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2013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直面漢語危機

2013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直面漢語危機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13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直面漢語危機,歡迎大家分享。

2013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直面漢語危機

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直面漢語危機 篇1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9%的人表示電腦時代導致漢字書寫能力下降:67.7%的人認為,存在“外語熱,母語冷”現象:57.1%的人認為傳統文化傳承出現斷裂,漢語表達日益粗鄙化。83.6%的人認為現在人們的漢語應用水平下降了。

被譽為“語林啄木鳥”的《咬文嚼字》雜誌社,曾連續三年關注央視春晚。今年《咬文嚼字》又殺了個“回馬槍”,考察龍年春晚的文字質量,結論是總體上合格,但語言類節目的差錯還是比較多。一是文史差錯,比如相聲劇《愛的代駕》中説“我西施,她貂蟬,合着我比她老一千多年呢”,推算可知二人只相差700年左右;二是字詞差錯,比如“這不算新人嗎?”一句中的“嗎”字,字幕誤打成了“嘛”;三是語法錯誤,比如“鼓是人類最早的音韻之一”一句搭配不當。

[上榜最理由]雖然説漢語像一條流動的河,有着無窮的魅力,但隨時代變遷、社會變革,這種優秀的語言藝術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熱用速遞

熱用一: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山東卷)

雨停了,我坐在家門前望見漸漸遠逝的雨水,注目凝望,久久不能回神;忽然,一滴留戀了許久的雨滴在屋檐上飛馳下來重重砸在了我的頭上,此刻,我突然發現自己腳下的那塊古老的`巖石上已滿雨水的小石坑。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哲理: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翻開歷史的篇章,跨越時間的界限,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許多人,許多現象,都充分表現出這一點。孫中山曾談到中國的改革開放,真可謂是任重而道遠,而他卻仁以為己任,信心百倍跨步向前,永不言敗,聚中華之精魂堅定改革開放的腳步,相信定會走向成功。因為心中藏有一份信念,所以他永未放棄,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然而,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在堅持這一點上做得並不充分。博大精深的漢語,融合了幾千年文明的果實,卻因為電腦等新科枝產品的出現而面臨尷尬。語法習慣荒疏,提筆就能忘字,每一種境遇,都讓我們感受到無奈。

在堅持中完善,在完善中迎接每一次挑戰,相信,每一朵文明之花都會長開不敗。

點評:引入自然。論據充分。文章開頭以一種生活情境引出寫作中心,巧妙自然;在分析過程中,從材料中的內容引出現實中漢語現象的素材,論據充分。

熱用二:無奈的交流(湖北卷)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如今的時代,書信早已被冷落,它們留存在我們心中的只是父輩們發黃的寫着或黑或藍鋼筆字的紙張的身影。必須承認,電子傳媒有着書信無法比擬的優點,方便,快捷,費用低廉,但是轉瞬即換的信息,大多數的時候就如同三個月就長大的肯德基香辣雞,往往味同嚼蠟。

手機也好,電子郵箱也好,能夠收到的信息,都縣一連串自創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轉發的數字符號,不僅不能給我們充實飽滿的感覺,反而感到時時的空虛和無助,彷彿一場疲憊的夢幻。面對着電腦屏幕,我們產生了太多的衝動,可是,每當下筆時,卻因想不起漢字的寫法而感到心驚。

於是,我們在鋪天蓋地的新聞面前變得無所適從,這些沒有頭緒的內容也更剝奪了更多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同時,每一次快捷的瀏覽,都不會讓我們體會到生活的温馨。

科技,真是讓我歡喜讓我憂。

高考作文最熱點素材:直面漢語危機 篇2

近來,中央電視台一檔《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吸引了觀眾。從今年八月這檔節目在每週五“黃金時段”推出以來,觀眾關注度持續攀高,掀起一場聽寫漢字的熱潮。據央視統計:“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播出後同時段收視率飆升四倍,微博話題登頂熱門榜,點擊突破18萬,百度搜索高達42萬。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何以能夠吸引觀眾?難道僅僅是個“書寫問題”?顯然,節目中出的一道道漢字聽寫題,讓一些觀眾不得不給自己貼上“文盲”的標籤。對不少離開校園已久的人來説,不只是一些結構複雜,罕見使用的漢字讓人寫不下來,更有一些筆畫簡單而高頻的漢字讓人“舉白旗”。

但在我們嘲笑這些人的同時,我們也該意識到其背後的漢語危機。中國漢字被錯書寫是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在給漢字的書寫傳播的同時,也產生了“提筆忘字”寫字不規範的問題,對漢字書寫和傳承提出了挑戰。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標誌與載體,提倡正確書寫是因為書寫是漢字的基本屬性,是漢字傳播的前提。中國民族文化綿延不絕數千年,固然不只在文字本身,但那些珠圓玉潤,形象飽滿,栩栩如生的漢字如若在我們的忽視與冷漠中,慢慢成為歷史的遺蹟,豈不有愧於先人一筆一畫刻鑿出來的古老文明?

漢字危機有來自內部書寫造成的,也有外來語言文化以及新奇的網絡語言的衝擊。一些網絡成語一是不容易理解的,例如“喜大奔普”如果沒人告訴你這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奔走相告,普天同慶”的意思,恐怕是不知其然,一頭霧水。而是缺乏美感。比如“十動然拒”就只是“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這句話的縮寫,沒有任何文學加工,談不上美感和文學性。一個不爭事實是儘管沒人推廣,沒人號召,沒人要求,“新成語”卻在這種生態中異軍突起,成為一種流行元素。沒必要對新成語心懷偏見,如臨大敵。語言文字被來就源於生活,服務生活,並在生活中砥礪沉澱,最終成就大眾公認流傳許久的精華。至於沒有文學性和審美價值,也不用過於擔心,因為不具有流傳價值的詞彙,遲早會被淘汰的。

所以,我們要在外來語、創新語和正統漢語交匯的洪流中取其精華為己所用,剔其糟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0kejq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