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10篇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10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範文10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章:舞蹈基本理論(共一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讓同學們知道什麼是舞蹈和舞蹈的類別

教學重難點:舞蹈的定義與舞蹈的種類

教學課時:一課時,總第一課時

第一節:舞蹈的定義和特性

一、舞蹈的定義

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舞蹈是一種以經過提煉、組織、韻律化了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運用人體動作的姿態、表情和動作流程等構成畫面,創造形象,從而表達某種思想情感的藝術。

二、舞蹈的特性

(一)形體表現性:就是舞蹈用形體語言來傳情達意的特徵。

(二)直觀動態性:就是舞蹈的一切創意都要通過觀眾現實直觀感受到的舞蹈動作來被感知。

(三)綜合展演性:包含舞蹈音樂、舞蹈燈光和舞蹈佈景。

第二節:舞蹈的分類

一、根據舞蹈不同的風格特點來劃分

(一)古典舞:1.中國古典舞2.芭蕾(Ballet)

(二)民間舞:1.以反映該民族風土人情為主的民間舞 2.借用某民族的舞蹈元素,表述特定藝術構思的民間舞

(三)現代舞:反對古典芭蕾因循守舊、脱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傾向,主張擺脱古芭蕾過於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生活。(包含1.美國流派2.德國流派.)

二、根據表現形式的特點來劃分

(一)獨舞

(二)雙人舞

(三)三人舞

(四)羣舞:(主要功能:1.塑造羣體形象 2.營造意境背景 3.外化主要人物內心的一種表現手段。

(五)舞劇:是綜合了舞蹈、戲劇、音樂、舞台美術等綜合手段的舞台表演藝術。

第二章:舞蹈基本訓練(共四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讓同學們熟悉一些舞蹈基訓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舞蹈基訓的地面訓練

教學課時:一課時,總第二課時

第一節:舞蹈基訓常識

一、舞蹈訓練的基本方位:

以舞者所面對的方向來確定的,通常以舞者為中心點,面向正前方為起點,每向右轉45°為一個方位,共分為八個方位(稱1~8點)。即正前方為1點,右前方點,右方為3點……

二、舞蹈常用術語

1.主力腿:指在動作過程中 或造型時支撐重心的一條腿,它對舞蹈過程中的穩定性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動力腿:是與主力腿相對而言的,指非支撐重心的一條腿,在動作過程中可做各種動作,如抬腿、踢腿等。

3.韻律:是指舞蹈中的感覺和規律。它需要舞者在動作時把握這種欲前先後、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韻律感覺,才能把舞蹈跳得富有美感。

4.節奏:是音樂旋律的骨幹,是樂曲結構的基本因素,也是舞蹈動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舞蹈動作都是在一定的節奏規範中進行的。

第二節:地面訓練

一、腳——繃腳、勾腳、半勾腳

(一)繃腳:動作做法:腳背繃緊,腳尖用力下壓,腳底形成弓型,初學者可以通過外力施壓來訓練。

(二)勾腳:動作做法:腳背收緊,腳尖向上勾起,腳跟用力前伸。

(三)半勾腳:動作做法:在繃腳的基礎上,腳尖勾起,腳背保持原樣。

(四)環繞腳:動作做法:(八拍完成)準備姿態,繃腳尖,雙腿併攏,直腿坐地,雙手體側扶地。做法①(由裏向外環繞):1-2雙腳勾起;3-4腳跟不動,腳尖分開;5-6雙腳在分開的基礎上繃直;7-8雙腳尖併攏,還原到準備姿態。做法②(由外向裏環繞):1-2雙腳尖繃直分開,腳跟靠緊;3-4雙腳尖分開勾起;5-6在勾腳的形態上雙腳併攏;7-8雙腳繃直還原到準備姿態。※訓練要求:勾腳要求力量到腳跟。繃腳要求力量到腳尖,並盡力向遠處伸展。半勾腳應注意力量到前腳掌,大腳背用力繃直。

二、腿——壓腿、抬腿、踢腿

(一)坐壓前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繃腳並腿,上身垂直坐地,立腰、挺胸抬頭,雙手體側扶地。做法:上身垂直下壓貼近腿部,雙手經體側至頭頂扶腳尖。上身抬起後,還原到準備姿態。

(二)坐壓旁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坐地右腿體側伸直,左腿體側屈腿,右手扶地,左手託掌。做法:上身向右腿下壓,左手扶右腿。壓左腿時動作相反。

(三)坐壓後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跪坐,雙手扶大腿。做法:壓右後腿時,右腿向正後方伸直,雙手體側撐地,上身向後下壓,注意儘量用後腰,頭靠近右腿,還原姿態時,上身要垂直。壓左腿時動作相反。

(四)躺身抬前腿、踢前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繃腳尖直腿躺身,雙手小七位。抬前腿的做法:繃右腳慢慢向上抬起,注意力量伸展到腳尖,腳尖領先抬起,落地 時要輕。抬左前腿動作相反。踢前腿的做法:在前抬腿的動作基礎上加速踢起落下。

(五)側躺身抬旁腿、踢旁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繃腳尖雙腿併攏,側躺身,面向7點,左手頭頂伸直,右手屈肘撐地。抬旁腿的做法:右腿繃直慢慢抬起,抬 腿時右腿背對右耳。踢旁腿做法:同抬旁腿的路線,向耳旁快速踢起。左腿動作同 右腿相反。

(六)跪抬後腿、踢後腿: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腿跪地,上身稍前傾,雙手撐地。抬右後腿做法:右腿向後伸直繃腳尖,慢慢抬起,注意抬腿時開胯、用腰、腳尖領先上抬。左腿動作相反。踢右後腿做法:在抬後腿的基礎上,快速後踢。

※訓練要求:腿的訓練要保持姿態的準確性。壓腿要注意直膝。身體要伸直,頭手儘量向腳尖靠近;踢腿注意踢起時要迅猛,落地時要輕緩;旁腿動作注意側躺身時腰挺直,臀部收緊,不可低頭,翹臀。

三、胯——開小胯、開大胯

(一)坐開小胯: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腿屈膝,膝底相對坐地,上身垂直,雙手扶膝,立腰、挺胸、抬頭、兩眼平視。做法①:雙手用力壓膝,使膝蓋接近地面。可按節拍上下顫動。注意雙腳開始靠近臀部,訓練中可逐漸響前伸出,擴大角度。做法②: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壓,儘量使胸脯貼近地面。團身慢起,團身時頭向腹部 靠,腰椎儘量彎曲,由後背肌椎一節節向上挺直,還原到準備姿態。

(二)坐開大胯: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腿繃直兩側打開,上身垂直坐地,雙手腹前扶地。做法①:上身垂直向地面下壓,雙手向前伸出,原路線返回。做法②:上身向右(左)下壓,右手扶地,左手託掌,隨身體側壓,左手扶右腳,此動作可 反覆進行。四拍一次,兩拍一次均可。

(三)胯環動:動作做法:(八拍完成)準備姿態,仰卧,雙腿併攏繃腳,雙手小七位扶地。做法①:(內環動):1-2雙腿併攏繃腳抬起90°;3-4雙腿分開向兩側地面靠近;5-8貼地面兩腿向內移動回到準備姿態。做法②:(外環動):1-4 雙腿繃直貼地面分開;5-6從體側面向上併攏呈90°;7-8並腿慢落下到準備姿態。

四、腰——上腰(胸腰)、旁腰、中腰

(一)坐頂上腰:動作做法:準備姿態,綁腳並腿坐,上身垂直,手指尖體側着地。做法:頭、頸、肩、胸腰盡力向後下。

(二)跪下旁腰: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跪坐,上身挺直,雙手背後。做法:臀部慢抬起呈跪立,同時雙手由左下方向右雙晃手,呈順風旗,下旁腰。此動作左右均可訓練。

(三)跪下中腰: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腿併攏跪坐,雙手扶大腿。做法①:臀部抬起跪立向右後下腰,同時雙分手抓住腳踝。做法②:雙手經分手叉腰,向右後下腰。

(四)擰腰: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跪坐,雙手扶大腿。向右擰腰,雙手向前方伸出同時提臀,上身稍前傾,再划向右側,上身隨雙手向右側擰腰,眼看右側,右手撐右腳腳踝,左手頭頂上方自然下垂。向左側擰腰動作相反。

(五)涮腰:動作做法:準備姿態,雙跪坐,雙手山膀按掌。做法:雙手與肩同寬向前伸出,上身前傾(前腰),手帶動上身和頭一起移動到右側(右旁腰),再移動 到後方(中腰),移動到左側(左旁腰),再還原到準備姿態。向左涮腰動作相反。

※訓練要求:下上腰時,中腰垂直,不能塌腰,胸腰向上頂,頸部放鬆,不可憋氣。下旁腰時胯部不能移動,向右側下腰,左側腰向上挑,姿態腰舒展。下中腰時氣息 放鬆,儘量用中腰、上腰,頭向臀部靠近。涮腰時,頭、手、上身要一致,儘量用到每個部位的腰。

教學目的:通過本節課,讓同學們能掌握把杆訓練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舞蹈基訓把杆訓練

 教學課時:一課時,總第三課時

第三節:把杆訓練

一、扶把方法

扶把方法:有兩種。第一種:雙手扶把,身體面對把杆,距把約 20 公分,雙手輕放再把上,兩手間距與肩同寬(男生略寬一些),肩肘自然下垂。第二種:單手扶把,側身站立,單手輕扶把杆,扶把得手放在身體前側。扶把時手不能用力揪把杆,以免影響身體重心的穩固。

二、把杆軟度訓練

(一)壓腿——壓前腿、壓旁腿

1.把杆壓前腿:動作做法:以右腳為例。面向把杆站立,先將右腿放在把杆上,直膝、勾腳(或繃腳),左腿直立與地面保持垂直,雙手扶把杆,上身正對把杆,用上身貼向右腿。壓左腿,動作同上。

節奏8拍一次、4拍一次、2拍一次、1拍一次均可。

2.把杆壓旁腿:動作做法:以右腿為例。右側對把杆,右腿側放把杆上勾腳(或繃腳),左腿直立。右手扶把,左手上舉。側身向右腿下壓,左手經頭上方碰到右腳尖。壓左腿,動作同上。

節奏8拍一次、4 拍一次、2 拍一次、1 拍一次均可。

※訓練要求:把杆壓腿時軟度訓練的一種方法。 可以與地面軟度訓練結合起來有選擇地進行。訓練的節奏可以慢快結合。在做各類壓腿動作時要注意:壓前腿時動力腿收胯使兩胯平行,上身挺直向前伸展,不能駝背,下壓時上身要用力。壓旁腿時,腿不能彎曲,下壓一定要正側身,上身伸展,用耳去貼腿,臀部不能後翹,不能扣胯。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放小鳥》是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第15課。這是一篇充滿着濃濃的人文情懷的文章,講的是姑媽送我一隻小鳥,我非常喜歡,我把它養在籠子裏,可是小鳥不吃不喝。經過內心的鬥爭,我決心放小鳥回家。

這篇課文主要有三大特點:

1.文本內容闖入了學生的經驗世界。學生的生活圈子裏有鳥的影子。看鳥、喂鳥、放鳥,對此學生有過部分或全部的經歷。

2.文本思想觸及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保護鳥類、愛護自然的意識,一旦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相碰撞,自然會迸發出共鳴的火花、成功的火花。

3.文本形式鏈接了學生的想象世界。文本語言文字的表述生動形象,充滿情趣,又自然地騰出空白,給學生馳騁想象、發揮創造的天地,給學生表達感受、口語交際的空間。

二、目標設計:

【認知目標】

1、瞭解鳥是人類的朋友,要懂得保護益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能力目標】

通過觀看小鳥圖片,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培養保護自然界的動物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培養保護自然界的動物思想感情。

【課堂記錄】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用小耳朵認真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鳥叫聲)真是個聰明的孩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跟小鳥有關的課文,板題。

師:瞧,一隻小鳥飛來了,它帶來了可愛的生字寶寶,誰認識?遊戲:開火車。

檢查生字讀音,(學生讀,教師相機評價)

師:你一定喜歡這些漂亮的生字寶寶,一齊打個招呼吧!齊讀生字(點擊課件)

開動小腦筋,要想再見面還記得它們,用什麼好的方法記住呢?

師:同學們這麼用心對待它們,生字娃娃真高興,要帶你們到他家裏做客呢!他們的家在哪裏?(課文)翻開語文書,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低年級學生識字水平存在差異,以形象思維為主,運用媒體選境,製成課件,再現了課文中的生字,讓學生按一定順序來朗讀、記憶,為理解課文內容作好了鋪墊。】

二、質疑探究,初步感知。

姑媽送我一隻小鳥,(板書送)想知道什麼樣嗎?(播放課件)我們看看,説説它的樣子。

師:課文中是怎麼寫的?

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老師一聽就知道這隻小鳥很可愛,看看誰能讀出這隻鳥的可愛!

朗讀指導,評價。(小鳥對你拍拍翅膀,誇獎你呢)

師:把它放進籠子裏,怎麼樣了呢?

生讀第一自然段後一部分。

師:你讀懂了什麼?(想媽媽,一動也不動)

學生交流

(板書:養)

師:同學們懂得的內容真多,相信小朋友們一定也能讀好!

練讀,讀出着急的語氣。孩子們,讀到這,你有什麼疑問?(為什麼一動也不動?)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説,學習生字是枯燥、困難的,而適當運用課件,採用富有動感的畫面和詳細的解説,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合作交流,激發情感。

師: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讀書!

生默讀,一邊讀一邊想:為什麼我給它食吃,給它水喝,一動也不動?

誰通過讀書弄懂了?

這個自然段有沒有不明白的詞語?師點擊課件,出示母子鳥對叫(配鳥叫)的動畫圖(叫喚、焦急)

師配述:小鳥在籠子裏叫,窗外也有一隻鳥在叫,這就是(叫喚)孩子們,用心聽那聲音焦急!

創設情境,練習説話。

師:如果你們就是這隻籠子裏的小鳥,你已經好久沒見到自己的媽媽啦,現在你突然見到了自己想念的媽媽,你想對媽媽説什麼?

生:想回家!

生:想死你了!

生:想和你一起在藍天上飛!

師:小鳥不吃不喝,原來是因為想念媽媽呀,想自由飛翔啊!

師:媽媽找孩子也找了很久,現在終於找到了,而鳥寶寶被關在籠子裏,媽媽會説些什麼呢?

生:孩子,可把媽媽急壞了!

生:兒子,你到哪裏去了?

師:多麼動人的情境,多麼深厚的母子情!你們真是一羣用心體會的孩子,再讀這一段,老師相信你

一定會讀得更好!(大屏幕顯示文字)

生1:突然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對於一年級小學生來説,採用富有動感的畫面和詳細的解説,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昇華情感,理解內涵。

師:孩子們,你們用心感受,太棒了,老師獎勵大家聽一首歌,要用心去聽《世上只有媽媽好》

師:誰來説説感受,(小鳥雖然在籠子裏有吃、有喝,可失去了自由,離開了媽媽,到哪裏去找幸福呀!此時此刻,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看到它這麼痛苦,我決定放了它。(板書:放)

五、放飛想象,課外延伸。

師點擊課件,補述:瞧,小鳥隨媽媽又飛回到天空中了,他們

多麼快樂呀!小朋友,我們能把小鳥這種快樂與感激的心情讀出來嗎?

生齊讀。

師:孩子們,小鳥快樂了,我們就快樂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大自然中的`鳥兒,感受快樂(望着這些美麗的鳥兒,你或許還並不知道,一隻啄木鳥可以保護500多畝森林,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就能吃掉1000多隻田鼠,一隻杜鵑一年就能吃掉5萬多隻松毛蟲,千千萬萬的鳥兒,就象護林大軍,給自然帶來了和諧,給人類帶來了歡樂,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早在1981年,國務院就規定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個星期為愛鳥周。)

師: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有什麼感受?(板書:愛、畫心)有了你的關心,有了我的愛護,人類的朋友鳥兒一定會自由地飛翔在藍天上。

【設計思路及多媒體應用分析:想象情景、朗讀課文,讓學生置身於課文意境中去朗讀,去感受,披文入境,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文本內涵,初步培養了他們的語言感受能力。結合教材的特點,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以知識增長見聞,以求得以課外促課內。】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認知:在感情朗讀中瞭解太陽、北極星、樹木、積雪指示方向的有趣方法。

能力: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情感:感受閲讀的樂趣,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在閲讀中感受自然景物辨別方向的有趣。

教學準備:

學生:複習課文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欣賞圖片,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錄音。

2、文中介紹了那幾種天然指南針?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課文,用橫線勾出文中介紹的天然指南針。

2、導學第一小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教給學習方法,引導合作學習。

引導學生髮現,第25小節都在介紹利用自然景物辨別方向的方法。

重點指導學習第二小節

(1)、自由朗讀這一小節。

是誰,怎樣為我們指點方向?

(2)、為什麼説太陽是個忠實的嚮導?

出示課件:看中午陽光樹影圖。

(3)、自由朗讀這一小節,讀出它的趣味來。

4、師生共同小結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

5、學生在小組內學習35小節。

6、選出小組發言人,向全班彙報學習情況。進行交流。

7、引導學習第6小節。讀了以後,你知道了什麼?

四、朗讀欣賞,引導背誦

1、以第25小節作為指導重點。

2、抽學生背誦課文,並説説自己背誦的方法。

3、全班練習背誦。

五、延伸與拓展,指導課外閲讀

説説你還知道那些辨別方向的方法?

板書設計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中午 太陽 樹影的方向

黑夜 北極星 北極星的方位 細細觀察

陰雨天 大樹 枝葉的稠稀 多多去想

雪後 積雪 積雪化的快慢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夠認讀本課2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多音字“轉、漂、好”

2、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感悟其中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説明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情境圖)一個小男孩望天

説一説:小男孩在幹什麼?(學生各抒己見)

你們的想法太好了,那麼小男孩到底在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使學生懷着期待的心情打開課本。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讀通課文。

2、認讀詞語卡片。

3、小組合作認字,並獎勵小星。

4、老師檢查認字情況。(可開火車讀)

認識三個多音字。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指名讀課文(可分段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後給予評價。

2、老師這裏有幾個問題,用你們聰明的小腦袋瓜兒幫老師想一想好嗎?

(1)小查理仰着頭,是怎樣站着的?

一動不動(板書)

(2)看到小查理一動不動的仰着頭,別人是怎樣做的?(在文中找一找,把找到的句子讀給組內的同學聽,看看你們找的準不準)

班內交流:胖太太……(帶着自己的情感態度讀)

街上的人……

(3)那麼小查理到底在幹什麼呢?(讀讀最後一段,要讀出你自己的感情來呀)

誰能帶着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給大家讀一讀這篇課文。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讓學生在充分的個性朗讀中,體驗文中的感情,領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出文中人們的可笑與無知。

四、拓展延伸、回讀課文。

老師發現有很多同學讀完這篇課文都笑了?你為什麼會笑呀?把自己的想法説給你的同學聽吧。

(課下記在你的小本本上,這是你的收穫呀!)

五、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瞭解生字的字型、字音、字意。

2、注意字的結構,重點區分“買——賣”,強調“止”的筆順。

獨立描紅寫字。

在同學的配合和老師的幫助下學會生字,注意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六、課外積累。

學生回家蒐集有哲理的幽默故事。

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豐富語言積累,發展語感。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啦、梅、蛙、睡”等11個生字。掌握“蟲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養成“邊讀邊思考”的閲讀習慣。

3、藉助兒歌瞭解小雞、小鴨、小狗以及小馬四種動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狀,瞭解青蛙等冷血動物要冬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遊戲鋪墊,揭題激趣

1、開展畫手印的遊戲。老師談話:“小朋友愛畫畫嗎?上課前,老師先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在白紙上畫一畫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畫三幅手掌印:1、五指併攏:2、五指張開;3、大拇指分開,其餘四指併攏。)

2、揭題談話: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蓋在大地上,瞧,這就是雪後的大地!(出示雪景圖片)在這美麗 的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學生讀課題《雪地裏的小畫家》。

3、鼓勵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教師板書問題概要:1、誰?2、為什麼?)

二、閲讀探究,感悟理解

1、初讀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讀對課文;2邊讀邊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讀後反饋,結合訓練:1用“有……有……有……還有……”的句式説説雪地裏的小畫家指的是誰?(板畫動 物圖片)2比一比,下面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A、雪地裏來了小畫家。

B、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理解詞語:“一羣”積累新詞:“三五成羣”)

2、再讀探究。

過渡語:小朋友的學習還真有效率!接下來請大家再一次去讀讀課文,要求還是邊讀邊思考,想一想:為什麼稱這 羣小動物為小畫家?

(1)學生獨立閲讀,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學習成果。

(3)讀讀議議,感悟理解。

1、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從不同方面説説為什麼稱這羣小動物為小畫家?

2、重點句朗讀指導:第三句話讀時稍快,語調有起伏。第四句話朗讀時突出“幾步就成”。

3、討論一:小動物們為什麼能畫出不同的畫面呢?(學生聯繫課前遊戲説一説,然後完成文後練習“讀讀連連”。)

4、討論二:為什麼小青蛙不參加畫畫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下列句段,進行閲讀拓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些動物為了保持體內温度,開始了長時間“睡覺”,這就是動物的冬眠。常見冬眠的動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課堂總結,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説説閲讀課文時應“邊讀邊思考”。

2、教學生字。

1讀對生字;

2記一記“蛙、睡”;

3比一比,口頭組詞:

月()兒()同()我()力()

用()幾()洞()成()為()

四、教學板書

雪地裏的小畫家

誰? 為什麼?

小雞圖-------------- 竹葉(圖)

小狗圖-------------- 梅花(圖)

小鴨圖-------------- 楓葉(圖)

小馬圖-------------- 月牙(圖)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理解文本中夢的含義

二、課型與課時

説讀課,一節

三、預習要求

1、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如有關長城的圖片、歷史、傳説、詩歌等。從而認識長城,積累知識。

四、教學設計

(一)感悟文本, 分享夢

師: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流沙河的詩歌《理想》,懂得了人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才不會迷失方向;學習了《袁隆平的尋夢園》,理解了他為實現自己偉大夢想而奮鬥終身的精神,學習了《航天女英雄》,感受了她勇於為夢想而獻身的優秀品質。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作家劉雨田的夢想。請大家看着屏幕動情地朗讀課文。

(課件:不同季節長城風景圖片,徒步長城沿途風景,如大漠、戈壁、懸崖、大河、絲綢之路等,全文字幕以朗讀語速出現)

師:作者劉雨田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

生:讀書當作家,走遍祖國山河。

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師:好!劉雨田是怎樣去實現他的夢想的呢?

生:讀了很多中外名著。

生:小時候走遍了家鄉;讀中學時遠征北京、武漢;工作後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再後來用兩年時間步行走完了萬里長城。

師:是的,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了,但為什麼又在結尾説:我的夢也還在繼續着?請同學們用他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的句式説一句話。(課件顯示這個句式)

生:他只是一個探險家,還沒有完成作家的夢想,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生:他只是幾乎走遍了祖國的山川,但還有很多地方沒去,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生:大西北資源豐富,但還貧窮,他要為開發大西北作出貢獻,所以他的夢還要繼續。

師:是啊,他還要繼續讀書,繼續行走,為建設祖國作出貢獻,去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

(二)體味內涵,研究夢

師:課文中講的是長城萬里行,為什麼全文始終貫穿着我的兩個夢?這就是我們研究的第一個問題,先自行研究,再同桌或小組合作幫助。

師:好,有研究成果了,我們來交流。

生:有了這兩個夢,才有去實現這個夢的長城萬里行。

生:有了這兩個夢,長城萬里行才顯得更有意義。

生:有了這兩個夢的交代,第25段我將盡快寫出我沿途的觀感,幫助人們認識大西北,熱愛大西北,開拓大西北才顯得自然而不突然,這也是作者在實現他的第一個夢。

師:最後,作者以我的夢還在繼續着結束全文。由此可見,全文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嚴謹的。

師:作者劉雨田的兩個夢之間有什麼聯繫呢?小組研究,看哪個組研究最先出成果。

師:許多同學躍躍欲試,我們來互相交流。

生:讀萬卷書是行萬里路的基礎,沒有知識,怎麼能去旅行

生:沒有文化知識,怎麼能去觀察風土人情,怎麼能去領悟其中的文化意義?

生:行萬里路也是在讀生活的書,作者自己也説: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一輩子都學不完,用不盡。

師:是啊,大自然是一部無字的大書,要讀懂它還真不容易,因此作者説:大自然是無情的,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你是怎樣理解的,請閲讀課文相關段落,然後用他經歷了,讓我們的句式説一句話,去共同感受作者為實現夢想而經歷的艱難困苦。(課件顯示這個句式)

生:他經歷了漫天鋪地的大沙暴和寒流、冰雹的襲擊,無情的自然災害讓我們後怕。

生:他經歷了被困在懸崖上,險些跌進萬丈深淵。身處絕境的險情讓我們心驚。

生:他經歷了身負重荷,半個多月不見人煙,迷失了方向的困境,讓我們好擔心。

生:他經歷了獨處山間,被野狼狂追的危難,這讓我們膽寒。

生:他經歷了夜不識路,多次從山坡滾下的危險,這讓我們心痛。

師:你看,大自然給作者帶來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甚至是生死的考驗,所以大自然是無情的,可大自然又是慷慨的,這是因為什麼呢?

生:因為萬里長城,絲綢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書,我一輩子也學不完,用不盡。

生:因為這本書裏有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

生:因為這本書裏有中華民族的勤勞的智慧。

生:因為這本書裏還有很多的風土人情、民族文化。

生:因為讀這本書還讓作者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師:是啊,大自然確實是慷慨的,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這也説明作者在實現自己的夢想的過程中需要付出:

生齊:艱苦的努力。

師:好,請同學們再動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為實現夢想而克服困難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

(三)敞開心扉,放飛夢

師:同學們,你們風華正茂,正處在多夢的黃金時代,也許你的夢想是做一個探索大自然奧祕的科學家,或是做一個熱情奔放的文學家,或是做一個引吭高歌的歌唱家,或是做一個教書育人的老師請你把你的夢想大聲的告訴所有同學,要求用我的夢想是我希望的句式説出。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懲惡揚善,打擊犯罪的警察,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所有人能安居樂業。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探險家;我希望我能為祖國發現更多的資源寶藏。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大文豪,希望我能成為第一個拿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

生:我的夢想是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希望我能為治療癌症和艾滋病做出貢獻。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1.教學目標

1.理解成數的意義,會進行成數和分數、百分數之間的互相改寫。

2.能應用成數進行有關的計算,進一步提高百分數實際應用的能力。

2.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理解成數的意義,正確解答有關成數的實際問題。

學習難點 能把成數轉化為百分數後,再根據解決百分數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教學用具

教具準備:PPT

4.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5分鐘)

出示新聞消息。

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產二成。

2.某商場因經營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減少一成。

3.今年某省參加高考的學生中,男生佔六成。

請你選擇一句,説説它是什麼含義。

同學們解釋得到底對不對呢?學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知道了。

板書課題,進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25分鐘)

1.理解成數含義。

學生預習教材第9頁1~3自然段。

(1)思考:什麼是成數?

(2)舉1~2例説明成數含義。

學生獨立預習後小組交流。

指名學生彙報預習情況。

教師小結。(根據學生彙報的成果適時講解、板書。)

2.教學例2。

(1)出示例2:某工廠去年用電350萬千瓦時,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今年用電多少萬千瓦時?

(2)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①“今年比去年節電二成五”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②這道題是把誰看成單位“1”?

學生小組交流後彙報交流結果。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板演後集體訂正。

(4)總結提升。

有關“成數”的問題和前面學習的百分數問題相比,它們有什麼聯繫?

學生集體交流後,指名學生回答。

學案

學生閲讀新聞消息,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1.(1)預習教師佈置的內容並解決提出的問題。

(2)舉例説明成數的含義。

2.(1)學生思考例題。

(2)組內交流,談談自己對本題的理解。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此題。

(4)學生談談此題與百分數問題的關係。

三、鞏固練習(5分鐘)

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提出問題:把誰看作單位“1”?和例題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

2.完成教材第13頁第4題。

四、總結收穫。(5分鐘)

1.説一説本節課的收穫。

2.佈置作業。

五、課堂小結

“成數”對學生來説是個陌生的詞語,教學開始,呈現幾則含有成數的例子,讓學生充分表達對句子含義的理解,由此引出本節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教學中,主要採取“放”的形式,首先讓學生預習教材,並通過小組交流理解“成數”的含義;其次,讓學生根據例題進行分析,獨立列式計算;最後,通過對比,總結出成數問題與百分數問題的關係,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六、課後習題

1.把下面的“成數”改寫成百分數。

三成(30%)六成(60%)

七成五(75%)十成(100%)

2.把下面的百分數或分數改寫成“成數”。

40%(四成) (七成)

(九成五)85%(八成五)

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蟲害嚴重,比去年減產了一成,去年的產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450×(1-10%)=405(千克)

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產量是405千克。

4.文化小學有學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學生沒有參加意外事故的保險。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多少人?

答案:1200×(1-15%)=1020(人)

答:參加了保險的學生有1020人。

板書

成數

三成 = 3/10 =百分之三十

五成= 5/10 = 百分之五十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是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

3、指導學生讀好問句的語氣,並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本課生字,並在此基礎上讀好課文。

【教學難點】

讀好本課出現的問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遊戲導入(指尾巴)。人沒有尾巴,可是有好多動物有尾巴,誰來説説哪些動物有尾巴?

今天,森林裏有好多動物聚到一起,他們要舉行一個特殊的比賽?你們猜他們要比什麼?(板書:比尾巴)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誰;比什麼;結果)

二、初讀課文

學習1、3小節

過渡:書上P83也就有答案,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

1、有誰來參加比賽了?哪位同學願意充當來宣佈一下參賽選手的名字?其他同學聽他的發音正確洪亮嗎?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

帶音指名讀。不帶音讀。全班讀。

2、誰能把選手的名字完整的播報一遍,説時用上有有還有)

3、全班齊説。

三、細讀理解

過渡:運動員們就要入場了,誰願意做小領隊把運動員帶入場。(放音樂,學生貼小動物圖片。)

比賽就要開始了,想不想當評委?現在我宣佈:我是這次比賽的主裁判,請各位評委保持安靜。我來宣佈第一個比賽項目,他們要比什麼呢?

出示:誰的尾巴長?

1、這是什麼句?範讀,學生讀。這只是其中一個項目,還有五個呢?誰願意接着宣佈?

隨機處理:長──短

一把:還有什麼能用一把?彎彎:

扁扁:

2、誰能把這六個項目完整的播報一遍。其他同學做手勢。

3、學習2、4小節

過渡:比賽進行了一段時間,評委們看看比賽結果怎麼樣?快讀讀。

那位評委先來播報比賽結果?邊播報邊貼上比賽結果。(學生貼)

師生:指黑板;生生:看書;分組

四、拓展

1、其他小動物也來參加比賽了,如果你認識他就大聲喊出它的名字。

2、用誰的尾巴像什麼説一句話。

3、也可説説其他動物。

4、用誰的尾巴怎麼樣提問,並做出相應的回答。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失、級”等14個生字,會寫“同、工”等6個生字,引導學生進一步自主識字並感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講究衞生,愛護環境的習慣。

教學重點

識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一張失物招領)“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它是用來幹什麼的?”(當你拾到了東西,沒人領的時候,就需要帖這樣一張“失物招領”)

老師這裏就有一則“失物招領”,這上面都寫了些什麼呢?

1.出示書上第二幅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2.教師小結: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遊時發生的一件事,為什麼老師的手裏會拿着一個垃圾袋呢?學了今天的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

3.找學生讀課題,認讀“失”字,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失物招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1、自己讀一讀課文,看看這個“失物招領”講了一件什麼事?

(彙報自讀情況)

3、檢查預習:

小朋友們,自學的能力是越來越強了,那現在老師考一考你:

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8個自然段)

4.檢測反饋:指名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師生共同評價。

(1)、自己讀一讀課文,看看這個“失物招領”講了一件什麼事?

5.輕聲讀課文,要求把句子讀通順,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想一想:讀後知道了什麼。

三、再讀課文,認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讀一讀,記一記。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記住了字音,再互相説一説怎樣記住字形。

3.檢測學生學習生字情況。

(1)讀準字音:藉助拼音讀生字。(教師強調讀準後鼻音:同、工、請、雙;前鼻音:觀;翹舌音:失、專、準;平舌音:才)

(2)巧記字形:交流識記字形的方法。(引導學生説出在哪裏見過這個字;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如熟字帶生字的方法:失—先觀—現工—江準—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人—隊又—雙青—請見—現格—各比較“洞—同請—青各—格”感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3)理解字意:練習用“級、同、工、專、隊、才”組詞説話。

(4)再現檢測:去掉拼音,練讀生字、詞語、句子(自由讀、開火車讀)

句子:

①放學了,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在操場站好排,準備回家。

②剛才同學們還圍在老師身邊,上課鈴聲一響,他們就馬上回到各自的座位上。

4.複習鞏固:形近字比較,完成書後練習:

讀讀比比認

(認真) 準(準備) 先(先進) 各(各自)

隊(少先隊)難(難題) 失(失去) 備(備課)

四、指導書寫,強化記憶

學習寫“同、工、專”

1.觀察思考: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寫這三個字應注意的問題。

2.引導學生書空筆順。

3.教師範寫。

4.學生描紅、練寫。

五、佈置作業

讀課文並思考:

課文中的“失物”指的是什麼?這些“失物”的主人是誰?失物是怎樣被主人認領的?主人又是怎樣處理它們的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在新的語境中複習認讀字,寫好六個字。在“整體交互”的語文活動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情境,經歷發現的過程。動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在生活中關愛他人。

教學重點:

體會薩沙三次發問的心情,引導感情共鳴。

教學難點:朗讀人物對話。

教學準備:

1、助讀課件。

2、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讀懂讀通了課文,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認識了14個生字,寫了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在新的語境中複習認讀字。

2?聽寫含生字的4個詞。

3?背投:“森林中一家四口在遊玩,他們當中誰是最弱小的?”“可是這個孩子卻不服氣,”板書課題。“他做了什麼事,證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

二、深讀課文

1?快速讀課文,把寫野薔薇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通過對比閲讀,談個人感受。

2?薩沙和你們一樣,也想做一個強者去保護弱小。課文從第三段開始給我們講了一個生動的故事。自由讀3~9段。

3?指導讀好薩沙的三次問話。

(1)讀3~4段,背投薩沙的話,討論此時薩沙是怎麼想的。

(2)讀5~6段,對比閲讀,體會薩沙不服氣,不承認自己弱小的心情。

(3)讀7~9段,背投薩沙和媽媽的話,體會人物心情。

4?分角色朗讀3~9段。

5?薩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在生活中他是怎麼做的呢?引導説出例子。

三、指導寫字

1?觀察6個生字有什麼相同點,不同點。

2?由學生提出最難寫的字,寫時注意什麼,教師範寫。學生評價。

3?學生交流其餘的字書寫時要注意什麼。學生自己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p2y3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