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漂亮的娃娃美術教案教學設計

漂亮的娃娃美術教案教學設計

  一、課題的生成: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設計娃娃”,這是一個來源於幼兒生活的美術活動。

漂亮的娃娃美術教案教學設計

來源一:活動區角中,讓幼兒準備娃哈哈瓶、易拉罐、可樂瓶等廢舊材料,

課餘活動中,發現有許多幼兒給娃哈哈瓶上畫上頭髮、眼睛、衣服,幼兒的興趣很濃。幼兒生活中,娃娃是他們最熟悉、最瞭解的事物。小的時候最愛抱娃娃,家裏都有各種各樣的娃娃。

來源二:手工是幼兒十分喜歡的活動,在撕撕、貼貼、折折、剪剪中幼兒獲

得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功感;各種瓶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做成娃娃當裝飾品,簡便又美觀,及時感受制作活動帶來的成功和喜悦,符合幼兒思維直觀現象的心理特點。

對於製作娃娃幼兒非常想親身體驗,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抓住幼兒愛模仿的特點,滿足幼兒的願望。因此,選擇這個主題內容。

  二、課題的實施:

(一)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材料製作娃娃,感受活動的樂趣。

2、難點:製作出不同頭髮、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自制玩具的興趣,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2、引導幼兒學習利用各種材料製作出不同頭髮、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3、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製作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的教具:佈置小熊商店,製作好的娃娃五個,半成品一個。

2、幼兒用的材料:雙面膠、剪刀、筐子若干。

做頭髮的材料(毛線、皺紙、布等);做帽子的材料(果凍盒子、蠟光紙);

做衣服的材料(布、塑料花紙、毛線等);做眼睛的材料(布、鈕釦等)

(四)活動過程:

創設環境,激發興趣:

進入“小熊商店”,引導幼兒自由欣賞娃娃,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觀察,討論,發現娃娃的漂亮和不同之處。

1、師:小熊開了一家娃娃商店,店裏有漂亮的娃娃。看看,這些娃娃有什麼不同?(幼兒自由討論)

2、師:小動物最喜歡來買小熊商店裏的娃娃,可是,娃娃太少了,怎麼辦,呢?

3、師:太好了,我們就來幫小熊做娃娃吧!

提出問題,引導討論:

1、幼兒觀察討論材料,鼓勵幼兒大膽使用各種材料。

師:(1)做娃娃的材料真多,有些什麼材料?(幼兒自由説)

(2)你想用什麼材料做娃娃的頭髮、帽子、衣服?

2、引導示範。

師:(1)老師幫小熊做了個娃娃,看看娃娃缺了什麼?(頭髮)找找看,哪些材料像娃娃的頭髮?

(2)誰來教我做娃娃的頭髮呢?怎麼做快一點?

(3)你們猜猜看,孫老師做娃娃的時候,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鼓勵獨創,製作娃娃:

師:(啟發幼兒當小設計師)我們來當小設計師,比比誰設計的娃娃最漂亮,小熊最喜歡。小熊還説,我們每個小朋友做的娃娃要不一樣。

1、提出要求:

(1) 要求幼兒利用多種材料,製作出不同頭髮、帽子、衣服等的娃娃。

(2)引導動作快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3)保持桌面、地面的'乾淨,學會收拾整理。

2、指導要求:

(1)教師及時發現、鼓勵幼兒在材料使用、造型、顏色匹配等方面的新創意。

(2)幫助指導個別能力弱的幼兒裝飾造型。

(3)啟發幼兒給娃娃取個名字。

展示評價:

1、幼兒向小熊介紹自己的作品。

師:小設計師們真能幹,把你設計的娃娃取個名字去告訴小熊,説説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2、欣賞同伴的作品,學習評價。

師:娃娃真多,你們猜猜看,小熊會喜歡哪個娃娃?為什麼會喜歡?

3、幼兒和小熊一起做遊戲,在音樂聲中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師:小朋友們,動動小腦筋,想想這些娃哈哈瓶還可以做什麼呢?(除了娃哈哈瓶能做娃娃,還有什麼材料能做娃娃的身體?)

  三、活動的特色:

(一)創設寬鬆、和諧的環境

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充要條件。”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始終以民主、寬鬆和諧的師幼關係為基礎,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幼兒,使活動充滿樂趣;運用親切和藹的語言,營造幼兒快樂創造的氛圍。

(二)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在這一點上本次活動尤為突出。活動中,教師尊重幼兒的意願、想法,讓幼兒製作不同的玩具娃娃;在材料上,讓幼兒自由選擇;評價同伴的作品,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做法,充分尊重了幼兒們的參與權,同時給他們的個性發展留下了充足的空間。

另外,在本次活動中還滲透環保教育,活動的準備,讓幼兒蒐集各種廢舊材料:各種瓶子、毛線、碎布等,讓幼兒瞭解這些材料還可以做玩具,變廢為寶。

  四、 課後反思:

(一)體現了活動性的原則

活動對於幼兒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讓幼兒主動參與,充分活動。在本次活動中體現了活動性的原則。首先,為幼兒提供了適宜的材料:多種廢舊物品及手工製作必備的輔助材料和充分的活動時間,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充分放手,讓幼兒自由創作,探索設計娃娃,讓幼兒自己動手、動口、動腦,製作出不同的娃娃;再次,及時肯定幼兒的創作,不斷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發展的手段。

(二)體現了相互滲透的原則

新《綱要》中指出:“在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中,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

在本次活動中就滲透了體、智、德、美等方面的內容。如:讓幼兒大膽動手,發展小肌肉的靈活性,滲透了健康領域的內容;讓幼兒用語言交流,如有什麼材料,你想用什麼材料做娃娃的頭髮、衣服、帽子呢?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製作不同的娃娃,體現了幼兒的創造力;讓有、幼兒蒐集布、毛線、瓶子等廢舊材料,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這是科學方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9goq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