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精選《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5篇

精選《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5篇

《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篇1

《水和水蒸氣》書本上開頭的導入有這樣一句話:“地面上的積水到哪裏去了呢?”,“是水滲到土裏去了嗎?”如果我是三年級的學生我或許完全會這樣理解。開頭這樣的例子還不如換成:“洗好碗後,碗上有小水珠,第二天,水珠還在嗎?”這樣的疑問學生會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水珠會不見的呢?從而引入課文更適合。

這一課的難點:什麼叫做水蒸氣。水蒸氣是用我們的肉眼看不到的。而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回答顯示學生都認為開水開了之後的白汽,嘴哈出來的白汽都屬於水蒸氣。我是通過講解然後讓學生看一段蒸鍋冒出來的汽來分析這個是不是水蒸氣,通過短片的觀看和自己的講解,學生似乎強扭了這個概念,但是沒有用真正的實驗來證明這一點,如果讓學生通過實驗來證明這點會更好,不過我用了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以短片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學生也能理解了這個白汽不是水蒸氣,同時學會了水蒸氣概念,也為前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因為水珠從哪裏來這一課有一個概念是直接出現了水蒸氣,我個人認為如果學生沒有建立水蒸氣的概念,直接上這一課,學生會感覺莫名其妙,這個水蒸氣究竟是什麼東西會有些不太明白。所以,我讓把《水珠從哪裏來》一課放在了《水和水蒸氣》一課之後進行教學,這樣的調整我根據自己小時候接受概念的順序來説,似乎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篇2

《水和水蒸氣》這節課的教學既是跟進課,又是一節教學模式的嘗試,在金光濤老師的幫助下將這節課一氣呵成。學生收穫是比較豐富的!無論是學生還是授課教師收穫都是比較多的;收穫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的提升;

科學課堂應該是具有理性思維的課堂,但是,在教學中我卻將這個“理性思維”脱離了學生的“生命價值”,變成了“純理性思維”。我原以為,在經歷了“水蒸氣是看不見的——白汽是看得見的(可能不是水蒸氣)——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那麼水蒸氣遇到冷的空氣也會凝結成小水珠——白汽是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凝結成的小水滴”這樣的一個思維推理過程,會達成本課所定的教學目標。但是,事與願違,引用金老師的話:科學課堂教學“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水和水蒸氣》是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剛接觸科學才一個學期的學生,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學生在課堂上建構的概念是基於具體形象的事實上的,可是在教學中我卻忽略了這點,把學生的起點拔得太高。如果用我的設計到五年級去上,那麼這種思維的捲入會更有效,可是面對三年級的學生,這堂課上“砸”了。

其次,是學生的收穫;

美國的科學老師在探究“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面積”的時候,把一個地球儀拋向學生,讓學生接着。然後讓學生看看自己的手指有幾個在陸地上,有幾個在海洋上。多麼有趣的活動啊!為什麼我的課堂不可以這樣去做呢?科學課堂應該是“有趣”的,是學生“渴盼”的,我們可無權讓三年級對科學充滿興趣的學生,到了五年級,就再無一絲對科學探究的衝動了。如果是這樣,那是我們的罪過。

再次,是師生的和諧;

那到底該如何去教?《水和水蒸氣》讓我不安。認真斟酌了學員們提出的意見,分析了金老師的“事實中的思維”這句話,頓悟!科學課堂就應該是充滿着樂趣,在意猶未盡中探究,於是我想這樣去教:

1.在黑板上用濕毛巾寫一個字,觀察水的變化。再分小組觀察玻璃片上的水痕,從而討論水蒸氣的特點:看不見。

2.端出一盆水(盆裏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珠子),引導:水蒸氣的微粒我們看不見,今天我們把微粒放大,讓全班同學都來當其中的一個微粒(珠子送給學生)。讓學生舉着一粒珠子去模擬水蒸氣在蒸發過程中運動的路線,但在運動的過程中讓學生把珠子握在手心裏,不讓別人看見。因為水蒸氣是看不見的。接着,讓一個學生用手抓一把珠子(珠子送給學生),討論:這麼多微粒在一起,手握不下讓我們看見了,還是不是水蒸氣?

(在這個有趣的活動中,豐富了水蒸氣到處都有的概念,同時強化了水蒸氣是看不見的,有很多微粒在一起時,就可能會被我們看見了。我想用這樣有趣的活動,學生會在腦海中牢固地建構起“水蒸氣看不見,看見了就不是水蒸氣”這個概念。)

3.倒一杯熱水,觀察白汽。

(此時,如果前面這個活動的效果就會遷移到這裏,引發學生的思維衝突:白汽看得見,就不是水蒸氣了,那是什麼呢?從而進行更加有意思的探究——凝結實驗)

4.凝結實驗:探究“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小水滴”。

5.解釋“白汽”現象。

收穫頗多的一節課,也是雙贏的一節課!

《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篇3

《水和水蒸氣》是三年級下冊《温度與水的變化》中的第六課。我從下雨後,地面上會有一些水窪,一段時間後,水沒有了。水到哪裏去了?導入本課。通過討論和教師的引導,得出水窪裏的水蒸發到空氣中了。又通過動畫顯示,讓同學們看看水蒸氣蒸發的過程,使學生明白出水蒸氣是看不見的,而且是個緩慢的過程。接着就提出“水在什麼條件下變成水蒸氣?”、“什麼情況下蒸發得更快些?”由於同學們渴望看見水蒸發的過程,所以這部分的討論很激烈,很自主。第一想到的是“加熱”,並要求同學們用老師提供的材料自己設計對比試驗來驗證。部分優秀的同學已經能完成這個環節,但仍需繼續加強幫助所有同學構建“對比實驗”的概念。

加熱實驗過程中同學們完成的不錯,觀察的也很仔細。實驗最後從實驗結果中總結出結論,同學們會説水乾了,這時我就進一步指導他們用科學的語言進行歸納“勺中的水完全被蒸發了”。學生還説出了另一個加快蒸發的條件:風。學生是從媽媽晾衣服都放在通風的地方想到的。對這個學生,上課時大力表揚了,表揚他是一個很會觀察的好學生。還有一個條件“增大表面積”學生不容易想到,我從洗頭髮後怎麼樣幹得快?學生想到了“電吹風吹乾”這,讓學生們從日常常見的現象中總結出該掌握的科學道理。

對於第二個環節:空氣中的水。我以問題“空氣水蒸氣不會滿出來嗎?”“江河湖泊中的水不是越來越少了!”等引入讓學生討論,通過講解和演示實驗讓學生明白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水蒸氣,水蒸氣聚集就會形成小水滴,降落下來。不知道是不是沒講清,但是這部分內容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體現在盛冰的玻璃杯外面為什麼有水珠?沒有很好的解釋。這部分內容下次教學需仔細斟酌。

《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篇4

《水和水蒸氣》是整個單元中比較難理解的一課,在五個班的教學中一次比一次理清思緒。

難點一,蒸發的'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常見的生活實例就是燒熱水冒出的“白汽”,在熱水壺燒開時,近壺口地方時透明的,而遠離壺口的地方開始出現白汽,其實近壺口透明處才是水蒸氣,而白汽已經是水蒸氣遇到了周圍冷空氣凝結而成的小水珠了。

難點二,加熱能加快水蒸發嗎實驗中,一隻勺子加熱,另一隻勺子放在常温中,發現加熱的勺子裏的水迅速蒸發了,但另一隻勺子並不能看出明顯的區別,學生自然認為只有加熱才能蒸發,常温是不能蒸發的,其實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蒸發,只是短時間內肉眼不能看到明顯的現象。

難點三,水蒸氣凝結成水的實驗,其實模擬的就是雲的形成,在外罩着的燒杯裏凝結了許多小水珠,説明雲是小水珠組成的,但是依舊有許多學生認為雲是氣態的水。看來,實驗的運用,還需多思考。

《水和水蒸氣》教學反思範文篇5

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對水能變成水蒸氣有一定的認識,在《水和水蒸氣》第一環節:水到哪裏去了,沒有讓學生用淺碟實驗,而是提前幾天做此實驗,拍下照片作為實驗資料給予學生感知。這一部分,主要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進一步直觀地呈現他們認識液態的水變成氣態的水蒸氣的過程。

建立了“蒸發”的概念後後,提出一個問題:生活中你見過哪些蒸發現象?學生的回答讓我認識到,他們對蒸發的理解主要來自課外書籍,因而他們對生活中的認識明顯不足,也就是説他們前面所解釋的並非他們內化的認知,而僅僅是停留在文字的認識上。意識到這一點,列舉了很多生活中的蒸發現象(如:濕頭髮自然變幹,實衣服自然風乾等)通過大量的生活例子,使學生的認知與生活現象結合,理解更加深入。

在研究水的蒸發與温度有關時,直接出示裝有水的試管,問:我想讓試管裏的水蒸發得快些,你有什麼好方法?學生談到:放在陽光下、用火烤等,引導學生提煉,這些方法都是使周圍的温度升高,進而提出了研究的問題。本實驗,用酒精燈給試管加熱代替書中的實驗,一來覺得更嚴謹些,二來材料準備更方便些。實驗前,簡單地講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實驗前,一方面提醒學生觀察哪隻試管的水蒸發快,另一方面,讓學生仔細觀察還有哪些新現象?

通過實驗,學生不難認識到:水蒸發的快慢與温度有關,水在受熱時蒸發更快。這時還讓學生彙報實驗中的發現,學生談到:

(1)水翻騰,冒泡

(2)試管壁有水珠

(3)試管口有白氣

將水加熱時,試管口冒出的白氣是不是水蒸氣?這一問題放在最後拋出,引發學生關注和思考,為後面的學習鋪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j8d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