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

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

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積累“豐潤、紅暈、翅翼”等詞語。

2、感知詩中的形象,理解詩人的思路和全詩的主旨。

3、賞讀詩歌,理解詩歌意境,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詩歌內容,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浪漫主義色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家知道穆旦這位詩人嗎?他是著名的現代主義詩人,寫過很多優秀的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他的《我看》。

二、預習查評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檢查課文誦讀和字詞掌握情況。

(1)字音

豐潤(rùn)紅暈(yùn)揉過(róu)翅翼(yì)憂戚(qì)枉然(wǎng)勃發(bó)諧奏(xié)飄逸(yì)挽(wǎn)搖曳(yè)

(2)詞語釋義

豐潤:本文指指豐茂滋潤。

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

枉然:白白地。

飄逸:漂浮、飄散。

流盼:轉動目光觀看。盼,看視。

搖曳:搖盪,晃動。

3.檢查蒐集的作者、作品等情況。

(1)作者簡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樑真,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出生於天津。現代主義詩人、翻譯家。穆旦於40年代出版了《探險者》《穆旦詩集(1939~1945)》《旗》三部詩集,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結合起來,詩風富於象徵寓意和心靈思辨,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主要譯作有俄國普希金的作品《青銅騎士》《普希金抒情詩集》、英國雪萊的《雲雀》《雪萊抒情詩選》,英國拜倫的《唐璜》《拜倫抒情詩選》《拜倫詩選》,英國《布萊克詩選》《濟慈詩選》。

(2)背景

本詩選自《穆旦詩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版),是穆旦在聯大初期創作的詩歌作品。這首詩創作於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1938年6月,滿腔愛國熱血的詩人,以自己最深沉的情感描寫了眼中的大自然和萬物,在深情的詠唱中,藴蓄着希望和新生。

三、初讀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熟讀這首詩。

2.詩歌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部分(1、2節):由遠及近,描繪了一幅美好、令人沉醉的大自然圖景。

第二部分(3—5節):議論、抒情,抒發詩人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由的憧憬之情,也含蓄的表達了詩人願以熱血青春報效祖國的深情。和自然萬物同呼吸共命運,生於斯,奮鬥於斯,葬於斯。

4.理解詩句“我看流雲慢慢地紅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運用的寫作手法。

明確:這是大跨度的隱喻:陽光照耀,填空晴朗深遠,一塵不染,天上流雲映有陽光和地上紅土的顏色,於是便有紅暈;地上深紅的紅土,在陽光的普照與飄過碧綠天空的流雲的呼應下,彷彿沉醉了一般。詩人置身於如此的風景之中,詩人沉醉的生命已經飛騰,與春之神韻一同漫遊——“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遊”。

五、深入探究

1.分析本詩的浪漫主義色彩。

明確:戰時的穆旦寫下了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自然抒情詩《我看》,洋溢着青春氣息。讓生命與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風景“向晚的春風”“豐潤的青草”“綠潮”,此外,“我”還看到了飛鳥融入天空,紅暈與大地一體,這是一種人與自然對生命的感知。

2.這首詩所表達的情感與陶淵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謀而合之處?

答案示例:《我看》中詩人通過自然風景表達出了對於閒適生活的追求,最終達到自然與生命融合“哦,讓我的呼吸與自然河流!”而這種情感的表達在陶淵明的詩歌中早已有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之情與“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的逍遙自在恰恰與穆旦的生命與自然的合流不謀而合。

3.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

明確:這首詩歌,詩人通過描寫春風盪漾、飛鳥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風景,表達出對於閒適生活的

(3)體驗獨特,寫實中多有新意。

這首詩雖然是寫實,但由於體驗獨特,寫實中多有新意。在“春風”與“青草”間用“揉”的動作來銜接,大概不是多數人能想到的。“我看流雲慢慢紅暈/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似是神來之筆——流雲通常不會紅暈,而且流雲“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的大跨度隱喻似乎也缺乏必要的情感邏輯——殊不知,這幾乎就是對紅土高原春之風景的寫實:陽光照耀,天空晴朗深遠,一塵不染,天上流雲映有陽光和地上紅土的顏色,於是便有紅暈;地上深紅的紅土,在陽光的普照與飄過碧綠天空的流雲的呼應下,彷彿沉醉了一般。詩人置身於如此的風景之中,詩人沉醉的生命已經飛騰,與春之神韻一同漫遊——“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遊”。

六、拓展延伸

讀穆旦的《春》,試談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穆旦

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

他渴求着擁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來,

當暖風吹來煩惱,或者歡樂。

如果你是醒了,推開窗子,

看這滿園的慾望多麼美麗。

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着的

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鳥的歌,

你們被點燃,捲曲又捲曲,卻無處歸依。

呵,光,影,聲,色,都已經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組合

賞析:春,是一個被古今中外詩人寫得太多的題材。想到它,人們會自然地聯想到一系列相關詞語與意象。慾望與詩人沉思形象的對立。"窗子"是一種媒介,它分隔又聯繫了"慾望"與"看",從而帶來第三組體現着張力共存的詞語:緊閉、捲曲、組合。這三組詞彙相互交織,組構了詩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詩歌沉摯、堅實、富有現代感的抒情基調;緊湊而充滿張力的語言;以及飽滿的節奏和集中的意象。

那麼,春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它是醒來,是第一次的誕生和再生,但也是慾望與沉迷的誘惑;是飛揚的歌聲與敞開的歡樂,也是沉滯的泥土與緊閉的肉體;是燃燒、分散、反抗,也是散亂之後新的組合與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詩人春心的萌動和詩心的勃發。黎明、早春、二十歲的青春三位一體,恰如光、影、聲、色的赤裸與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蕩,它們共同等待新的組合的出現。

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2

人的愛,是大自然的賜予;最終,人的愛又將回歸於大自然之中去。這就是真正獲得了生命的人生之愛的歸宿。這是穆旦對自然、愛的讚美。穆旦的詩歌以濃烈的抒情性,意義的密度,語言的陌生化和內心開拓的深度見長,但他的傳統的抒情的功力也非常深厚,有點像田徑場上的十項全能運動員,在詩歌這個領域簡直無所不能。

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結合具體內容,體會詩歌的情感。

一、新課導入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古人的寫景。作為“九葉詩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又是怎樣寫景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穆旦的一首詩歌。(板書課題、作者)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豐潤(rùn)紅暈(yùn)憂戚(qī)枉然(wǎnɡ)

諧奏(zòu)飄逸(yì)坦蕩(tǎn)搖曳(yè)

(2)解釋下面的詞語。

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

枉然:白白地。

飄逸:漂浮,飄散。

流盼:轉動目光觀看。盼,看視。

搖曳:搖盪,晃動。

2.作者鏈接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生於天津,祖籍浙江海寧,與金庸(原名查良鏞)同一家族。中國著名詩人、翻譯家,“九葉詩派”成員之一。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代表作有《探險隊》《穆旦詩集(1939-1945)》《旗》《冬》等。翻譯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詩集》《歐根8226;奧涅金》《唐璜》《英國現代詩選》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並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2.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應該用怎樣的語調誦讀詩歌?

【交流點撥】用明快、輕鬆、酣暢的語調誦讀。

(二)深層探究

1.“我看”領起的四句,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交流點撥】描繪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麗圖畫,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遠空深處,逐漸消失不見的飛鳥,夕陽染紅的流雲,組成一幅美麗的夕陽落照圖。

2.説説你對第三節詩歌的理解。

【交流點撥】這一段出現轉折:這麼美好的景象,卻枉然在你眼前掠過;而你的生命、如同這美好景象的鮮活的生命,短暫而又寶貴的生命,只能在“寂靜”裏“勃發”。這如何不叫人悲哀。然而詩人隨後並沒有陷入傷感之中。熱愛生活、忠於生命,讓詩人唱出了“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遊”這樣浪漫、瀟灑的旋律。我們的心也彷彿一下子變得輕快起來。

3.請結合全詩,賞析最後一節。

【交流點撥】在自然中感悟、尋找生命的真諦,是很多古代文人的追求和寄託。但詩人出新,在“像鳥的歌唱,雲的流盼,樹的搖曳”那樣自由、瀟灑、快樂時,又“像季節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這不僅增加了詩的韻律和美感,更使我們對生命有了深刻、真切的體驗——“熄滅”也是一種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開一樣)。

四、拓展延伸

課後找出穆旦的其他詩作誦讀,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你對這些詩歌的理解和感悟。

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在九葉詩人中,最為深刻地體現出40年代新詩現代性探求的,無疑是穆旦。他的詩歌以深邃的內涵、飽滿的激情以及嫻熟的技藝,將新詩的審美品質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漢語的表現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現。

穆旦給人感受最深的不光是他的詩,還有他在逃避不了的坎坷命運中的奮鬥,或者説是他面對命運的不同常人的選擇。有時人的命運是不可選擇的,個人的命運也無法把握,但是他可以選擇人生的態度。在《我看》這首詩中,我們清晰體會到感情的自然強烈化,或者説生命潛在本能的能動發揚。

人的愛,是大自然的賜予;最終,人的愛又將回歸於大自然之中去。這就是人類的愛情的價值實現,這就是真正獲得了生命“巨樹永青”的人生之愛的歸宿。“我和你談話,相信你,愛你,/這時候就聽見我的主暗笑”。

這是説,在愛的發展中,“你我”的理性的因素仍然在起作用,以致使“主”暗笑,“主”也就是造物者——人類生命本能,包括愛的創造者——自然,他也在暗笑,現在的“你我”太理智了,所以,就“不斷地添來另外的你我,/使我們豐富而且危險。”

這個“另外的你我”,就是對於現在的過分理智的“你我”的一種超越,添加之後的“豐富而且危險”,是對於愛的熱烈感情的一種抽象性的暗示。“主”的“添來另外的你我”,實際上是説自身感情的自然強烈化,或者説生命潛在本能的能動的發揚。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分析詩歌意象,感受詩歌的美。

3、學習詩歌的表現手法,把握詩歌的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詩歌內容,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難點:理解詩歌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浪漫主義色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應該都喜歡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進大自然,我們就會看到一個朝氣蓬勃、萬象更新的世界。面對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對春景,詩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麼?讓我們一起進入詩歌去領略詩的魅力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作者介紹及寫作背景。

(1)作者介紹: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著名愛國主義詩人、翻譯家。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曾用筆名樑真,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

(2)寫作背景:這首詩作於1938年,當時作者年僅20歲,正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讀書。

(3)九葉詩派:是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

九位詩人分別為曹辛之(杭約赫)、辛笛(王馨迪)、陳敬容、鄭敏、唐祈、唐湜、杜運燮、穆旦和袁可嘉。他們於1981年出版了《九葉集》,因此被稱為九葉詩人。

2、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詩歌朗讀的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2)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3)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4)注意詞語的重讀;(5)讀出情感。

例如:第一節

我看/一陣/向晚的/春風

悄悄揉過/豐潤的/青草,

我看/它們低首/又低首,

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注意朗讀要求。

3、小組討論:理解詩歌內容。

思考:“我”是在怎樣的特定時間,描寫所見之景,抒發所感之情的?

明確:“我”在春天的一個黃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標導學二: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品讀第一節,思考:第一節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現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點?

明確:春風、青草。表現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生動。

2、畫出第一節中能表現春風和春草特點的詞語,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可用“以什麼修辭或者表現手法表現了什麼事物什麼特點”的格式來表達)

明確:“揉過”“低首”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風吹過草地,小草隨風搖曳的情景。“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地比作“綠潮”,寫出了綠草像“潮水”一樣湧動,給人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

3、品讀第二節,思考:第二節緊承第一節哪個詞語?第二節描寫的意象有哪些?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緊承第一節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飛鳥、天邊的流雲和大地。

畫面:在黃昏時分,鳥兒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陽染紅了天邊的流雲,彩霞鋪滿天空,也映紅了大地。

4、品讀第三節,這一節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滿生機的萬物”,在作者筆下“大自然”有什麼特點?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明確:“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給人帶來歡樂,又能驅除人的煩惱。“大自然”給人帶來心理的慰藉,通過“歡樂和憂戚”“在你的心胸裏描畫”表現出來。

“大自然”充滿生機和活力,通過“豐潤”和“勃發”表現出來。

5、品讀第四節,如何理解“遠古的哲人懷着熱望,曾向你舒出詠贊的歎息”?

明確:古往今來那些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懷着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情感,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例如詩歌、繪畫。

6、品讀第五節,思考:作者在這裏因自然的激發而生出怎樣的願望?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出來的?

明確:願望: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過“飛奔”“坦蕩地漫遊”“歌唱”“流盼”“搖曳”表現出來。

7、請結合時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為什麼有“憂戚”和“哀愁”?

明確:這首詩寫於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已全面侵華,中華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時刻,詩人心中充滿着對祖國的憂慮。

目標導學三:把握中心,體會特色

1、這首詩通過對春天的所見所感,表現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滿了渴望和追求,也抒發了作者因時代而產生的歡樂和憂戚。

其一:用豐富的意象來隱喻和暗示詩人的內心世界。

這首詩以鮮明深邃的詩歌意象傳達情感,闡述思想。詩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謂是形、神兼備,形、情兼備,形、理兼備。如:這首詩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風、豐潤的青草、展翅的飛鳥、深遠的晴空、被夕陽染紅的流雲、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節奏美和音樂美。

全詩一共五節,第一節押ao韻;第二節押i韻;第三節第一句承第二節的i韻,又換韻為a韻;第四節又換韻為i;第五節又換韻為iu和i。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

其三:首尾照應,結構嚴謹。

第五節的“天風”“鳥的歌唱,雲的流盼,樹的搖曳”照應了第一節和第二節;“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裏”又照應了第三節的“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像季節燃起花朵”又照應了第一節的“春”。處處照應,使全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又使情感抒發得很強烈。

三、板書設計

我看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滿生機和活力

撫慰人的心靈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注重引導學生品讀詞句,體會詩歌的表現力,並注重詩歌畫面的展開,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體驗。

不足之處

1、語言陌生化的特點沒有具體闡述,學生理解內容有一定障礙。

2、對生命的感悟方面引導得不多,只是停留在情感抒發方面。

穆旦的《我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瞭解穆旦的相關情況,誦讀全詩,初步領悟詩的意境。

2、品味詩中的意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對大自然,對生命的熱愛,讚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所描繪的物象,感受作者抒發的情感。

2、揣摩詞語和重點語句的表現力,賞析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語言魅力。

【教學方法】朗讀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多少詩人曾經描寫過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筆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潤物細無聲”,王安石筆下的春風,浩蕩千里“又綠江南岸”,那麼在詩人穆旦的筆下,春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學習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對春景,詩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麼?讓我們一起進入詩歌去領略詩的魅力吧!

二、作者與作品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曾用筆名樑真,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出生於天津。現代主義詩人、翻譯家。曾用筆名樑真,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穆旦”這一筆名是將查姓上下拆分,木與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他的代表詩作有《讚美》、《詩八首》《哀國難》等。

2、九葉詩派:是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九位詩人分別為曹辛之(杭約赫)、辛笛(王馨迪)、陳敬容、鄭敏、唐祈、唐湜、杜運燮、穆旦和袁可嘉。他們於1981年出版了《九葉集》,因此被稱為九葉詩人。

三、詩歌背景

這首詩作於1938年,當時作者年僅20歲,正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讀書。詩人以滿腔愛國熱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寫了眼中的大自然和萬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藴蓄着希望與新生。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範讀錄音或教師範讀),請同學們聽讀課文,並在課本上及時做好旁批和圈點。體會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風格。

2、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文,誦讀過程中注意:朗讀指導:

(1)停頓要得當;

(2)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

(3)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

(4)注意重讀的詞語;

(5)讀準字音,讀出情感。

3、學生朗讀比賽後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感受;5分鐘

四、合作探究,體悟情感

1、思考:“我”是在怎樣的特定時間,描寫所見之景,抒發所感之情的?(明確:“我”在春天的一個黃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領起的四句,描繪出一幅什麼樣的圖畫?(明確:交流點撥:春風吹拂下的春水盪漾着青草,一片綠油油的晚春圖。)

3、品讀第一節,思考:第一節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現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點?(明確:春風、青草。表現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生動。)

4、畫出第一節中能表現春風和春草特點的詞語,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可用“以什麼修辭或者表現手法表現了什麼事物什麼特點”的格式來表達)(明確:“揉過”“低首”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風吹過草地,小草隨風搖曳的情景。“也許遠水蕩起了一片綠潮”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地比作“綠潮”,寫出了綠草像“潮水”一樣湧動,給人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

5、品讀第二節,思考:第二節緊承第一節哪個詞語?第二節描寫的意象有哪些?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明確:緊承第一節的“向晚”。

五、小結:

詩人以滿腔愛國熱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寫了眼中的大自然和萬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藴蓄着希望與新生。表達了詩人對自語的熱愛和嚮往。

六、佈置作業:

1、朗讀詩歌

2、積累課後生字解詞

3、大小練習冊相關習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xnm4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