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7篇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7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適當練習,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並能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計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的依據:學生學過一些含有兩級運算(如乘加、乘減但都是乘在前面的)兩步試題,這些式題由於乘法在前,所以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向右的。學生已經習慣這種運算,為了分散難點在學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礎上,在引導學生把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並根據綜合算式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重難點: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並進行正確的計算。

2、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把分步和成綜合算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口答列式。老師問:5、3、15分別表示什麼?單價、數量、總價之間有什麼關係?

2、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買水彩筆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説數量關係。

3、出示:買筆記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應該找回多少元?學生口答列式,指名説數量關係。

二、教學新課

⒈教學例題1。

⑴出示例題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⑵出示問題: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數量關係;2、那3、根據數量關係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

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麼?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麼?解決這個問題的數量關係是什麼?【3本筆記本的錢+1個書包的錢=總共用去的錢】

⑷根據數量關係式那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算式呢?請同學們試着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⒉教學例2。

⑴出示問題: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⑵請同學們列出綜合算式,並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麼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麼?為什麼?

⒊總結運算順序。

⑴比較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⑵提問:如果題目中同時出現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麼?

⑶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

三、組織練習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説説每題的運算順序。

(2)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

(3)最後交流結果,並指名學生説説為什麼這樣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仔細觀察第2題找出其中的錯誤。

(2)進行訂正。

(3)指名學生説説每題錯在什麼地方,應該怎樣改正。

(4)提問:在計算這樣的綜合算式時要注意些什麼?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提醒:在計算時,要看清運算符號,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學生獨立計算。

(3)組織比較:每組中兩題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為什麼計算結果會不同?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五、佈置作業:

教材第31頁想想做做第4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課時]:1節課

[教學內容]:對已學過命令的組合使用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養學生綜合利用命令及獨力思考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對已學的命令的正確使用學會如何畫車輪。

[教學難點]:綜合應用學過的命令進行熟練的語言編寫。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遠志多媒體教室廣播軟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正三角形、正六邊形及正十邊形的命令嗎?大家再來複習下怎麼畫。生動手,師講解。

師:要是我們畫的正多邊形的邊數越來越多的話,那麼這個正多邊形就接近圓了,通常我們就用正36邊形來代替畫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麼畫圓。

二、新授

活動一:畫一個邊長為10步的正36邊形

師:大家動手畫個邊長為10的正36邊形

生動手,展示:

大家看看象不象圓了(很接近圓了)

試一試:

1、大家來畫下書P63圖2,想一想可以怎麼畫?

師:除了用正36邊形來代替圓外,還可以用其他邊數更多的正多邊形來表示圓,如360邊,邊數越多這“圓”就越光滑越接近。

2、讓我們來試試畫邊長為10的正360邊形吧。

師:象圓嗎?(不太圓)要是把步數改成1呢?再試試。(象)

活動二:用重複命令畫直徑為80步的車輪(P64圖3)

師:這車輪的輻條長度就是半徑。我們用正36邊形來代替圓,前進命令後就是正36邊形的邊長,已經知道圓的半徑,那麼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正36邊形的邊長=圓的半徑*0。174

正36邊形的邊長=圓的半徑*0。0174

思考下這車輪怎麼分解?(分解為米字形和圓形)

下面大家動手試試看

大家看看上面的命令畫出來的效果怎麼樣?(不好有偏差)知道原因嗎?(不夠圓)那麼怎麼樣才能更好能?(畫360邊的)怎麼修改?

試一試:

1、同學們看看書P65圖5怎麼畫,這個太陽的半徑為80步,光芒長20步,二者間相距10步。

提示:先想想分幾步,每步畫什麼?

(第一步:畫一個圓;第二步:將海龜抬筆移到圓心;第三步:畫類似“米”字形的空心光芒。)

2、大家從書P66圖6中挑選你最喜歡的圖形用LOGO命令畫出來,大小可以自己決定。

[教學反思]

……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山清水秀。同學們知道我國有哪些風景區呢?

(泰山、安徽黃山、杭州西湖)

2、掛圖1,邊看邊問: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3、黃山風景區風光秀麗、景色神奇。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寫了黃山一大奇觀─黃山奇石,現在我們一起去遊覽觀光。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通過預習你從課文中瞭解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2、請大家自己把課文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

3、小小組互相讀,互相檢查,糾正讀錯的地方。

4、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齊讀──按行讀──開火車讀──齊讀。

5、檢查讀課文情況。指名讀,糾正錯誤。

三、把課文讀流利

自己把課文讀流利,給5分鐘爭取讀兩遍,看誰不丟字添字,不重複不破句。

四、學習課文

1、現在你最想先學哪一段呢?為什麼?

(指名回答,以多數學生意見為主。)

例如先讀懂第三段:

⑴ 出示掛圖猴子觀海,指名學生讀第三段,大家看圖邊聽邊欣賞。

⑵ 你最喜歡圖中的什麼,為什麼?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重點理解翻滾的雲海,猴子的哪些特點特別有趣。)

⑶ 自己練習讀出猴子觀海奇石的特點。

⑷ 指名讀,評議指導,範讀,齊讀。

⑸ 讀了這段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這塊奇石的名字叫猴子觀海以及它的特點。)

板書:

猴子觀海 抱 坐 望

2、學習第四段:

⑴ 自己練習讀出仙人指路奇石的特點。

⑵ 指名讀,結合指導,齊讀。

⑶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

仙人指路站 伸 指

⑷ 想想看仙人指出的是通向哪兒的路,那兒的風景會怎樣呢?

3、學習第五段:

⑴ 小組配合練習讀好第五段,體會金雞叫天都的特點。

⑵ 指名讀,師生評議,指名讀,範讀,齊讀。

⑶ 説説金雞叫天都的哪些特點讓你感到非常有趣或喜歡。

⑷ 説説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板書:

金雞叫天都 昂 啼

4、學習第二段:

⑴ 自己練習讀第二段,提出要求:

① 讀出仙桃石的特點。

② 説説你喜歡仙桃石的哪些特點?

③ 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⑵ 集體討論檢測自學情況。

五、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黃山的許多奇石,哪些奇石是你特別喜歡的?你特別喜歡哪些句子呢?為什麼?

六、拓展練習説説、寫寫、畫畫

課文中描寫出來的奇石是那麼奇特而有趣,同學們喜歡嗎?你想不想親自把它們説給大家聽聽;或把它們畫出來給大家看看;或展開想象寫一寫再讀給大家聽聽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做好準備,等一會兒老師要請些同學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説説,或把畫給大家看看。

1、出示要求:

選一塊你喜歡的奇石,把它介紹給大家聽聽,把它畫給大家看,或寫一寫讀給大家聽聽。

2、小組配合或獨立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檢查。

3、指名反饋作業完成情況。

(選擇有代表性的練習作業。)

七、作業

1、想想黃山還有哪些形狀的奇石,可以給它們起什麼名字?

2、用自己的話的把黃山的奇石介紹給家人或朋友聽。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蒐集信息,以及預習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蒐集關於老舍養花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花草能裝點自然,美化生活。人們都愛賞花,有的人更愛養花。哪些同學自己養過花,把你養花的感受説一説。養花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今天,我們學習《養花》,看看老舍先生對養花有哪些獨到的感受。

二、介紹寫作背景。

本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時得了“腰脊骨軟組織粘連”,動了手術。後來在回國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動,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後,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經痛”症——即課文中説的“腿病”。老舍養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後開始的。解放以後,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愛養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羣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

三、驗收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並想辦法記住它。

(2)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蒐集有關老舍及老舍養花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一項。

過程:4人小組學習,由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彙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並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a、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計較、門道、曇花、菊秧、大雨傾盆、狂風暴雨、奇花異草、三年五載、秉燭夜遊、有益身心、勝於吃藥、置之不理、自生自滅

(注意矯正計較的“較”、曇花的“曇”傾盆大雨的“傾”的讀音。)

b.説説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

(注意弄懂“計較、門道、秉燭夜遊、置之不理、三年五載”的意思。)

四、驗收預習第二項,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指生按自然段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敍述順序,(給每一自然段列一個小標題。)思考:作者圍繞養花講了哪些內容?

(為什麼養花;養什麼花;養花要摸門道;養花有益身心;養花使人喜悦;養花使人傷心;養花的樂趣。)

2.談談自己已經讀懂了什麼?

預設:

(1)老舍先生養的都是好種易活的花。

(2)養花很辛苦。

(3)養花能增長知識。

3.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設:

(1)“花草自己會奮鬥”是什麼意思?

(2)養花其實很辛苦,而老舍先生為什麼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養花到底有哪些樂趣?)

五、佈置作業

1.摘抄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瞄準感覺。

從課文中,我們感覺到,花兒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繽紛的色彩,給了我們豐富而敏鋭的感受。自古以來,詩人作家寫花的很多,不同的詩人和作家對花的感覺也不一樣。我們已經初讀了《養花》這篇課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為愛花,所以才養花。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大作家的業餘生活,去盡情體味一下老舍先生養花到底有哪些樂趣?(板書:養花 ——樂趣 )

二、深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出示中心話題:

老舍從養花中獲得了哪些樂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結合中心話題自己默讀、感悟。

2.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穫、討論疑點。

3.全班彙報。

採取一人發言,其他人補充及教師點撥的形式。

預設:着重理解以下內容:

(l)“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小院子裏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可以體會出作者愛花,確實把養花當成了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情感。)

(2)作者養的花沒有奇花異草,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鬥的花草。(這句話中“自己會奮鬥”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麼選擇天氣,不怎麼需要養花技術,就能自己生長。作者愛花,養花,不是為了研究和試驗,而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樂趣。所以作者“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鬥的花。”)

(3)作者養花,不是對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地關心它們。(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過程中,摸出了一些規律,增長了知識,從中得到了樂趣。)

(4)“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這是作者學會養花後的自豪之情的流露,這就是樂趣。)

(5)如此循環,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於吃藥。(“如此循環”指“像這樣循環”。指作者工作的時候,總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裏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後回到屋裏再寫一會兒,然後再出去……這句話是説養花付出的勞動可以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調節,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比吃藥效果還要好。在辛苦中瞭解了勞動的意義,得到了樂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的感情。)

這裏有兩點值得進一步探討。

a.作者為什麼説得感謝它們?(因為養花,作者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了調節,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帶來的腿部不適,代替了吃藥,自然身體好,心裏更高興,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兩次使用“腰痠腿疼”、“熱汗直流”,你認為作者是在抱怨養花勞累嗎?為什麼?(作者不但沒有抱怨養花的勞累,反而從辛苦中體會到了樂趣。“這多麼有意思呀!”這就是作者勞累後的感受,這是苦中有樂,是勞動帶來的快樂。)

(6)、投影出示句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a.讓學生不改變意思,換一種説法:(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

b.這句話説明什麼道理?(勞動可以創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人活着,就應該勞動。)

c.補充空白,強化感覺。

師:a、老舍在勞動中發現了真理,其實我們還可以從他的文中

發現不少真理,繼續讀下去,你也會發現不少真理的。

不勞動,就( ),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聯繫你的生活説説:

不勞動,就( ),這也是真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7)作者養花能得到別人的讚賞,並與朋友分享勞動果實,心裏自然特別喜歡。這也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

(8)菊秧遭災,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鄰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説明作者寬厚待人。當花受到摧殘時,養花的人難免憂傷,這説明作者對花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傷心中表現了作者愛花、惜花之情。

(9)從小貓上房看出了院子裏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 還養着曇花…… 説明:老舍養的花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多。“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誇‘好香’,”這些都説明老舍的花養得很好。對養花充滿了樂趣。

(10)養花的樂趣,歸結起來就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作者從養花中得到這些樂趣。正説明作者愛勞動、愛生活。)

教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此段並隨機板書:

有喜有憂 有笑有淚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熱愛勞動 熱愛生活

即須勞動 又長見識

小結:作者通過養花,掌握了養花的門道,在他眼裏,花草就像孩子一樣需要呵護,這足以看出他對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熱愛。走近自然,珍惜自然,關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

三、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向生活延展。

a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對養花的新認識。

b、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麼瞭解?

(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鬥。)

3、 向課外拓展。

推薦閲讀:老舍的《勞動最有滋味》或《勞動的開端》

四、佈置作業

選擇一種喜歡的花草寫一篇短文,要寫出這種花草的特點和你為什麼喜歡它。如果你養過花,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活動目的:

為了提高全體數學教師的教材鑽研能力,培養教學骨幹,更深入的開展課題(數學優質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教學技藝運用的研究)研究,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教師們能一展自己的風采,學校特舉行此次數學教學設計比賽。

二、參賽要求:

1、參賽對象:以個人為單位,40歲以內青年教師參與。

2、比賽內容:為做到公平公正,參賽教師將抽取現任年級本冊教學內容作為參賽內容。內容由評委選擇確定,即從每個年級選擇五至六個教學內容,再由各年級備課組長抽籤確定本年級具體內容。

3、比賽時間定於第八週星期二下午2:00開始,地點階梯教室,比賽時間為一小時。

三、獎項設置及評審辦法

本次比賽設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3名

四、比賽評委名單:

劉名鬆、李青松、廖香煌、王建明

五、評分標準:

見附表。

興國縣洪門小學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説】

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敍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2、難點是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了解聖誕節,教師蒐集聖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聖誕節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展示一些聖誕節的圖片,播放聖誕節的音樂。

2、介紹一下你瞭解的聖誕節。

3、同學們看過或聽説過各種樹,可是你們見過給予樹嗎?(師板書課題),你能想象出給予樹是什麼樣的嗎?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給予樹是不是像我們同學講得這麼神奇呢?那就讓我們一起找開課本輕聲讀讀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畫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2、自由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⑵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3、檢查讀書情況: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生字。(自己練讀,指名讀,齊讀鞏固)

⑵出示詞語卡片讀詞語。(開火車讀,齊讀)

⑶提出不理解的詞句,討論交流並介紹自己是怎樣理解的。

⑷根據學生的讀書情況,相機出示有關的句子指導讀。

4、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動,做做記號,再有感情地朗讀體會。

三、佈置作業

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讀下面的詞語:

沉默不語、如願以償、仁愛、體貼。

2、説一説上面四個詞語的意思。

二、理解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用──畫出這四個詞語所在的句子,再讀一讀,體會體會。

2、指名讀出所畫的句子並出示:

⑴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⑵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3、聯繫上下文,思考討論這兩句話:

⑴金吉婭為什麼沉默不語?相機指導有感情朗讀有關的句段。

⑵那個陌生女孩有什麼願望?又是怎樣如願以償的?

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用~~畫出媽媽前後心情變化的句子,聯繫上下文想想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學生彙報交流後,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

學生選擇感人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讀。

三、拓展訓練

1、小練筆:

替那個女孩子寫幾句感謝的話。

2、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自己的祝福。

四、總結全文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釋題激趣,整體感知

1、出示課題:

下雨了。

點名讀題。

提問比較:

“要下雨了”與“下雨了”意思有什麼不同?

(“要下雨了”説的是將要下雨了,“要”是將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説雨已經下來了。)

2、啟發激趣:

你知道下雨前有哪些自然現象嗎?

(點名説,收集資料)

3、小白兔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呢?

讀一讀課文。

(點名説)

(貼出小動物的圖像)

小朋友想不想親耳聽聽、親眼看看,感受一下小白兔看到的這些情景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的對話。待會兒,就請同學們扮演這些小動物,喜歡哪個動物就讀那個動物説的話,讀一讀他們説的話。

二、讀讀説説,理解品味

點生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想,他們讀得好不好,在動作與表情方面有沒有小建議送給他。

1、燕子低飛:

⑴ 指導讀小白兔的話,他為什麼要大聲喊“大聲喊”是因為小白兔覺得小燕子跟往日不一樣──往日飛得高,今日卻飛得很低,感到有些奇怪,注意指導學生朗讀小白兔説的話,要讀出急切的、疑問的語氣。

⑵ “我正忙着捉蟲子呢!”感悟,比一比誰讀的好?你能用這個句式説話嗎?

板書:

……正……呢!

小燕子告訴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是要下雨了嗎?”誰能讀讀這句話?與“是要下雨了”比較(小白兔將信將疑,要讀出這句話的疑問的語氣 )。

2、小魚游出水面:

⑴ 指導讀小白兔的話:

語速稍快些,讀出急切、疑問的語氣。

(小魚的行為跟往日不同,小白兔感到奇怪,急切地想知道緣由。)

⑵ 是啊,小魚怎麼有空出來呀?誰能讀讀小魚説的話再告訴大家?

(原來要下雨了,水裏悶得很,小魚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指導讀小魚説的話,語速稍慢,語氣親切。)

可讓學生進行一次情境體驗:學生假想自己是一尾小魚,潛游在水下,感到水裏很悶──稍稍屏住呼吸,然後伸直身子,張口“透透氣”。這樣,可加深學生對雨前天氣悶這一現象的感受。

3、螞蟻搬家:

⑴ 螞蟻知道要下雨了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指導學生讀螞蟻説的話,“是”要重讀,要讀出句子肯定的語氣。)

⑵ 下雨前,螞蟻為什麼要搬東西呢?它們會向什麼地方搬東西呢?

(往高處搬,以避免雨水的衝擊,板書:螞蟻搬東西)

⑶ 聽了螞蟻的話,小白兔又是怎麼做的?它為什麼這麼做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因為此時,小白兔完全相信要下雨了。)

重點指導讀第8自然段,語速稍快,特別要讀出小白兔急切的語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p4x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