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六年級上《別餓壞了那匹馬》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善意的謊言是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因為它沒有摻合任何的功利,完全是真情凝鑄的尊重和關愛。“別餓壞了那匹馬”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個謊言,在這個謊言中包含着殘疾青年的良苦用心,是這樣的一個謊言成全了“我”年幼時渴望看書的強烈願望,同時更為可貴的是在“別餓壞了那匹馬”的託詞中保全了“我”一顆需要尊重的心靈。

《別餓壞了那匹馬》文章記敍了一個擺書攤的殘疾青年以“別餓壞了那匹馬”的善意謊言成全一個極其喜歡看書但又沒有能力看書孩子願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樸實無華,可是在這平淡如水的文字下面去藴涵着作者“我”對那個良苦用心的殘疾青年萬分感激,同時文中也折射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話題:尊重,是給予一個人最大的幫助和關懷。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正確理解課文中的個別生疏詞語,讀準文中的生字。

2、在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殘疾青年給予我的幫助,體會“我”對殘疾青年的感激之情。

3、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感受文中個別重點句子,明白“別餓壞了那匹馬”的良苦用心,體會“尊重”對我的莫大感動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課文內容,明確包含在“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謊言中的雙重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對文中人物語言的揣摩,明白殘疾青年寄予在“別餓壞了那匹馬”中的良苦用心,體會“尊重”對我的莫大感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話題。

A、師:俗話説“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碰到一些令自己感到無奈無助的困難,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能給我們一些幫助,相信大家心裏一定能感到無比的温暖。老師想知道,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生:(述説得到別人幫助或者幫助別人的生活經歷)

師:教師隨機提問:能説説你現在的感受嗎?

B、揭示話題,引導質疑。

師:是的,我想對於那些曾經給予我們幫助的人,我們除了感激實在找不到更好的表達方式。有一位作家,在成年之後,始終無法忘記曾經給予他莫大幫助的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下面一段話,你能從中感受到什麼?

回憶往事,我總感激那些曾經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然而,一位殘疾青年對我年幼時那份特殊的幫助與關懷,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預設生:我感恩於那些幫助過他的人,特別是一位殘疾青年。

師: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都想知道一件事情:為什麼我特別感激殘疾青年?其實這件事情在作者一篇回憶往事的文章中寫到了,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來讀一讀這個故事。

二、學習課文第1部分,感受“別餓壞了那匹馬”中對我的幫助關懷。

A、檢查朗讀,瞭解故事大概。

師: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想讀的站起來,(教師佈置朗讀段落)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想一想剛才我們提到的問題:是什麼事情讓我對那位殘疾青年感激不盡?

預設:殘疾青年滿足了我渴望看書的慾望。(讓我把馬草賣給他)

B、再讀課文,感受我對“書”的渴望。

1、師:你剛才聽得很專注。是的,我以後把馬草賣給殘疾青年,然後在書攤裏盡情地看書,這可是一件我____________(巴不得的好事)

這天傍晚我離開書攤時,輪椅上的他叮囑我:“以後馬草就賣給我,別耽誤時間餓壞了那匹馬,行嗎?”“沒問題。”我巴不得有這樣的好事。

2、師:請同學們讀讀這一段話,感受下當殘疾青年讓我把馬草賣給他是,我當時的心情如何?(激動,喜悦,心安……)你知道我為什麼欣喜若狂嗎?請你自由地再讀讀課文,找出我喜悦激動的原因

生:①我向往看書:那裏是我放學後惟一留戀忘返的地方。(攥着來之不易的幾毛鈔票,我立即奔向那書攤。)

體會作者心情:渴望

②可是更多的時候,手無分文的我只能裝作選書的'樣子,偷看那麼幾則小故事,然後溜之大吉。

體會作者心情:害怕、擔心

③可馬草並不那麼好賣,賣不出馬草的日子,我就強制自己不去書攤。(我抖抖手中提的一捆馬草,無奈地搖搖頭)

體會作者心情:無奈、痛苦

3、總結引讀:

師:對於一個渴望讀書卻又看不起書的孩子來説,從今以後可以博覽羣書了,他心裏能不喜悦嗎?引讀:“沒問題。”我巴不得有這樣的好事。我巴不得有這樣一匹馬呀!

對於一個曾經擔心受怕看書的孩子來説,從今以後可以心安理得地看書了,他心裏能不舒坦嗎?引讀:“沒問題。”我巴不得有這樣的好事。我真巴不得有這樣一匹馬呀!

對於一個曾經靠賣馬草看書的孩子來説,從今以後可以不用擔心馬草銷路的孩子來説,他心裏能不激動嗎?引讀:“沒問題。”我巴不得有這樣的好事。我真巴不得有這樣一匹馬呀!

三、總結過渡,引出下文。

師:這喜悦、舒坦、激動多虧有這位好心的殘疾青年,多虧他家

裏那匹馬呀!難怪多年之後,作者回憶幼年的時候,對那位殘

疾青年充滿了無限的感激。讓我們帶着這份深深的感激,再來

讀讀這段話:

回憶往事,我總感激那些曾經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然而,一位殘疾青年對我年幼時那份特殊的幫助與關懷,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師:可是,同學們,故事並沒有結束,讓我對那位殘疾青年刻骨

銘心的並不是這一點幫助與關懷,請同學們仔細聆聽老師朗讀課文的後半部分,也許你會有更深的理解。

四、研讀課文第2部分,感受“別餓壞了那匹馬”中對我的尊重理解。

1、師:故事讀完了,從同學們臉上的表情裏,老師可以感受得到故事帶給大家的感動,誰來説説當你讀完這個故事明白了什麼。

預設:A、殘疾青年編造了一個謊言“別餓壞了那匹馬”……

師:是的,故事的最後,殘疾青年親口向我承認了這一切都是一個謊言,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一段話:

“對不起,我這樣做可能傷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頭,輕聲地説:“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麼一匹馬,其實——沒事的,你繼續看書吧。”

2、師:也許是心情過於激動,也許是難以啟齒,殘疾青年對我説的話並沒有説完整,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想想,殘疾青年在這裏想説什麼?

師生情境對話交流:

預設1:其實那只是一個謊言……

是的,這的確是一個謊言,可是你為什麼要編織一個這樣的謊言

呢?

a不用提心吊膽地看書b不受到父親責罵…… c不用擔心找不到賣馬草的人

預設2:其實我不想讓你知道這是個謊言的……

是呀,你是不想讓我知道,可是我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感悟朗讀,理解殘疾青年阻擋我的原因

1、“別別別……”他急了,“碧雲!碧雲!”他用雙手拼命搖着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雲來提!”

(他為什麼急?從哪裏感受到殘疾青年的焦急?)

2、“回來”!他在身後喊道:“那馬會踢傷你的!”

預設3:其實有沒有馬都沒有關係,你繼續看書吧!

既然這樣,你當初為什麼不直接和我説可以讓我看書呢?

同桌討論、教師點撥:讓我認為這看書的機會是靠自己勞動換來的,不是同情,為了顧及到我的自尊,是尊重我的一種方式

3、師:當聽到殘疾青年的這一番話,當時的我雖然強忍着眼淚,沒有讓自己哭出來。可是我們都能感受得到當時作者內心的激動,現在就讓我們拿起筆,幫助小作者在紙上寫下當時的想對殘疾青年説的話。

“對不起,我這樣做可能傷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頭,輕聲地説:“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麼一匹馬,其實——沒事的,你繼續看書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寫話,教師指導

4、彙報寫話材料,分角色朗讀(教師隨機總結反饋,適當修改)。

五、總結課文,昇華主題。

師:聽着同學們這一句句深情的告白,老師心裏又揚起了一陣陣感動。“那匹馬”雖然是攤主虛設的,“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雖然只是攤主一個善意的謊言,可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句話,讓一個渴望知識的孩子盡情享受了知識帶來的樂趣。同時更為可貴的是在“別餓壞了那匹馬”的託詞中尊重了“我”一顆需要理解關懷的幼小心靈。真如作者自己所説的,這是一份特殊的幫助和關懷,這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幾年後,作者是這樣回憶這段往事的,讓我們在朗讀聲中結束這一課:回憶往事,我總感激那些曾經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然而,一位殘疾青年對我年幼時那份特殊的幫助與關懷,至今令我難以忘懷。因為他不僅給了我雪中送炭般的温暖,更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被他人理解和尊重的温馨。

板書:

別餓壞了那匹馬

殘疾青年我

熱心、善良愛讀書、誠實、有志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7l9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