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9篇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9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彙總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等詞語表達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地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重點:從語言描寫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深刻含義。

教學流程:

一,感受課題,造勢

1,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2,讀讀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3,你會怎樣讀這個課題呢?

1)突出“游到”,青年畫技高,使人讚歎;

2)突出“紙上”, 青年畫技高,令人驚奇。

二,品讀課文,賞析

1,魚為什麼能游到紙上?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

學生自由回答

請用青年説的一句話回答:先游到了心裏。

哪些描寫可以看出魚已經游到了青年的心裏?默讀課文,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筆下所畫全是金魚,和魚合二為一,魚游到了心裏。

(全班齊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青年是怎樣畫畫的呢?讀一讀,理解“每個部位”,瞭解金魚的各部位;

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讀一讀,瞭解分號的作用,理解工筆細描——畫得深入,理解揮筆速寫,畫得流暢生動。

老師重讀“每個部位、很快地”等詞,指導朗讀。

2,魚為什麼能游到青年的心裏呢?帶着問題,邊讀邊想邊畫——找出段落、標出句子、圈出詞語。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説他“特別”,因為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説一句話。

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感悟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

讀讀第一段文字,讓學生找一找有意思的詞語,説説自己的理解。

導讀: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老師提問聲調越來越高,情緒越來越激動,感染學生。)

別驚擾這位青年,我們悄悄地讀讀這段話。指導朗讀。

2)想像青年的日常生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導讀:每個星期天,青年來到玉泉,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而他不會忘記的,是什麼?

再次追問: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想一想,星期六晚上他在做什麼?星期五、星期四、星期三呢?走路時他可能在想什麼?吃飯時、睡覺時、在夢中呢?

指導朗讀,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三、提煉思想,知情

1,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我們用什麼詞語讚美他?

列舉10個詞語,進行一分鐘背誦練習。

2,我們從中要學習什麼呢?介紹古往今來的經典勵志故事。

四、啟思練筆,導行

通過今天的學習,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給你什麼啟示?結合自己的情況寫一段話。

對練筆進行評點。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

⑴ 朗讀課文,歸納要點,把握文章,訓練學生 概括理解能力。

⑵ 瞭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快速閲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討論、歸納。

⑵ 體會本文生動描寫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的珍愛動物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傾心大自然,迴歸大自然、與自然和諧發展。

【教學重點】

1、理解説明對象和特點;

2、理解作者的情懷;

【教學難點】

對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學方法】

1、讀、悟、賞教學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圖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當第一羣大雁來到我們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們歡呼着旅行,喧鬧着聚會,寂寞了一冬的沼澤地因此增添了許多情趣和生機。美國著名論理學家利奧彼德對大雁情有獨衷,他把大雁看作與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創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懷着對大雁喜愛、欣賞的心情,觀察大雁的種鍾活動情景。下面就讓我們隨着作者的筆觸走進大雁的世界。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解文章大意:

1、教師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感受文章主旨。

明確:文章描寫了三月大雁的歸來,覓食前後的鳴叫,孤雁四月間羣居沼澤時的鳴叫,即歸來、覓食、集會。

2、領悟文章的主旨:

明確:作者從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親情、聯合的觀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詩意。

三、品讀課文,感悟理解

探究思考:

1、作者筆下的大雁有那些特點?

2、找出文中作者對大雁的觀察和描寫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3、朗讀下面句子,説説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⑴ 一隻燕子的來臨説不了春天,但當一羣大雁衝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它們濺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學生討論、交流、最後明確:

1、⑴ 來的季節是三月天

⑵ 飛行的路線是筆直的

⑶ 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鳴叫

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

⑸ 愛覓食玉米粒

⑹ 常六隻列隊飛

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擬人等説明方法,使文章充滿生動性、趣味性。例如;烏鴉通常被認為是筆直飛行的,但與堅定不移的向南飛行200英里直達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飛行就成了曲線。

又如:第一羣大雁來到這裏,它們便向每一羣遷徙的雁羣喧嚷着發出邀請。

3 、⑴ 這一句寫出了大雁給人們帶來春天的氣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⑵ 這一句表達了人們對大雁的喜愛與期盼。

小結:濃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字裏行間注滿了愛鳥之情。他對大雁的遷徙飛翔由衷欽佩,對大雁的種種叫聲由衷喜愛,有時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筆墨中也飽含愛意。

四、賞析課文,深刻領悟

品味文章的形象性。讓學生再找幾個擬人句,進一步體會其

特點。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並茂。如春雁的來時的低語,覓食前後的鳴叫,返回後的論述,晚上大雁的集會等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五、學生質疑問題,合作研討,釋疑存疑

學生選取語段閲讀,提出一個最急於解決的問題,大家討論作答。

六、拓展訓練

讓學生回顧學過的詩歌,積累有關雁的詩句。

如:

1、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七、課堂小結

《大雁歸來》為我們唱響了一曲田園牧歌,引人嚮往,發人深省,一種平靜的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否值得以犧牲自然的、野外的和無拘束的東西為代價?曾幾何時,我們遠離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鋼筋作成的閣樓裏,生活簡化的只剩下自己,環境濃縮得只剩下公園,一切純樸的本質的自然的東西,從我們的視野中悄然離去。感謝利奧彼德,他讓我們明白了:熱愛自然,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世界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才有瞭如許的生機和情趣。我們要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才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恰當的定位。

八、佈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閲讀《大自然警鐘常鳴》一文,談一談自己的感想。

【板書設計】

大雁歸來

知識性 保護動物

大雁歸來 抒情性 和諧共處

趣味性 熱愛自然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瞭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瓦爾登湖》。

2、 能力目標:①品味文中含意豐富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②體會和學習文中寫景的技巧。

3、 情感目標:①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理念和樸素的思想。②學習梭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

①品味文中含意豐富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②體會和學習文中寫景的技巧。

三、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理念和樸素的思想。

四、教 法:目標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

五、學 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 時: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田園詩人陶淵明有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就是《桃花園記》,作者筆下的桃花園,成了許多現代人嚮往的生活環境。無獨有偶,在100多年前美國的詩人梭羅寫了一本題為《瓦爾登湖》的散文隨筆,裏面的湖光山色美不勝收,現在,就讓我們走出煩囂的都市,跟隨着梭羅走進瓦爾登湖,感受那妙不可言的美吧。

(二)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亨利·梭羅(1817——1862),美國的作家、詩人、哲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他受愛默生思想的影響,選擇了積極的政治生活。1845年,28歲的他單身隻影在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過了兩年多的自耕自食的生活。《瓦爾登湖》是他對兩年林中生活所見所思所悟的記錄。

(三)學習生字詞:

1、 字音深邃 (suì) 葱(cōng)鬱 俯瞰(fǔ kàn) 黛(dài )綠 渲染(xuàn rǎn) 調(tiáo)和 模樣(mú yàng) 一泓(hóng ) 菖蒲(chāng pǔ) 熠熠(yì yì) 黃澄澄 (dēng dēng)

2、 詞義湛藍:深藍(多用來形容天空、湖海等)。上溯:從現在往上推(過去的年代)。嬉戲:遊戲。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如許:如此這樣。罕有其匹:很少有與它相當的。

(四)自主、合作探究:

1、 作者是怎樣寫湖水的顏色變幻的?

2、 為什麼“近岸的湖水呈現一片鮮嫩的碧綠”?這説明了什麼?

3、 作者在文中説:“在我所見過的特異之物中,或許瓦爾登湖最為奇崛,它一直堅持着自身的純潔。”結合課文説説瓦爾登湖是如何“堅持着自身的純潔”的?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的?

4、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

(五)分析、明確:

1、 根據課文內容,給課文劃分層次,並歸納每層的大意。明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瓦爾登湖的面積、周圍環境及湖水的特點。第二部分(2——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湖水的奇幻的顏色和清澈純淨。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歎世事更替,但湖水依舊清純、碧綠。

2、 文章第一段的“瓦爾登湖風光秀麗,但並不雄奇,……未必能領略到它的魅力。”這句話有什麼作用?明確:為下文細膩描寫湖水的奇幻的顏色和清澈純淨作鋪墊,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心跟瓦爾登湖已融為一體,才挖掘到瓦爾登湖一般人所不能領略的魅力。

3、 作者是怎樣寫湖水的顏色變幻的?明確:遠近結合,動靜相生,有點有面。從多個角度觀察和描繪顏色的變幻。

4、 為什麼“近岸的湖水呈現一片鮮嫩的碧綠”?這説明了什麼?明確:這或許是天空的湛藍與地面的沙石的褐黃調和了的效應。這説明了瓦爾登湖的水本身並沒有顏色,是由於湖水太純淨而產生的折射或倒映緣故。

5、 作者是怎樣寫湖水的清澈的?明確:通過在湖中潛游人“猶如大理石一樣潔白”、“湖中嬉戲的魚的條紋”、“掉到湖中不動的斧子”、“潔白的鵝卵石在湖底延伸一兩杆之後便是細沙”及“綠亮亮的水苔”等細節描寫來襯托湖水的清澈。

6、“斧子掉到湖中又鈎起來”這一細節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明確:襯托湖水的清澈,反映作者的心跟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已融為一體,也揭示了作者閒適、悠然自得的心境。

7、 章的最後一段寫到“濛濛細霧”、“習習南風”、“金色的春雨”和在湖上遨遊的野鴨、天鵝等景物,這些景物的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明確:這些景物的描寫,充分説明了瓦爾登湖不僅美麗、純潔,而且充滿生機。也充分抒發了作者對瓦爾登湖的深厚情感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8、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明確:《瓦爾登湖》的語言雖樸素卻明麗,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效果。這是因為作者的心跟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融為一體,才對純潔無暇的瓦爾登湖作如此精彩的描寫。但在這簡單直白的語言裏,不難看出其藴涵的哲理——只要你願意,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你完全可以輕鬆的去克服你的無聊、無趣和寂寞,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六)小結:

文章用樸素的語言描寫了瓦爾登湖的湖光山色。文章首先介紹瓦爾登湖所處的位置、大小和四周的環境等情況,為下文的展開作好鋪墊。接着從各個角度來描寫湖水,瓦爾登湖的湖水顏色變化奇幻,隨着遠觀近看,四季流轉,氣候變化,湖水會呈現不同顏色,讓人歎為觀止。瓦爾登湖的湖水清澈純淨,在這裏,湖水不僅清可見底,而且純潔無暇,毫無污染。隨着作者的娓娓道來,讓人覺得這一派美麗幽靜的自然景象已跟梭羅的心融為一體。寧靜、純潔的瓦爾登湖正是作者樸素淡泊心境的反映,他在這裏躬身耕種、採果垂釣,從容悠然;他在這裏傾聽松風天籟,靜觀湖光山色,玄思妙想,無拘無束。文章的最後,作者用毫不掩飾的喜愛之情讚美了這個不僅純潔無暇而且充滿生機的瓦爾登湖。在《瓦爾登湖》裏,梭羅以他古老的生活方式告訴世人,將自己融於自然,自己的心靈就會像美麗的瓦爾登湖一樣,生活得平靜、自在、坦然、簡單而又不蒼白。

(七)作業:完成課後思考練習一、三兩題。

(八)板示設計: 瓦爾登湖梭羅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紹瓦爾登湖的面積、周圍環境及湖水的特點。第二部分(2——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湖水的奇幻的顏色和清澈純淨。 遠眺而現對瓦爾登湖的讚美 [近觀而現 奇湖水顏色 站在同一點上,湖水忽藍忽綠 幻 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的角度湖水的顏色都有明顯的變化對大自然的熱愛深卻見物 純湖水清澈 水中撈斧 淨游泳所見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感歎世事更替,但湖水依舊清純、碧綠,充滿生機。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殘疾青年不計得失,想方設法幫助“我”的'優秀品質,體會“我”得知真相後的深深感激之情。

3、瞭解作者巧妙設計懸念的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及難點】

學習殘疾青年不計得失,想方設法幫助“我”的優秀品質,體會“我”得知真相後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等。

【教學過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構建閲讀話題

1、揭示課題。

2、引導學生就課題進行質疑,激發閲讀需要。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讀課文,通過或聯繫上下文、求助同組同學等弄懂新詞。

2、點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正音。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教師出示提綱:

白讀書──受責怪──賣馬草

買馬草──遇好事──心裏樂

送馬草──明真相──直想哭

2、學生依據提綱,速讀理清脈絡。

四、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抓住重點,指導讀懂:

隨機出示描寫攤主語言的句子,適當提問點撥。

如:“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他急了……”“他拍着我的肩頭,輕聲説道……”等。

教師作適當補充。

2、遷移運用,指導讀好:

⑴ 你怎樣看待攤主説謊?

⑵ 你覺得殘疾攤主是個怎樣的人?

⑶ 引導學生讀有關語句。

五、課後拓展練習

收集身邊感人的助人為樂的事例,在語言實踐課上説給大家聽聽。

六、板書

別餓壞了那匹馬

白讀書──受責怪──賣馬草

買馬草──遇好事──心裏樂

送馬草──明真相──直想哭 學生齊讀。

學生提出疑問。

學生根據要求自讀課文。

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

學生討論。

學生交流文章分段情況。

指名學生朗讀出示的句子。

學生對這些句子提出疑問。

學生討論解決。

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朗讀有關的句子。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與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2、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月球的神祕和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看圖説話:

師:先請同學們來看這樣一幅畫,你看到了什麼?

媒體出示圖片配樂。

學生説。

看到如此美妙的情景,你想到了些什麼?

學生説。

老師把你們所想到的用一個詞來概括──遐想

(板書:遐想)

師:在黑暗的夜空中,出現的那一輪月亮是那麼迷人,引起了我們無限的遐想。

出示句子:

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從哪兒來的?上面有些什麼東西?它跟地球一樣嗎?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你能來讀讀這幾句話嗎?──自己練──你覺得怎樣才能讀好它?(自言自語,充滿想象)──生説──指讀。

2、揭題:

月亮是那麼清幽,那麼神祕,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這輪明月,總會激起無限的遐想。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來探索──月球之謎。

(板書課題:22、月球之謎)

二、自讀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要據老師的要求,自己來讀讀課文。

要求:

1、給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劃出生詞,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通順,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找一找,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謎”?

學生自讀。

反饋:

1、出示詞語: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祕、努力、登上、估計、年齡、神祕、探索(小老師領讀──齊讀)

2、課文共幾個自然段?我們請一個小組開小火車讀。其他同學仔細聽,老師等會要請他評一評。

3、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評讀。

4、讀通難讀的句子:

月球上滿是塵土、巖石和環形山,沒有水,沒有任何生命。

(注意不漏讀“滿”字,不讀破句。)

三、精讀品味

1、課文讀通順了,老師請同學們再快速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中寫了哪些月球之謎。

2、反饋,媒體出示:

月球是從哪兒來的?

上面有些什麼東西?

它跟地球一樣嗎?

難道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

為什麼不同植物在月球塵土中生長情況不同?

難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齡還大?

月球的火山活動比地球還早?

3、師:老師把同學們説的月球之謎都打出來了,那你們看看,能給這些月球之謎分分類嗎:

⑴ 可以按照登月前,登月後劃分。

⑵ 可以按已解之謎,未解之謎分。

4、那登月前的月球之謎有答案了嗎?你從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⑴ 研讀月球的奇異景色:

請同學們來讀讀這段話,看看,你能從這段話中讀懂些什麼?

① 我瞭解到首次登上月球的是美國的兩名宇航員。

② 我瞭解到登月的時間是在1969年7月20日。

③ 我瞭解到月球的樣子……

課文中有一個詞來評價宇航員所看到的月球

奇異(板書)

你看到了哪些奇異之處?奇異在哪裏?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請學生遐想)

出示圖片:如果你是宇航員,你第一眼看到這樣奇異的景像,感覺怎樣?

(驚訝、奇怪、激動)

懷着這樣的心情,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試讀──指名讀──小組讀

同學們,這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在這之前,人們為了探究月球的真面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當宇航員一腳踏上月球表面時,你認為他們的心情又會怎樣?

(激動、自豪)

懷着這樣的心情,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齊讀:

這是小小的一步,卻是整個人類偉大的一步,它承載了全人類的夢想,跨過了五千年的時光。那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一刻啊!可宇航員們為了這一刻,付出了多麼巨大的努力。

媒體出示資料,請同學們來讀讀:

面對這麼偉大的宇航員,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四人小組討論──指名交流。

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宇航員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出示: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 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齊讀: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祕,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⑵ 研讀月球難解之謎:

登上月球,僅僅是探索月球奧祕的開始,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登上月球后發現的難解之謎:

媒體出示四個月球之謎。

你能根據課文猜想一下這些月球之謎的答案嗎?

(板書:猜想)

這些難解之謎現在有答案了嗎?你無法確定,老師甚至是科學家也無法確定,真是令人費解啊!

(板書:令人費解)

這一部分你準備怎麼來讀?

四、小結

月球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人類探索月球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隨着對月球的探索和研究,還有更多的月球之謎被提出來,但老師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同學們會加入到解開這些謎團的隊伍中去,讓月球不再有謎。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杜甫的《絕句》全詩僅二十八字,描寫的景物卻極有特色。詩人寓主觀之情於客觀之景,寓胸中之意實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尤其是詩人巧用數字入詩,“兩”、“一”、“千”、“萬”四個字,虛實結合,時空結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

本詩的第一句是“兩個黃鸝鳴翠柳”。黃鸝在柳枝上鳴叫,詩人指明“兩個”,説明鳥的叫聲不是嘰嘰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對鳴,歡快而不嘈雜,熱鬧而不喧囂。第二句是“一行白鷺上青天”。白貴鷺向藍天飛去,從“一行”可見此鳥排列有序、漸次遠去,而不是轟然飛散,各奔東西;再用上了一個“上”字,更顯示了白鷺奮力高飛、展翅向上的姿態。

第三句是“窗含西嶺千秋雪”。“千秋”一詞是虛指,出於詩人的想象,它賦予了“雪”這一靜態景物以滄桑之感。千年不化的積雪似乎在訴説着什麼、見證着什麼。“窗”中之景雖小,卻由此可感受時間之縱深。第四句是“門泊東吳萬里船”。船停泊在門前的碼頭邊,也是靜態之物,但因其行程“萬里”,使人頓覺天地開闊,似插翅而難及。“門”外之景也不大,卻由此可感受空間之廣袤。

以上四句描寫的是詩人當時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見的景色。前兩句中“兩個”、“一行”是實指,“黃鸝”與“白鷺”,“翠柳”與“青天”,兩兩相對,四種景物,有聲有色,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清新動人的圖畫,表現出詩人此時閒適的心情。後兩句 “千秋”與“萬里”都是虛指,均出於詩人的想象,而詩的意境因此而幽遠、開闊,又顯示了詩人開闊的胸懷。

多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方法,要讓少於在讀中對所學之詩知其意、臨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強對古詩的語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詩的藝術魅力。

1、初讀知其意:

⑴學生自讀全詩,要求讀得音準句順,聲音響亮。

⑵指名學生讀第1、第2句,理解“鳴”、“上”的意思,用“補省略,調整詞序”的方法説説詩句的意思。

⑶學生齊讀第3、第4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説説這兩句的意思。教師相機指導。

⑷指名學生把四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2、再讀臨其境:

⑴學生回答:第1、第2句寫了什麼景物?有哪幾種色彩?第3、第4句寫了什麼景物?

⑵教師出示掛圖:

學生看圖,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誦詩句,並作適當講解。前兩句,突出“鳴”、“上”二字,幫助學生理解,是這兩個字使景物產生了動態效果,使畫面顯得生機盎然。後兩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瞭解詩人的思緒由現時到了過往、由近處到遠處;而且也正是這二字,使現時之景(窗)和想象中的過往之景(千里雪)、近處之景(門)和想象中的遠處之景(萬里船)有機融合於完整的畫面之中。

⑶學生看書上插圖,一邊手指景物,一邊自由朗讀。

⑷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嘗試在腦裏再現畫面。

⑸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描繪的美麗景色。

3、三讀悟其情:

⑴比較讀,在黑板上出示:

黃鸝鳴翠柳,

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雪,

門泊東吳船。

讀一讀,與原句比較一下,哪個寫得好? 為什麼這樣説?幫助學生明確這首詩的朗讀停頓及重音,並完成下列板書: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前兩句聲色兼美)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後兩句意境開闊)

⑵表演讀:

播放課前製作好的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欣賞。隨後要求學生和着音樂誦讀,要求他們掇民對古詩的理解用適當的語氣和動作表現出來,甚至可以搖頭晃腦,手舞足蹈。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材分析]

成百上千的小魚兒被海水送進了海灘上的淺水窪,多麼有趣!課文中的小男孩卻將小魚兒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扔向大海。他不是憑着一時的好奇在玩着一種遊戲,而是在執着地完成一項使命。在他眼裏,一條小魚就是一條生命,撿一條小魚就是挽救了一個生命啊!小男孩的行為令人肅然起敬,讀了這篇課文,相信每個人的腦海裏一定會閃出八個字:保護動物,珍惜生命!

[學情分析]

由於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存在着較大的差異。一部分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對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見解,也樂於與人交流;一部分學生只能初步認識一些客觀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規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甚至連朗讀課文都有困難。在教學中,教師應力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

[教學理念]

1、積極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本課教學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走進文本。

2、充分重視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資源,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課時目標]

1、知識與能力:複習鞏固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潛心會文,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個性化的朗讀來感悟語言文字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愛魚之情。

難點:通過品重點句、重點詞來挖掘文本所藴涵的人文精神,讓孩子自然流露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從而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複習導入。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那羣被困在淺水窪裏可憐的小魚嗎?讓我們趕快去跟它們打打招呼吧!

2、課件出示小魚和生字。(自由讀,開火車讀2,重點正音:在乎)

二、隨學而導,朗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段。

1、單個詞讀得這麼棒,那放在句子中能讀好嗎?(出示第一段)

(自由讀,指名讀3)

2、這段話你們讀了這麼多次,也聽別人讀了這麼多次,那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能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師範讀,[讓我們一起道出小魚的痛苦吧!]齊讀)

師:從你們的讀中,老師彷彿看到了小魚在垂死掙扎,似乎聽到了小魚們撕心裂肺的呼救聲。

(二)學習2-6小節。

1、師:看到這成百上千條小魚被困在淺水窪裏,也許有人要撿回家慢慢享受這海中美味,也許有人會駐足觀賞這些小生靈在烈日下的沙灘上如何掙扎至死,也許有人會將正在跳躍的小魚埋起來,然後用沙子為它們築起一座座精緻的墳墓。而文中的小男孩是怎麼做的呢?

2、自由讀26小節。思考: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人?又是從哪兒看出來的?[真是好習慣,很多同學馬上低頭從書裏找答案了,還拿出筆來做記號][劃好後,小小組內可以相互討論一下](有愛心,愛護動物的人)板書:(愛)。

3、交流體會。

(以下板塊根據課堂實際隨機調控)

(1)學生反饋。(真聰明,找得又快又準)

出示A: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窪前彎下腰去,撿起裏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B: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唸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2)請小朋友多讀幾次這2句話,看看誰的眼睛最明亮,能發現這2句的共同點?

生:這2句都有不停地

師:思考一下,小男孩為什麼要不停地、不停地

生:為了小魚的生命;因為他喜歡小魚,所以要保護小魚。

(3)接下來,讓我們好好讀讀這2個句子,讓我們的心跟小男孩的心貼得更緊。先來讀讀第一句。

指名讀。

師:你剛才很用力地讀這個詞,為什麼呀?(哦,看來你很在乎這條魚的生命,那小男孩這麼用力扔也説明

再指名讀。

師:當小男孩看到第一條魚,他彎下腰,撿起魚,用力地扔回大海;看到第2條,他又他彎下腰,撿起魚,用力地扔回大海;看到第3條,他再次彎下腰,撿起魚,用力地扔回大海;這樣彎腰、撿魚、扔魚,不累嗎?(生説;對,再累也值得,;讓我們再來稱讚稱讚他,齊讀句子。)

(4)過渡:小男孩的行為令我們肅然起敬,可文中的叔叔卻不理解:誰在乎呢?小男孩就不停地叨唸,你們也來叨唸叨唸。

自由讀。

指名讀,

叨唸就是

師:僅僅就是這幾條魚嗎?(你能聯繫上下文來理解真不錯。)一條魚是一條生命,一百條魚就是一百條生命,一千條魚就是一千條生命。在小男孩的心中,他在乎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5)還有哪一句也可以看出小男孩很愛魚?能説説你的理由嗎?

出示: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對呀,他太在乎小魚了,所以連説話時都在撿。)

(6)同桌分角色朗讀26小節。

(7)其實,老師在別的書上也看到過這個故事,可題目是〈誰在乎〉。你們認為誰在乎淺水窪裏的魚?你們希望誰在乎?

(8)老師被你們的真心、誠心和愛心所感動。送你們一首詩。〈我在乎〉一起讀讀。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其實,在大自然中不光小魚有自己的生命,一隻鳥,一朵花,一棵草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只要我們人人都有一顆保護動、植物的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板書:)最後,再送你們一句話:珍愛動物,就是珍愛我們人類自己。

板書設計

誰在乎

淺水窪裏的小魚

附《我在乎》:

水中魚兒回不了家,我把魚兒送回家,

誰的心裏最在乎?我讓小鳥飛上天,

林中小鳥飛不上天,我幫小鹿把傷治。

誰的心裏最在乎?你的自由,

叢林小鹿受了傷,你的快樂,

誰的心裏最在乎?我最在乎!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讀課文,通過語言和行動體會父親堅韌的優良品質。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與導入

1、你們誰見過菜園?

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在哪兒見過?菜園是什麼樣子的?

(學生講完,出示菜園圖片)

2、那你們見過在鋪滿石塊荒坡上的菜園嗎?

(出示荒坡圖片,揭示荒坡種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艱難)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父親的菜園》,快速閲讀,説出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問題:

要求:讀準字音,語句流利,邊讀邊想。

2、教師板書學生問題和感受。

 三、細讀課文

1、教師歸納學生感想和問題:

看來同學們對父親很敬佩。下面我們仔細閲讀課文思考:

閲讀要求:

推敲重點語句和詞語,語速勻暢,語調抑揚。邊讀邊打記號和寫註釋。

 2、通過一件什麼事情讓你對父親很敬佩?

(解決開荒的原因,菜園對父親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開墾菜園?

找出具體的語句體會。

3、父親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決開荒的過程和艱辛)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思想:

勤勞、自信、堅韌、熱愛。

4、你覺得父親是怎樣的人?

(系統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父親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涼的山坡和父親的菜園圖片:

這是被破壞的土地,這是父親的菜園。

對破壞土地人的行為你有什麼評價?父親和他們比起來你有新感受?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瞭解蔬菜的特點,背誦課文,

2、會寫4個生字角、泥、扁、黃。

重點難點

1、瞭解蔬菜的特點。

2、會寫四個生字。

教法預設

講授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演示法、練習鞏固法、講演結合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了《熱鬧的菜地》,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這些蔬菜的特點,你們還認識這些生字寶寶嗎?試着讀一讀吧!

二、圖文結合:認識蔬菜的特點。

1、老師老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畫出蔬菜的名稱。用橫線畫出來。(豆角、茄子、絲瓜、蘿蔔、番茄、蓮藕、辣椒、南瓜)

2、學生反饋蔬菜名稱。

3、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都介紹了這些蔬菜的哪些特點。用曲線畫出來。

4、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同學們喜歡這些蔬菜嗎?能站起來,把對它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

四、背誦兒歌:

1、同桌合作拍手讀兒歌。

2、鼓勵學生背誦課文。

3、指名交流背誦方法,教師指導。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課文。

5、指名背誦。

6、全班背誦。

7、用像練習説話。

五、塗一塗,讀一讀。

茄子(紫)、豆角()絲瓜()辣椒()南瓜()蘿蔔()

六、拓展延伸:

1、出示帶來的蔬菜,並介紹它們的特點,要求説出它們的主要特點。(從顏色、樣子、味道方面來説。)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試編兒歌。

3、反饋小組內編的兒歌。

七、完成堂清:

八、課堂小結:

熱鬧的菜地裏蔬菜真多,各種各樣,顏色各異,我們還認識了它們的樣子、顏色、生長特點,讓我們一起對蔬菜娃娃説聲“我愛你,蔬菜娃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jp4y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