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通用5篇)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通用5篇)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初步瞭解溶液的重要應用。

3.能識別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4.知道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6.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溶解性影響因素的探究。

[教學難點]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與乳化的區別。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品] 實驗儀器、藥品、用品,教學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溶液章圖切入課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探究活動1(探究溶液的形成過程)

1.學生實驗:向實驗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藥匙蔗糖或食鹽,用玻璃棒攪拌(教師巡迴指導)。

2.師生活動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消失”的原因。

(3)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徵。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幾種物質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師生活動2(建立溶質、溶劑的概念):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2)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3)總結出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係

(板書:1.溶質+溶劑 溶液)。

4.師生活動3(填寫表格,讓學生掌握溶質溶劑判斷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質(溶解前的狀態) 溶劑(狀態)

硫酸銅溶液 硫酸銅(固體) 水

碘酒 碘(固體) 酒精

稀硫酸 硫 酸(液體) 水

稀鹽酸 氯化氫(氣體) 水

5.師生活動4:

引導學生髮現——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常見的溶劑;兩種液

體(不包括水在內)互溶時,將量多作為溶劑,量少的作為溶質。

三、探究活動2(探究溶解的影響因素)

1.學生實驗:在1、2、3號試管中做三個小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水中。

2.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3.師生活動1:引導學生對比自己所做的三個實驗,總結得出——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4.教師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師生活動2:對比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媒體)。

溶質 溶劑 溶解情況

碘 水 碘難溶於水

碘 汽油 碘溶於汽油

高錳酸鉀 水 高錳酸鉀溶於水

高錳酸鉀 汽油 高錳酸鉀難溶於汽油

植物油 水 植物油難溶於水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於汽油

總結得出——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板書:影響溶解的因素:溶質、溶劑等]

四、探究活動3(酒精能否溶於水?)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2.要求學生在所做過的三個實驗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

3.學生交流設計方案。

4.學生實驗(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滴加酒精的過程中不要振盪,滴加結束後振盪;要留心觀察振盪前後的現象)。

5.教師總結:如果作進一步的研究,我們還會發現酒精和水這兩種物質能以任意比互溶。

五、探究活動4(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1.學生實驗:觀察3號試管中的液體振盪前、振盪後、靜置後的現象。

2.學生實驗:向3號試管中滴加2-3滴洗滌劑,按照振盪前、振盪後,靜置後的順序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3.比較渾濁液體1和渾濁液體2(媒體)。

4.建立乳濁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體裏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板書:

3.乳濁液]

5.學生實驗:比較滴加了洗滌劑和未加洗滌劑的兩支試管的乾淨程度。

6.分析洗滌劑的去污原理: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溶解現象,從微觀的角度瞭解溶液形成的兩種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現象。

⑵、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係,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溶劑。

⑶、瞭解乳濁液的形成,知道幾種常見的乳化現象,並能簡單地區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象。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實驗介紹和思考,學會對實驗進行簡單的描述,並進行簡單的分析。

⑵、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化學與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繫,認識到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係。

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溶解現象及其和“乳化”的區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敍述】同學們喝過糖水嗎?嘗過鹽水嗎?他們有什麼味道?為什麼他們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樣呢?因為糖水和鹽水中溶解了糖和鹽。今天我們來學習“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溶液的形成

活動一:認識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憶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過糖水,糖水是怎麼形成的?你能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這個過程嗎?

【總結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並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結合教材中的實驗,教師可以簡單的介紹這些實驗。)

活動二: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討論交流】生活、生產中你見過哪些有關溶液的用途?(化學實驗中在溶液中反應可以加快反應;植物的無土栽培技術;醫療過程中的注射現象;魚池中的魚較多時用噴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濁液的形成

活動三:認識生活中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結合教材中的實驗,回憶生活中使用洗滌劑的過程,討論乳濁液的形成和乳化現象。

【總結交流】共同總結乳濁液的概念,瞭解生活中的乳化現象。(用洗滌劑清洗油污)

活動四:區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根據教材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討論“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有什麼區別?

【師生總結】“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分子或離子擴散到另一種物質的分子當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濁液”則是一種液體被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並不聚成較大的油珠而存在於水中所形成的一種混合物。“溶解”與“乳化”是一種過程,具體區別如上。

3、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

活動五:探究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實驗設計】學生根據教材第30頁“活動與探究”內容,設計實驗。

【閲讀教材】學生閲讀教材中第31頁的內容,瞭解溶解過程中的“擴散”和“水合”過程。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思考練習】完成教材第33頁中的“習題”內容:第1、2、3、5題。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反思】學完本節課,我們知識了哪些內容?

【拓展資料】教材第31頁的“資料”內容。

五、佈置作業

1、教材第33頁“習題”第4題。

2、教材第32頁的“家庭小實驗”。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3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溶液、溶質和溶劑的概念;

2) 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練習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 3) 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方面的應用; 2、 過程和方法

1) 通過觀察溶液形成的現象及其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裏,由淺入

深探究問題的思維方式;

2) 通過一些實驗探究,進一步學習對比這種認識事物的方法,初步形成從

多角度、多側面來認識同一問題;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引導學生產生勤于思考、善於發問的好習慣;

二、 教學重點

1、 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係; 2、 溶液的特徵與組成;

三、 教學難點

1、 從微觀上理解溶解現象; 2、 溶液與溶質之間的辯證關係;

四、 教學方式

課件、板書等手段;實驗探究、課堂討論、啟發引導、合作與交流等方法;

五、 教學過程

板書 溶液

特徵:均一、穩定

溶液的形成組成:溶劑、溶質

溶液的命名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4

單元教材地位 教材以學生熟悉的物質——水為載體,通過水的三態變化、水的天然循環、水的人工淨化、通電分解、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等過程中分子運動形式的描述,幫助學生從微觀水平上構建對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觀變化現象的本質認識,繼而在認識分子的基礎上,向學生介紹了構成物質的另一種基本微粒——原子,進一步介紹了原子中的電子及其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變化特點,發展了學生對物質微觀構成與變化的認識,這種認識的發展,不僅會深化學生對自然界的物質的理解,更能激發他們深入研究物質的探索慾望,為了培養學生用化學方法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本單元還穿插了一些科學方法、化學實驗方法以及科學思想教育的內容,如相對原子質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組成、分離和提純物質、原子結構研究的化學史。

教學目標 本單元將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組成,如何科學地利用水,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分子、原子和離子的真實存在,會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正確區分分子、原子和離子,還將探究溶液的組成和特徵,相對分子質量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重點:

水的淨化;水的電解實驗及結論;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繫;溶液的組成、特徵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及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

難點:

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物質變化的本質;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繫;水的電解實驗得出的結論;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學法建議

1.重視實驗探究活動。實驗探究是獲得化學知識的重要依據,主動地體驗探究活動,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掌握科學的方法,練習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

2.對概念的理解要全面、準確,例如溶液的概念:⑴是一種混合物;⑵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幾種;⑶溶液的基本特徵的均一性、穩定性。

3.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繫。⑴從宏觀上認識水和溶液的組成及特徵;⑵從微觀上認識水電解的實質和溶液中溶質是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進入溶劑形成均一穩定體系。

4.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電解水實驗可以得出四個結論;分子與原子的區別和聯繫及它們的特徵,水的淨化方法;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

單元教學計劃 節次 教學時數 主要知識點 探究活動

第1節 2 水分子的特徵;水的三態變化和天然循環;過濾法和蒸發法淨化水。 描述水分子的運動;認識水的天然循環;淨化黃泥水。

第2節 2 原子的特徵;水通電分解的實質;分解反應與化合反應的概念;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氫氣的可燃性;不同的微粒構成不同的物質,不同的物質性質不同。 水在直流電作用下的分解;氫氣在空氣中燃燒。

第3節 2 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近代原子結構模型;電子的特徵;原子的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 對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的思考和討論。

第4節 3 溶解的實質;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物質溶解過程中的能量變化;乳濁液和乳化作用;定量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和意義;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及其簡單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 物質溶解時溶液温度的變化;乳濁液的製備和乳化劑的乳化作用;哪杯糖水更甜;配製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

複習

測試 2

第一節 水分子的運動

學習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分析水分子的運動與水的三態變化之間的關係,認識分子的特徵。

②瞭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過程。

③瞭解自來水的生產過程。

⑵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過濾法分離液體中的固體雜質的方法。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水的三態變化對生命體的重要意義,初步建立節水觀念,感受化學對改善人們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

相關知識 ⑴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純水,城市生活用水是經自來水廠淨化處理的。

⑵酒精燈的使用注意事項;使用外焰加熱,不用時要用燈帽蓋滅。

⑶加熱燒杯時要墊石棉網使燒杯受熱均勻。

重點 水的淨化

難點 用分子的知識解釋物理變化

方法、技巧

與規律小結

⑴分子的基本性質有三點,利用這些性質可以解釋自然界中發生的有關現象。

⑵利用分子的理論可以解釋物理變化: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改變。

⑶水的淨化:學習和解答水的淨化問題,首先要搞清水中的雜質類型,針對不同的雜質採取相應的淨化措施,如吸附、過濾、蒸餾等。

⑷過濾時的注意事項:一貼、二低、三靠。

思維誤區

本節常出現的思維誤區是:

用分子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及對分子的基本性質的理解。因平時對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不規範,因而在回答水的淨化這類問題時常常出現錯誤。

本節知識

結構 第一節 水分子的運動

課 題 第一節 水分子的運動 課 型 新 授

第 1 課時 第 周 年 月 日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水分子的運動與水的三態變化之間的關係,認識分子的特徵。

2.瞭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過程。

學情分析

學生知道水能發生三態變化和發生這些變化的條件,相當一部分學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構成,但是不瞭解分子的特徵,不能從微觀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質的變化,對於水的凝固、蒸發等司空見慣的現象不易產生探究的衝動。教學的起點定位在對水的三態變化的微觀描述和原因分析。

重 點

分子的基本性質

難 點

分子基本性質的應用

關 鍵 點 水的三態變化的微觀描述

教學媒體 多媒體、掛圖

教學方法 自學研究法、講述法、討論法

板 書 設 計

第一節 水分子的運動

一、水的三態變化

1.分子的本身沒有改變

2.能量的變化

(水分子獲得時運動加快,間隔增大。)

3.分子的基本性質:

⑴分子很小,⑵相互間存在間隔,⑶總在不停地運動,⑷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二、水的天然循環

1.意義:

既實現了水的自身淨化,又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

2.植物對水的淨化作用

九年級化學溶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溶液、溶劑、溶質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

(3)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温度變化。

(4)瞭解溶液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觀察,記 錄。分析實驗現象。

(2)學習採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對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1)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樹立發展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認識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係。

教學難點:

(1)從微觀上認識溶液。

(2)理解溶質、溶劑的辯證關係。

教學工具

教師用具:投影儀、燒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試管溶液(品紅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高錳酸鉀溶液、氯化鉀溶液)、硝酸銨固體。學生用具:儀器:小燒杯、玻璃棒、小試管 、藥匙、滴管、酒精燈、火柴、温度計; 藥品:食鹽、蔗糖、碘、高錳酸鉀、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滌劑、洗衣粉、純鹼、硝酸銨、氫氧化鈉

教學過程

學習情境

展示五種液體:紅色(晶紅溶液),藍色(硫酸銅溶液),黃色(氯化鐵溶液),紫色(高錳酸鉀溶液),無色(氯化鉀溶液)。

[設問]看到這五種液體,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髮言]如:

1.想知道這它們各自的味道。

2.想知道它們是怎麼形成的。

3.想到它們可能是不同顏料與水混合而成的。

4.它們顏色各不相同,可能是混合物。

[引入]通過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同學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探究化學奧祕的願望很強。同學們都知道海水又苦又鹹,它同這五種液體一樣,都屬於溶液,學完了本節課後你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九單元 溶 液

課題1 溶液的形成

[引導]同學們桌子上都擺有食鹽、蔗糖及別的用品,下面就按“活動與探究一”的內容進行實驗。

[投影]活動與探究一:幾種固體物質溶於水

試驗用品:食鹽、蔗糖、水、燒杯、玻璃棒、藥匙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

[交流實驗現象]請一組同學上台解釋他們的實驗過程及現象,其他同學提出異議。

[現象]蔗糖、食鹽都消失在了水中。

[結論]蔗糖、食鹽都可以溶解在水中。

[提問]如何從微觀上理解這一現象?

[學生討論、總結]蔗糖微粒、食鹽微粒運動擴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教師指出:物質在水中以什麼形態存在,將在以後的章節中學到)。

[引導提問]我們剛才得到的液體,都是混合物拿出開課時的五種液體,讓學生觀察:1.每種液體各部分一樣嗎?

2.放置了這麼長時間,你有沒有看到哪種液體析出沉澱?

[學生回答]

1.各部分完全相同。 2.沒有析出沉澱。

[教師總結]像這樣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就叫做溶液。

[提問]根據剛才的實驗及分析總結溶液的概念。

[討論、總結,並互相交流]

一、溶液

[投影]1.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提問]水具有什麼作用?

[回答]分解其他物質的作用。

[投影]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例如:水。

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討論]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什麼?溶劑是什麼?

[交流結果]在蔗糖溶液中,溶質是蔗糖,溶劑是水;在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鈉,溶劑是水。

[教師指出]開課的五種液體中:紅色的是品紅溶液,藍色的是硫酸銅的水溶液,黃色的是氯化鐵的水溶液,紫色的是高錳酸鉀的水溶液,五色的是氯化鉀的水溶液。

[設問]你還能否再舉出一些溶液?並指出溶質、溶劑。

[學生髮育]

1.糖水中溶質是糖,溶劑是水。

2.白酒中酒精是溶質,水是溶劑。

[教師指出]除了水可以作溶劑外,汽油,酒精等也可作溶劑。例:碘酒: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

[過渡]大家應該有這樣的生活經驗:當衣服上沾上油滴時,用水洗很難洗去,怎麼辦呢?

[學生髮言]

1、可以用肥皂水洗。

2.用洗衣粉洗。

(教師給予鼓勵)

[引導]完成下面的“活動與探究二”之後,你就會明白洗去的道理。

[投影]活動與探究二:

實驗用品:碘、高錳酸鉀、水、汽油、藥藥匙、試管、膠頭滴管

步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emw3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