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藏戲教學設計

關於藏戲教學設計

藏戲教學設計(一)

關於藏戲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準備有關戲曲種類的錄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觀看錄象,感受豐富多樣的戲曲種類。聽一聽,看一看,你能説出這些戲曲的名稱嗎?

2.上節課,我們隨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樂的春節,我們的祖國不僅有豐富多彩的節日風俗,還有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黑格爾曾經説過:“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誌着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生活在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個古文化十分發達,堪稱相當成熟的民族。她所創造的舉世矚目的藏戲藝術之神奇獨特、燦爛輝煌,正好印證了世界智者有關民族成熟與否的論述。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最久遠的戲劇之一。藏戲藝術,劇種流派眾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湧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着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去領略有着悠久歷史,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藏戲。

二、整體閲讀,初步感知

1.閲讀課前導語,明確自讀要求。

2.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後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4.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後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19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三、自主研讀4-7段,感受藏戲形成的神奇。

1.自由讀4-7段,思考藏戲是怎麼形成的,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指名説藏戲的形成,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後提出需要補充的內容。

3.這個傳奇故事最打動你的是什麼?學生自由表達,如唐東傑布為民造福的美好心願,七位姑娘的義舉,……

4.把你的感受帶入文中,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紮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傑布不愧被譽為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一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有他的畫像,接受着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聖和肅穆感。

四、自主研讀8-19段,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研讀主題: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風格;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讀內容,反覆閲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2.集體交流研讀結果,説説你是從哪知道的。

①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

②舞台:沒有固定舞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不受時間限制

3.補充閲讀短文,感受藏戲的地域文化特點。

閲讀材料如下:有人跟我説,一聽到藏戲,尤其是身在他鄉,就彷彿又回到在遼闊的草原上,感受着高原的藍天白雲。這話並不誇張。藏戲的聲音悠遠而鏗鏘,象冰川汩汩的流水,又如高原遒勁的疾風,它是唱者全身氣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豐富,曲調跳動而激越,帶點悲傷,帶點憂鬱,更包含滄桑;藏戲是高原的藝術,自然融入的高原的氣魄與雄渾。它那類似西洋詠歎調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緊緊抓住,一頓一揚,忽高忽低之間,貫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樂,因此聽藏戲實際也是在感悟和體會,一曲一調,一章一節也許正應和了你心靈深處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聽時便邊舞邊合,這便是藏戲唱功的神奇了。

藏戲的形式也大有可説之處,僅面具就多樣而且表意豐富,這有點象京劇,藉助臉譜能夠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過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臉上,藏戲佩帶的面具造型粗獷、抽象。從形狀上分,藏戲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體的,而質地則多為皮革、絨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於顏色的表意:黑色代表陰險,紅色代表權力,黃色代表智慧……傳統悠久,博大精深,這就是藏戲得以傳世的根本所在了。

儘管短暫的接觸,使得我至今還沒有完整的欣賞過一場藏戲。但是以採訪為機緣,在視聽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戲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經注入了額外的意義,它也將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讀後交流:藏戲獨特的地域特點體現在哪?

4.對照開頭,體會寫法。

①再讀8-19段,請你試着用幾句話概括藏戲的特色。

②指名讀1-3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概括的?

③評一評這樣開頭的好處。

5.總結:有着千年悠久歷史的藏戲藝術,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風雨洗禮之後,時至今日,猶如一朵盛開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蓮花,深深地紮根在西藏人民的心靈深處。藏族人民通過它歌頌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現實中的假、惡、醜。可以説,她是藏族羣眾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兒女創造的一個藝術奇珍。

藏戲教學設計(二)

課文分析:

藏戲,是藏族地區普遍流行、在祖國百花藝苑中一個獨具特色的劇種。藏戲藝術有600多年的歷史,比譽為國粹的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課文按説明事物的不同方面為序,以總—分—總的關係結構文章。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領學生了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學習目標

1.學習並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台燈光和道具,僅一鼓一?伴奏;複雜到每個角色都要帶着象徵身份的面具;它漫長到要演出三五天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着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讀文,理清思路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麼?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着面具演出;沒有舞台;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三、朗讀品味,瞭解藏戲的特點

(一)讀第一部分,初步瞭解藏戲的特點

1.找讀前三自然段,説説你都聽出了什麼。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後,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二)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瞭解藏戲的特點

1.默讀8自然段到最後,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着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台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説説你進一步瞭解到了什麼。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説一説顏色象徵了什麼,對角色的什麼特徵作了誇張。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為什麼?(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祕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鬆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三)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1.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2.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台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3.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生讀:20自然段。

4.師生合讀:21自然段。

四、瞭解藏戲的形成

1.自讀後小組討論:唐東傑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髮: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脱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蹟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鬨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誕生了一個為人們接受並讚歎的劇種。

五、總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着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後的今天,仍有着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六、作業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形成及特色。

板書設計:

戴面具演出

藏戲 沒有舞台 傳奇來歷:為民造福 開創藏戲

三五天沒結束

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第二組文章都是介紹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自己獨特的民風民俗。我感覺學生在學這一單元文章內容時,應該非常感興趣,結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戲》一文,感受頗深。現將自己對本節課的反思隨手寫下來,可能會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各界同仁能夠提出寶貴意見。

因為這篇文章極具民族特色,因此課的伊始,我採用了極富感染力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深受感染,然後也都紛紛介紹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藏戲的材料。接下來學生便帶着濃濃的興趣走進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會了相關詞語。然後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然後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簡單的問題隨提隨時解決掉,然後賞析文章,讀一讀,談一談感受,學生針對此環節談得感受非常深刻,並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收集的慾望。整個課堂被濃濃的藏戲包圍。但本節課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質疑的問題不夠深刻,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評價不夠及時等,我將在以後的課堂中逐步完善。

藏戲教學設計(三)

一、教材介紹

《藏戲》這篇課文是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第二組教材是圍繞“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編寫的。《藏戲》這篇課文設計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讀讀寫寫“劇種、面具、激流、發誓、曠野、佈施、鼻祖、柔順、壓抑、能歌善舞、別無所求、蜂擁而至、鋪天蓋地、肅然起敬、美不勝收”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瞭解藏戲的形成極其特色,領悟表達方法。

四、教學設計思路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1、教師表演黃梅戲《天仙配》名段,問: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民間戲劇呢?引出“藏戲”

2、學生簡單説説了解到的西藏地區的有關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

3、學生説説對於“藏戲”自己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檢查交流預習

1、學生小組交流評價預習(3分制)。

2、老師檢查生字的預習情況。

3、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梳理了寫作思路。

(三)、讀閲讀提示,明確要求

默讀課文,想一想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它有什麼特色,再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1、學生獨立閲讀思考。

2、全班交流。

(四)、品讀感悟,合作探究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讀書形式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段落或最受感動的地方,邊讀邊體會作者的情感。然後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可以是受到啟發的,可以是好詞佳句,可以是內容方面的,也可以是表達方面的,可以是讀書方法的)

3,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五)、拓展運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享周圍同學的資料,把想積累的內容寫在積累本上,也可以仿照《藏戲》的表達方法,寫寫你熟悉的一種藝術形式等)

六、教師課堂小結

七、佈置作業

標籤: 藏戲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n2yz2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