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中國文化與教育--李遠哲在香港中文大學專題講演

中國文化與教育--李遠哲在香港中文大學專題講演

 

中國文化與教育--李遠哲在香港中文大學專題講演

摘自《參考消息》1999年10月12日第8版

 

“科舉的幽靈”

如果我們今天要提出一個危險教育最深的傳統遺產,那便是由“科舉制度”留下來的考試文化,用考試來衡量教育的效果。科舉誤盡了天下人才,這也許是這四五百年來中國漸漸落後在西方國家的主要原因,一直要到1905年才正式“廢科舉,興學校”。

不過非常遺憾地,科舉文化並未因此斷絕,它以學業成績至上的方式,如幽靈一般從後門溜進了新式的“學校”教育。台灣與其他亞洲國家,近百年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相當有限,升學的競爭非常激烈,尤其在以筆試為主而常被稱為“一試定終身”的聯合考試製度下,嚴重地扭曲了整個教育的目的與理想,也不知摧殘了多少年輕的學子。知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對大學入學考試對中學生的全面性損害,提出了簡單有力的批評。他認為學生在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過程中,是“以智害德”、“以智害體”、“以題害智”。

“教育”與“訓練”

在競爭激烈的升學考試中,不但未能做到三育並進,相反的是徹底地把“德、智、體”都毀了。 我們把學生送到學校,確是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教育”與“訓練”。學生們到學校接受“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們學做人,培養能力解決世上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學生們接受“訓練”,往往是為了使他們學會祖先留下的知識,為了“訓練”學生,使他們熟練,需要的很可能不是深深的思索而是機械式的重複地操作。

一般説來,為了在考試中得到較多的分數,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解答所有的問題,學生們不但要學會解題,而且要解決得快,腦筋裏要儲存很多東西,而且對解決題目要非常熟練。為了熟練,每個學生便得花很多時間看各種例題,參加模擬考試,做很多習題。通常在學校與家長們的配合下、藝術課減了,體育課沒有了,睡眠的時間減少了,好奇心與創造力好都消失了,也就是説在升學主義掛帥的制度下,我們不再好好“教育”學生,只有努力“訓練”他們成為只會解決考卷上的問題的“技工”。

我一直相信,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社會是可以改造的,也許轟轟烈烈的`革命可以去除妨礙社會進步的妨礙社會進步的阻力,但真正推動社會進步的是社會基層的草根行動與全民的教育的提升。我們如果沒有學會成為國家的主人,我們要走出自己的路,開創人類的新紀元,那麼檢討我們的文化與教育的確是很好的開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dyj3w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