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教師中心稿)

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教師中心稿)

解讀語文課程標準  

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教師中心稿)

解讀語文“標準”--

    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能力:方方面面很現代

    語文教學:要有新策略

    實踐: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

    增加閲讀推薦篇目,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

    教學評價:定性多於定量  

  

    中小學語文教育歷來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在系統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歷史經驗,吸收了國外母語課程標準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語文教育的現狀及時代發展對語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了語文教育的目標體系。 

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教育的任務是什麼?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認為,語文教育一是給學生真、善、美的薰陶和教育,二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三是讓學生掌握恰到好處的語文能力和知識。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將語文學科的任務侷限於工具性的一面,忽視其他語文素質的培養,社會各界和家長曾對語文教育現狀提出尖鋭的批評。針對語文教育存在的弊端,此次課程改革,重點進行了語文課程功能的開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闡明瞭語文課程的性質;二是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中的地位,並根據課程的特點,將其貫穿於各階段的目標中;三是強調了人文素養的提高主要靠薰陶感染、潛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輸。 

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性質是什麼?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概念的確立,結束了關於語文學科性質的長期紛爭。 

語文教育的任務是什麼?課程標準開宗明義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與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語文負載着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有着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為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在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提高文化品味、審美情趣。比如,在閲讀中,要求學生不僅做到文通字順,而且通過閲讀作品,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命運,關心作品中的人物命運和喜怒哀樂,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語文能力:方方面面很現代 

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語文課程標準在研究國際課程改革發展趨勢,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語文能力的新要求,如強調學會閲讀和朗讀,掌握蒐集和處理信息(包括網上學習)的能力,根據需要快速蒐集所需信息,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閲讀。突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是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能根據對象和場合,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吸納與寬容、欣賞與質疑。重視寫作實踐,提出了閲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並有量化指標。比如,小學高年級學生40分鐘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初中生4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初中生閲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為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此次課程改革更新了教學內容,注重關心當代文化的變革與發展,努力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的營養,強調選文的時代性、實用性、廣泛性。並且提出尊重和理解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尤其值得強調的是,突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比如,提出了綜合性學習方式,提倡獨立閲讀、自由閲讀、探究性閲讀、創造性閲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鼓勵有獨到的見解,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語文教學:要有新策略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實踐: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 

以往,不少地方的語文教學,把內容分解成上百個知識點、能力點,圍繞知識點、能力點設計大量練習題,讓學生反覆機械地做練習,造成了語文課程的繁、難、深、多,而實際收效甚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語文課程標準從三方面進行突破。一是強調實踐性,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二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三是突出整體性。 

語文課程標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從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整合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尤其提倡多讀書,少做題。如何學好語文,有專家認為,學好語文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東西,一是擴大學生的儲存量,二是發展學生思維加工能力。學生語文水平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閲讀太少。為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此次語文課程標準把多讀多寫提到重要位置,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求通過朗讀、誦讀、背誦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整體感知、感悟、積累和薰陶,培養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藴。為加強閲讀,語文課程標準還明確規定了背誦篇數和課外閲讀量。 

增加閲讀推薦篇目,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 

閲讀推薦篇目小學、初中、高中通盤考慮,互相銜接,推薦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強調重視朗讀,要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同時,課程標準對閲讀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標,並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 

在語文教育的大討論中,作文教學中的問題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此次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繫,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説真話、説實話、説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小學淡化文體,鼓勵不受拘束地表達,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多寫觀察日記、生活筆記、書信和隨感。重在激發學生練筆的興趣,在具體要求上,不再從中心、條理等方面提過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實用的書面表達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要改變語文教學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活動的弊端,就必須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課程標準首次提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廣泛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校外學習資源,特別強調家庭也是值得重視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此次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對語文教育規律的把握突出體現在重視積累和對文章的總體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學生背誦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強對誦讀、積累、感悟、薰陶的要求,避免繁瑣的分析和機械重複的練習。這些要求都切中時弊,體現了全新的語文教育觀。 

教學評價:定性多於定量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評價方面有了顯著突破,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過去,語文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聽、説、讀、寫能力及基礎知識的掌握,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標是剛性的、偏於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是筆試題、客觀題。此次課程改革,強調要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把語文教育長遠的隱性的效果放到重要位置考慮。 

比如,對識字與寫字的評價,要求從音、形、義的結合上,全面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重視評價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與習慣。對閲讀的評價,要求閲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閲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查其閲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閲讀材料的選擇和閲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閲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在口語交際方面,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對於寫作的評價,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同時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不僅要考查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查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閲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綜合性學習的評價着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由於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語文評價不能完全採用量化和行為化的手段,而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即平時教學過程中的隨機評價,主要用於診斷、發現和解決問題,而對於某一階段教學活動的結果評價,應重在評估學習成效。評價方式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除採用傳統的書面測驗和作業外,應針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階段性特點,根據各學段的目標,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oxg9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