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推薦】教育孩子的作文四篇

【推薦】教育孩子的作文四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的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教育孩子的作文四篇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1

看着她想到了我自己的媽媽。我上的只是一個普通的機關幼兒園,看不出任何培養哈佛新生的潛質。在每天送我上幼兒園的路上,媽媽都會教我背一首唐詩。在我上小學之前已經背會了300首。進了小學要學習拼音,我開始很吃力。 媽媽就把每個字母、音節寫成小紙片,每天用這些小紙片和我玩遊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媽媽就叫我寫日記,用拼音夾着漢字。 她反對我重複寫“我第一次……”的題材, 而是問我每天好玩的事情, 哪怕只是同學間的一個玩笑。她説:“等你長大了同學的名字都模糊了的時候,成長的快樂卻不會消失。”

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畫,於是媽媽便支持我畫板報。我的板報從小學二年級畫到了高三畢業。

每隔一段時間媽媽會主動問我要不要把一些朋友請到家裏來玩,她和爸爸會給我們準備吃的, 然後就出去了,讓我們在家鬧翻天。每當我的朋友過生日的時候,她都會和我一起準備一本我最喜歡的書送給他們。媽媽説:“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而你喜歡的書表現了你的性格,朋友翻書的時候就會想到你。”所以到現在我送出的生日禮物只有書。

上初中要學英語,為了女兒的英語入門得輕鬆一點兒,在我開始學之前,40歲的媽媽跟着電視裏的《Follow me》節目自己學英語,等我上了初中媽媽就和我一起學。 於是我的英語入門變得很輕鬆,輕鬆便有了興趣,我的英語從來都是班裏前3名,從初一到高三。其實,我上初二以後在英語方面媽媽就已經幫不上我了,但是在我入門最關鍵的時候,媽媽扮演了領路人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是老師無法代替的。

後來到北京上大學,再到歐洲,媽媽都讓我自己作決定,她説以後的路都是我自己走。但是,無論在哪裏,我都能感到母親的目光,目光裏是女兒的背影。

這麼多年來,母親犧牲了很多她自己的娛樂時間,努力地做我最好的朋友。初中的時候,班主任旁敲側擊地告訴我媽媽,我和一個男生有早戀的苗頭, 那時我正失去了年級第一的“頭銜”。媽媽只是一笑置之,告訴我:“你們要一起當年級的頭幾名。”現在那個男生已經是西南財經大學的博士,我每次回國都會拿這個開玩笑。

現在,媽媽早已不再過問我的學業,只是跟我嘮叨家裏的狗狗又闖了什麼禍,叫我注意身體,在她的眼睛裏我還是那個要媽媽抱的女兒。

並不是只有讀哈佛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讀哈佛的子女,但是所有讀哈佛的學生,他們的父母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重視孩子學習的能力、做人的準則和社交的本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哈佛對 21世紀的新生提出的入學條件是:學習成績,課外活動和性格修養。對照這樣的標準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做兒女只有一次,做父母也只有一次。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問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了嗎?準備好在自己做錯的時候向孩子道歉了嗎?準備好犧牲打麻將的時間為孩子和他的朋友準備一個party了嗎?準備好了有一天,當他們收拾行李離開家的時候,給他們一個結實的擁抱了嗎?”

孩子的成功始於父母。做父母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無師自通的事情。教育孩子應該先從教育自己開始,不合格的父母永遠無法教育出合格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2

不光是老師上課需要備課,家長在教育孩子之前也需要備備課,這是我最近得到的一點體會。

我相信每位父母都有想把自己孩子培育成材的美好願望,而通過我的觀察卻發現,這個美好的願望和父母們的教育卻常常脱節。也就是説父母們的美好願望並未能深入到孩子內心,故而常有“恨鐵不成鋼”“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憾事。

在當今這個時代,天下父母莫不是初學者,惟其如此,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才顯得彌足珍貴。怎樣利用好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分時光,教育孩子成材,看來絕不能胡亂安排,心血來潮,任性而為之。那麼就讓我們來學會為教育孩子備備課。

我以為,為教育孩子備課主要可從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備要點。教育孩子有主動性內容和被動性內容之分,主動性內容就是父母沿着孩子的發展方向,提前安排好的教育內容,照此執行可保孩子避免走彎路;被動性內容則是父母根據孩子最近的不良表現,予以糾正,屬於改錯,雖顯被動,但畢竟“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不管是主動性內容還是被動性內容,父母們都需要提前在心裏打個底稿,今天我準備對孩子那些方面進行教育、引導。當然,此環節日日進行,必有常規性的內容和臨時性的內容,常規性內容可以依據常規操作,無須多言。關鍵是臨時性內容,這個就要考慮教育的時機合適不合適,教育的方式如何選擇等等。

根據孩子成長的特點,每日教育內容絕不宜多,事實上,過多的教育往往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而精選要點,抓住問題之關鍵是很多用心父母的高招。我們還會發現有時要點抓得好,觸其一點而全盤皆活,這便是教育孩子中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二、備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前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情緒,正常的情緒形成和諧的`氛圍,教育更容易見效,反之,父母情緒衝動,只為撒氣而來,那教育往往會適得其反。當然很多時候,這情緒來得沒理由,可能是在教育過程中臨時產生的。比如孩子的表現不令人滿意或孩子頂嘴等等,這些都會導致父母原本良好的心態被打破,轉而放棄控制情緒,任性為之。

説到此,我也有切身的感受,曾經因為兒子愛理不理的態度和不勇於進取的精神狀況而非常生氣,説着説着我的語速就加快,嗓門就大起來,這時怎麼辦?我也是在備課上下了一番功夫,我總是在手機的草稿箱裏寫下一些規勸自己不要發火的暗示語,日日默誦,直到某句已經爛熟於心,便把它刪掉,然後再輸入新的暗示語,這樣日復一日練下來,還真就有了效果。“衝動是魔鬼”這句話便是我經常掛在心裏的警言。

據心理學上所介紹,一個人若能不受負面情緒影響,一般情況下,我做出的判斷都是正確的。故父母們,你們不必去學什麼高深的理論,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比什麼都重要。

三、備方法。做什麼事情都是有方法的,教育也不例外。如今父母都趕上了好時候,各種教育類刊物以及網絡媒體為我們提供了難以計數的學習機會。好方法層出不窮,好老師、好家長風起雲湧,咱們學就是了。關鍵是學會了就要大膽去用,再好的方法不用也是廢紙一堆嘛。針對孩子某方面問題,我們可以提前向同事請教,向網絡請教,向一切有經驗的人請教,討來方法後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分析之。這一切工作都屬於備方法。方法備好了,如同看病對症下藥,一定成功率高,容易見效。如果真的不見效也不要緊,總結反思,下次再來。

備方法最重要的是避免教育過程的方向性錯誤和好心辦壞事,因為不少父母憑腦子靈機一動來辦事,結果常常弄巧成拙,這一點不可不引以為教訓啊!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3

翻開孩子的照片,總有一種時光飛逝的感覺,彷彿昨天還在襁褓中的兒子,今天已經是一個像模像樣的小學生了。看着孩子的成長,我才深切體會到為什麼小時候老師們都説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現在我明白了! 回頭看看孩子成長過程中走過的路,總有一種感覺——我們在和兒子一同成長!為人母之後,我感覺最大的變化是對社會多了許多寬容和愛心,同時感覺更多的是對家庭、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

隨着兒子一天天長大,我越來越感覺到為人父母並不是一樁簡單的學問,特別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小則言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大則言是祖國的希望。如何澆灌祖國的花朵,需要我們做父母的不斷探究的,需要“我們把教育孩子當作一份事業來做”。從孩子出生開始,我讀過許多教育孩子的書籍和文章,還訂閲了相關的雜誌,經常和周圍一些有一定教育經驗的人探討適宜的教育方法,從中得到些許啟示。平時在兒子面前身體力行,力求以正面的榜樣行為影響他,教育他。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喜歡看書也喜歡買書,在我的影響下,孩子從小就喜歡讀書,現在已經可以看長篇小説了。看到孩子學習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我感到很欣慰,我覺得孩子優秀的學習成績得益於早期的閲讀能力。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有上進心、責任心。儘管自己工作很忙,但我每天堅持檢查孩子的作業,完成老師留給我的任務,及時發現與糾正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於孩子學校班級組織的活動和任務,我都努力去完成,最大程度地配合學校的教育。在這過程中無形地就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也是對孩子學習的支持。平時孩子對於學校、班級的關心和支持很積極。孩子現在是班上的中隊長,有一次他給我打電話,突然説了一句:“媽媽,你一直讓我早點回來,我怎麼對得起肩上的兩道槓”,我耐心地問怎麼回事,原來我要求孩子下課之後早點回家,可是他是中隊長要檢查衞生,與我的要求衝突了。我告訴他這種情況下晚點回家也沒什麼,媽媽支持你的工作,既然我們是中隊長就一定要負責任。後來有一天孩子回來對我説:“同學們都走了,我又仔細檢查了衞生,今天教室裏最乾淨了,老師明天一定很高興!” 我被孩子那份童真感動了,更為孩子有責任心而感到自豪,我擁抱着孩子説“你真棒!不愧是中隊長”。大人聽到讚揚的話語心情都會愉悦很長時間,更何況孩子。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儘可能多地用一些肯定用語和鼓勵的話語,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增強孩子挑戰困難的膽量和勇氣。

在注重兒子智能發展的同時,我們深感作為獨身子女的德育培養不容忽視,從小養成兒子關愛他人的品德很是重要。在家裏我們經常看一些公益廣告之類的節目,孩子看完那個“公德比賽現在開始”的廣告之後説,要是我一定給老奶奶讓座,聽了孩子的話,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告訴他人與人需要相互幫助,社會需要關心和愛護。有一次,晚上我帶他出去玩,走到一個車棚的門口,看到一位老奶奶吃力地往上走,還住着枴杖,孩子馬上跑過去攙着老人,還幫她提着凳子(她們在集體唱聖經),一直送了老遠,老人連聲説謝謝,周圍的人都對孩子讚不絕口,我也及時給與表揚,告訴孩子愛心無價,孩子美滋滋的,像個小英雄。孩子很小我就教育他不能亂堆垃圾,要講究社會公德,愛護我們的家園。記得孩子幼兒園小班的時候,有一次去安陽體育館看貝殼展覽,在回來的路上我給他買了一杯豆漿,孩子喝完之後把杯子給了我,我順手就丟在地上。孩子説:“媽媽,不能亂丟垃圾”, 當時聽了孩子的話我真是無地自容,馬上承認錯誤,又走回去撿了杯子,帶回生活區扔進垃圾桶裏。有時我覺得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檢驗、鞭策的過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孩子也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鏡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一個温暖的家。我們在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寬鬆的成長環境,經常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他一個擁抱,讓他感覺到父母的關愛。我也希望老師能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們感覺到老師的愛,希望我們的孩子在老師和家長的愛心澆灌下健康成長。

… …

沒有孩子的時候總是奇怪為什麼那麼多的媽媽聚到一起總是談論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覺中我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了。培養教育孩子的過程是辛苦的,更是快樂和自豪的。培養孩子的過程也是需要情感和身心投入的。“孩子是家長的影子”,孩子是家長思想理念和行為方式的折射。作為家長,我一直在努力做孩子一生的朋友,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和習慣,讓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4

在學習《指南》中,我有自己的一點感受。首先在課前要熟悉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製作教玩具,不大無準備之仗。在活動中,用平等的高度、親切、自然的語言與孩子交流。在課後,對活動進行評價、反思,改正缺點。在平時日常生活中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孩子。對孩子要有耐心、細心且有恆心。特別是要有愛心。高爾基曾經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我們也總是在説,要做好一名幼兒園老師,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要有愛,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每天接觸的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所以我們教師更應學會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愛,是人類特有的,最偉大的感情。那麼老師的愛更是博愛了。幼兒園的小朋友是調皮的,是好動的,是可愛的,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在家是小皇帝、寵兒。小朋友犯錯誤是正常的,“人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而如何應對活動中的突發事件,正確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錯誤,提升孩子的心靈素養,是我們教學工作中重點任務。

我們班有這樣幾個孩子:

1、錢思解:這是個性格既怕羞又調皮的孩子,家庭情況也比較特殊,自小爸爸不在家,在中班第一學期爸爸回來後和媽媽離婚,離了又合,合了又離,現在跟爸爸一起,而爸爸老是出去玩牌。在這種情況下是小思解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上課不好好聽,小屁股耐不住寂寞非常調皮,有時感覺他又很害怕老師,有時卻又能對老師的存在視而不見——你説你的,我做我的。

對策:在一日生活中經常關注他,和他交流。與他奶奶取得聯繫,家園合作,共同教育。每次來園我總是主動和他打招呼,並摸摸他的頭,讓他覺得老師是愛他的;在生活上對他無微不至地照顧,讓他能感受到像媽媽一樣的愛;平時多與他談心,和他聊聊自己的朋友、喜歡做的事情,鼓勵他大膽地表達;上課他做小動作時就巧妙地運用教育機智轉移其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祕就在於如何愛孩子。”“調皮孩子”期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和鼓勵,他們想通過自己獨有的行為來引起老師的關注,進而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孩子”,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各種形式,向他們表達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一次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2、屠晟昊:這是個既調皮又聰明的孩子,思維能力和表現力都很強,除此之外的最大特點就是好動、頑皮。對策:他非常愛玩,每次的自由活動時間就是他大顯身手的時候,不可否認他的作品非常有創意,但就是常常和小朋友發生衝突,最終以他人哭而告終。於是我就把最大的頭銜----大班長給了他,這樣的“委以重任”使他很自豪,懂得同伴間友好相處,互相謙讓。責任感也增強了,現在他每次看見有小朋友吵架他會去勸架。以前每次體育活動的時候,他總是這裏撞撞,那裏碰碰,總有使不完的勁。針對他表現力很強的特點,我就創造機會讓他做遊戲的“主心骨”,比如在“做作業”時讓他收本子,在“揪尾巴”遊戲中讓他當有尾巴的小松鼠等。這樣他莽撞的機會少了,能力卻有了很大的提高。

曾經有位名人説過:“對於我們的眼睛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作為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平靜的心態、平等的眼光看待這些“調皮孩子”,就會發現他們身上也有許多優點,教師應儘可能地創造機會來滿足他們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和其他幼兒一樣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如果教師不能滿足他們這種慾望,他們就會通過搗蛋、打鬧等不良行為來“宣泄”.會變得更加調皮。

3、莊羽佳:這是個看起來很文靜的女孩子,可是和同伴在一起的時候她的聲音很“響亮”;老師在上面講課,她也在底下談笑風生;老師單獨提問她時卻“沉默是金”。

對策:多創造機會讓她回答問題,並能耐心地傾聽她説話;在角色遊戲中讓她擔任一定的角色。

從我們班這三個“調皮孩子”的表現中可以看出,他們雖然調皮,但也各有特點,各有長處。作為老師,應該全面地瞭解孩子,用愛心和耐心去悉心地呵護。“調皮”這樣兩個簡單的字,可以説調皮的孩子大都是聰明的,也是有一定能力的,雖然他們好動、淘氣、自制力差等,但我相信通過我們在教學中的因勢利導,“調皮孩子”也一定會向着好的方面發展的。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應注意:一、承認孩子應該會犯錯誤的。好動、好奇、調皮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符合人生成長規律的。對於教師,要承認這一點,不能用同一尺度來看待幼兒,不能冷談甚至漠視這些調皮的行為,更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就認為這個孩子就不是好孩子,那樣是不利於他們成長的。二、用心引導,用愛呵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良知和責任,她能承受重託。教師的愛是流淌幼兒心中的甘泉,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動力。愛就意味着奉獻。”《愛的教育》告訴你,陶行知先生是一個具有徹底奉獻精神的典範,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對於犯錯的小孩,教師應懂得用心教導,正確引導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教育其如何做一個真人。對於幼兒園的小朋友而言,教師更應悉心呵護小孩的心靈,積極引導他們懂得假、醜、惡,提升他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犯錯誤的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師在此教育階段不能正確引導。

我想,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平時的課堂上是比較頻繁的,如果我們能夠冷靜對待這件事,少一些嚴厲的批評,多一些正確的引導,多用些心呵護孩子、多用些愛呵護孩子。為他們的成長點亮一盞心靈的明燈。

俗話説:“有付出就有回報”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你對孩子付出了自己的愛,你也將收到孩子給你的愛.。

標籤: 四篇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mne0x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