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社會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家庭的由來。

2、初步獲得"結婚"的概念。

活動準備:

事先向家長收集部分結婚照、故事《結婚照》圖片。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代代相傳的原理。

活動難點:

瞭解結婚的概念。

活動過程:

一、出示結婚照導入

今天我們帶了許多照片?是爸爸媽媽的結婚照,讓我們來一起看看,你認識照片上是誰的爸爸媽媽嗎?(幼兒自由觀察簡述)

二、幼兒觀察照片,瞭解故事情節

1、剛才小朋友從照片上看到了xxx的爸爸媽媽,為什麼沒有某某呢?(幼兒回答)

是不是像小朋友説的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聽個關於結婚照的故事。

2、講述故事《結婚照》

小朋友,你們知道照片裏為什麼沒有麗麗?

那你們知道爺爺奶奶結婚生下了誰?

爸爸媽媽結婚又生下誰?什麼是"結婚"?

教師小結:對呀!我們的家庭是人們一代傳一代變成的。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就不會有你。

三、欣賞照片

請幼兒將帶來的照片一起欣賞,介紹你是從哪來的?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懂得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學習收拾玩具的方法。

2.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1.一個會哭、會笑的娃娃。

2.一些散放在各處的玩具。

3.根據玩具的特徵,製作玩具標記貼在玩具架上,幫助幼兒建立常規意識。

活動過程:

1.送娃娃回家。

尋找哭聲:將玩具娃娃丟棄在一角,使其發出哭聲,帶領幼兒尋找哭聲是從哪裏來的。

找到娃娃後抱一抱、親一親,引導幼兒關心娃娃。

請幼兒將娃娃送回家,使其發出笑聲,啟發幼兒想像自己找不到媽媽時會怎麼樣,使幼兒懂得玩完玩具後要送玩具回家。

2.幫玩具找家。

找一找還有什麼玩具沒有在自己家裏,請幼兒幫助它們回家。(即按玩具標記擺放)

3.遊戲“誰走錯了家”(先請幼兒閉上眼睛)。

先將部分玩具拿出玩具櫃,散放各處或調換位置。

請幼兒睜開眼睛觀察什麼玩具走錯了“家”,幫助玩具回家。

4.欣賞兒歌:寶貝玩具

寶貝玩具真有趣

天天和我做遊戲,

輕輕拿,輕輕放,

收拾整齊要牢記。

活動建議:

在遊戲時經常提醒、鼓勵,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習慣。

活動評價:

1.能夠關注娃娃的哭聲同情找不到家的娃娃。

2.能認真仔細地尋找散落在地上的玩具並把它們送回各自的“家”。

活動反思:

開學以來,我發現孩子們玩完玩具的時候,經常把玩具亂扔,掉在地上的就亂踢或就當沒看見,不會把玩具放回原來的地方,也不知道輕拿輕放。通過社會活動對幼兒進行一些教育,知道自己班裏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後要把它放回原處,然後通過幼兒的親身操作,讓幼兒知道了一些正確行為:輕拿輕放,不亂扔,懂得了以後在遊戲活動中都應該好好玩玩具,收玩具。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地上的玩具放回筐子裏面。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跳、滾、飛產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所起的作用。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提高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5、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皮球的經驗。

2、充足氣的和癟皮球各一個。

3、兔子、輪子、小鳥圖片各一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啊,劉老師請了一位小客人到我們班裏來。小朋友們猜猜看它會是誰呢?(出示皮球)你們有沒有玩過皮球啊?

二、比較探索皮球的運動狀態

1、師:

(1)我們平時都是怎麼玩皮球的呢?(引導幼兒説出拍、推、拋,老師做出相應動作,可請幼兒坐在座位上小手學老師做這幾個動作)

(2)師:那你們看看,劉老師拍皮球的時候,皮球怎麼樣了?推皮球的時候皮球怎麼樣了?拋皮球的時候皮球怎麼樣了?(總結跳、滾、飛)

2、師:哎呀,可是劉老師想不通了,為什麼皮球會跳,會滾,又會飛呢?會不會是有誰住在裏面呀?我們來聽聽看這個故事吧,看看故事裏説,是誰住在了皮球裏面呢。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1、師:剛才聽了故事,你們聽到故事裏説有誰住在皮球裏啊?為什麼説是它住在皮球裏呢?(一一在黑板上貼出相應圖片)

2、引導幼兒擠壓充足氣的皮球,討論:

師:真的有兔子、輪子、喜鵲住在皮球裏嗎?我們用小手來按按這隻皮球看看裏面有沒有兔子、輪子和喜鵲?

3、你剛才按了這隻皮球,你感覺這隻皮球按上去是什麼樣的?那你覺得皮球裏有沒有住着兔子、輪子和喜鵲?沒有,那會是誰住在皮球裏呢?

4、出示癟皮球探索發現答案:

師:咦,桌子下面原來還藏着一隻皮球呢。哎呀,這隻皮球怎麼好像和我們剛才請來的小皮球有點不一樣啊。是哪裏不一樣呢?你看出來沒有?原來這隻皮球氣不夠了,我們可以叫它癟皮球。我們來玩玩這隻癟皮球看看怎麼樣。(拍)

5、教師總結:為什麼這隻癟皮球拍不起來呢?那皮球裏面住着誰啊?哦,原來是空氣住在了皮球裏。有了充足空氣的皮球啊,就能像兔子一樣跳,像輪子一樣滾,像喜鵲一樣飛。空氣可真了不起。那空氣到底是什麼呢?小朋友們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吐出來。剛才啊,我們吸進去的就是空氣。

四、活動結束

師:哎呀,我們終於知道是誰住在皮球裏了,可真不容易。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把小腦袋轉了起來,發揮了我們的聰明才智知道了原來是空氣住在皮球裏。我們一起來誇誇自己吧。“棒棒棒,我真棒!”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體驗輕和響的聲音給人類帶來的不同感受。

2、知道自己發出的聲音有時需要輕,有時需要響。

3、嘗試在不同的情境中,發出輕、響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在園生活已有一段時間。

2、 錄有幼兒雜吵聲的磁帶、相關圖標等。

活動過程:

1、以講故事的方式引出輕、響不同的聲音,幫助幼兒體驗什麼時候該用響的聲音説話。

(1)、教師創設講故事的情境,聲音越説越輕,體驗輕的聲音有時會讓大家聽不清楚。

(2)、幼兒用響亮的聲音説出自己的名字,體驗一個人發言時聲音應該響亮。

2、聽錄有幼兒雜吵的磁帶,幫助幼兒體驗什麼時候該用輕的聲音説話。

3、回憶幼兒園的生活,想一想什麼時候需要輕什麼時候需要響。(提問:我們在幼兒園裏什麼時候需要輕,什麼時候需要響。)

4、情境練習,深入體驗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聲音。

(1)、發出響響的聲音:向客人問好;學習解放軍有精神的走路。用響響的聲音念兒歌。

(2)、發出輕輕的聲音:輕輕的搬椅子;大家一起輕輕的唱歌。

課後反思:

我班孩子剛入園不久、年齡偏小,對各項活動中的規則理解模模糊糊,有時還混淆不清。常常會出現該輕時不輕,該響時不響的情況。所以,僅從科學的領域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對我班孩子來説沒有意義。我嘗試從社會領域切入,2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為幼兒提供一個在最近發展區內的支架,幫助幼兒體驗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聲音,從而更加清晰地理解班內的各項活動規則。對於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其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呢?

我的策略是:

1、巧用故事,體驗什麼什麼時候響。輕的情境是很難為人營造的,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所以創設了講故事的情境,巧妙地抓住了孩子想聽清故事內容的心理,聲音越説越輕,幫助孩子體驗輕的聲音有時會讓大家聽不清楚,從而理解一個人發言時聲音應該響亮。

2、聽真實的噪音,體驗什麼時候該輕。傾聽一段真實情境中的雜吵聲,引導幼兒談感受:“你們能聽清楚他們在説什麼嗎?為什麼聽不清楚?”從而體驗在什麼時候應該用輕輕的聲音。

3、在真實的的情境中發出輕響不同的聲音。教師創設不同的情境。使幼兒在實踐中體驗輕響不同的聲音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5

設計思路:

每年中秋前後,XX的大街小巷就響起了清脆的擲骰子的聲音和歡樂的笑聲,無論男女老少都參與其中,甚至很多外鄉人來XX,都會被這種帶有濃厚節日色彩的風俗所打動,這就是博餅。

博餅是XX人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XX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我們原本就生活在濃郁的本土文化氛圍之中,但隨着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傳統的本土文化往往容易被漠視和忽略,而民族文化的不斷喪失,必將導致社會主流文化價值體系的崩潰和傳統生活方式的解體。所以傳承閩南文化從小做起。

活動目標:

1、瞭解XX博餅的由來,萌發熱愛XX本土文化的情感。

2、大膽與同伴交流博餅規則和感受。

3、積極參與博餅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博餅的活動錄音、骰子六副、中秋餅六副、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知識經驗準備:瞭解博餅的規則。

活動指導:

一、激趣引入:

1、組織幼兒聽錄音並説説"錄音中的人們在進行什麼活動?"

2、引發幼兒思考:其他地方有博餅活動嗎?你知道博餅活動是怎麼來的嗎?

二、瞭解由來。

1、利用圖片講述中秋節博餅的由來,使幼兒瞭解博餅文化。熱愛XX本土文化的情感。

2、提問:博餅活動是怎麼來的嗎?博餅是誰發明的?他為什麼要發明博餅呢?

三、交流規則。

1、認識會餅。

説説中秋會餅裏都有什麼?(幼兒説出後,教師教全班幼兒用閩南語説出各種餅的名稱。)

數一數每種餅裏都有幾個。

2、瞭解規則。

教師利用課件擲出骰子,讓幼兒説説這是什麼。重點了解四進和狀元的規則。

四、博餅活動。

1、將幼兒分成六組進行博餅活動,體驗博餅的樂趣。

2、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收穫。

你跟你的好朋友説説你快樂嗎?你都博到了什麼?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

2、能大膽地在集體中介紹自己媽媽的1—2項本領,併為媽媽感到自豪。

3、能用一句好聽的話表達對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邀請班上幼兒的媽媽參加活動(可帶媽媽的照片和作品來園)。幼兒親手做好禮物一件。

2、請幾位媽媽 做好準備,在活動中向幼兒介紹自己的工作或展示自己的作品。

3、活動前安排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我的好媽媽》上的調查。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瞭解“三八”婦女節。

教師:今天有許多媽媽來參加我們的 活動,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教師:今天是媽媽的節日,也叫“三八”婦女節,除了我們的媽媽還有哪些人過節?

教師(請媽媽站到面前):今天媽媽過節,看,媽媽們多漂亮,笑得多開心,讓我們一起祝媽媽節日快樂!

2、誇誇好媽媽。

教師:我們都有一個能幹的好媽媽,媽媽們有些什麼本領呢?

媽媽代表給幼兒講講自己的工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如編織的毛衣、繡的作品等)

教師:你的媽媽有些什麼本領,誰來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利用幼兒用書上的調查,並結合帶來的照片或作品進行介紹)

3、禮物送給好媽媽。

教師:小朋友的媽媽真能幹,不但能做出香噴噴的飯菜,給小朋友們編織毛衣,還能把工作做得很棒,真了不起!我們都愛自己的好媽媽,我們可以怎樣愛媽媽 呢?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我們如何愛媽媽。

請幼兒到自己媽媽的面前,將自己製作的禮物送給媽媽,並説一句祝福的話。

4、歌表演《媽媽,不再煩你啦》、《我的好媽媽》。

教師:我們學了歌表演《媽媽,不再煩你啦》,現在我們表演給媽媽們看,讓媽媽欣賞我們的節目,好嗎?

每一位幼兒找到自己的媽媽,為媽媽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7

設計思路:

從剛開學的12名孩子陸續發展到現在的16名孩子,孩子們通過這一階段的幼兒園生活,開始逐漸適應新環境,分離的焦慮有所緩解。為了讓孩子樂意在集體中生活和遊戲,建立孩子與老師、同伴之間的感情,我們班近期開展了“和大家在一起”的主題活動。由於玉米和爆米花是孩子們生活中比較熟悉的食物,而託班年齡的孩子又對吃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所以結合主題,預設了“爆米花”這一活動,讓孩子在看看、説説、玩玩、吃吃中體會到和老師、同伴在一起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喜歡親近老師,和老師一起做遊戲。

2、在看看、説説、玩玩、吃吃中體驗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微波爐、玉米粒、爆米花、食物籃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玉米粒,引導幼兒觀察:

1、這是什麼?

2、玉米粒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

3、引導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示小小的玉米粒:坐在地毯上,用手抱緊雙腿。

二、老師爆玉米花,幼兒聽聽、聞聞、説説玉米粒的變化:

1、出示爆米花的包裝袋:玉米粒現在在裏面,這個袋子現在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

2、聽一聽,微波爐裏發出了什麼聲音?

3、用小鼻子聞一聞,聞到了什麼味道?

4、看一看,袋子在微波爐裏變大了還是變小了?

5、打開爆好的包裝袋:看看玉米粒變成了什麼?(引導幼兒舉起雙手,表示大大的爆米花。)

三、遊戲:爆米花

1、交代遊戲玩法:孩子裝扮玉米粒,蹲在地上;老師裝扮爆米花的,在幼兒中間邊走邊摸幼兒的頭,並模仿爆米花的聲音。老師發出“砰”的一聲,表示玉米花爆好,幼兒站起邊跳邊拍手。

2、引導幼兒和同伴一起參與遊戲,用肢體語言表示小小的玉米粒和大大的玉米花。

四、吃吃玉米花

1、老師把爆好的爆米花倒在食物籃裏:我們的爆米花爆好了,吃吃看什麼味道?

2、請老師們嚐嚐爆米花,鼓勵幼兒説説:老師,我請你吃爆米花。

3、念念兒歌“爆米花”:小娃娃,過家家,吃點啥?爆米花。

活動反思:

活動一開始,孩子們就對微波爐和老師手裏拿的玉米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吃的更能吸引這些不到3歲的孩子的注意力了。所以活動中他們很樂意和老師一起看看、説説,也十分樂意和老師一起分享爆米花,而且不少孩子還能用語言表達:老師,我請你吃爆米花。遊戲“爆米花”和兒歌“爆米花”的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爆好的爆米花上,不能很好地與老師形成互動。而活動結束後再單獨進行這兩個活動時,因為孩子們已經有了“爆米花”的經驗,所以十分願意參與遊戲,和老師、同伴一起玩玩、念念。孩子是否能主動參與遊戲是建立在孩子的.興趣點及已有經驗程度的基礎上,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這兩個因素。在孩子們抓拿爆米花的過程中灑落了不少爆米花,有不少孩子撿起了掉在地毯上的爆米花。雖然在老師的提醒下停止了撿爆米花的行為,但提醒我在今後的活動中要考慮細節,應避免活動材料可能引起孩子的某種不良行為。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知道馬路上行駛着許多汽車,它們都要遵守交通規則,聽紅綠燈或交警的指揮。

2、觀察瞭解一些交通設施可以減少交通擁擠的情況,並知道一些簡單的使用規則。

3、萌發交通安全意思。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帶領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車輛、人行駛的情況。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故事《鄉下老鼠進城》,引起幼兒興趣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

小朋友,你能告訴鄉下老鼠過馬路的方法嗎?

怎樣才能讓馬路上的車輛、行人順利地通過呢?

2、結合幼兒已有經驗,回憶觀察到的情況,説説馬路上的設施

提問:(1)馬路上有些什麼?引導幼兒説出立交橋、地下遂道、人行天橋、單行線等交通設施。

(2)它們有什麼作用?知道可以減少擁擠、緩解城市人、車多的情況,使車、人行駛和走的又快又安全。

3、引導幼兒討論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提問:(1)你知道哪些交通規則?

(2)沒有交通規則會怎樣?

4、欣賞兒歌《大馬路》,增強幼兒安全意識,不在馬路上跑和跳。

活動反思

隨着城市交通的不斷髮展,遵守交通規則已成為我們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喚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我選擇了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幾個場景,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並體驗怎樣過馬路最安全,幫助幼兒樹立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升中班了,有上中班的願望。

2、懂得中班小朋友要努力學習,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樣。

3、萌發升做中班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我要升中班了》。

2、和中班老師聯繫好參觀事宜。

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上中班的願望。

活動難點:

懂得要努力學習,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樣。

審美元素:

通過這一活動,讓孩子們懂得自己長大了,有上中班的願望,同時萌發升做中班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在與中班孩子活動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到與哥哥姐姐一起玩的快樂,體驗到自己是幼兒園大家庭中的一員。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引導幼兒説出幼兒園的活動室、廚房、醫務室等地的位置。

教師:我們馬上要到二樓去,你們猜猜,那是什麼地方?

(教師不告知答案,幼兒自由猜測)

2、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某中班參觀,感受中班的環境。

教師:這是什麼地方?你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裏和小班有什麼不同?(幼兒自由觀察中班的環境,並講述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中班活動室的牆飾和小班不同,中班哥哥姐姐的個子比我們高……

3、引導中班小朋友與小班幼兒結伴活動

中班幼兒自願選擇一名小班幼兒一起遊戲,讓小班幼兒感受他們是怎樣當哥哥姐姐的。

4、相互交流活動情況,進一步激發幼兒當中班哥哥姐姐的願望

(1)教師:剛才中班哥哥姐姐帶你們玩了什麼?你們高興嗎?中班哥哥姐姐的本領大嗎?為什麼?

(2)幼兒講述自己升中班後,想做一名怎樣的中班小朋友。

5、教師評價:希望你們努力學習,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樣。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瞭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後果,指導玩具不能塞進耳朵等身體器官。

2、明白髮生意外是要去醫院。

活動準備

1、男孩木偶。

2、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

(1)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穿珠遊戲嗎?

(2)明明也來玩串珠,發生了什麼事呢?

2、教師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遊戲時間到了,明明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穿珠遊戲。明明:小珠子,真搞笑。(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裏。)

(2)教師:明明玩串珠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你們覺得明明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掛圖,繼續講述故事。

(1)教師:我們來看看之後怎樣樣了。珠子塞在耳朵裏出不來了,老師趕緊把明明送到了哪裏?醫生是怎樣做的?

老師送明明到醫院,醫生挖出珠子。醫生還告訴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樣做耳朵和鼻孔會流血,還有可能會發生危險。

(2)教師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聲音説: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裏了。

4、拓展幼兒經驗。

(1)教師:我們身體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這些小小的孔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不能把東西塞進這些小孔裏。想想看,還有什麼東西像小珠子一樣小?什麼東西比小珠子還小?它們可千萬不能塞進我們身上的小孔孔裏呀。

(2)教師總結:教室裏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釘,家裏的小鈕釦、小橡皮都不能塞進我們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留意掉進去,必須要立刻去醫院請醫生來幫忙我們。

家園共育家長應將家裏的細小物品擺放在幼兒不易接觸到的地方,同時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毛巾、杯架和晨檢牌上的貼紙標記,並能迅速認出自己的標記。

2、懂得要愛清潔、講衞生,會用自己專用的茶杯和毛巾。

3、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衞生的方法。

4、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每人四張個人的大頭貼照片(貼於毛巾架、杯架、櫥櫃和晨檢牌上)

活動過程:

一、瞭解標記的作用

向幼兒介紹一日的生活內容。重點告訴幼兒每天要吃點心、吃飯、喝水。在吃東西前要洗洗手,洗了手要用自己的毛巾擦乾。一樣的毛巾怎麼能看出哪條是我的呢?引出標記。

二、選標記,初步認識所選標記。在相應的位置粘貼標記。

1、介紹各種標記圖,並讓幼兒選擇出自己喜歡的一種標記,教師幫助貼在毛巾架上。(在圖上註明幼兒的姓名,避免搞錯)

幼兒拿出自己的大頭貼照片,剝下粘紙,最後粘貼在老師指定的位置上。

提示:有序地排隊;不亂扔紙屑。

2、幼兒掛一條毛巾在自己的標記圖下。

3、出現第二套標記圖,讓幼兒找出自己選的標記(要與上一個相同),教師幫助貼在茶杯架上。

三、遊戲:看誰認得快

1、找物

如老師可以説:“我們要玩遊戲《找毛巾》,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念兒歌:毛巾毛巾在哪裏,請你快快找出來,123……當説完123,請到的一組小朋友要去找毛巾,找到以後,點點毛巾,並告訴老師,我的毛巾找到了。”

遊戲的形式:從個別—小組(4-5人為宜,兩位老師分組進行找標記遊戲,減少幼兒等待時間)

2、找領居

如老師可説:“看看,你的毛巾旁邊是誰的毛巾,請把小朋友的名字告訴老師或是小朋友。”

活動小貼示:

1、在家訪時便可發放貼紙,這樣幼兒們便能很快地熟悉掌握。此外,貼幼兒的大頭貼也不妨是個好辦法。

2、幼兒粘貼時會忽視圖片的擺放位置,如整齊、對應相應的物品,教師可以做適當地提醒或者是示範。

教學反思

總觀這堂課,我個人覺得我抓住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對教材內容也做了正確處理,教學設計板塊清晰,發揮了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但還存在很多細節問題。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活動中懂得如何熱情待客及禮貌做客。

2、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和同伴間的情感。

3、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準備:

1、選一名離幼兒園較近,條件較好的幼兒家長聯繫,請其配合做好有關工作。

2、幼兒每人準備一份禮物。

活動過程:

一、做客前談話,提出做客要求,路上行走時的安全要點。

1、帶幼兒做客讓幼兒懂得得到別人家做客要先敲門,要有禮貌稱呼主人,做小主人的熱情接待客人,並會把家裏好吃好玩的東西拿出來招呼客人。

2、和同伴玩耍要有合作、友好、友愛的氛圍,學習互相謙讓。

二、做客輕輕敲門——向小主人及家長問好——小主人請大家坐下請喝茶——謝謝小主人——小主人請客人吃糖果——小主人拿出玩具請大家玩——小主人向客人介紹玩具名稱和玩法——請客人下次再來——客人向小主人和家長道謝並邀請到自己家做客。

三、讓幼兒用簡短的語言講述作客的經過,説出小主人是如何熱情接待及自己如何禮貌作客的。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習貼畫小雞的技能,體驗貼畫活動帶來的快樂。

2、能按照數量進行匹配,體驗5以內的數序。

3、體驗孵雞的艱難,培養幼兒的耐心和毅力。

活動準備:

一、美工區:圓片紙若干、籮筐、黑色蠟筆等

二、數學區:夾子、動物卡片、果凍盒、彩色毛根、火車大卡片等

三、音樂區:錄音機、《下蛋了》磁帶、"雞窩"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粘貼好的小雞,"這隻小雞是怎樣做出來的嗎?"

2、教師結合示意圖講解小雞的貼畫步驟。

第一步:貼圓、畫小尖嘴"雞媽媽在孵蛋,過了很長一會兒,聽到"督督督"的聲音,是小雞在啄蛋殼呢,不一會兒,啄出一個小洞來,露出什麼呀?(小尖嘴)

第二步:貼眼睛"小雞睜開圓圓的眼睛,東瞧瞧,西望望"

第三步:畫小雞的兩隻腳"可是小雞站不起來呀?怎麼辦呢?小朋友來幫助它,一、二、三、小雞站起來;一、二、三、小雞向前走。小雞走進花園,開心得玩起來。"重點引導幼兒瞭解箭頭表示的意思。

3、出示《小雞吃毛毛蟲》的操作材料,請幼兒介紹遊戲玩法。

4、教師介紹音樂區的遊戲,提醒幼兒活動時要堅持。

5、幼兒活動,教師加以適當指導。鼓勵能力強的幼兒用多種不同的方法(畫、貼)來表現小雞。

6、活動評價。

帶領幼兒參觀粘貼好的小雞,讓幼兒説説自己粘貼的小雞在哪裏,鼓勵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體驗小鳥離開媽媽後的悲傷以及和媽媽團聚後的快樂,有初步的同情心和愛心。

活動準備:

課件《小鳥和媽媽》;用紙剪好的鳥媽媽、青蛙媽媽、雞媽媽及它們的寶寶,寶寶數量多於幼兒人數;畫有樹木、花草、天空、泥塘的背景牆飾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禮物,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呀?(出示小動物圖片)小朋友喜歡嗎?可是還有一位客人卻很傷心,它是誰呢?咱們看看發生了什麼故事。

(評析:通過談話,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演示課件,導入活動。

1.

提問:剛開始小鳥為什麼不吃不喝也不唱,總是低着頭?當大鳥飛來時,小鳥怎樣

了?小鳥為什麼看着媽媽哭?引導幼兒體驗小鳥和媽媽不能相聚的悲傷。

2.

再次提問:心心把小鳥放出來後,小鳥和媽媽怎樣了?引導幼兒體驗小鳥和媽媽相聚後的快樂心情。

(評析:通過故事讓幼兒來感知體驗悲傷和快樂的心情,利用小班孩子思維具體形象化的特點,將故事製作成課件,進一步從視覺上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喚起幼兒的情感體驗。

1.

提問:你離開過媽媽嗎?找不到媽媽時,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如果媽媽找不到你,媽媽會怎麼樣?

2.

教師小結:小朋友離開媽媽會特別傷心,媽媽丟了孩子也非常難過。小鳥也像小朋友一樣,和媽媽在一起最快樂。所以,小朋友應該愛護小動物,不要讓它們和媽媽分開。

3.

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引導幼兒將動物寶寶送回媽媽身邊。

師:請小朋友看收到的禮物,如果咱們把這些動物寶寶帶回自己家,他們就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了,它們會怎麼樣?小朋友應該怎麼辦?

(評析:通過提問,喚起幼兒的情感體驗,進而激發幼兒的同情心,使幼兒知道要愛護小動物。)

四、粘貼活動,幼兒幫助小動物找媽媽,教師引導幼兒愛護小動物,並且指導幼兒將寶寶粘在離媽媽近一些的地方,這樣他們會更高興。

(評析:為幼兒提供實際練習操作的機會,使幼兒進一步體驗到小動物找到媽媽的快樂,進而來培養幼兒的愛心。)

五、結束活動: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小朋友一起圍着小動物唱歌跳舞。

小班社會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願意與同伴交往,會以碰碰頭、親親臉等各種動作表示友好。

2、學習短句: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

3、體驗與好朋友一起做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娃娃等玩偶、幼兒生活照片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以遊戲引起幼兒興趣,學説: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班請來了許多的小客人,可是他們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説一句好聽的話才肯出來。

2、教師示範:聽老師是怎麼説的?(嘿,嘿,我們都是好朋友!)誰出來了?老師剛才是怎麼説的?找到朋友我們可以和他碰碰頭,親親臉!(教師拿毛絨玩具與自己做親密動作)3、還有許多小客人都躲起來了,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把小客人請出來吧。(一起學説短句)(教師拿毛絨玩具與幼兒做親密動作)4、請個別幼兒請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師:我們班來了那麼多好朋友,小朋友會用一些友好動作來歡迎好朋友嗎?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師可以示範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動作。

3、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動作來表示對好朋友的友好。

4、請幼兒之間相互學一學友好的動作。

(三)音樂遊戲

1、音樂遊戲:碰一碰2、教師:現在我們要將這些友好的動作放到遊戲中去,和好朋友們一起玩一玩好嗎?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我們聽着音樂一起玩碰一碰的遊戲吧。

3、遊戲2-3次。

(四)總結活動

1、教師:和好朋友在一起玩開心嗎?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還可以做什麼事情呢?

2、教師播放幼兒在幼兒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兒判斷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3、教師總結: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遊戲,玩積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為我們都是好朋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kn7n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