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説課稿範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説課稿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説課稿範文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説課稿1

一、 説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課選自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20課。它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

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小學生來講是生動有趣的。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

1、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積累語言,仿寫詩歌。

(2)發展學生的觀察生活、辨別方向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

2、教學重點:

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②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3、教學難點:

向學生介紹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掌握自然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積極倡導合作方式。

二、説教法:

本課的教法我力爭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情景,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培養口語交際能力,拓寬視野。

三、説學法: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為突破口,這體現了課標的要求。教學生圖文結合,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的學習方法。以導讀、問讀的形式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讀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美讀。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探索,並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合作學習,解決疑難,培養學生初步的質疑和探索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根據二年級小學生活潑好動,直觀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出示一幅野外的風景圖片,上面只有孤零零的一個小朋友,然後問學生:“這是一張怎樣的臉?”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詞語“慌張”並做到理解。同時通過故事情節過渡,適時板書 “天然的指南針”,告訴生是“天然的指南針”幫助男孩走出森林,引起學生對“天然的指南針指什麼?”這一個可以概括全文內容的主導性問題的思考,接着順勢導入課文。

(2)解決生詞,整體感知

學生已經將文讀過很多遍,有的甚至已經提前背過。但是,考慮到個別同學的自學能力,我還是將一些生詞出示出來,讓學生熟練識記。接着找出文中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後,這樣,對於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培養學生的自學和歸納能力。

(3)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通過問題“你認為文中的男孩有可能是藉着什麼指南針的指引走出了森林?”為線索,

帶領學生學習“太陽”“大樹”兩小節。學生是學習的主角,老師只是引導者。由於另外兩種指南針的結構都與第二小節相似,所以我採取先扶後放的教學方法。通過朗讀感知這兩小節,引導學生結合圖畫交流讀懂的內容和不不懂的疑問。主要解決“忠實的嚮導”指什麼?太陽為什麼就是忠實地嚮導?以及大樹為什麼長成南稠北稀的樣子?這些對二年級學生有一定困難的問題。

考慮到孩子們對小組學習的方法把握不好,我出示了小組學習的方法幫助,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另外兩小節,主要學習思路是先讀、再交流讀懂的,然後討論疑問。這樣的自主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學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

“積雪怎麼辨別方向”是全文的難點。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我沒有在開始就直接帶領學生用摺疊的書方法演示,而是通過讓學生在大屏幕上的填空的形式,當學生對答案產生分歧的時候,讓他們真正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找出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4)縱觀全文、 瞭解結構

詩歌的寫作是很明顯的總分總關係,通過單獨朗讀首尾兩小節,讓學生髮現 兩小節寫作上的特點,初步感知這種常見的寫作結構,為學生的背誦提供了幫助,也為他今後感知作品、親自寫作初步打下基礎。

(5)拓展延伸、激發探究

天然的指南針很多很多,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開動腦筋思考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還有沒有其他方法找到出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教學目標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中的課文。該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壯美,積累豐富語言,拓寬視野,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

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其中《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最大的書》是兩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小學生來講是多麼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因此,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1)、學習課文,知道課文中天然的指南針具體指什麼,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積累語言,仿寫詩歌。(知識與能力目標)(2)通過感情朗讀課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喜愛大自然。(情感與態度目標)(3)有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過程與方法目標)

2、教學重點、難點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非常富有兒童情趣,但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在數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是,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的,有很大的差別。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我把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大自然的情趣和奧妙作為教學重點,把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不是被動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動的,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信息的解釋。該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課擬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

2、學法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為突破口,這體現了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為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細讀品位,突破難點;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三、説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這屬於啟發思維階段,從要是你在城裏迷了路這個問題入手,導入你在野外迷了路怎麼辦,從而把學生帶入課文。

2、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自由讀課文後,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印象,你知道了什麼,請你把知道的和大家分享。這樣,對於課文的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

3、細讀品位,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中情況下的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並不一定到位。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配合幻燈片的演示,再通過假設情景的表演,增強了趣味性,突破了課文難點。

4、感情朗讀,突出重點

詩歌教學應該強調多讀少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因此,這一環節安排了自由讀、彙報讀、競賽讀和齊讀。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讀法,每個學生都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讀讓我陶醉這樣的評價和激勵中,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發揮了學生的不同個性。

5、仿寫詩歌,拓展延伸

語文學習應該培養學生的語感,重視學生的語言積累。在課文的導入時,用要是你在城裏迷了路怎麼辦,為仿寫詩歌內容上作了鋪墊,而詩歌的形式,學生自己能夠悟出一點來,那麼這種仿寫,既有語感的培養,又有對課文的拓展延伸。冬天積雪

本課的板書設計力求突出重點,反映課文的思路,做到簡明、概括,使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更好地掌握方向。

四、説課總結

本課教學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地結合,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學習。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實現了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它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小學生來講是生動有趣的。這首詩歌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二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課文。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為一下幾點:

1、 認識4個生字,會寫“盞、慌”兩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初步瞭解詩歌內容,知道一些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由於這是一首詩歌,我把教學教學重難點定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一些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

二、説教法:

1、引導先學法。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堂教學要十分重視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課前我要求學生根據自學指南的要求,先學課文,完成一些相對應教簡單的練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利用工具書或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2、“以讀代講”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本文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指名讀、自由讀、範讀、小組賽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積累語言。

3、“舉一反三”法。針對本課特點,二、三、四、五節的結構都是一樣的。我首先指導學生學習第二節,教師點撥,使學生掌握抓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朗讀。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旨在教學生樂學、會學。

4、“直觀教學”法: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三、説學法:

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教是為了不教”。結合我校的“先學後教”教學模式,因此,我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先學,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自主學習,讀中感悟,這體現了先學後教的要求。

四、説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一堂課的開始,為了使學生儘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情境創設中,應該做到新穎,要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新的情境,從而產生好奇心,達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教學開始,我首先創設情境,提出了兩個問題: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了,你會怎麼做?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又會怎麼做?這兩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區分在不同的地點迷了路要用不同的方法。然後我順勢導入課文: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有什麼辦法分辨方向。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然後老師範讀一遍,讓學生注意聽老師是怎麼讀的,如字音、節奏等。接着讓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按着老師的方法讀詩歌,然後把本課的生字讀一遍。這樣,學生對於課文的生字和大概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3)自主學習,突破難點

這一教學環節是為課文的教學難點設計的,通過初讀課文,學生對白天、晚上、陰雨天和冬天這四種情況下尋找方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理解並不一定到位。由於第三、四、五節的結構都與第二節相似,所以我首先讓學生讀讀第二節,通過朗讀、課件演示,讓學生知道“太陽是個忠實的嚮導”。緊接着學習生字“忠”,然後進行詞語積累,引導説話,除了“忠實的嚮導”還可以“忠實的……”。接下來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四、五節。同時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稠”和“稀”的意思。

(4)多種形式朗讀,突出重點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的詩歌,語言清新秀麗,富有情趣,我就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讀、齊讀等方式。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

(5)遊戲鞏固,指導書寫

學生學完課文之後,對課文有個總體的認識,我設計了遊戲“喜羊羊回家”,

這樣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檢測了學生是否掌握了本課的生字,而且還順其自然地過度到指導書寫。

五、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寓學於樂。在教學中創設生動愉悦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興趣十足。

2、朗讀感悟,積累語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更應強調多讀少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3、自主實踐,發展能力。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4、激勵讚賞,體驗快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20ko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