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對教育教化無果的思考

對教育教化無果的思考

正如龍德芳老師所言:中國自古講究教化,但教化的效果似乎一直不理想。我們辛苦地栽種、施肥,卻得不到豐碩的果實,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對教育教化無果的思考

我找不到原因,但我一直在思考:我們的教育究竟缺失了什麼?或者是我們教育行業本身被摻雜糅合了一些什麼,因而讓教育本身,教師隊伍和學生都變得不倫不類、變得外強中乾、變得疲軟無力。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當百萬富翁成為司空見慣,當辦學成為產業化、私人化;當富二代、官二代橫行校園……色情、暴力、早戀充斥,學生變成老爺們頤指氣使,老師成為龜孫子忍氣吞聲;當教育的懲戒權被繳械;當教師的教育權被剝奪,我們的教育還有意義嗎?我們的教師還有價值嗎?!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教育界開始注重形式,教育實質逐漸被虛化,教育文化被社會主流文化湮沒而隨波逐流,這才是教育教化無果的根本原因。

教育長效性的特點是教育的行業性質決定的,“百年樹人”的程式不可能因為當今教育的急功近利而改變,而盲目追求教育的“眼球效應,”一味地打造所謂的“形象工程”,這與“揠苗助長”、“買櫝還珠”何異?從七十年代的“教育遍地開花”,到目前的“拆點並校”,歷史的功過孰是孰非,誰也無從評説。學校遍地開花給學生和家長帶來的是欣喜和便利、校園的合併拆除給管理者帶來的是輝煌和便捷,從這個意義上説,可謂各有春秋。然而誰曾想過:教育是應該為受教育者服務,還是為了各級領導的管理便利?我們窮鄉僻壤的孩子為了他們心目中神聖的殿堂而不惜跋山涉水步行數裏甚至十數裏去求學,我們雷厲風行的各級領導偶爾親臨一次就這麼舉步維艱嗎?誠然,各級領導不惜巨資拆去小學堂建起大學校,這當然是教育事業的壯舉。但我們回首想一想,當一羣羣稚嫩的孩童披荊斬棘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忍飢挨餓去讀書時,我們於心何忍?於心何安?

“萬丈高樓平地起”。教育要發展,就要兼顧教育的方方面面,就要照顧社會各階層。偏遠地區的'孩子較之發達地區的孩子更需要教育,我們為什麼要生生剝奪了他們就近入學的便利而強迫他們到別村別寨就讀呢?這種棄近求遠、捨本逐末的求學方式難道不是教育的一種退步嗎?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需要實事求是。不是單憑漂亮的校舍教學樓、單憑先進的儀器設施、更不是憑藉專家學者的高談闊論就能取得好成績的。那種“看見西瓜就丟掉芝麻”、或者“打一槍就轉移”的游擊戰術,只能拖垮教育,到頭來讓教育失去根基,讓教育沒有靈魂,讓教師沒有信心,讓學生沒有方向。“別和我談理想,戒了”,“別和我談人生,懵了”……多麼無奈而悲哀的感歎啊!誰之過?誰之錯??誰又能説這與教育一點關係沒有呢?

也許,我們整個的教育界和所有的教師壓根兒就已經被社會主流和歷史的潮流挾持了;也許,我們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早已被“適者生存”的論調馴化了,我們學着順應,並因為順應而畏縮,因為畏縮而昏聵無為。可悲的是,我們不僅沒有為自己的無為感到愧疚和憤懣,反而用“知足常樂”和“識時務者為俊傑”來為自己開脱。也許,我們因為四面碰壁而沮喪、因為呼籲無果而失望,最終我們選擇了放任自流、得過且過……也許正如龍德芳老師所言:我們遭遇了人性價值觀的雙重圍獵而被推往社會經濟的邊緣,被逼入了文化和心理的絕地。於是我們分心於繁雜瑣事、熱衷與表冊檔案,我們把教育催化得五彩繽紛如海市蜃樓,我們把學生嬌寵得飛揚跋扈如李剛之子,把教師奴役得唯唯諾諾如孔氏乙己。這不正應驗了一句話:“人們蜕化為被動的受眾,一切公共事務形同雜耍,那麼這個民族已經危在旦夕,文化滅亡的命運在劫難逃……

嗚呼!長此以往,何談教育!

中國的教育現狀已不容樂觀。如果説中國教育已經進入建國以來的低谷時期,一定不為過。到底哪裏出了問題,也許大家早已心知肚明,只不過幾千年的專制統治和愚民教育讓大家習慣了、麻木了。“取經功歸唐僧,闖禍錯在悟空”,豬八戒當然樂得支支吾吾沒事睡覺、逮個機會還可以在師傅面前揪一揪師兄的錯辮兒。哈哈!豈不“悠哉樂哉”!

教育是件嚴肅的事,最講究實效,最需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我們捨棄了教育的實質,而用形式化的模式來管理教育,我們的教育還有意義嗎?我們的學生還能崇尚教育,尊重教育嗎?這樣的教育和管理能不讓廣大教師失望和懈怠嗎?

嗚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教育盛衰,教師難道沒有責任和義務嗎?雖然教育走入歧途錯不在教師,但我們有責任將它重新導入正軌。正如龍德芳老師所言:我們為什麼不敢擁有自己的信仰?我們為什麼不敢雄辯一些説出來?這世界上正義和道德的價值仍然存在,只要我們所言所作是正義的,我們就應該為正義吶喊!我們應該做正義的主人。大丈夫既生於世,雖做不成驚天動地的偉業,也要竭盡全力為了正義去拼搏,即便是止做得一塊石頭,也要做得有稜角血肉,活的精神氣魄。

所以,我的同胞們,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無私來維護教育的正義,用我們的努力,來撐起明天的太陽!

標籤: 教育 無果 教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z8o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