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名著閲讀,教師何為?(教師中心稿)

名著閲讀,教師何為?(教師中心稿)

    三亞市第五中學  

名著閲讀,教師何為?(教師中心稿)

語文學習需要厚積而薄發,沒有大量的、優秀的文學作品進入中學生的課外閲讀,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必然先天營養不良。老老實實地從課外閲讀開始確是一條康莊大道,只要持之以恆,定能收穫多多。

閲讀名著首先要激發同學們對名著的興趣,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光有興趣往往不能持久,還要有意志。朱自清先生説過"興趣這東西不宜過分重視,......興趣是常會變動的,訓練應該循序漸進的訓練下去,有時候必需使學生勉強而行之,......"(《論大學國文選目》)而且興趣也並非憑空產生的,興趣來自學習過程中,來自由於刻苦學習而不斷取得的成功感。讀書本來是一件艱苦的事,人往往有惰性,所以即使暫時並不感興趣,也要要求他們完成應背應讀的篇目。因此,教師應該把學生"扶上馬,送一程"。怎樣做好名著閲讀的指導工作呢?

一、開設閲讀指導課

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課外閲讀也是如此,學生閲讀同樣的閲讀材料,也會由於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對材料產生不同的理解,有的貼近原文,有的對原文加以了昇華,有的卻與原文風馬牛不相及。這時,如果沒有教師有效指導,就可能會使學生缺乏發展的平台,影響課外閲讀的興趣和質量。因此,不同類型的名著,應該有不同的閲讀方法。如《愛的教育》《童年》等小説,學生最易為其中曲折的故事所吸引,但不能就此止步。可以先讓他們理出小説的情節線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後引導他們關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説的深層內涵,以及小説藝術上的突出特色,這樣才能在多方面受益,提高文學欣賞能力。再比如詩歌,要注重誦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深入感受詩的意境,進而與詩人產生心靈的共鳴,達到陶冶性情的目的。如果是讀科普著作,一方面要分清要點,注意從中汲取知識,一方面要注意體會其中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另外,在閲讀方式上,教師也不應強求統一,而應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默讀、朗讀、瀏覽式、賞析式、圈點式、摘錄式、批註式……不拘一格。要讓讀寫抄評、聽説論辯、評價鑑賞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多樣的方法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二、引領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書冊 

課外閲讀是學生自由的閲讀,教師不能越俎代庖,隨意指定,硬性攤派,強求統一,而應尊重和珍視學生的閲讀心理和閲讀個性,在給學生做好課外閲讀材料推薦和指導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閲讀書冊。教師要以寬容的態度讓學生自由的.選擇自己喜愛的閲讀的材料,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充分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去享受無拘無束的閲讀興趣。

三、利用圖書和音像材料,鞏固閲讀興趣   

學校的圖書館,是一個不容錯過的資料寶庫。我們可以給學生借閲名著解讀、名著簡縮本,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多的閲讀名著。當然,這只是第一步。讀過名著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感受:讀完原著,再讀它的簡縮本,簡直是味同嚼蠟。所以,我們的目的最終是讓學生有興趣去讀原著。 

      同樣,現在改編自名著的電影、電視劇、話劇越來越多,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這些音像資料,瞭解名著內容,同時告訴他們,這些經過改編的東西,有些內容已經和原著不相同了,難道你不想看看原著還寫了什麼嗎? 

四、開展讀書活動,感受讀書成就。 

     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它本身就是一種碰撞和融合。 由於名著的博大精深和含英咀華,使得交流在閲讀中成為一種必需。 

在小組交流中,可以互相合作,利用各種途徑查閲資料,可以互相探討與交流,最大限度地激發小組成員的智慧,讓學生在相互合作、探討、交流中相互啟發,實現信息交換、資源共享,擴大信息和思維的容量。同時,提供一定的時間給學生交流閲讀心得,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展示課外閲讀的效果。讓學生向全班同學朗誦自己在課外閲讀中積累的優美語段、名言警句、好詞佳句、精彩故事……;向全班同學講課外閲讀中所見的時事要聞、奇人怪事、民情風俗、自然風光、歷史故事……;向全班同學交流閲讀的方法、感受、經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rp8m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