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把世界還給孩子,把生活還給孩子

把世界還給孩子,把生活還給孩子

白宇極

把世界還給孩子,把生活還給孩子

前一段去聽一節“自主學習課”,教師打開PPT,上面有一幅大大的南沙羣島圖,然後開始按實施步驟推進。

我打開手機裏的地圖,問身邊的小朋友:“請問,能不能幫個忙,你們老師講的地方在哪呢?”他掃了兩眼,説,“額,不知道啊。”“離這遠嗎?”“應該遠吧。”“它有多大啊?很重要嗎?”“大概很大吧。肯定。”

他眼神迷茫,我猜他一定心中腹誹,這跟我TM有什麼關係呢?我想他一點也不喜歡這堂課,更不清楚這樣的課程設置出來是什麼意思。

這種自主學習的課,我還曾在山東杜郎口中學見過類似的樣式。

我站在杜郎口倘大的操場上給李玉龍打電話:“你覺得杜郎口的課怎麼樣?“他反問:“你覺得呢?”“不怎麼樣吧。”“哈哈,對啊。”

我經歷過多次狂熱的事件,因此,一進那些教室,我就對學生們的亢奮非常反感。這種奇怪的氛圍讓我特別特別警惕。一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表現,尤其是在讀書學習的時候?據我的經驗,還從未見到有幾個孩子對上學表現出狂熱的。

這種方式據説來自歐美,他們都主張教師少説,學生多做。一節課,大量的時間都應該留給孩子,而不是教師滿堂灌。這被稱之為改革。但我在各種資料中所見,海外所學卻並非如此。我也很難在視頻上看到一羣孩子的臉整齊劃一。也許區別就在於,這些知識是學校主動提供的,還是學生自我選擇的?

無論是在杜郎口,還是在其他地區,我發現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實際上沒有本質的變動,他們所做,仍然是在重複學習考點,對知識點進行大量的無意義的機械化記憶。

杜郎口從上到下(包括教師)都洋溢着這種亢奮的氣息,可能大部分孩子早已習慣如此,或許他們的內心還有考試失敗後的'命運轉折的驅動(因為中考高考對他們並不公平,他們只有這個唯一出口,且不得不與發達地區的學生在不同的條件下遵循同一學習體系),但那些在發達地區的自主課堂裏,孩子們的驅動性在哪裏?

類似南沙羣島這樣的課程,完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強制灌輸,在那個年齡,即使不用灌輸的手法教書,他們也根本不能理解這一切。所接受的,不過是盲目的服從,並內化為自以為之的基礎性真理,最終形成條件反射。就像一位著名的美國學者所説,“最愚蠢的教育改變的不是人的思想,而是行為。”

為什麼不等到他們成年再來教這些呢?

這些自主課堂又被輔以“小組學習”,從中選出小組長,並按照成績優劣、積極分子與否分別對待。我在杜郎口的教室後面看到兩個男生唸唸有詞,懶懶的趴在桌子上,明顯百無聊賴。發現我盯着他們不放,冷冷的看了我一眼,然後開始表現亢奮。

聖經上説,我們本是一齣戲,演給世人和天使看。但這樣的課堂是誰演給誰看的呢?

蓋託説:只要給予它們機會,學生們會越來越願意承擔教育自己的機會,自己教自己,那才是一場革命。

這必須寄希望於孩子們自主意識的萌發。但怎麼辦?依靠現有的教法教材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這一年來,我們嘗試去改變學校的課程及其教法,究其根本,就是希望“把世界還給孩子”,“把生活還給孩子”。

如果不讓孩子們接觸到真實的生活,學會真實的社會技能、觀察方式和思維角度,教育的目的究竟何在?既如此,為什麼不乾脆承認無論怎麼改,雖然方式不同但其實都是在灌輸呢?

我最近又不斷看到有人提課堂改革、教育改革的口號,希望解放課堂、解放教育,但恰恰缺了其中的主角,為什麼不提“解放孩子”?我總覺得,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當你滿懷希望去看待孩子一生要走的路,也許會發現,現在所做的一切灌輸和捆綁,是一件多麼造孽的事情。

據説有位作者在哈佛大學的告示欄裏貼了教育所需的九種品質:

1.對數據提出尖鋭問題的能力,不管這些數據是出自政府還是書本,或是其他專家。換言之,我們是否教授邏輯説理。

2.獨立定義問題的能力,避免臣服於官方定義。

3.能夠迅速處理大量看似不相關的信息,並迅速從中提取有用的內容。

4.歸納的能力。

5.將信息重新組合,以嶄新的而非常規的視角去看待。

6.在不同的思想之間,能夠自由出入,推理式的、歸納式的、啟發式的、直覺的等等。

7.與夥伴或團隊合作的能力。

8.討論問題的能力。

9.修辭的技巧,使自己的理論令人信服。

這九種品質,現在大多公認為是現代社會的必要技能。如果你們所教的教育中沒有,那麼,是的,你成功毀掉了他們的路。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d34g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