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孤獨里爾克

孤獨里爾克

文/飛花似花

在寂寞的雨夜閲讀里爾克。

有雨,有風。里爾克裹纏着風雨踽踽獨行,我竟真真切切地觸摸到了那種孤寂。

他往何處去?出生在布拉格的里爾克沒有故鄉,他整整一生都在飄泊,試圖尋找心目中真正的故鄉。故鄉又在何處?他四處找尋,卻又固執地守衞着孤獨,把孤獨編織成一串串晶瑩剔透的文字。

“不,我的心將變成一座高塔,/我自己將在它的邊緣上:/那裏別無他物,只有痛苦/與無言,只有大千世界。”(《孤獨者》)

在里爾克的世界裏,寂寞是美麗的,詩人曾在著名的十分信中對另一位更年輕的詩人説:“親愛的先生,你要愛你的寂寞。因為只有在這時才使流浪在大眾之中的自我回到真正的家。”

里爾克擁有自己所信任的孤獨。在詩人眼裏,孤獨是怎樣蒼涼而又肅穆的境界:孤獨像一陣雨/它從大海升向黃昏/它從遙遠而荒涼的曠野/升向它久往的天空/它正是從天空落到城裏來的。

孤獨給了詩人泉湧般的靈感。“現在我的孤獨感與日俱增,我感到這片沒有色彩,沒有層次的土地越來越大,越來越寬,越來越成為暴風雨中樹木搖曳的背景,我要留在暴風雨中,我要體驗這震撼人心的'雷電,我要金秋。我要用嚴冬作被,沒有絲毫色彩,誰也認不出我來,我要用厚厚的積雪蓋住自己,為了即將到來的春天,為了我心中的萌芽不致過早地鑽出壟溝。”心中的萌芽在詩人的孤獨的土地上滋生成長,茁壯成鬱鬱葱葱的森林。1907年,里爾克終於向世人奉獻出第一部天才作品《新詩集》。集中最偉大的作品是里爾克在寂寞的杜伊諾古堡和慕佐古堡中寫出來的。

我珍藏着幾幀大師的照片(圖片)。那上面,里爾克面容瘦削,眼光柔和而又透着憂傷。我知道,這憂傷裏有着太多的內容,這目光我以後又在加謬、契可夫的照片中見過,我想,他們都屬於人類歷史上的同一種族:先知或者賢哲。

標籤: 孤獨 里爾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pe7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