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作文素材(財富)

作文素材(財富)

 言語類

作文素材(財富)

(一)名人名言

1.讓自己完全受財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謨克利特 

2.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

就會死於飢寒。 -- 薩迪 

3.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可以了;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諾貝爾

4.鳥翼上繫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 --泰戈爾

5.無知和富有在一起,就更加身份大跌了。 --叔本華

6.節約與勤勉是人類兩個名醫。 --盧 梭

7.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 --甘 地

8.把金錢奉為神明,它就會像魔鬼一樣降禍於你。 --菲爾丁

9.沒有錢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錢過剩則是雙倍的悲哀。--托爾斯泰

10. 巨大的財富對於一個不慣於掌握錢財的人,是一種毒害,它侵蝕他人的品德、血肉和骨髓。 --馬克吐温

11.金錢和時間是人生兩種最沉重的負擔,最不快樂的就是那些擁有這兩種東西太多,卻不知怎樣使用的人。 --約翰生

12.誠實與智力遠在名氣與財富之上 --羅素

13.要工作,要勤勞,勞作是最可靠的財富。 -- 拉封丹

14.好書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斯邁爾斯

15.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 --佚名 

16.垃圾是擺錯了地方的財富; --傅立葉

17.千金買鄰,八百置舍。 --[明]羅懋登

18.人的幸運不在於可見的財產的富足,而在於內在的不可見的思想的完美與豐富。

--(古希臘)普魯塔克

y might make you wealthy, but friends make you rich.(金錢也許是使你富足,而朋友使你富貴。) --西諺

20. 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金錢乃萬惡之源) --《新約全書》

21.財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就越感到渴。 --叔本華

22.黃金沒有佔統治的時代,就是黃金時代。 --馬爾涅齊阿

金錢是任何一個國家都能理解的一種語言,可以派上一切的用場。

(二)妙語集錦

23.生活累,一半源於生存,一半源於攀比。

--作家鄭辛遙在一篇文章中的言論

24.敏感於幸福,就能在樸素的生活環境中,盡享大好人生;麻木於幸福,即使大福大貴,也會噩夢頻頻,感歎自己窮得只有金子。甜酸苦辣都當營養,風雨雪霜皆是滋潤。

--某些人的幸福觀 

25.燈紅酒綠的下面或許是心靈的蒼白,歡歌笑語的背後或許是難言的孤獨,豪華奢侈的下面往往是精神的貧窮,輝煌燦爛的背後是可能是深深的空虛。 

--某文談平靜的心態 

26.13億,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如果你用乘法來算,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大問題。如果你用除法的話,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都會變成一個小的數目。這是許多外國人不容易理解的。 

--温家寶總理接受《華盛頓郵報》總編採訪時説

27.財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口袋裏的“財”,另一種是腦子裏的“才”,我更看中腦子裏的“才”。 

--易網創始人丁磊這樣看待財富 

28.富人在道義上有義務把他們的一部分財產分給窮人。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有句名言

29.財富不應當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 --比爾蓋茨

30.你可以失去你的財富,但是你決不能失去你的性格。 

--原美國布朗大學校長,現任卡內基基金會主席瓦爾坦格雷戈瑞安説。 

事例類

﹡數據﹡

在韓國已悄悄進行了11年的以社會上層人物為中心的”不給子女留遺產”的運動,已被公開。這一運動突出向社會做奉獻,把財產奉獻給社會福利機構,有的會員甚至把自己數億元的土地捐獻給公共機關。 

統計資料表明,各國小學生每天的勞動時間差距不小:美國1.2小時,法國0.6小時,英國0.5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相當多的城市中小學生不勞動。

截至2004年底,中國慈善機構獲得捐助總額約50億元,僅相當於中國同年GDP的0.05%,而美國同類數字為2.17%,英國為0.88%,加拿大為0.77%。資料顯示,美國人均收入是我們的38倍,其人均捐助金額卻相當於我們的1000倍。

2006年8月24日,香港首富李嘉誠表示,他將把個人財產的三分之一(約480億港元)捐贈出來用於慈善事業。就在2個月前,世界第二大富豪、75歲的美國投資家巴菲特簽署捐款意向書,正式決定向比爾蓋茨夫婦創立並掌管的慈善基金會捐出其85%以上的財富--約375億美元,創下世界上個人慈善捐款額之最。至於蓋茨夫婦,目前已捐獻出了300多億美元,並且已簽署好遺囑,死後除給子女留幾百萬美元外,其餘99%以上的財產都將毫無保留地捐給社會。

 

標籤: 素材 財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n83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