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4篇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充氣雨衣》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4篇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愛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重點難點】

學會默讀課文;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準備】

投影儀、卡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樣?下雨時,需要帶什麼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麼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着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説一説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卡片認讀生字。

⑵按歸類認讀生字:讓學生找找翹舌音、平舌音、後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遊戲識字:

聽音舉卡片;送信遊戲;開火車擴詞遊戲;

⑷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先認讀,再用喜歡的顏色在文中塗出。

⑸交流識字方法,説説自己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評價。

相機教學多音字:“縫”和“假”。

三、默熟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

小林遇到幾次難題,是怎麼解決的?

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

3、交流彙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裏?讀讀有關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着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隨着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襬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⑵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牀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麼?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説明什麼?“……”表示什麼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這樣的雨衣怎麼疊起來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⑶誇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情感昇華

1、複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麼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麼?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嗎?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嗎?

激勵語:只要你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着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作業佈置】

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後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複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遊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麼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閲讀。由於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複述”這一環節,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可能自己高估了學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係。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麼”這一環節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情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篇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6課《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因為生活中的一次經歷: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着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小林淋濕感冒了。為此,他就積極開動腦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從張開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啟事,將可充氣的塑料氣囊粘在雨衣的下襬,發明了實用的充氣雨衣。課文4、5自然段中長句較多,朗讀是個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膝”“囊”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意。

3.朗讀感悟1、2自然段,瞭解發明充氣雨衣的原因。

4.學習思考,學會提出問題,並主動探究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認14個漢字,朗讀課文,瞭解大意。

難點:朗讀課文,聯繫實際,學會觀察、思考。

四、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教學設計

(一)接題質疑,激發興趣

1.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並學會動手做一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關於這一主題的。

出示課題:16

氣雨衣課題中有一個生字,你能讀準它的字音嗎?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氣的?

教師出示充氣蹦牀、充氣攀巖、充氣水池等圖片。

2.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整理並板書出示。

問題預設:

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為什麼要發明充氣雨衣?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二)初讀課文,交流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1.帶着這些問題請同學們默讀一遍課文。

2.檢查學習生字詞語

(1)出示生字詞語。你覺得認讀字詞要注意什麼?

(2)自由拼讀;開火車領讀,隨機正音;

(3)交流識記字形。

(4)引出多音字轉假縫差

(5)開火車認讀。

(三)精讀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思考黑板上的問題。相關語句可做記號。

2.小組合作:説説自己解決了什麼問題,是從哪兒發現的,教師隨機引導。

預設:讀了課文,學生最易解決的問題就是“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和“為什麼要發明充氣雨衣?”這兩個問題。見此機會引導學習1、2自然段。

(1)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恆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於林恆韜的文字資料:

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恆韜(男,11歲)

發明作品: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恆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

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恆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真能幹,你們已經解決了一個問題,你還解決了哪個問題?

(2)林恆韜怎麼會想到發明充氣雨衣的呢?你是從那寫文字中瞭解到的?學生讀相關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讀。

什麼叫“頂着大雨回家”?

小林頂着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麼問題?(隨機朗讀: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着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你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你是怎麼知道的?(下午放學的時候,隨着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就像這幾天,冷冷的,這樣的天氣,被雨淋濕,確實冷極了。想象一下,穿着剛過膝蓋的雨衣,冒着大雨回家的小林也許還會碰到什麼問題?

朗讀這一段。

(3)教師補充:因為這次遭遇,小林感冒了。當天晚上就發高燒,還為此請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會怎麼想?誰能找找小林想的句子。

這個難題指什麼?

“一直”説明什麼?(小林沒有放棄,堅持思考)

“……”表示什麼意思?(小林思考的過程持續進行,沒有結束。)

(4)小林是怎樣解決這個難題的呢,從書上找一找。

(學生説,教師出示解決圖片)並板書:旋轉的裙子

(5)回家後小林怎麼做的?板書:鐵絲雨衣

新的雨衣做好了,穿着這種雨衣,雨水不會再流到褲腿上了,可新的問題又來了,是什麼?

(6)這個問題小林又是怎麼解決的呢?小林游泳的時候想到了塑料救生圈。

(7)充氣雨衣終於發明出來了,我們也一起解決的第三個問題,大家一起再來看看充氣雨衣的製作過程吧。

(8)一個很簡單實用的小發明,也需要發明者的細心觀察,多做多想,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小林的思考過程。

(9)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神氣呢,讓我們一起來誇誇小林吧!

(四)拓展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明什麼來解決問題呢?給大家一些小提示。

2.小結:只要你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着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篇3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後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着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着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遊戲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説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並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説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小朋友們讀了它以後有什麼問題嗎?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着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牀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後知道了什麼?想説什麼?)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於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着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誇誇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着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後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充氣雨衣》教學設計篇4

【教材分析】

《充氣雨衣》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最後一課,是一篇默讀課文,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描寫了小林在下雨天穿雨衣弄濕褲腳而想到要把雨衣改造,在改造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邊想邊做,終於製成了“充氣雨衣”的過程。小林是一個愛動腦子的好孩子,而且勇於付諸實踐,值得我們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

【學情分析】

對於小林遇到的難題,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學中要以此為憑藉,進一步培養學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會默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弄清各段在內容上的聯繫。

4.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

1.讀準字音,流利地讀文。

2.默讀課文。

【教學難點】

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PPT課件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題質疑,激發興趣

1.大家在下雨天都使用什麼雨具?穿雨衣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呢?(舉手回答)那同學們想不想改變這種讓人煩惱的事呢?接下來我們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小林就幫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他發明了一種新式雨衣,名字就叫做“充氣雨衣”。

2.板書課題,齊讀。

二、初次默讀,整體感知

1.指明默讀的要求,(指名回答)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默讀課文《卡羅爾和她的小貓》,誰能告訴大家默讀的要求?

生: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指讀,用眼看,用心悟,邊讀邊想。

2.默讀完之後提問:課文中寫了一件什麼事?給大家説一説。要求用簡潔的語言回答(課件)(提問反饋)

三、學習生字1.出示帶拼音詞語

充氣、膝蓋、聯歡會、旋轉、暑假、游泳、氣囊、剪刀、塑料膜、壓成、內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喲、真棒(自由讀、指名讀)

2.出示不帶拼音生詞

充氣、膝蓋、聯歡會、旋轉、暑假、游泳、氣囊、剪刀、塑料膜、壓成、內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喲、真棒(同桌互讀)

3.出示生字

充 膝 聯 旋 暑 泳 囊 剪 膜 壓 胎  差 粘 嘿 棒 品(學生領讀、開火車讀。)

重點是“囊、粘、差、假、膝”幾個容易出現錯誤的字。

4.和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A.拆和法識字:聯 暑 剪 胎 粘 嘿 棒(出示課件)

B.組詞記憶:囊(圖片展示)旋膝(實物展示)

C.出示多音字:差 假 縫 稱(出示課件,做選一選)

四、再次默讀,感悟課文內容

1.同學們再默讀課文,想一想:小林遇到幾次難題,分別是什麼,他又是怎麼解決的?請在文中畫出來。

2.全班交流

問題一:

PPT展示: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着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1)這是充氣雨衣製作的(原因)。

(2)他是如何解決的?

PPT展示:當天晚上,他用粗鐵絲彎了一個大圓圈,把它縫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

(3)他是如何想到這個辦法的呢?

PPT展示:“六一”兒童節聯歡會上,女同學表演了舞蹈。隨着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擺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襬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a.大家説這些語句描寫的好不好?好在哪?(指名回答)那誰能給大家讀一下?(指名讀、齊讀)

預設:徐徐、漸漸;比喻句

(大家讀得非常認真,這些句子描寫得也很優美,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積累優美的詞彙和語句,在以後寫作的過程中加以運用。)

b.這樣的雨衣好用嗎?為什麼?

預設:不好用,無法摺疊。

PPT展示:他還沒來得及高興,問題又來了:這樣的雨衣怎麼摺疊呢?

問題二:新式雨衣無法摺疊。

(1)那對這個問題他又是如何解決的?

PPT展示:用能夠充氣的塑料塑料環代替鐵絲環代替鐵絲圈,不就摺疊起來了嗎?

(2)這個辦法好不好用?他是如何想到的呢?

PPT展示:放暑假了,小林和同學去游泳,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塑料環代替鐵絲環代替鐵絲圈,不就摺疊起來了嗎?

(3)想到這個好辦法後,他有沒有付諸實踐呢?你是從哪兒看出來了?

PPT展示:他沒心思游泳了,換好衣服往家跑。回到家裏,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氣門兒,買了塑料摸,有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忙做成一個氣囊。氣囊吹起來,和充了氣的自行車內胎差不多。爸爸幫着小林把氣囊粘在雨衣的裏面。

a.讀了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預設:動作描寫

b.小林是個怎樣的孩子?

預設:愛動腦筋、愛動手

c.到現在為止,小林最初的問題解決了嗎?

PPT展示:充氣雨衣做好了。充起氣來往身上一穿,嘿,別提多棒了!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受到大家的稱讚。

你覺得大家會怎樣稱讚小林呢?

預設:小林,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真愛動腦筋,我要向你學習……

那這句話應該是用什麼語氣來讀呢?

預設:滿意、高興(用你的語氣來表現你們的滿意與高興吧。)

五、回顧總結

1.師: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小林製作充氣雨衣的全部過程,誰能總體來説一下小林製作雨衣的全部過程?大家先討論一下。

2.課件展示充氣雨衣的製作過程並由學生(或老師)講解。(重點第5段 剪下游泳圈的氣門兒,買塑料膜,壓成氣囊,給氣囊充氣,粘在雨衣上)

3.介紹小林。

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林是誰?

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恆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於林恆韜的文字資料:

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恆韜(男,11歲)

發明作品: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恆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

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恆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小林發明充氣雨衣時僅僅是個四年級的學生,可見發明家並不是距離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遠,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多動腦,多思考呢?)

標籤: 雨衣 充氣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exm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