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論積件思想構建網絡課件的意義

論積件思想構建網絡課件的意義

【摘要】隨着Internet向帶寬、高速、多媒體化方向迅速發展,以網絡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手段將得到廣泛應用,這對培養21世紀的新型人才和大規模進行勞動力培養將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要促進基於Internet 的遠程教育,需要一大批網絡課件。如何構建網絡課件就成了問題的關鍵。由於基於Internet的網絡課件與一般的多媒體教學軟件的使用環境、教學功能和教學作用不同,因此,探索和研究網絡課件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分析積件的特點及其對教學改革的影響,提出了基於積件思想構建網絡課件的新模式新設計理念。

論積件思想構建網絡課件的意義

【關鍵詞】CAI;積件;積件系統結構;網絡課件

1、積件思想的基本特點

1.1注重人的主體性。

積件將教學信息資源與教學思想、教法、學習理論相結合的主動權交給了師生,將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迴歸到教師學生自己的手中,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工具,因而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與學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重組性,充分體現了面向21世紀尊重人、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設計和學習理論的運用,不是在課件開發之初,而是由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真正做到以不變(積件)應萬變(教學實際),計算機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工具,成為教師和學生個性與創造性充分發揮的技術保障。

1.2積件與教材版本無關性。

積件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這樣,無論教材課件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都可被師生應用於當前教學活動中。

1.3基元性與可積性。

教學資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邊界約束條件愈少,其重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課件總是有啟承轉收,有頭有尾,自成整體,斷了哪一個環節都不行,這種看似完美的軟件固化了知識的聯繫,模式化了思維過程,機械化了教學程序,很不適應於千變萬化的課堂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創造性、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忽視了教學環境與學生原有發展水平、最近發展區的多變性。積件則不然。積件中的積件基元就是一個基本知識點,它不囿於任何特定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也不侷限於課件體系和教材版本,其附加的約束條件少,因而可積性(可重組性)就較大。值得強調的是:積件並不排斥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相反,它將許許多多好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以教學基本策略基元形式積聚成庫,猶如集古今中外優秀教育家的智慧於一爐,爐中每一粒星火都能燎原學生思想之光芒。

1.4開放性,自繁殖性

積件的素材資源和教學策略資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因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只要確立了積件的信息標準,入庫規範,積件在教學活動中就自然具有開放性、自繁殖性。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全體師生的參與,積件的迅速發展將不可思議,就象今天Internet網上的信息爆炸一樣。

1.5繼承性與發展性。

積件系統在具體課堂教學中應用的臨時組合可成為一種臨時課件,或者説課件就相當於積件系統中的“微教學單元”,因而積件與課件的關係是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係。課件適用於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於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積件更適宜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課堂教學情景。課件經過適當加工(去除宂餘部分,規範接口標準),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教師組合成為適合當前教學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了一個“臨時”的課件(準確地説,是“堂件”)。當積件庫(甚至組合平台)的載體從磁盤、CD光盤發展到網絡時,積件的思想和着眼點就發展到全球化、虛擬化、社會化,它會超越今天人們關於課件的種種經驗和理論,提出更多更新的課題等待我們去探索。

1.6技術標準規範性。

為了實現積件在校、地區、全國、全球的可重組性,積件的各類信息資源必須遵從當今世界主流標準和規範,例如,文本的格式,圖形的格式、聲音的格式、動畫的格式、Internet網絡接口的格式等都必須與世界主流應用軟件一致,否則無法實現素材資料的組合。教學信息的分類、編碼,應有類似“中圖法”圖書分類的法則。此外,還應考慮光電閲讀、條碼掃描系統、CD-ROM、VCD制式等多方面的因素。這需要在國家一級層次上確立法規性的標準。

1.7易用性、通用性、靈活性、實用性。

積件集中了當代應用軟件的設計思想精華,它有大量豐富的教學素材、用起來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觀、明白、人性化、教學化,適於全體師生,適於不同的教學情境,成為課堂教學的實用工具。

2、“積件”系統的基本結構

“積件”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件系統。“積件”庫是教學資料和表達方式的集合,可將大量的知識信息素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由使用。“積件”庫包括以下五種類型:

多媒體教學資料庫:以知識點為基礎、按一定檢索和分類規則組織的素材資料,包括圖形、表格、公式、曲線、文字、聲音、動畫、電視等多維信息的素材資源庫。分為最常用庫、次常用庫和擴展庫三類,並配以方便、快速、自動、智能光盤和網絡檢索方法。

微教學單元庫:以幫助教師講授某個教學難點,或幫助學生學習某個知識技能點為目的,或為學生探究認知而創設的學習環境等而設計的“小課件”和“微世界”,它的設計開發方法與原來的課件類似,不同的是微教學單元是供教師學生在教學中重組使用而準備的資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設計,也不需要多餘的背景、多餘的解説配音等,短小精悍、符合“積件”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格式,方便教師學生檢索和組接在當前的教學情境中運用。

虛擬“積件”資源庫:將網絡上的資源作為“積件”庫資源。可以由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網絡進行檢索、重組、靈活地結合當前教學需要建立的教學資源庫包涵了學科教學、政治思想、教學管理諸方面的信息和素材,部分已在教室裏安裝了計算機和聯網的學校,可以直接調用該教學資源網上的素材用於課堂教學。

資料呈現方式庫:供師生選用的各種教學素材表達的方式。例如,屏幕上的圖形和文字的移動,變大變小,反白,閃爍,聲音開關,各種強調的方式,引導學生注意的方式,概括總結的方式等,將多種多樣的資料呈現方式進行歸納分類,設計成供教師容易調用與賦值的圖標,就形成了教學資料呈現方式庫。

教與學策略庫:課堂教學的模式、方法與策略千千萬萬。如講述方式、問答方式、習題演練方式、記憶背誦方式、動手操作方式等;將不同的策略方式設計成可填充重組的框架,以簡單明瞭的圖標表示,讓師生根據自己需要將不同的素材、微教學單元與不同的資料呈現方式和教學策略方式相結合,將產生“組合爆炸”式的效果,靈活地應付各種教與學情況;更能幫助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探索和認知學習。

 3、網絡課件的設計思想

網絡課件作為一種教學材料,能夠使學生在交互狀態下進行學習,實現因材施教;能夠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分析教學效果使用;能夠創造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跟其他教學材料一樣,在“積件”思想的指導下,網絡課件的設計和實現同樣必須遵循教學設計的方法和原則。

 3.1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地選擇和設計教學媒體信息,並在系統中有機地組合,形成優化的教學系統結構。教學設計原則是注重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分析;設計教學活動時注意情境創設,強調“情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資源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支持“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設計;強調“協作學習”,注重協作學習環境設計;注重基於網絡教學策略設計。

 l 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希望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思維、情感和行為上發生改變的闡述。它是教學活動的導向,是學習評價的依據。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首要工作,也是其他設計工作的基礎。為了使網絡課件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分析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出學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指出通過該單元的學習之後,學生在行為上應該發生哪些變化。

 l 教學內容的選擇

就多媒體表現的效果、課程本身的特性來講,不是説所有的課程都要作成網絡課件;就一門課程來講,也不是所有的部分都要用網絡課件來呈現。基於此,在選擇內容時,應該選擇那些適合多媒體技術呈現的.內容,教學過程可以通過人機對話來實現,如對抽象的理論或過程。能夠利用計算機的圖形和動畫功能進行模擬,使之形象化、具體化,便於學生理解。另外,選擇的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到量體裁衣,有的放矢。

 l 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確定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教學目標之後,應該選擇最適合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和所用的媒體。教學策略反映在網絡課件中,就是學生與計算機之間的交互形式,或者將它稱之為模式。

媒體的選擇指的是對信息載體的選擇。根據學科特點和內容,選擇那些能高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媒體,合理的設計課件中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媒體的運用形式。舉例來説,在幾何、物理等理科內容,應該選用模擬模式,在媒體的選用中就應該選擇動畫來實現;在講授性教學模式中,選用視頻、圖像來呈現學習內容。

 3.2 系統設計

由於網絡課件的信息量大,而且要求具有友好的交互性,因此,必須認真設計網絡課件的系統結構,以保證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l 交互性設計

課件內容的設計儘量加入交互方式,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在疑難的知識點上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展現其內涵,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l 屏幕頁面的設計

課件的網頁無論從形象、風格還是課件的前後順序,以至各對象的形式都保持統一的風格和操作界面。具有友好的頁面,使學習者在使用時,可以很快領會如何使用軟件。

 l 課件導航設計

建立信息間的層次結構和瀏覽順序。在網頁中有到課件起始頁、前一頁、後一頁、上一頁、上一層、相關內容的超鏈接,提供由關鍵詞(基本概念)和目錄樹查找相關網頁的快速跳轉功能。對於描繪教學內容的重要媒體提供查詢和直接顯示功能。

 3.3稿本編寫

稿本的編寫是網絡課件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教學設計和課件製作的紐帶。稿本編寫是依據教學設計的原理,選擇並設計各種信息媒體,給出製作網絡課件的各種具體要求。稿本分為文字稿本和製作稿本兩種。文字稿本是按照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的思路及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描述的一種形式。製作稿本是製作者根據文字稿本編寫的製作時的稿本,它包括系統設計思想、媒體信息的選擇和表現方式等。

 3.4開發製作

l 素材收集

網絡課件需要用到大量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素材。在進行程序編制之前應將素材數據準備好,方便編輯使用。素材數據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文本的鍵入,圖形和圖像的掃描與處理,動畫的製作和視頻、音頻的製作和採集等。素材數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選擇設計的內容來準備,同時要考慮數據的文件量大小,一般來説,在保證素材質量的前提下,應儘量採用數據量小的文件格式來存儲素材數據,以確保網絡課件在應用時的運行速度。

l 選擇開發工具

文本、音頻、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數據準備好以後,便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多媒體素材編輯工具,利用素材編輯工具將各種數據進行編輯。目前用於網絡課件開發的工具軟件比較多,各種開發軟件和語言的特點不同,適用於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及課件的使用場合。選擇好相應的開發工具才能成功地實現教學設計,減少課件開發的時間,有利於推廣。

 l 製作

按“製作腳本”,用所選的工具軟件來製作開發網絡課件。這些軟件在製作網絡課件時的步驟通常是:建立文件、內部製作素材、導入或鏈接事先作好的各種多媒體素材、設計交互、製作效果及打包。

3.5 應用評價

網絡課件的測試、評價和修改是課件開發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網絡課件製作完成並投入運行以後,要廣泛徵集各方面的意見,就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網絡課件的評價基本從信息呈現、人機交互、教學過程控制、文檔提供等方面提出課件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指標。

 4、結論

網絡課件是隨着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日新月異而興起與發展的,但實現一個功能強大、具有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網絡課件只靠單純的技術層面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將先進的教育技術與現代教育思想相結合,運用積件思想,走素材資源庫和教學平台相結合的新思路,是實現信息與課件高層次整合的有效手段。使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課內和課外的運用朝着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這一更廣闊、更深層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黎加厚:“課件到積件:我國學校課堂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新發展”,《電化教育研究》1997(3、4)。

2、彭紹東著:《信息技術教育學》,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3、祝智庭編著:《網絡教育應用教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4、鍾啟泉 《課件設計基礎》 山東教育出版 1998年。

標籤: 課件 論積件 構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ypo4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