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初一地理課件巴西

初一地理課件巴西

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地理巴西課件,提供全面的地理巴西課件信息,希望對您有用!

初一地理課件巴西

地理巴西課件篇一:

教學內容:《地理》八年級下冊第七章第四節巴西(第82-89頁)

教學目標:

1.瞭解巴西的位置、面積、自然地理環境,典型地形特徵及主要的地形單元。

2.瞭解亞馬孫河的水文特徵,認識亞馬孫河豐富的水利資源。

3.瞭解亞馬孫平原的特點和亞馬孫河流域豐富的熱帶資源,認識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認識人類在開發利用資源時一定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4.瞭解巴西高原的特點和巴西高原的主要礦產資源及分佈,認識巴西工業的主要農業區的分佈。

5.瞭解巴西經濟結構的變化,知道巴西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的原因。

6.瞭解巴西地廣人稀、人口分佈極不均勻的特點,瞭解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的主要城市職能。

教學重點:巴西地形特點及主要地形單元的分佈,巴西工農業結構變化和目前的經濟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亞馬孫平原開發的得與失;巴西利亞成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原因。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巴西的地形、工農業分佈圖等。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

師播放《天才的造就》配巴西足球運動場景的音像資料。

讓學生答出關鍵詞:里約熱內盧、貧民窟、足球、巴西、貝利,並説出巴西現在足球巨星:羅納爾多,引出世界足球王國——巴西。

二、走近巴西

讓學生帶着探索、學習指南和閲讀提示中的問題自學本節內容。

1.位置及地形(播放巴西地形圖)

學習小組交流,嘗試説出巴西位置及地形特點。

分析其特點:流域面積大,集水區域大,河流落差小,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豐富,説明亞馬孫河及其大小支流構成龐大的內河航運網。

練習填空

亞馬孫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之稱,像吞吐機,吞進大量二氧化碳,吐出大量氧氣;像抽水機,吸進大量水分,蒸發大量水分到空氣中;此外,土壤具有良好的滲透性。

讓學生了解森林資源的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等環境作用以及亞馬孫熱帶雨林對世界環境的作用和影響。

目的:對巴西的環境和雨林景觀形成表象,知道巴西發展旅遊業的自然環境優勢。播放熱帶雨林修路、建房、開荒圖片。

分析上述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提出問題:熱帶雨林破壞嚴重,你能為其保護提出一些好的建議?可引進一些課外資料,如在亞馬孫平原開發中外國公司的掠奪式開採和當地居民的遷移式農業等,介紹亞馬孫平原開發的得與失。

三、巴西經濟(播放工農業分佈圖)

讀圖回答課本86頁問題,並梳理知識點:

1.服務業、工業、農牧業是巴西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2.熱帶經濟作物:咖啡、甘蔗、天然橡膠。

3.巴西鐵礦石儲量豐富;

4.巴西高原東南部地區,工農業發達,資源豐富,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集中了全國大部分工業,是重要的經濟區。

5.巴西出口的工業產品主要有:汽車、鋼板、電子、軍工產品等。

6.巴西與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教師強調巴西的經濟結構以工業為主,國家政策和措施對其經濟結構變化的巨大影響。

思考:影響巴西經濟的條件是什麼?

四、城市和人口

學生閲讀: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位於東南沿海。里約熱內盧、聖保羅和巴西利亞是巴西最為著名的三大城市。通過閲讀材料介紹巴西成為“世界人種博物館”的過程,並點出里約熱內盧是全國最大港口和最大旅遊中心;聖保羅是全國最大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南美第一大城市。

結合“巴西人口分佈圖”,從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兩方面,分析巴西發展工農業的優越條件:

自然方面:地勢地平,資源豐富,海岸線長,海港優良。

人文方面: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和技術資源豐富。

(播放巴西利亞圖)

討論:為什麼巴西將首都從里約熱內盧遷至巴西利亞?而巴西利亞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中最年輕的城市?

引導學生讀圖總結:⑴使內陸和沿海經濟得以均衡發展;⑵市內沒有大型的、有污染的企業,以政治職能為主;⑶居民區、政府辦公區、公共設施等均有綠地分佈,各功能區分佈合理,環境優美。突出其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綠化工程在環境改造中的作用(人工湖泊)。

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由二位學生分別飾演導遊員、遊客)作為旅行社導遊員向遊客宣傳巴西旅遊特點。目的:學會抓事物特別之處,更加明確巴西發展旅遊業的資源、位置優勢。

五、巴西明天

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宛如一架翱翔天宇的大型飛機,這個造型寓意巴西是一個高速起飛的發展中國家。通過學習,你知道巴西除了足球,還有什麼聞名世界了吧?

此外,巴西經濟的高速騰飛依靠什麼?(激情、堅韌不拔的精神等)

六、作業:複習題

地理巴西課件篇二: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七年級下冊第三章“走進國家”中重點介紹的一個國家,它的.經濟發展過程、社會背景、文化特點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發展過程和社會現狀,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瞭解認識巴西就等於瞭解拉丁美洲。巴西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氛圍都是極具特色,同時也是如何協調人地關係的一個範例。教材對巴西的編排在兩個方面仍延續了前面介紹幾個國家的編寫體例:首先,在對國家的介紹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這個國家特有的自然環境特徵及經濟發展特點;其次,充分注意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結合,把人與環境的關係作為貫穿這一節的主線,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係的能力創造條件。對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形成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等可持續發展觀點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巴西這節內容分為三個部分:亞馬孫平原與亞馬孫河、發展迅速的經濟、人口與城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徵和經濟發展為主要內容,

強調了熱帶雨林的合理開發與保護。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結構特點及學情,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南美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2)能指圖説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3)學會結合巴西地形、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大的原因。

(4)能説出巴西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特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對亞馬孫地區開發中大規模毀林引起的環境問題的討論中,激發環境憂患意識,懂得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與人類活動協調發展的必要性。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形成積極思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態度;學會傾聽與尊重。

3、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繪圖、填圖、析圖,討論、閲讀的過程中認識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積、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特徵、經濟特徵和人文特徵。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及突破方法

1、重點:巴西自然地理環境,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危機

①巴西自然地理環境獨特,而且對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佈、工農業的發展與分佈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為了更好地瞭解巴西的人文地理和經濟地理,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我確定“巴西自然地理環境”為本節課的一個重點。

教學中突出這一重點的方法是:運用地圖進行探究學習,讀圖、看圖、畫圖、議圖,讓學生多次“接觸”地圖,感知地圖,學習和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

②亞馬孫熱帶雨林是世界最大的雨林,有着極大的經濟價值和環境效益,它的合理開發與保護意義重大。所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的危機”確定為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

教學中突出這一重點的方法是:媒體展示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破壞的圖片,並結合資料,讓學生直觀感受,引起關注。

2、難點:亞馬孫河流域的開發與保護

亞馬孫河流域資源豐富,有世界最大的雨林,有着極大的經濟價值和環境效益,開發與保護之間產生了矛盾衝突,爭議不斷。所以,確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教學中突破這一難點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二、説教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為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台。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基於這一理念,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啟發、引導法:整節課主要貫穿“學為主體、教為主導、

思練結合”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獨立自主親身參與、體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師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恰當引導,學生從不斷演示中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

(2)圖示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運用地圖進行探究學習。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動眼看圖,動口議圖,把知識落實到圖上,強化對地圖的認識,讓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的熟練“工具”和“朋友”。

(3)情景教學法:

①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喚起強烈的求知慾,強調重點,攻破難點。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

②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觀察問題,探究現象,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三、説學法:

(一)學情分析

初一年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對知識的認識呈現出單一和絕對的特點。並且樂於參與教學,善於想象,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以往的地理學習中,發現學生對國家的學習比較感興趣。也通過前五個國家的學習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國家地理的基本方法。但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關係的能力還較弱,所以在本節課的學習中,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注

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層次,充分利用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探究新

知。

(二)學法指導及選擇的依據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設計要體現探究學習的理念,鼓勵學生通過探究學習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誘導作用,通過創設學習情景,引領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地圖找規律,探究問題引資料,並能夠運用比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地理學習方式的轉變。

(1)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綜合分析獲取新知,提高學習能力。

(2)動手畫圖,動眼看圖,動口議圖,圖文結合,把知識落實到圖上,強化對地圖的認識。

(3)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理解和記憶。

(4)理論聯繫實際,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積極思考,培養能力。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設計理念,教材內容,課程標準和學生情況,本節課教學過程的基本思路按照“探索—研究—運用”,亦即“觀察—思維—遷移”的因果層次關係進行安排,按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x3odg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