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複習提綱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複習提綱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複習提綱1

學習目標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複習提綱

1.説出人口遷移、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的含義。

2.據相關資料,分析説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國際人口遷移的不同特點及原因。

3.對比分析、説明我國1949至改革開發前與改革開發後,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原因。

4.根據案例,分析歸納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影響人口遷移的決定性因素。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人口遷移的概念、主要類型

2.人口遷移的意義

3.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難點: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教學內容安排

知識結構:

教學思路:

學時建議:2學時

教學資源建議

1.本節教材中的表格數據、圖像及文字資料;以及中圖版教材、地圖冊、影像資料

2.《人文地理學》王恩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中國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4.相關網站

5.生活經驗:

1.調查自己家族中每個人的出生地、遷移經歷及原因。

2.調查本區(縣)近幾年人口遷移狀況。

教法與學法策略

1.人口的遷移

(1)讀圖分析法:引導學生閲讀圖、相關圖片,根據圖説明人口的遷移狀況,閲讀教材,瞭解人口遷移的概念;説出人口遷移的類型即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及其含義。

(2)社會調查法:聯繫學生生活體驗,組織學生調查自己家族中每個人的出生地、遷移經歷及原因,得出人口遷移的概念。

2.人口遷移的因素:

(1)講授法:指導學生閲讀課文和圖像,對比分析講授國內及國際人口遷移的原因和意義。

(2)讀圖分析探究法:閲讀相關歷史資料及圖像,分析、説明我國、美國各主要歷史時期中,國內人口的遷移規模、特點、原因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影響,歸納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教學評價建議:

1.調查、收集並整理本市或本區(縣)有關人口遷移的資料,探究人口遷移的特點及原因,並寫出調查報告或小論文

2.根據視頻資料討論:“民工潮”討論:民工流動的方向、原因。

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複習提綱2

一、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理解記憶]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築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佔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週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設備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貨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煤漿及其它礦漿。氣體不揮發,液體不外流,損耗小,連續性強,平穩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晝夜不停,運量很大。

管道運輸要鋪設專門管道,設備投資大,靈活性差。

二、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趨勢:

分一種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形成的運輸網及不同地域的綜合運輸網。

發展趨勢:交通運輸不僅日益網絡化、國際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專業化

三、[理解記憶]

交通運輸線、站的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條件和地質條件)

2、社會因素(人口和城市)

3、經濟因素(主導因素和決定性因素)

4、技術因素(作保障)

a.影響鐵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經濟、社會因素成為決定性因素。以京九鐵路為例

1、合理佈局交通網,

2、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

3、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和繁榮,

4、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保證

b.影響公路的建設的區位因素:修築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條件,避開那些地形、地質、水文條件複雜的地段。

2、儘量少佔農田耕地,處理好與城鎮發展的關係。

c.港口建設的條件:港口的區位不僅要受到水域條件(如航行條件、停泊條件)的影響,還要受到陸域條件(如築港條件、腹地條件)的影響。

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佈,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建設提供了條件,長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航行的空間,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積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為依託。

四、重要的交通運輸網[記憶]

1、鐵路網(文科要求)

五橫:

京包-包蘭隴海-蘭新線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濱洲-濱南昆

七縱

京滬京九京哈京廣焦枝-枝柳寶成-成昆蘭青-青藏

2、修建鐵路的意義作用:

政治戰略意義--

(1)有利於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

(2)有利於鞏固國防安全。

經濟意義--

(1)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2)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沿線經濟發展。

(3)完善交通鐵路網

五、如何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狀況:

(1)合理規劃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網

(2)以自行車代步出行

(3)禁止大貨車進市中心,在市中心小汽車實行單雙日行駛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9gz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