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精華】教育孩子的作文4篇

【精華】教育孩子的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孩子的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教育孩子的作文4篇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1

從教近二十年感覺現代中國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比女人的時裝還要變得快。先是什麼愉快教學,一堂課四十分鐘又是做操又是遊戲,不問學生學到了多少就圖個熱鬧。再是什麼合作學習,一堂課學生圍一桌,你一句我一句嘰嘰喳喳夾雜嘻嘻哈哈,不問時間成本是多少。學完蘇聯學美國,如今又提倡什麼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它提出的三相信的學生觀,即,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成功。具有“把學生當天才來欣賞,當天才來培養”的教育思維。於是課堂上動不動老師就是“你真棒!”,學生就是“我最行!”。

幾句“你真棒”“我最行”難道真的能讓不棒的也棒,不行的也行?在全國人民一致推崇“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的教育理念下,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在誇讚聲中都成了好孩子呢?這成功教育的背後又隱藏了多少不成功的事實呢?

我們的孩子在學校裏挨不得老師的一頓批評,動不動就是傷了自尊要跳樓了;在家裏聽不得父母的幾句嘮叨,動不動就是沒有自由要離家出走了。進了單位自以為“我最棒”“我最行”,不屑躬身向同行的前輩學習,受了上司一通訓話,動不動就是辭職不幹了。要是失戀了,想不通自己從小就是最棒最行,怎麼人家就看不上咱?動不動就割腕吞藥了。

我看我們的成功教育是誇過頭了,要知道自信過了頭就是狂妄。我們的孩子在成功教育下沒了耐挫力,經不起一點挫折,這樣的心理還健康嗎?成功不光要樹立自信,更要學會謙卑。只有謙卑才能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學無止境,要積極進取,只有謙卑才會做事勤勉,去浮去躁。

近讀南懷瑾著作,其中有兩句能扯得到教育的話頗是在理:佛説法等於一個大教育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謂因材施教,有時候罵人是教育,有時候獎勵人也是教育,恭維你是教育,給你難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法的道理就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門打開就對了,所以説無有定法。

沒有哪一種教育的方法是絕對的好,或者是絕對的不好。教育是百年大計,不是時裝走秀,一年一個樣,流行什麼大家都穿什麼。這流行的時裝也不是穿在每個人身上都是合身的,對於教育孩子硬是套上哪個模式更是不合適。在我們中國人掀起一浪又一浪哈韓哈日哈英文的熱潮時,日本人一直只把英文當選修課。在我們教育孩子要自信時,我們是不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更應該有自信?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2

圖中為兩個不同的學生所經歷不同的家庭式教育,左邊的學生基礎很好可以考出高分,然而他的父母就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要求他各方面都接近完美,所以只看重這位學生的結果如何成績如何,而不會去管學生所經歷的過程,滿分則獎沒有考到滿分則罰;

而另一位學生基礎不好,這位學生應該是經常考的不好,父母則接受了這種結果,但是當他不及格的時候,父母終歸是不滿意的所以還是選擇罰而不是鼓勵,當這學生好不容易及了一次格,父母則大喜過望選擇獎。

這兩位學生和各自的父母表現出了當代的家庭式教育,很多家長都是認為分數就是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小孩的成果,如果考的不好或者是退步了就認為自己的小孩沒有盡力或者最近上課不認真以至於考出了這樣成績。這兩位學生也形成了對比,高分居然也罰,低分居然也獎,這也體現了不同的父母對自己小孩不同的期望,亦或者是小孩的資質決定了父母的期望。

出於父母的觀點,自己的小孩當然是越出色越好,所以有些父母會選擇非常嚴厲的教育孩子,畢竟自己的小孩終歸會長大,也終歸會獨立,走向社會以後可是要和數以萬計的人競爭,如果不嚴厲對待自己的小孩而是溺愛的話,怎麼可能拿出出色的成績,怎麼在社會上立足?這樣看來這是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愛,有遠見的愛。

從學生的觀點來説,只要父母能鼓勵自己就行了,而不是選擇用打的方式來教育,因為只有學生自己才知道自己有沒有努力,如果自己盡了力但考了很差的分數,本來心情就很差,自己心裏也會責罵自己,這時父母只看了你的分數,覺得很差就動了手,這結果可想而知。但是現在這種現象還是有所改善,父母和小孩都明白這道理並且都能理解對方.

所以代溝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只要好好的溝通和理解對方什麼事不能解決呢?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3

一、多肯定、鼓勵孩子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當及時去關心和鼓勵孩子,給孩子安慰、鼓勵和必要的幫助,使孩子不會感到孤獨無助。這時,父母要儘量避免消極否定的評價,如“不要再試了,再試也沒有用的”、“做不好就別做了”、“怎麼這樣笨,別人早就做完了”等,這種話只會強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敗感,家長不妨採用一些積極肯定的評價。如“雖然你沒有成功,但我要表揚你,因為你有勇氣去試試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媽媽相信你能行。”這樣做會使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讚揚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敗,從而慢慢學會承受和應付各種困難挫折。

二、培養孩子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時,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鍛鍊的機會

家長要提高認識,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餓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乾乾淨淨。

四、讓孩子適當受一點批評

有的家長總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錯事,從不説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只聽得進讚揚的話,而不能接受批評的壞習慣,在學校一受到老師、同伴的批評,就會出現逃課、逃學、與同伴發生衝突的事件。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缺點,這些缺點自己不知道,但別人很容易發現,只有當別人批評時,自己才知道錯在哪裏,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並非討厭自己,而是幫助、愛護自已,讓孩子懂得有了缺點並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讓孩子經受一點失敗

有的父母不願看到孩子失敗,下棋、玩撲克、遊戲、競賽時,總是想盡辦法讓孩子贏,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其實,作為家長,有時讓孩子體驗一點失敗的滋味未嘗不是好事,可藉機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異

同一挫折對不同的孩子產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進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較強,好強、愛面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沮喪心理,對這類孩子父母不要過多地埋怨、批評,而是點到為止,多加鼓勵;較自卑的孩子,本來對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過多指責,而要多加安慰,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創造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據孩子的能力進行教育,能力較強的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應重在啟發,讓他們發現受挫的原因,放手讓他們去解決問題;能力較弱的孩子,應該幫助他確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計劃,使孩子能不斷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

教育孩子的作文 篇4

童年,是一株走向生活的幼苗,它要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滋潤。童年,是一座高樓,它要用生活中的所有趣事來搭建。可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一些東西會讓你走不歸路。而教育,就是壓制它們的最好方法。

俗話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是,對我當時那個幼稚年齡來説,真是太深奧了,又怎麼可能知道隨意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

那天,我們一家去給小姑拜年。在小姑家玩時,發現小姑的房間有一台電腦,我便吵着去玩,無奈,大人們只好答應。我又搖搖晃晃走進小姑的房間,在小姑的牀上,我看見了一張一百元的鈔票,心想:“大人們應該不會介意我拿走”然後,一隻小手將那張鈔票握在手中。然而,卻被爸爸看到了全過程。

回到家後,爸爸那一張温和的臉突然變得陰沉沉的。就好似剛才還是晴空萬里,立馬就漫天烏雲了。我被爸爸叫到跟前,突然,一隻手掌重重地打在我的臉頰。我摸着那張微微腫脹的小臉,渾渾噩噩地看着爸爸,眼神裏流露出令人憐愛的淚珠。爸爸似乎有些心疼,慢慢地説:“現在三點,你去面壁思過三小時,在經期間,不準吃飯。”

過了三小時,我有點堅持不住了,爸爸叫我到他前面來。我小心翼翼的向爸爸走去,後者一把抱住我,並對我説:“孩子,你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麼?”我細聲回答:“我不知道”爸爸沒有生氣,對我説:“那爸爸告訴你”我不知所措地點了點頭。“你今天拿了小姑的錢,而且還是沒經過小姑的同意,好聽一點,就叫拿,難聽一點,就叫偷!知道嗎?”爸爸説到。我點了點頭,小聲地回答:“哦,爸爸,我以後再也不這樣做了。”爸爸撫摸着我的臉,説:“雖然爸爸打了你,也罰了你,但是,爸爸永遠是愛你的,好了,既然你已經認錯了,那就去吃飯吧!”

在飯廳吃飯時,偶爾聽到一兩聲爸爸壓低的哭聲,那時我的心都碎了,想到爸爸如此辛苦的工作,只為了我過上好日子,自己不禁愧疚的低下自己的頭,心想:“丁林,為了讓爸爸不哭,請你盡力不犯錯!”

爸爸,感謝你!是您把我的邪念被壓制在蒙芽之中,主我遠離了那一條條不歸路,爸爸,放心,我一定不會再讓您為我哭泣的。

標籤: 教育 精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gej2z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