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三年級數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教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位置與方向的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

2、使學生熟悉的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3、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重點難點:

認識8個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説一説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

2、畫出一個標有8個方向的方向示意圖,比一比,誰畫得準!

3、老師説方位,學生指出來。

二、綜合練習

完成11頁第3題、11頁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12頁的第5題、同桌合作完成12頁第6題。

三、總結

這一單元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對你的學習和生活有什麼用處呢?還在什麼地方有用呢?

三年級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例4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2、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通過知識的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北)辨認其餘七個方向。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指南針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畫一畫方向示意圖

2、我們知道了這四個方向,那麼,每兩個方向之間又稱為什麼方向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 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説説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説一説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説説十堰在北京的什麼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麼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三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説説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説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願意把自己的問題説給大家聽?

4.誰願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彙報算法。

三、拓展應用

1.數一數:

2.買鉛筆

3.實際應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瞭解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下課後,請同學們試一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

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除法(被除數各個數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重點難點:

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12÷4 8÷2 14÷7 24÷6 35÷7 72÷9

2、口答

(1)70裏有幾個十?500裏有幾個百?

(2)25裏有幾個十和幾個一?39裏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3、教師談話收入課題。

1、出示第13頁主題圖,教師:問根據圖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運算?

2、出示例1。

(1)趙大伯3次能運完60箱,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觀察:如用小棒來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學生實踐操作,得出結論。)

3、分好後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們又怎樣口算60÷3呢? 結合學生彙報,

5、教師板書: 這樣算 6÷3=2 60÷3=20

6、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果。

(2)説説口算方法。

三、教學例1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後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彙報,出圖驗證並板書

這樣算 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四、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 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後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彙報,出圖驗證並板書: 這樣算 24÷3=8 240÷3=80

五、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並説説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課堂小結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六、作業

17頁1.2

三年級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2頁的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數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兩種讀法讀一個乘法算式。

3.使學生知道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圖;學生準備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聽算。(教師每題讀一遍,學生寫得數,集體訂正。)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名回答問題。

(1)6個十是多少?

10個十是多少?

12個十是多少?

(2)8個百是多少?

10個百是多少?

12個百是多少?

3.先讀數,再回答問題。

(1)4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十?

(2)80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百?

(3)1200讀作什麼?它是幾個百?

二、新課

1.教學例1。

先讓學生擺小棒,每堆擺2捆(每捆10根),擺3堆。在學生擺的同時,教師也在黑板上擺出來。然後提問: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樣計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樣計算?”(20×3)“你能説一説這個算式的意思嗎?”(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個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想:每捆是10根,3個2捆是6捆,也就是3個20是60,所以20×3=60。

教師可以結合敍述,在算式下面對照寫出想的過程,如:

接着請兩個學生説一説思考的過程。

然後教學乘法的另一種讀法。

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讀法除了已經學過的一種外,還有一種,即20×3還可以讀作“3乘20”。

齊讀兩遍。

2.做第1頁“做一做”中的題。

第1題,教師先出示題目讓敍述用兩種讀法讀出3個乘法算式。可以先讓幾個學習好的學生做示範,然後把每個算式齊讀兩遍。接着再讓學生口算這3道題目。先讓學生獨立做20×4,訂正時讓幾個學生説一説思考過程。然後再分別做200×4和20xx×3。做200×4時,可提醒學生:你能不能按照剛才學的方法想出怎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還可以啟發他們想:200是幾個百?2個百乘以4是幾個百?必要時在200下面註明“2個百”。使學生明確:2個百乘以4是8個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 最後讓學生做20xx×3。訂正時,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第2題,讓學生一欄一欄地做。在學生獨立做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巡視,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並及時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輔導。訂正時,指名説一説左邊兩欄的計算過程。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讓學生在讀乘法算式時用新學的讀法讀。

3.教學例2。

教師分步出示例2的圖。先出第一組圖。問:“這幅圖中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帶着學生數出是300個。再出第二組圖。問:“這組裏面有多少個小正方體?”(300個)“現在有幾個300了?”(2個300)類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組圖。最後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出乘法算式?”(300×4)“這個算式還可以怎樣讀?”(4乘300)“你能根據前面的計算方法,想出這道題該怎樣計算嗎?”可以讓學生討論。

三年級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麼?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麼?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説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説説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説説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説一説有什麼不同?你是如何發現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三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第9頁例5以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八個方向),並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用手勢指出你認識的8個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對了嗎?

2、老師説方向,你們就用手指向那邊方向:北、西南、東北、西、東北等。

3、出示中國地圖:請你分別指出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這8個地區。

二、新知

1、觀察例5圖:問:這是什麼圖呢?(動物園導遊圖) 請認一認圖上畫有哪些動物館?

2、請在圖中指出8個方向

3、解決問題

熊貓館位置?從大門出發可以怎樣走?(在動物園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獅山,再向西北走。)還可以怎樣走?也請你把行走路線描述出來。指名到黑板的掛圖前説説行走路線。同桌互相提問各個館的行走路線,比一比,誰説得準!

4、每個動物館的行走路線是不是的?你能説出了幾條?你在説同一動物館而不同的幾條行走路線時,有什麼發現嗎?

5、小結:如果從不同的路線走,説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

三、鞏固練習

1、説一説,1路公共汽車的行車路線。

2、第10頁第2題

全班讀題:熟悉小健的描述。

根據小健的描述,把那些遊樂項目用序號標在適當的位置上。講評。

四、總結

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三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

16頁例2估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3、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進行估算,知道什麼時候要估大些,什麼時候要估小些。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説出下列各數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説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説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麼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後彙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 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①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説,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説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①在解決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為什麼?

②在解決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題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怎樣進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9

一、教學內容

第八單元“可能性”。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出示盒子)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一個神奇的盒子,裏面裝着許多球,你們隨意從中摸出一個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麼顏色的,信不信?

生:信!

生:不信!

師:有的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不信,不如我們摸一摸!

(分別找幾位學生摸,教師猜)

師:我猜你摸的一定是黃球。這次摸的不可能是白球。

(每次教師猜的都完全正確)

生:老師,盒子裏一定都是黃球!

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看。(打開盒子,裏面裝的果然都是黃球)你們真聰明!這麼快就猜到了盒子中的祕密!

師:現在盒子中有9個黃球,我再加一個白球,搖一搖,摸時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很可能摸到黃球。

生: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師:猜一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板書:可能性)

生:黃球!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實際摸的時候是這樣嗎?不如我們試一試!

(通過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究竟能夠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只能由學生自己嘗試才能得出結論。同時,這也鞏固了二年級所接觸的關於可能性問題——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二)摸一摸

1、實踐探索

師:每個組都有一個盒子,裏面裝着9個黃球和1個白球。我們在摸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出示課件)

(注意:每個組的同學按順序輪流摸。摸前要先搖一搖再摸,摸後將球放回再摸。摸到黃球打“√”,摸到白球畫“○”。)

師:開始!(每組一個盒子,一張記錄單)

2、驗證猜測

師:觀察每組的記錄單,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生:(略)

師:當盒子中既有白球又有黃球時,摸到白球和黃球的可能性都有。因為黃球的數量多,所以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板書:大)。因為白球的數量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板書:小)。

(這樣設計,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時,在活動交流中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試一試

師:老師這裏還有一些球,看看都是什麼球?(出示課件)

生:8個白球,4個黃球,2個紅球。

師:將這些球都放在盒子裏,搖一搖,摸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

生: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紅球大。

(反思在學生初步體會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之後,再讓學生進行摸三種顏色的球的遊戲,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四)連一連

(出示: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並連一連,看看每個箱子中分別摸出一個球后結果如何。然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五)實踐應用

師:同學們,你看過中央電視台“幸運52”這個節目嗎?每一期節目中,主持人李詠都會選出一名幸運觀眾進行答題抽獎的活動。在20個商標牌之後隱藏着不同的圖標。其中有14個“哭臉”,有2個50元,2個100元,1個300元和1個1000元的不同圖案。

請你猜一猜:任意推開一個商標牌,看到哪一種圖案的可能性?看到50元和100元的可能性大嗎?看到哪種圖案的可能性最小?

生:(略)

師:下面我們來輕鬆一下,我們模擬“幸運52”的現場,我就是李詠,你們是觀眾,在70名同學中選出一名幸運的同學。猜一猜,可能選到誰?

生:老師,我希望能選到我自己!

生:我希望能選我的好朋友xx!

……

師:選到每一位同學的可能性都有!我們請一位聽課的老師幫我們抽出今天的幸運觀眾。(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裝有每位學生姓名的抽獎盒。)

師:我宣佈,今天的幸運觀眾是xx!祝賀你!你有三次選擇的機會。

(學生選擇商標,教師宣佈抽獎結果。)

(反思將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情境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使學生玩遊戲的同時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六)動手操作

師: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一個大轉盤(出示課件)。轉動轉盤,指針最有可能指向什麼顏色?為什麼?

生:指針最有可能指向藍色,因為藍色佔的面積多。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當小小設計師,根據下面的語言描述,小組同學合作設計轉盤,試一試吧!

不可能指向x很可能指向x指向x可能性很小指向x藍色的可能性很小

(展示學生作品)

師:陳老師也設計了一個轉盤(出示課件)轉動這個盤,指針指向什麼顏色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生:指針可能指向x也可能指向藍色,因為x藍色的面積同樣多。

(反思這一環節充分體現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前面的活動都是請學生猜、摸、試,這一活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羣策羣力,應用所學知識設計轉盤,進行逆向思考鞏固知識。)

(七)説一説

師:想一想,你能用“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説一説生活中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嗎?

生:雞不可能下鴨蛋。

生:人一定會老,頭髮可能會變白。

生: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

生:我做題時偶爾會馬虎。

生:我爸爸不喝酒,所以不可能酒後駕車。

生:我經常洗澡。

……

(反思瞭解身邊一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八)結束語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們就要説再見了,説到“再見”,不知道以後我們可能不可能再見面。是一定能呢,還是可能,還是不可能呢?

生:(略)。

三年級數學教案10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106-107頁的練習十八。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2、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筆算一位數除三、四位數的除法。

三、教學重點:

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四、教學難點:

比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除兩位數和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五、教學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學途徑: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礎

練習

基本

1、判斷下面各題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筆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學生練習,指名板演,親正時要學生根據計算法則説出計算過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書上練習十八的第1題。

學生口算,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又對又快。

1、表格題。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指名回答。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學生口算。

4、小組比賽。

出示表格。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本

練習

課堂

作業

這個表格是讓同學們填什麼數?請同學們填表格。

3、筆算: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每組派一個代表上台板演。

4、應用題。

(1)第5題。

請同學們先讀題,再找一找條件和問題是什麼?再在書上列式計算。

(2)學生獨立完成第6題,教師單獨輔導。

5、聰明題。

請小組討論這道題目應該怎麼思考?再在書上填空。每組派一個代表上台説一説你們組的意見

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第4題,教師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學生自己讀題,再列式計算。

4、教師輔導。

5、小組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上台發表意見。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七、板書設計:

練習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200070×8=560

八、課後小結:

三年級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摺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説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麼來書寫呢?跟着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並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説: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説:)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摺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摺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説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摺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並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並説説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説一説: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塗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塗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昇華:

1.今天,你收穫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三年級數學教案12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於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係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並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係的表徵,並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塗一塗,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塗一塗、説一説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隻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麼“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麼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藉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樑。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着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摺重合,虛線描摺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塗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裏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後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摺1/2,讓學生上台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説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後,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麼?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説一説?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麼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説一説。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麼變化?紅色的部分怎麼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麼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説一説?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麼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麼填4?為什麼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後,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後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後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説一説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摺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課本P8--P9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並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算法問題。

2.體驗只需估算就能解決的那些問題的特徵,培養估算意識,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重點:探索小數加減法(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郵局去寄書,請同學們算算她的郵費是多少?

二、玩中學。

1.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學生獨立觀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2.結合情境進行估算,解釋估算的過程。

(1)學生估算大約一共需要付多少元的郵費?在多少元和多少元之間?

(2)同伴一起討論剛才自己思考的結果,解釋估算的過程。

以往學生的估計沒有太多的限制,這次讓學生説出估計的結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間,也可以説一定不會多於多少元,一定不會少於多少元,有個別學生可能會有困難,要注重方法的指導。

(3)全班交流估算的結果。

3.探究小數加減法(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學生自主選擇算法,獨立計算1.6元+12.4元。

(2)比一比計算與估算的結果。

(3)議一議計算小數進位加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4)完成“試一試”第1題,再説一説計算小數退位減法時應注意什麼。

(5)完成“試一試”第2題。

三、學中做。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鼓勵學生先用心算寫出結果,再用豎式進行驗算。

2.森林醫生。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完成“練一練”第3題。

關注有多少學生自覺選擇估算來解決問題。

將問題改為“小明帶40元買這兩本書,還剩多少錢?”讓學生進行計算。

四、做中得。

1.完成“練一練”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説一説解題思路。

2.完成“練一練”第5題。

學生提問時,鼓勵學生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穎的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包含了更多的信息,也許

提出的問題暫時解決不了,但解決問題的願望會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動力。

五、總結。

三年級數學教案14

知識目標: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具準備: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同學們知道,在偏遠山區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今天咱們學校要搞一個活動,為他們獻“愛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華夏小學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

2、試着列式解決。

3、估計商是多少,在小組內説一説估計的過程。

4、列豎式計算,引出被除數百位上的“5”比除數“6”小怎麼辦?

5、學生獨立計算,在小組內交流計算過程。

6、全班交流,講清算理。

7、進行驗算。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先估計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四、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知識?(由學生自己進行總結)

課後反思:

本節課要使學生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最高位上的數比除數小)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估算意識與能力。

三年級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瞭解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徵,研究和差問題解答的一般方法,並準確解答。

2、藉助線段圖進行分析,理解用假設法將和差問題轉化,完整口述思路。

3、優選方法,體會和差問題在解決生活實際中的作用。(拓展)

4、營造民主、愉悦的學習氛圍,探求問題特徵與解答方法。(情感)

活動重點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係,能較熟練地列方程解"和差問題"。

活動難點

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係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過程

一、課前遊戲

(意圖:感知和差問題的結構特徵: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大數與小數)

寫數猜數:

學生選擇1-9中的任何一個數,寫在卡片上,算出與同桌卡片上數的和與差。填入統計表中。(同桌學生報數,全班猜數,教師輸入,指導學生驗證)

教師填寫後兩列的和與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質疑:當和與差比較大時,還能猜嗎?有必要去尋找方法.

揭示課題:

共同特徵: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就能找到大數和小數。我們把這類題型稱為和差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和差問題。

二、創境新授

(意圖:藉助線段圖,通過小組探究,理解假設法進行轉化的三種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畫形結合圖的意思,明確大數是蘋果,小數是桔子。小組開展探究活動。

PPT三種方法配合進行分析與彙報。體會三種假設的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方法一:假設拿去了4個蘋果,還有10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就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小數桔子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個數。

方法二:假設再拿來4個桔子,就有了18個水果,蘋果和桔子的個數也相等了。就是轉化成了大數蘋果的兩倍。再除以2就算出蘋果的個數。

啟發:這兩種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不同點是第一種方法是和+差,第二種方法是和—差;相同點是都用了假設轉化的方法,最後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將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然後將總數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蘋果個數,用7-2算出桔子個數。這也是巧妙運用假設,將平均數運用到和差問題的解答中。

完整板書,規範學生對綜合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數—差=小數的2倍,再除以2=小數

小數+差=大數的2倍,再除以2=大數

3.嘗試應用:

小強和爸爸年齡和45歲,爸爸比小強大25歲,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1)讀出兩個信息與問題,課件展示線段圖,學生空畫。

(2)理解列式:假設爸爸少25歲就和小強年齡一樣,小強和爸爸的年齡和45歲就變成了是45-20=20歲。20歲表示是兩個小強的年齡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強的年齡。知道了小強的年齡,爸爸的年齡又怎樣算呢?完整口述假設過程,上台板演,學生欣賞

(3)再次強調求和差問題的方法:解答和差問題你最感欣賞的方法是什麼?

生:假設法

生:(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4.鞏固方法,準確填數:

回到猜數遊戲,用假設法求出大數與小數: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導學生根據數據對第一組選擇(和+差)÷2=大數的方法,對後一組選擇(和-差)÷2=小數的方法。

三、探究變化

師:生活中還有許多和差問題。

1、小強在本單元測試中語文數學的平均成績是96分,數學比語文多8分。語文和數學各得幾分?(一題多變,你能有幾種轉化的方法。再判斷分析。)猜測語文與數學分數。理解平均分數的意義。

A、數學:(96+8)÷2=104÷2=52(分) 語文:96-52=44(分)

語文:(98-8)÷2=88÷2=44(分) 數學:96-44=52(分)

對方法A進行反思和質疑。尋找錯誤的原因。

B.數學: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語文:192-100=92(分)

語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數學:192-92=100(分)

C、數學:96+8÷2=96+4=100(分)

D、語文:96-8÷2=96-4=92(分)怎樣理解8÷2?

2、認真選擇(機動題):大強和小強共有300元去買書,大強給小強50元兩人的錢就一樣多了,你知道大強和小強各有多少錢?

藉助線段圖來理解。選擇合理的算式。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記憶最深的是什麼?評價同學或老師。

學習總結: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差,求這兩個數的問題就是和差問題。解和差問題的策略很多,用假設法將大數轉化成小數,(和-差)÷2=小數;或者將小數轉化成大數,(和+差)÷2=大數;巧用平均數移多補少等。

五、欣賞變化

1.轉化成3個大強

2.轉化成3個小強

3.轉化成3個爸爸

課堂延伸:

讓我們在音樂中帶着思考,將假設轉化的思想,將優化選擇的策略帶回家,去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gz2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