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一分能幹什麼》説課設計

《一分能幹什麼》説課設計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鐘錶上的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並瞭解了時、分之間的換算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時間單位不像長度、質量單位那樣容易表現出來,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接受。所以教材特別注重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活動來認識時間,體驗時間。本節課通過具體實踐活動,如數心跳、寫字、聽一聽秒針走動的嘀嗒聲等,讓學生感受1分、1秒的長短;觀察鐘面瞭解1分=60秒;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一分鐘能做不少事情,體會時間的價值,把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從而使學生懂得去珍惜時間;感受時間的價值與意義。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並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在教學中注意以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對時間已有初步的認識,知道1時=60分,在此基礎上學習1分=60秒難度相應降低。但由於時間是個抽象的概念,不易讓學生所接受,所以在本課學習中應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徵,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在具體活動中,進一步認識時間,體驗時間,培養時間觀念,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一分能幹什麼的實踐活動,體驗1分的長短。

2.能力目標:知道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換算,培養學生分析、體驗、估測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時間觀念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一分鐘的概念,體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正確進行相鄰時間單位之間的轉化。

教學難點:

估計1分鐘有多長。

教學教法:

1.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

2.讓學生對1分鐘時間的長短有盡情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切實感受數學就在他們生活中。

3.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並通過合作交流發現分與秒的關係。

教學學法: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具體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聽一聽,猜一猜、數一數、試一試、想一想、摸一摸、估一估、寫一寫、折一折、説一説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親身體驗1分的長短,並發現分與秒的關係,體會時間的價值,學會做時間的小主人。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鐘面。

學具準備:

題卡、手工紙、文字、寫字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情導入

同學們,時間老爺爺聽説你們上節課表現非常好,邀請你們欣賞兒歌《時間像小馬車》。大家高興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一分《時間像小馬車》音樂)我們欣賞到這裏,誰願意説説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學生一定會説這首兒歌很好聽,就是太短了。老師由此引出這短短的一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從而引出新課,板書課題及副課題。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更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聽音樂初步認識1分鐘有多長。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二、實踐探索,學習新知 。

這節課相對於以往的數學課來説,它的特殊之處是以體驗為核心。因此這一環節教師設計了開放式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參與體驗發現總結的過程。

1.數心跳,體驗1分鐘。

這裏讓每個孩子通過數脈搏知道心跳1分跳多少次?通過這種實際操作,既可以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明白1分鐘的概念,以自身的體會強化學生的時間觀念。

2.1分能幹什麼。

在這裏我通過兩個活動設計了全體總動員:先讓每個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項活動進行1分鐘體驗,並彙報活動情況。如數數、默寫乘法口訣、寫字、畫畫、做口算題、摺紙等活動。然後舉例説明生活中1分鐘可以做哪些事?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到1分可以幹很多事情。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應該利用好時間,不能隨便浪費掉1分1秒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德育教育。

3.發現分與秒的關係。

在探討分與秒的關係這一問題時,先是提問學生鐘面上分針、時針的名稱,進而認識秒針。學生只有明確1秒的長短,才能夠更加準確、真實地知道1分的長短,為估計1 分鐘打基礎。然後我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觀察鐘面,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一看、數一數、分針與秒針的走動情況,學生髮現了分與秒的關係,1分=60秒,為了加深印象,讓學生隨着秒針的走動數數,來進一步體驗一秒與一分的關係,有效的落實了本節課的重點。

4.體驗1分有多長。

通過兩個活動來讓學生感受1分鐘的長短

①耐力體驗1分鐘。單腳站立,手平舉。看哪個小朋友能堅持1分鐘。

②觀看1分鐘精彩動畫片《貓的集會》。(出示課件)

③交流:這時我會問:精彩動畫1分鐘和耐力體驗1分鐘,你有什麼感受?

以兩次活動對比的形式讓學生自由説説對兩種活動過程的不同的時間感受。學生一定會一致認為動畫片的時間短,耐力體驗的時間長。通過對比讓學生明白感覺時間的長短有時還與心情和喜好有關。學生的積極參與、激情投入是這節課活動成功的基礎。

三、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活動一:學生在小組內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學習活動,如:計算、數數等。集體計時,彙報結果。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可以增加他們的成就感,讓他們感覺到在一分鐘裏能做這麼多事情,很驕傲。

活動二:估計1分有多長。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一段輕鬆愉快的音樂,讓學生先伏桌休息自己估計1分鐘時間到了就坐端正,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準確或最接近。(放音樂《蘭花草》) 這時課堂氣氛推向**,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

新課標中倡導從生活中學習數學,還原於生活,指導於實踐。讓學生在通過大量的活動感受到了1分鐘後,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估計1分鐘的長短,促進知識的進一步的鞏固與應用。在設計上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四、結合生活,課外延伸。

分鐘記憶大賽。

這個環節的`設計我讓孩子們當導遊,1分鐘內看誰記住的景點多,

讓孩子始終處於一種亢奮狀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五、全面總結,強化感受

為了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總結提問:現在離下課只剩1分鐘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想對時間老爺爺和大家説點什麼?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彙報。師總結,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老師在這裏真的希望以後你們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做個珍惜時間的孩子。

這一環節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時間的重要,一節課過得很愉快,便會覺得時間很快。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出示時間格言意在進行課外延伸,激勵學生,讓學生珍惜時間,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

佈置作業:回家後讓父母幫忙測一測你1分能跑多少米?

通過課後實踐活動繼續體會1分能幹什麼。

板書設計:整個板書我做到簡潔明瞭,加深學生的印象。集中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一目瞭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

設計理念: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習不只是簡單的信息積累,還包括背景經驗。在經驗的基礎上建構知識。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建構認知。

2.在活動中學習。

數學學習活動,是一種手腦並重的操作。在體驗1分鐘和估算1分鐘有多長時,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項活動,這樣在設計上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1分鐘內能幹多少事情。在體驗了1分鐘有多長後,課堂並沒有機械的教學生分與秒的關係,而是進行了隨着秒針走動1圈數數的練習,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直觀形象動態的實物操作,利用實物鐘面直觀形象來突破重點難點,進一步驗證了1分=60秒。這節課設計的體驗活動雖然多,但是我注重了體驗的層次性,所以並不重複,而是令學生每次的體驗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

標籤: 幹什麼 説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kg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