夠了解每一個孩子各方面的思維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要使學生養成説話有條理的習慣,老師的語言要有示範作用,一節課上老師説的每一句話都要規範,起到示範作用。語文教師一定要錘鍊自己的語言,不光是在課堂上,應該隨時隨地注意練習,改正不規範的表達。

陶行知先生説過:“老師要教學生什麼東西,自己首先要學什麼東西”。語文老師要教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形成語文能力,首先自己要熟練掌握語文知識和養成語文能力。所以,我想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自我提高,靠平時積累。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堅持在長期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反覆讀語文專業書籍,研究別人的表達技巧,積累優美的語言文字。葉聖陶先生説過學習就是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語文學習有語文學習的習慣需要養成,而習慣的養成是要有一個堅持過程的,所以我們提高自我語文學習能力或者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時,都要經過反覆訓練,長期堅持才能習慣成自然!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7

《植物媽媽有辦法》它以詩歌的形式趣味性、審美性於一身,是一篇科普作品,以兒歌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向我們介紹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師生的喜愛。

我在授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瞭解有關植物的生長過程特點,播種的規律,以及自己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一:重預習,師生同樂

預習是上課前學生的自學,是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獨立學習新課內容,為上好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的過程,我準備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如風滾球、蒲公英等傳播種子的動畫)

二:根據作品特點出示預習的具體方案

1:預習任務。初步瞭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複習有關新課的舊知識,找出新課的重點和預習後,自己尚不懂的問題,作預習筆記和部分練習題。

2:預習要求。慢讀加標記,先對課文進行一遍速度較慢的閲讀,同時用色調筆對課文中有關重點內容做出標記。(用不同符號)根據不同的重要程度標記(必要時要問一問,查一查,找一找)以排除學習新課的障礙。

3:快速閲讀加提要。對課文進行一遍快速閲讀,但要在課文重點段落或語句前精當地歸納內容。

3:嘗試回憶課文內容,並且嘗試作品部分練習題。

在課前,我檢查了學生預習情況,班上有多數學生完成了本課的生字認、寫,並能藉助資料幫助自己學習中的障礙。我出示生字卡,學生基本上能正確認讀,分析字形結構,很多孩子書上已標記了很多記號。在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重視了課文賞析,“讀讀講講,講講讀讀”,如:提問讀,“植物媽媽靠什麼辦法旅行?”學生自讀2——5小節,“四海為家”擬人手法寫出植物成熟後要離開母體的形象。第二小節,“降落傘”形象地表現出蒲公英果實的形狀特點。板書:“蒲公英、降落傘、風”同樣的方法學習新的。最後一小節,告訴我們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有很多知識是課堂上沒有的,得靠自己去留意身邊的事物,會學到更多。

通過本課的教學效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8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篇老課文,每次看到這篇課文,都覺得特別的可愛,整首兒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語言琅琅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這篇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小朋友對於這樣的閲讀材料喜聞樂見。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輕鬆愉悦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慾望。俗話説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創造一些快樂的重要途徑,學生對課文有了興趣,自然就想去學課文,想走進課文,有想去了解的積極性。你的教學才有可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創設這種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在課的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千姿百態的植物點綴着美麗的大自然,裝扮着我們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長、繁殖,讓綠色鋪滿大地的呢?這樣的引導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躍躍欲試的想去了解,就這樣在課始就輕而易舉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勁頭。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説一説你認為哪位植物媽媽最聰明,如果你喜歡哪種植物媽媽的辦法,就認真的讀讀那個小節,並想一想它的辦法好在哪呢?學生興趣濃厚,樂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運用激勵性的評價手段,讓學生產生愉悦的心理感受,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另外,教師在課堂語言的設計上,無論是從問題的提出,還是小結過渡,都力求語言的精準和富有感染力,尤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覺得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二、主線分明,細節飽滿。 整篇課文以”你喜歡哪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為什麼喜歡”這樣一個大的問題為主線,重視在細節問題的處理。尤其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加深對於語言文字的理解.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會理解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歸根到底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脱離了語言文字,這樣的語文教學是不成功的。可以説這樣一番話對我有很深的影響,以至於講每節語文課我都不敢小視,也可以説成了自己教學的一種風格。小學低年級,怎樣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的意思,可以説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比如這篇課文中,對於四海為家,紛紛 掛在 帶刺的鎧甲,仔仔細細、準備、等詞的理解,採用了多種方法,如結合生活經驗,結合具體語言環境,利用感官參與,做動作體驗等等,教學的效果較好。

三、另外,在教學中,讓孩子們想,讓他們説,儘量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的平台,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整個過程,我始終讓學生説話,讓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表達,重視語感的培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篇課文的內容很簡單,而且配有形象的插圖,所以學生理解並不困難。關鍵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感受各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充分朗讀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儘量體現學生自主參與閲讀實踐的過程。朗讀的方法也多樣化,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齊讀,同桌互相讀,教師範讀,引讀等,讓學生讀中加深理解和感悟,以讀代講,在讀中體會,讀中悟情。

四、巧妙拓展。讓學生去發現。在整篇課文學習完後,讓學生説一説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的種子辦法,大家一起交流,並用一首優美的小詩結束新課,這一連串的設計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更加廣闊的天空,課外閲讀、探究學習的樂趣也盡在其中,收到了言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9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的一首關於自然知識的詩歌。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祕密”,本課運用擬人手法親切的體現了大自然媽媽的奇妙。本篇詩歌很適合低年級兒童閲讀,也易於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和觀察探索大自然的慾望。部編版教科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在讓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詞之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積累一些科學常識也是本課我要關注的重點。無時無刻的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只有在書中才能看到更過闊的世界。我在這節課教學後有以下幾點收穫與感悟:

一、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初讀課文孩子可能不太明白這篇課文講的是什麼,通過談話的方式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梳理課文主線。上課初我以:“你們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麼好辦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嗎?”從而吸引學生,讓學生進入情境。這樣學生有了疑問,就有了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演示、朗讀感悟詩歌內容

現在的孩子很少去地裏幹活,剛開始備課的時候覺得大多數孩子對蒲公英、蒼耳、豌豆比較陌生,但現在正好是秋季,這幾種植物比較容易採集到,因此在教學詩歌的第二、三、四小節的內容時,我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了通過演示、朗讀的方法來感悟詩歌的內容,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才能有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同時更加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第五小節中“粗心的小朋友卻得不到它”點名了培養了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

學習第一小節之前,我讓學生抓住課文裏的關鍵詞“四海為家、旅行”讓學生理解植物播種繁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結合自身經歷引導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同學們,你們都去哪旅遊,能跟我説説嗎?四海為家就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當自己的家。老師就有個美麗的夢想,想要去世界各地旅行,四海為家。低年級孩子有自己想要明確表達自己情感的衝動,但往往語言組織不是很順利。這時候教師就要組織引導學生積累,在學生説不出來的時候基於示範,讓學生模仿,慢慢就能產生遷移從而舉一反三。

詩歌第二小節用擬人的方法介紹了蒲公英,使學生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會隨風飄去。學生自讀了這一小節以後,我把課前採集來的蒲公英展示給學生看,並請幾個學生上講台演示:用口對着蒲公英吹氣,這時學生便見到有些種子被紛紛吹飄走了,同時也理解了“紛紛出發”的意思。此時,我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回答課後習題,蒲公英是怎麼傳播種子的?

詩歌第三、四小節寫了蒼耳和豌豆傳播的過程,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對仗整齊,在學習過第二小姐的基礎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手給孩子。讓學生大膽自主的想象蒼耳是如何掛住動物的皮毛?豌豆莢在太陽底下曬裂了,豆子怎樣就蹦蹦跳跳到了其他地方?通過圖片和動畫的演示,學生進行了很多的猜想,小蒼耳跑到小松鼠的身上,小松鼠帶着她到森林裏給他找了一個家。這樣的設計鍛鍊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更激發孩子對大自然的嚮往。

三、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編寫詩歌的能力

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自己蒐集,也可以向家長請教一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我先請學生各自介紹蒐集的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且我還引導學生模仿詩歌為自己喜歡的植物編小詩,對於大部分孩子還是有難度的,我就給了他們一些提示,讓他們根據提示進行補充。編好後自己朗讀,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成就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因而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針對教材特點、低年級學生特點,因地制宜採用了演示、結合生活經歷和朗讀感悟詩歌內容的方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不足,在識字教學方面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停留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結合生活實踐積累和形聲字”這幾種識字方法,對於“字理識字”這方面比較欠缺,課下我會通過閲讀更多相關的書籍來豐富識字方法,更加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內驅力。

教育是幸福的,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我與孩子們一起遨遊在奇妙的世界裏。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總結,通過閲讀更多的更廣的書籍帶領孩子去認識體會美妙的世界。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0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第一組的課文,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富有韻律感的詩歌。全詩語言生動形象,把自然知識藴含文字當中,語言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

總結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做法較為滿意:

一、 以興趣為切入點開展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課題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中,引領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提出課上的要求,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祕。這樣的引導,一下子就把孩子們帶到了文本中。

二、 在質疑聲中探究知識。

上課伊始,揭示課題《植物媽媽有辦法》後,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這樣的設計激發和調動了學生的熱情,為下一步的讀書探究打下基礎。在這樣的訓練中也為培養孩子們的質疑能力打下了基礎。

三、用讀、悟的方法自主探究。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我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用筆畫出有關的句子,再自由説説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抓住"降落傘、紛紛"等詞去感悟,通過評讀、賽讀、想象閲讀、師生對接讀等形式反覆朗讀體會,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的讀、悟結合的方法,孩子們易於接受,而且自主地交流的練習也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課後預留作業給學生拓展空間。

在課前預留的預習中,我讓學生收集植物,並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各種植物,瞭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課後,我模仿課文進行了一個小節的仿寫,引領同學們可以在課後嘗試進行創編,看到孩子們創編的詩歌,既有韻律又藴含知識,還是很不錯的。

這節課也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質疑後的落實上稍有些亂,另外板書不夠及時,希望可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進行彌補。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1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

二、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為了幫助理解本課的重難點,針對本課圖文結合的安排,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這幾位植物媽媽是靠什麼傳播種子的,並自由説説喜歡哪位植物媽媽的辦法。在學習課文時,我重點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了蒲公英媽媽的這一段,由句式填空(蒲公英媽媽為孩子準備,孩子離開媽媽)、理解“降落傘紛紛”等詞,掌握“只要……就”句式,一直到全體總動員一起表演。一環扣一環的設計,為第3、4小節的學生自學作好鋪墊。這樣一來,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讓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認識能力統一發展。

三、拓展延伸,豐富課堂

教材並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生活才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我根據孩子熟悉植物的實際,課前佈置預習,讓學生了解植物種子傳播的一些辦法。然後回到課堂,以教材為依託,將生活實際和課本知識有機地結合。在教學時,我把課堂教給學生各自介紹瞭解的一些植物知識,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另外,在拓展運用時我還模仿課文自己編了一首小詩,讓學生細細品味:只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大自然中無窮的奧祕。

不過,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在自己精心準備了以後,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雖然課堂表演的環節甚是熱鬧,可是在創設情境中,自己也沒有深思熟慮過,讓孩子根據表演的自然而坐下,而不是老師強制性地下令坐下。

2、由於上課內容安排緊湊,但有些環節還未來得及細緻化,缺少評價的環節。

3、在“我會説我會演”階段中,學生的表現欲不是很強,沒有做到真正的“演”。

4、無論是讀書還是討論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這樣學習才會有成效。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2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一首介紹自然常識的詩歌。語言形象,富有兒童情趣。

本課我以“書中寫到了哪些植物媽媽有辦法?它們有什麼辦法?”為主線,讓孩子們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方法自主地學習,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和觀察大自然的慾望,並採用多種方法鼓勵、指導學生個性化閲讀,及時進行評價,經過換位理解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蒲公英、豌豆、蒼耳長大後離開媽媽的心境,讀出他們的體會。但由於自我的示範朗讀、課堂引導不到位使得學生感情朗讀效果不夢想;

經過本課教學,我意識到情感的渲染對孩子的重要性,在課前認真走進作者的心中,和他們共思考,並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和總結,此刻我很注意用我自我聲懷並茂的朗讀引領學生。

《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從總體效果上看很好,師生的雙邊活動配合默契,在簡便自然的談話氛圍中完成教學目標,突出了重點。導課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進取性,調動了小學生的閲讀興趣和觀察大自然的慾望。

採用多種方法鼓勵學生個性化閲讀,朗讀指導很到位,並及時做出了評價。我認為較成功的是:能夠利用農村特有的資源。如展示蒼耳環節,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掛到衣服上跳一跳,想一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既培養了觀察本事,又訓練了思維本事,想象本事。

讓學生編兒歌環節設計的也不錯,充分利用小筆頭,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自我。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並且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既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又激發了學生觀察大自然的情趣。在這節課中,我採用多種渠道,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簡便愉悦的氛圍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愛護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當然也有不足,小組合作學習的時間安排不夠充足。編兒歌指導的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兒歌過於牽強,但我也給予了肯定,不知這麼做會不會造成孩子們在以後運用語言時不夠精練簡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p89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