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原文翻譯

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原文翻譯

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亮幼聰敏好學,善屬文。博覽無所不至;經目必記於心。喜遊名賢,尤善談論。年十八,詣陳僕射徐陵,陵與商榷文章,深異之。陳後主聞而召見,使賦詩,江總及諸辭人在坐,莫不推善。禎明初,為尚書殿中侍郎。陳亡,入隋為東宮學士。大業中,授太常博士。

時煬帝將改置宗廟,亮奏議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雜用漢儀,事難全採,謹詳立別圖附之。”議未行,尋坐與楊玄感有舊,左遷西海郡司户。時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筆札為玄感所禮,降威定縣簿。當時寇盜縱橫,六親不能相保。亮與同行,至隴山,徽遇病終,亮親加棺斂,瘞之路側,慨然傷懷,遂題詩於隴樹,好事者皆傳寫諷誦,信宿遍於京邑焉。薛舉僭號隴西,以亮為黃門侍郎,委之機務。及舉滅,太宗聞亮名,深加禮接,因從容自陳。太宗大悦,賜物二百段、馬四匹。從還京師,授秦王文學。

時高祖以寇亂漸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諫曰:“臣聞堯鼓納諫,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風,致昇平之道。伏惟陛下應千祀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壹天下,劬勞帝業,旰食思政,廢寢憂人。用農隙之餘,遵冬狩之禮。獲車之所遊踐,虞旗之所涉歷,網唯一面,禽止三驅,縱廣成之獵士,觀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規,而皇王之壯觀。【“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褚亮,字希明,杭州錢塘人”閲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至於親逼猛獸,臣竊惑之。何者?筋力驍悍,爪牙輕捷。連弩一發,未必挫其兇心;長戟才捴,不能當其憤氣。雖孟賁抗左,夏育居前,卒然驚軼,事生慮表。如或近起林叢未填坑谷駭屬車之後乘犯官騎之清塵小臣怯懦私懷戰慄。”高祖甚納之。

太宗每有徵伐,亮常侍從,軍中宴筵,必預歡賞,從容諷議,多所裨益。又與杜如晦等十八人為文學館學士,十六年,進爵為侯,食邑七百户。後致仕歸於家。卒時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視朝一日,贈太常卿,陪葬昭陵,諡曰康。

(舊唐書》)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亮幼聰敏好學,善屬文 屬:寫

B.亮親加棺斂,瘞之路側 瘞:埋葬

C.信宿遍於京邑焉 信宿:兩天時間

D.軍中宴筵,必預歡賞 預:事前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如或近起林叢未填/坑谷駭屬車之後/乘犯官騎之清塵/小臣怯懦/私懷戰慄

B.如或近起林叢/未填坑谷駭屬/車之後乘犯/官騎之清塵/小臣怯懦/私懷戰慄

C.如或近起林叢/未填坑谷/駭屬車之後乘/犯官騎之清塵/小臣怯懦/私懷戰慄

D.如或近起林叢未填/坑谷駭屬/車之後/乘犯官騎之清塵/小臣怯懦/私懷戰慄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褚亮年幼時聰穎過人,博覽全書,過目不忘,禎明初年,擔任陳朝尚書殿中侍郎,陳朝滅亡,歸順隋朝。

B.褚亮針對隋煬帝要改置宗廟進獻奏議,他認為如果依照周制,於情於理均不合理,而漢朝禮儀不能採用。

C.薛舉稱帝,重用褚亮。等到薛舉滅亡,聽到褚亮的名聲,唐太宗招賢納士,禮遇了褚亮,並重用了褚亮。

D.褚亮上疏勸諫高祖的冬天狩獵的行為,太祖很認真地採納。十六年,加官進爵,去世後,太祖扼腕痛惜。

7.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10分)

(1)薛舉僭號隴西,以亮為黃門侍郎,委之機務。(5分)

(2)雖孟賁抗左,夏育居前,卒然驚軼,事生慮表。(5分)

參考答案

4.D(解析:預:參與。)

5.C(解析:如或近起林叢,未填坑谷,駭屬車之後乘,犯官騎之清塵。小臣怯懦,私懷戰慄。)

6.B(解析:根據原文“雜用漢儀,事難全採”,“而漢朝禮儀不能採用”是錯誤的,應是“也難全部採用”。)

7.(1)薛舉在隴西超越本分稱帝號,任用褚亮為黃門侍郎,委託他重要職務。(關鍵詞:僭、以、機務;省略句:薛舉僭號隴西)(5分)

(2)即使有孟賁在左邊保護,夏育在前邊護佑,但是如果猛獸猝然撲擊,還可能發生意外。(關鍵詞:雖、抗、卒然、慮)(5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褚亮,字希明,是杭州錢塘人。褚亮幼小時就聰敏好學,善於寫文章。博覽無所不至,過目一定記在心裏。他喜歡和名人賢土交往,尤其善於談論。十八歲時,拜訪陳僕射徐陵,徐陵和他商量文章,認為他很不一般。陳後主聽説了召見他,叫他作詩,江總與諸辭人在座,沒有不稱道他做得好的。禎明初年,他擔任尚書殿中侍郎。陳滅亡後,歸順隋朝任東宮學土。大業年間,授任太常博土。

當時隋煬帝將要改置宗廟,褚亮上奏議説:“現在如果依照周制,情理不能吻合,若用漢朝禮儀,也很難全部採用,請求另繪詳圖附在後面。”這個建議沒能施行。不久,褚亮因和楊玄感有交情而獲罪,降為西海郡司户。當時的'京兆郡博士潘徽也因為文章寫得好受到楊玄感的禮遇,降為威定縣主簿。當時強盜猖獗,親戚家人不能相保。褚亮和潘徽同行,走到隴山,潘徽得病去世,褚亮親自為他買棺收殮,埋葬在路邊,歎息感傷,就在墳旁的樹上題詩,好事者都傳寫誦讀,兩天時間就在京城傳遍了。薛舉在隴西超越本分稱帝號,任用褚亮為黃門侍郎,委託他重要職務。等到薛舉滅亡,太宗聽到褚亮的名聲,對他深加禮遇,褚亮就從容陳説自己的想法,太宗非常高興,賜物二百段、四匹馬。褚亮跟隨太宗回到京師,被任命為秦王文學。

當時高祖因為寇亂漸漸平息,每年冬天都要狩獵。褚亮上疏勸諫説:“我聽説堯設鼓納諫,舜立木求勸告之言,這是國家興旺昌盛之風,致力於天下太平之道。希望陛下應千年之期,拯百王之弊,平定天下,勤勞於帝業,為政事而忘食,為百姓而廢寢。利用農閒的時節,遵守冬狩的規則,獲車經過的地方,虞旗所到之處,網開一面,只在其他三個方向追逐禽獸,放縱廣成苑獵士,觀看上林署壯士們的手搏,這固然是狩獵的常規,皇帝的壯觀。至於陛下親逼猛獸,我私下有所疑惑。為什麼呢?猛獸筋力剽悍,爪牙輕捷。連弩一發,未必能將它殺死;長戟揮舞,不能擋住它被激怒的野氣。即使有盂賁在左邊保護,夏育在前邊護佑,但是如果猛獸猝然撲擊,還可能發生意外。如果在叢林中,坑谷未及填平,驚嚇後面隨從的車馬,驚擾了官員們的坐騎。小臣怯懦,深感戰慄。”高祖對這些話很認真的採納。太宗每有徵伐,褚亮時常服侍跟從,軍中宴筵,都參與歡暢,從容進諫,多有裨益。又與杜如晦等十八人為文學館學士。十六年,進爵為侯,食邑七百户。後來退休回家。終年八十八歲。太宗非常悲痛惋惜,一天沒有上朝。追贈太常卿,陪葬昭陵,諡號為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oxm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