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四種教師類型

四種教師類型

 

四種教師類型

中國教育報     2001-09-12     黃礦礦 

 

      如果你有興趣去問美國孩子,在他們的生活中,什麼東西使他們最感到有壓力,95%的孩子會告訴你:“學校。” 

     怎麼會得出這種結論呢?學校嘛,就應該是一個學習的樂園。大多數父母都是這樣想的。但事實是,對於美國孩子來説,學校幾乎談不上是個學習的地方。 

     我想,之所以造成這種錯誤認識,根源來自那些教書的人--老師!因為,很多老師幾乎並不在意他們教些什麼。教書不過是一種職業,一個賺了錢去養家餬口的職業。 

     我並不是説把教書僅僅看成是一種職業有什麼大錯,對那些把生存當成第一重要的人來説,在美國這種社會裏,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把教書只當成一種謀生手段的態度,卻大大地傷害了學生。 

     讓學生感到學有所值,這是在美國成為一個偉大的老師的祕訣。我認為判斷一個老師的優劣,除了看他或她怎樣(how)教書外,再就是看他或她為什麼(why)要當老師。這個why是教書的內在動力--inner motivation,是隱藏在老師教學行為後面的推動力。如果雖有這個推動力,但不是那麼強勁,或者動機不是那麼合適,不但老師的教學會受到影響,學生的學習也必然受殃及。 

     如果把老師排一排隊,可以發現大致上有四種不同的類型。我的“四種類型老師”的理論是我自己的感受,來自我對我的老師們的觀察。 

     第一種老師,“以謀生為目的”。這種老師視教書為謀生的手段,是一種賺錢的、用以養家餬口的職業。只要能把飯菜放在家庭的飯桌上,什麼學生、學校、教書都是次要的。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這種動機可以理解。 

     許多人認為:美國是個充滿機會,對每個人都很公平的地方。這並不完全對。美國這個國家是建立在競爭的基礎上。我與你對着幹,你與我對着幹,一羣人與另一羣人對着幹,一個公司與另一個公司對着幹。這就是競爭,永無休止的競爭。這些人究竟在爭什麼?爭錢!金錢驅動着我們的整個社會。 

     這就直接把我們帶到第一種當老師的動力:人們為生存而賺錢,或為賺錢而生存,money to survive。不管你信不信,在美國賺錢並不容易。很多人為能找到一份工作而謝天謝地,於是,他們盡一切努力去保持這份工作。工作成了他們惟一的生存方式。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老師視他們的工作為支持自己和家庭生活的手段。雖然這並沒有什麼錯。但是,我認為,對於一個老師來説,這種工作動力不可能帶來什麼太好的教學結果。其實,與其他的一些工作壓力小、輕鬆、不很重要的職業相比,老師的收入要少得可憐。一個一般的橄欖球運動員一年所賺的錢相當於20個很成功的老師的工資總和。從這一點上看,要想賺錢養家餬口,當老師不是個很明智的選擇。 

     第二種老師,“以自傲為動力”。自傲是一些老師工作的.原動力。爸爸曾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個與我曾祖父同時代的學者,當年沒有考上北京大學。他發誓説:“我雖然考不上北大,但總有一天我要到北京大學來教書!”後來,為了實現他的誓言,他非常努力學習。他終於成了著名學者,當上了北大教授。是什麼支持他成功的?就是自傲! 

     這種老師,往往是知識淵博,功底深厚,只要能滿足“自傲”,就很願意與他人分享他們的知識。他們可能並不在意他們的付出,他們追求的是發現自我、證明自我,從中感到滿足。 

     這類老師工作會很努力,可能會很出色。他們自傲的原因是因為害怕失去面子。由於太重結果,他們會很在意丟臉和失意,或者被他人拒絕和反對。問題是學生們往往又最愛挑老師的不是。面對“不聽話”的學生,這種老師很容易失去耐心。也就是説,自傲的另一面同樣可能會使老師走上不成功之路。 

     第三種老師,“以教育為己任”。有的老師以改造人的責任感來教書,或者説把教書看成是自己的社會責任。這種老師在教書的過程中很注意用個人的人格力量去改造人。他們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試圖告訴學生怎樣做人,他們往往以能影響、改變學生的生活軌道為樂趣。這種老師他幹這一行是因為他感到有一種責任--用人格的力量去影響、去感化學生。 

     這種類型的老師很容易辨認。他或她很可能會把正常的課停一停,給你們講一些世界名人的社會生活之類的東西。如果有一天,你從課堂裏走出來的時候,你覺得你剛剛學到了一點東西,在那一刻,你感到它對你的一生將很有價值;或者它總是讓你不斷地去思考,去尋求結果。祝賀你,你得到了一個好老師。 

     八年級的最後一天,當我從亨利克先生的最後一節課裏走出來,我意識到我在這一年中最大的收穫就是:愉快地去生活!人活着的每一天不是為了悲傷。 

     可以説,這個觀念深深地影響了我,鑄成了我對生活看法的新版本: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都要愉快地去生活。 

     第四種老師,“以愛為根本”。“Labor of love”--愛的奴役,是英文中一個常用短語。它是指一個人在重壓之下還是不斷地去做一件自己愛做的事。他們很努力地工作,一次又一次地遭難,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利益。你能在現實中找到個例子嗎?你做過什麼事,沒人強迫你做,你也沒有必要非去做不可,但是因為什麼説不清的原因,你就是要做,不管經受什麼樣的挫折和磨難,你還是不斷地堅持…… 

     想一想父母生養孩子吧,除了增加負擔,他們還得到什麼?為了孩子,他們起早貪黑,孩子餓了在凌晨四點大哭,半夜起牀不停地換尿布……嬰兒從來就不會感到滿意,也從來就不會坐下來對父母説“Good job”或“Thanks”,當然更不會給父母以物質回報。但他們的父母任勞任怨地為孩子幹這幹那……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原始的,自然的,是寫進人類基因裏的。以一種養育自己孩子的心態去教育學生的老師,是有着強烈天賦愛心的老師。我曾有過兩個這樣的老師,在我的一生中,我將永遠不會忘記他們。這樣的老師就是那一種可以讓你像信任父母那樣去信賴的人。這種老師應該説是最難能可貴的,但是在現實中你很難得到這樣的老師。 

     想一想你所擁有過的老師,他們都是屬於哪類?他或她是你的老師?或是你的朋友?他們只是存在於校園裏,或是與你的生活同在?很遺憾,真正能在我心裏佔有一個永遠抹不掉的席位的好老師不太多。在我未來的求學生涯中,我甚至不敢對此有更多的奢望。 

     希望在我未來的學習經歷中會不斷得到第二、第三、第四種類型老師。我在美國生活的11年,也可以説是在美國學校生活的11年,細想起來,那些我喜歡的老師,有的是因為他獨特的教學風格,有的是因為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有的是因為他們的愛心,有的是因為他們的個性,有的是因為他們的人格魅力…… 

 

標籤: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kq4yn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