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精選6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精選6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1

教學思考:

本課在教學時,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具體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 以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為原則。針對現今學生知識面寬、理解能力強的特點,並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為同一板塊的知識體系出發,合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為一課時教學。以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為重點,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只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二、 以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為原則,擴展周長概念。變周長概念“圍成一個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為“圍成平面圖形一週的長度”。這樣處理,既反映了對教材的正確把握,又為學生今後學平面曲線圖形的周長打下了基礎。

第三、 以實踐性為原則。教師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富有一定啟發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之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饋師生互動為原則。運用反饋教學法,儘可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

基於以上教學思考,我設計本節教學過程如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能熟練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2、會解決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逐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知數學是有趣有用的,初步瞭解數學的價值。

2、對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並有探究的慾望。

3、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嚴謹求真、刻苦鑽研的學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是教材第五冊幾何小實踐中的教學內容之一。本課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特徵和理解周長概念基礎上教學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索,驗證猜想,合作交流,推導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在本學期認識了周長,能夠先進行度量,再計算圖形周長。

本班學生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在平時學習中經常進行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學生應該能順利完成。

教學準備:

師:課件,課題,風景畫。

生:紙片、直尺、繩子、方格紙、學習單、喜歡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周長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説説周長是什麼意思?

學生舉例彙報(注意強調看清從哪開始,繞邊一週,回到起點,不能説盒子的周長,強調“面”,頭尾相接,手指要緊貼圖形邊緣)

二、自主探究

(一)準備

1、猜一猜:

媒體演示

師:這是2張風景畫,一張是長方形的,另一張是正方形的,誰能告訴大家畫中的景色?假如要給2張畫鑲上邊框,哪張邊框用料多?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種情況:

①長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兩張用的同樣多;

師:到底是誰的猜測正確呢?我們必須要進行驗證。想一想要求邊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麼?

2、出示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3、驗一驗:

師:請拿出和老師一樣大小的紙片,以及驗證的工具。先指一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分別是指哪裏的長度,再同桌合作驗證並做好記錄。

4、説一説:

師:誰願意向大家彙報一下驗證的結果,並説説你用什麼辦法驗證。

繩子繞一圈,滾動一圈,量一量,將圖片放在方格紙,數一數

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麼?(先量再計算,精確)

(設計意圖:通過先猜測再驗證的活動,養成嚴謹求真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也是數學方法的滲透。)

(二)探究:長方形周長:

1、師:怎麼量?為什麼?(只要量一條長和寬,根據長方形特徵)

怎麼求周長?學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師用多媒體動態、隨機演示把長方形拆成四條邊又合併起來的過程,展示學生的三種不同算法)説出這些算式的意思

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

長方形周長=長×2+寬×2

長方形周長=(長+寬)×2

2、重點引導學生,(長+寬)求的是長方形周長的一半,所以長方形的周長還要再乘2

3、説説上面這幾種計算方法中你喜歡哪種?並説明理由。

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種和第③種方法無論是書寫還是計算都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讓學生尋求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並不強求一致,不過,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優化選擇,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

4、小結,質疑。

師:我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實際練習時,要根據具體題目選擇合適的方法。但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知道什麼條件?(長方形的長和寬)

4、試一試

9米

出示課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壇的周長

(2)學校籃球場長40米,寬20米,周長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長:

1、回到準備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

師:我們已經求出長方形邊框的用料,而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對於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開始的正方形風景畫,它的邊框用料多少呢?請你根據剛才的學習,自己計計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設計意圖: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來的方法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使他們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體驗。這樣的安排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出的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正方形周長=邊長×4,想一想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要用到什麼?

(使學生知道,要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它們的邊長。)

3、小結:從剛才的計算當中,原來給開始的那兩幅風景畫鑲上邊框,所需的材料兩個一樣多。,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對於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已經重點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計算方法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小組去探研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師:小朋友真聰明,不但解決了邊框用料多少的問題還找到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學生重複計算方法。

4、試一試:一張正方形桌子,邊長是80釐米,要為它縫製一張枱布,枱布的花邊至少長多少釐米?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這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通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導出周長算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總結:

三、實踐應用

(一)第一層次:

1、一件你喜歡的物品算出一個面的周長。(學生操作再口頭彙報)(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利用新知解決問題的樂趣)

2、媽買來一塊正方形枱布,邊長是8分米,她打算在這塊枱布的四周縫上花邊,花邊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應用: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如果要圍上籬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層次:

1、選擇題

王伯伯有一塊一面靠牆的長方形菜地,長10米,寬6米,如果要圍上籬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討論:一塊長方形木板,長90釐米,寬60釐米。木匠師傅如圖截去一塊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周長變了嗎?為什麼?

學生回答:沒變(90+60)×2

(設計意圖:為了使練習既讓學生鞏固知識,使他們感到學有所用,又使得每個學生在滿足求,所以我設計的練習按照有層次性、趣味性、貼近生等原則設計)

四、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覺得自己表現如何?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對學自己的反思、總結,不斷地成長)

五、拓展延伸

用16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已經學過的圖形,

1、你有幾種拼法?

2、它們的周長分別是多少?

3、從中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既是所學知識的及時內化,又是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思維的靈活性與深邃性。)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長:6釐米 6+6+4+4=20→長+長+寬+寬

寬: 6×2+4×2=20→長×2+寬×2 長方形的周長

4釐米 (6+4)×2=20→(長+寬)×2

邊長:5釐米

5+5+5+5=20

5×4=20→邊長×4=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交漢等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設計理念

一、創設生動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

在這節課中,通過創設兩隻貓比散步路線的長短這樣一個實例,設置懸念,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開始學習,並且讓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巧設數學活動,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為學生的探究設計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操作.交流等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先説怎樣可以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藉助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初步得同長方形周長計算有哪些策略;通過猜一猜圖形的周長初步感知計算方法,培養了數學直覺;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圖形的周長,讓學生感悟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説説自己比較喜歡哪種計算方法,等等。

三、及時反饋反思,滲透學習策略。

在本課的教學中,對學習過程的及時反饋,對解決問題結束的及時反思,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比如,通過反饋周長的計算方法,暗示性地讓學生注意策略的優化;用試一試的方法教學正方形的周長,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全課小結時,通過交流收穫與體會,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在貓王國裏,有對有趣的好朋友。它們是貓先生加菲(顯示)和貓小姐凱蒂(顯示)。它們倆可喜歡散步啦!加菲每天圍着這個市民廣場走一圈(動畫演示),凱蒂則圍着這片寧靜的湖面走一圈(動畫演示)。這一天,它們卻吵了起來,吵什麼呢,我們一塊來聽聽。(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麼會這麼苗條。乙:不對,不對,我走多,要不我怎麼回這麼健壯。)

引導:看來,如果沒人來幫幫忙,它們可會無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到底誰走得路多些?

引導:加菲和凱蒂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説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加菲和凱蒂散步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

揭題:你想得真快!老師非常欣賞你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揭題出示)

[評析: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設置懸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新課展開

1.提問: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生可能回答:用繩子繞一圈,量一量繩子的長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長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長.寬各是多少,再計算。)

談話: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小組討論一下,在這裏哪種辦法比較合適。説説你的想法。(用繩子饒一圈太訂煩,有侷限性;在不要求精確結果時用步測很好,這兒就不合適。

2.提問:加菲採用了你們的辦法,量出了長方形的長是50米(顯示),寬是45米(顯示),請你猜一猜,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

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討論完成。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4.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願意來展示一下。

5.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要求説清這樣做的道理。

可能有這四種:

(1)50+45+50+45=190(米)這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

(2)50+50+45+45=190(米)先加兩個長,再加兩寬。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問:用這些方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都必須知道什麼?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説説你的想法。

8.提問:數學中簡單明瞭的東西喜歡的人總是多一些。這種同學們比較喜歡的方法還能列成綜合算式願意來説説嗎?那你覺得列綜合算式解答時最應該注意什麼?給大家提個醒,好嗎?

9.小結:現在我們發現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在小組裏説説可以怎樣算長方形的周長。

[評析:由於學生生活經驗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在這裏教師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交流等學習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10.解決了加菲的問題,我們該幫一下凱蒂了,她量得正方形邊長是45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開始吧。別忘了算它後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學生彙報。

出示兩種算法,説明:其實這兩個算式之間還藏着一個有關加法和乘法的數學祕密呢,今後你們説明後了。

[評析: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已使學生感悟到學習方法,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就由學生主動去探索,這樣的設計比較合理,展現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11.提問:原來,兩人走得一樣多,知道了結果,加菲也對周長產生了興趣。它來到籃場(出示書上的圖)。你們願意跟加菲起來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計算。

把書翻到67頁,看看你的方法跟書上的哪一種方法是一樣的。

提問:加菲有點累了,球場服務員兔子女士馬上遞上手帕,貓先生不急着擦汗,卻問我們(顯示:正方形手帕邊長25釐米,它的周長是多少?)

學生口答,並説説是怎樣算的。

三、鞏固深化,聯繫生活

過渡:掌握了方法,再難的問題我們都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就請你們用已掌握的方法再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1.“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口答。

2.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那正方形呢?這兒有幾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現在請你先動手量出需要的數據,再計算。(出示第1.2題)

3.生活中經常需要求長方形的周長。這不貓先生又想給它的鏡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題)。學生搶答,説出算法。

4.星期天,我們的加菲又閒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塊邊長6米的正方形土地種花,考慮到這塊地有可能被踐踏,要在四周圍欄杆,請你幫他算一算,欄杆一共長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這堵牆壁,欄杆需多長呢?(電腦出示圖片)

5.出示第6題。動手拼一拼。(電腦演示拼的過程及結果)

[評析: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於應用,練習過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學生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全課(略)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探索交流,讓學生感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計算。

2、在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裏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探索交流,讓學生感受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能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計算。

教學過程:

一、探索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一)提出問題,測量相關數據。

1、談話:今天的數學課我們還是從黑板説起。同學們都知道黑板的面的形狀是長方形的。工人師傅為了加固黑板,往往要給黑板一週加鋁合金邊。

2、指一指:你知道我們教室這塊黑板大約需要多長的鋁合金邊?誰能來指一指?

3、想一想:要求這塊黑板大約需要多長的鋁合金邊,其實就是求什麼呢?

要求這塊黑板面的周長,你需要知道什麼?

(需要知道黑板的長和寬,)

4、測量:請個同學跟老師合作一起測量

(測量之前先提問:你需要測量幾條長几條寬?為什麼呢?)

(量得數據並板書:長大約4米,寬大約1米)

【例題的呈現沒有給學生提供現成的條件和問題,而是選擇了學生熟悉的黑板作為研究對象。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測量數據,不僅明白了求長方形周長所需要的合適的條件和一般需要條件,而且能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的良好習慣。】

(二)試求黑板一週鋁合金邊的長

1、測量好了長和寬,你能求出黑板面的周長嗎?

2、交流算法:説説自己的方法的意思。

學生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教師隨機板書:

a、4+4+1+1=10(米)

b、4+1+4+1=10(米)

c、4×2=8(米)1×2=2(米)8+2=10(米)

d、4+1=5(米)5×2=10(米)

提問:請用方法c的同學們想想和方法a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你能再説説每步求的是什麼呢?

大家都來想一想d方法,第一步求出的是什麼?你能在圖上指一指嗎?第二步為什麼要乘2?

3、比較:這幾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算法?説説你的理由。

【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都是《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數學活動。在這裏,沒有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把現成的計算公式直接告訴學生,硬把成人思考的解題思路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憑他們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策略去解決問題,然後通過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學生既可以加深對算法的理解,又可以博採眾長,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不引導學生用所謂“最簡單”的.方法,而讓學生自己逐步體會。】

(三)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學校有一片籃球場,看圖:指一指什麼是長方形籃球場的周長。

1、獨立解決

2、交流方法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雖未統一,但總有學生喜歡或已內化的方法。此處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讓學生逐步體會最簡單的方法。】

二、探索交流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正方形手帕邊長25釐米,周長是多少?

(1)學生獨立嘗試。

(2)交流方法,説説是怎樣想的。

學生可能會有下列算法:

a、25+25+25+25=100(釐米)

b、25×4=100(釐米)

(3)比較:兩種算法之間有什麼聯繫?比較這兩種算法,你喜歡哪一種?

【學習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後,教材沒有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也作為例題出現,而是安排在“試一試”中,其意圖十分明顯。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解決這個問題是水到渠成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p63~65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過程,加深對周長的理解,初步形成計算周長的能力。

2.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長方形及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識到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並能理解拼成的 長方形的周長為什麼不相等。

教具、學具準備:實物投影儀一台、長方形正方形紙各一張大的、邊長1釐米的小正方形硬紙片每小組20張。

設計理念:《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設計以這一基本理念為指導,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線”,重社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鼓勵算法多樣化,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課題。

1.提問: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誰來舉例説明周長是什麼意思?

(教師可多讓幾位學生舉例説説,學生的回答肯定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有困難可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三角板、課桌面、樹幹等説起,再逐步抽象到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指什麼。)

2.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紙,讓學生上去指一指它們的周長各是指哪裏的長度。

[通過讓學生説一説、指一指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從形象感知逐漸深入到建立表象的層面,同時也使用權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導入: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舉例以及指一指知道了周長的意思,我們來看生活中的一個問題。

二、探索交流、展開新課。

1.投影出示課本上的例題,學生讀題。

2 .“理清題意。

師:誰來指一指這個籃球場的周長在哪兒,並告訴同學們哪條邊是26米,哪條邊是14米?

師:看懂了題目的意思,誰來告訴同學們你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理解的?

(通過指一指、想一想使學生認識到求籃球場的周長實際上就是求籃球場四條邊長度的總和。)

3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對題意理解得很清楚,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道題你準備怎樣解答?

(這裏注意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自己想的方法來算一算這個籃球場的周長。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做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師: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就知道大家都成功了,誰願意把自己的方法拿到前面來展示一下?

(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方法,同時要求學生説出這樣做的道理。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板書)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這四種:

(1) 26+14+26+14=80(米)

(2) 26+26+14+14=80(米)

(3) 26*2=52(米)

14*2=28(米)

52+24=80(米)

(4)26+14=40(米)

40*2=80(米)

師:大家已經總結了四種方法,用這四種方法計算這個長方形籃場的周長都必須這個長方形的什麼?

(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認識到這裏求長方形籃球場的周長無論用哪種方法都要知道它的長和寬。)

師:請同學們説説,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並説説這種方法的意思。

(這裏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説完整的話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要注意調控課堂。由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理解的角度不同,各人喜歡的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在討論四種方法時可能對第1種方法和第2種方法不屑一顧,從而有些不耐煩,教師要及時對該同學的發言進行肯定並重復,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滲透體現新課標“鼓勵算法多樣化”的新理念。)

師:現在我們發現求長方形的周長有這麼多的方法,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説説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交流後請一名學生總結一下。)

師: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是有這麼幾種,今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求長方形的周長。

4.“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對個別差的可稍作指點。集體訂正後可粗略統計正確情況。)

5“試一試”。

師:通過這兩題可以看出同學們對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掌握得很好,如課換成正方形如何求它的周長呢?(投影出示試一試)

師:這題是老師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再來分析呢?還是同學們償試一下自己解答呢?

[這裏由學生自己作主,充分體現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致力把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地位,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更進一步説明老師心目中有學生,把尊重學生放在首位。]

(學生練習,靜等幾分鐘。)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交流交流各是怎樣算的,同時看看你們那一組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方法?

(討論後請一組派個代表彙報,其它組如有不同意見可補充。)

[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探險索、發現知識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又能使組員之間形成觀點交鋒、思維共享,達到學習互補的目的。]

三、組織練習、鞏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集體訂正時注意瞭解全班的正確率。)

2.“想想做做”第4題、第5題。

(要求學生先默看題目,然後説説對題目的理解,使他們認識到第4題實際上就是求一個長2米、寬1米的長方形的周長。第5題實際上就是求邊長是6米的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這裏可讓前面題目做錯的同學上前板演,再有針對性地訂正。)

3.“想想做做”第6題。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拼圖”遊戲,大家有興趣嗎?(投影出示題目)

師:請各組同學拿出小正方形紙片,同心合力,先按要求拼出圖形,再討論出問題的

答案,同時請組長安排一名同學作好記錄。

(學生動手操作、合作討論,教師可參與其中一組。)

學生到實物投影儀前彙報,肯定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答案。

師:由此可見,用相同個數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個長方形的周長是不相等的。為什麼都是有6個相同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和長方形,周長卻不同呢?你認為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什麼有關?

(這裏讓學生稍作討論,努力通過學生的回答得出因為拼出的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不同,所以周長也就不同,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拼出的長方形的周長與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長短有關。)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麼?(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今天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你有什麼收穫?你能用簡短的話告訴大家嗎?同桌互説,然後告訴大家。

[讓學生自己總結,既可以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使學生從中總結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三年級哦數學上冊P42-44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觀察、測量、討論的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過程,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3.發展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新舊知識的引入。

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請你説一説什麼是周長?

2、課件出示圖形:

問:你們能説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嗎?

根據學生操作演示,板書: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問:你能指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嗎?

根據學生操作演示,板書: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就是它們四條邊的長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誰的周長是多少釐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釐米問:各條邊長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6釐米

2、全班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問:大家都認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學地求出上面圖形的周長,下面我們就用這個方法來求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獨立測量、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①5+3+5+3=16(釐米)

②5×2=10(釐米)③(5+3)×2

3×2=6(釐米)=8×2

10+6=16(釐米)=16(釐米)

問:你們喜歡哪一種方法?(比較取優,歸納方法)

板書:(長+寬)×2=長方形的周長

問:要計算長方形周長時,必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長和寬)

3、試練:一個長方形長5米,寬3米。周長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3

8釐米

學生獨立測量、計算出正方形的周長。

全班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①8+8+8+8=32(釐米)

②8×4=32(釐米)

問:你喜歡哪一種方法?(比較取優,歸納方法)

板書:邊長×4=正方形的周長

計算正方形周長時,必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邊長)

5、試練:一塊邊長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長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釐米長的綢帶能圍一圈嗎?

三、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單位:釐米)。

242

35

2、用兩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

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3、一個長方形菜地長6米,寬3米。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

果一面靠牆,籬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課歸總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呢?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6

設計説明

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需要根據周長的含義,應用圖形的邊的特徵進行探究。因此,本節課注重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1、激發興趣,鼓勵探究。

本節課通過具體情境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探究,通過動手量一量,動筆算一算,探究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公式,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探究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樣性,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在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展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並針對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對照圖形,説出每個算式各部分的實際意義,以數形結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概括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公式,體會數學的抽象與簡潔。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相同規格的長方形卡片和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激趣引入

創設情境。(課件出示)

(1)讓學生觀看課件後思考: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別沿着長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誰走得遠呢?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要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才能知道)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情境引入新課,使學生既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又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讓學生帶着興趣去學習,帶着問題去探究,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實踐探究

1、引導學生探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計算美羊羊走了多遠。

(2)組織學生彙報各組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

方法一 長方形的長是6釐米,寬是4釐米,用2個長加2個寬可以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算式是6+4+6+4=20(釐米)。

方法二 用6×2算出兩個長的長度,再用4×2算出兩個寬的長度,最後把它們加起來,算式是6×2+4×2=20(釐米)。

方法三 先算出一組長和寬的長度和,因為另一組長和寬的長度和與這一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算式是(6+4)×2=20(釐米)。

(3)引導學生概括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①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對算法進行優化。

(學生討論之後,認為方法三最簡便)

②引導學生根據方法三的算式,嘗試用文字表述出來。

(學生討論,組內交流,然後彙報)

③師生共同概括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2、引導學生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計算喜羊羊走了多遠。

(2)組織彙報,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方法一 可以把4條邊的長度加起來,算式是5+5+5+5=20(釐米)。

方法二 因為正方形的4條邊的長度都是相等的,所以還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算式是5×4=20(釐米)。

(3)引導學生討論並概括出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然後彙報。

教師根據彙報板書: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4)比較美羊羊和喜羊羊誰走得遠。

(學生彙報:20釐米=20釐米,美羊羊和喜羊羊走得同樣遠)

3、師小結:通過剛才的探究活動,我們知道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方法有很多,歸納這些方法,我們發現:要求長方形的周長,一定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要求正方形的周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歸納概括能力,同時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鞏固知識,綜合運用

1、完成教材85頁“做一做”1、2題。

2、完成課堂活動卡。

設計意圖:適時地進行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理解。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佈置作業

教材87頁1、2題。

板書設計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vkq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