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二年級冊音樂下冊巧嘴巴教學設計

二年級冊音樂下冊巧嘴巴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二年級冊音樂下冊巧嘴巴教學設計

1、唱 《猜謎謠》

2、聽 《蟈蟈和蛐蛐》

教學目標:

1、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並拓寬學生對各種動物的知識面,從而激發對動物的熱愛之情。

2、通過聽賞和表演《蟈蟈和蛐蛐》,瞭解這兩種昆蟲。

教學重點:

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充滿童趣地演唱《猜謎謠》

教學難點:

歌曲《猜謎謠》中襯詞的演唱。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學生聽《猜謎謠》的伴奏音樂進教室入座

2、安定情緒,師生問好。

二、學習樂曲《猜謎謠》

(一)導入

師:今天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

兩個角,抱着頭。

上樹頂,爬村頭。

扁扁嘴,細長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這個謎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種動物。

生根據謎面猜謎底,對説出不常見的動物答案的人給予肯定與表揚。

師:同學們到底猜得對不對呢?聽聽人家是怎樣回答的。

【設計意圖】:通過猜謎的遊戲,熟悉歌曲內容,並且不公佈謎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聽錄音範唱,整體感受歌曲。

哦,原來每句謎面都有幾種答案呢。

(三)把歌詞以兒歌的形式來朗讀

1、按歌曲的節奏齊讀歌詞

2、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朗讀歌詞

【設計意圖】:這本來就是一首兒歌,頗具幽默性,學生在朗讀的同時,既熟悉了歌詞內容,又熟悉了歌詞節奏,誘發了學習興趣。

(四)學唱歌曲

1、跟着範唱反覆學唱樂曲,並用動作模仿該種動物。

2、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問一組答,後兩句齊唱,並交換演唱內容。

3、給予學生上台表演的機會,請兩人一組進行對唱,並讓學生評價,如認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來糾正。

【設計意圖】:以不同的演唱方式鞏固學習內容,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鍛鍊學生的表演能力。

三、聽一聽,演一演《蟈蟈和蛐蛐》(男聲獨唱)

1、導入:在夏天的夜晚,當人們都進入夢鄉的時候,田野卻熱鬧了起來,同學們説説看都有些什麼?(生回答,師出示一蟈蟈和蛐蛐的圖片)

師:這兩隻昆蟲長得多像呀,同學們再仔細看看,它們到底有什麼不同?學生説出不同點後,教師可再介紹一下這兩種昆蟲。

【設計意圖】: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增長學生的知識面。

2、欣賞

①初聽樂曲,熟悉樂曲。

師:聽,現在蟈蟈和蛐蛐它們唱起了歌,聽聽看,它們唱得到底是什麼?

②復聽樂曲,鞏固拓展。

學生根據樂曲描繪的音樂形象來表演和想象。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聽 《唱大戲》

2、拓展 綜合表演本單元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聽《唱大戲》和念念白,瞭解戲曲的打擊伴奏樂器,初步瞭解戲曲鑼鼓經。

2、綜合拓展本單元的內容,説出在生活中的其它“巧嘴巴”,在老師的幫助下,在生活中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體驗美。

教學重點:

跟着《唱大戲》的音樂準確地念唸白。

教學難點:

用自己的方式來表演本單元中的“巧嘴巴”。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跟很多的動物巧嘴巴做了好朋友。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個新朋友,你們聽聽它的嘴巴巧不巧。

教師拿出一件戲曲打擊樂器,如鑼、釵等,敲出豐富的節奏,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這件樂器在什麼情況下用得比較多?

生回答戲曲。

欣賞舞蹈《姥姥門前看大戲》,引出歌曲題目《唱大戲》

【設計意圖】:在導入的同時,初步瞭解戲曲中的打擊樂器。

二、學習《唱大戲》

師:你們有沒有看過唱大戲?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唱大戲吧!

1、聽聽《唱大戲》,感受樂曲中藴含的戲曲元素。

2、跟着《唱大戲》的音樂念一念歌曲中的唸白。

【設計意圖】:讓學生知道並初步接觸戲曲鑼鼓經。單並不要求掌握。

三、綜合拓展

師:在這一單元中,我們認識了那麼多的巧嘴巴,同時你們的嘴巴也越來越巧了,那你們還記得這些巧嘴巴都唱了些什麼呢?(生回憶所學過的內容)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巧嘴巴,這要靠同學們不斷地去尋找、去發現。

【設計意圖】:所學的內容有個整體的把握,知道本單元學習了什麼內容。並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音樂。

師:呀,所有的巧嘴巴都到這兒來了,我們一起來開個聯歡會吧。現在請同學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內容,可以自己一個人獨自表演,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準備一下,要拿出最好的水平來哦!老師這裏還準備了小小的獎勵呢!

生:自由組合排練,並踴躍上台表演。

老師根據表演的情況,評出各獎項,如:大大方方獎、最佳颱風獎、最佳效果獎、最佳節目獎等等。

《數鴨子》教學反思

《數鴨子》是一首非常經典的兒歌,很多小朋友張嘴就能夠唱出來。但是殊不知,越是熟悉的歌曲,學生的優越感就越強烈,就會毫不吝嗇的大聲唱出來,這樣就少了聆聽的步驟,容易出錯。

三班教學這一課時,初聽《 數鴨子》這首歌時,有些學生已經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來,而且我發現那些學生的口型跟歌詞都合得上。因此,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我把原本要聆聽兩遍的,改成一遍。接着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然後就跟着伴奏慢慢地加歌詞。一遍結束之後,學生已經基本會唱了,接下來的兩遍隨錄音範唱,學生都唱得很好,沒多少時間,學生已經很快掌握了這首歌曲,比我預設的快得多。但是在教學後期卻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演唱歌曲後,用動作來表現的時候,就不能兩者兼顧了,記得動作就不會唱,能唱就不能演,並且學生在節奏上還掌握得不是很好。而且就連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也忽視了。這是我在備課中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在一班上這一課時,我吸取在三班的教訓。由於很多小朋友在學前班都已欣賞或演唱過,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我把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改放在了“O”四分休止符的感受和運用上。首先創設情境,感受表現休止符。通過設計音樂遊戲“木頭人”表現休止符。學生跟着音樂手舞足蹈,可做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也可同學間相互配合,音樂停止時,學生馬上擺出了一個個形態各異的.可愛造型。再讓學生哼唱這一旋律,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時值。在“0”處,鼓勵學生用各種動作表示,用點頭、拍肩、打響舌等。“木頭人”遊戲是一個學生比較熟悉,又簡單易學的遊戲,在課堂運用中,給其配上簡單的旋律,能讓學生把音樂和遊戲結合起來,進一步用肢體語言表現休止符。其次在情境中演唱休止符。學生模仿鴨子的可愛樣子學一學,進一步在情境中表現四分休止符。再進行歌曲教學,初聽歌曲《數鴨子》,生隨琴演唱,休止符“O”用鴨子叫聲“ga”來表示,邊演唱邊進行即興表演。隨後進行歌曲創編。在整堂課的設計中,着眼於讓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運用四分休止符,動中感受、體驗,玩中表現,唱中運用。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愛動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善於模仿,喜好遊戲,他們的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動往往與活躍的肢體語言有密切的關係。對於相對枯燥、單調的基礎知識的教學,以遊戲貫徹於四分休止符的教學,層層遞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在遊戲中,在玩樂中,在師生的互動中學會這一基本樂理知識。一節課下來,學生學會了演唱歌曲,也基本掌握了歌曲中的四分休止符,教師也上得輕鬆,學生也學得開心,課堂還很活躍。

這節課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深刻地體會到了: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將某一特定的節奏或旋律融到他們所熟悉的某一特定的動作組合之中,孩子就特別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真正是不知不覺、自然而然掌握的,但這對我們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生活、對學生、對音樂學習規律的深刻洞察力,深刻的文化素養以及較高的教育教學技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3ry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