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鄧稼先》課件

《鄧稼先》課件

【教學目標】

《鄧稼先》課件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宰割、籌劃、彷徨”等12個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⑵瞭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⑶抓住重點句段,理解文章豐富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標

⑴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自成一體、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徵,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⑵瞭解本文語言句式多變、情感真摯的特點,體會課文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3、德育目標

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較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將鄧稼先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寫、評論及精選橫斷面表現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經歷和對民族的偉大貢獻。

2、揣摩語言,把握句式特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裏行間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記敍、議論基礎上抒情的好處。

【教學方法】

1、文獻法:

本文涉及的背景資料較多,例如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核武器研製史、“兩彈一星”研製者的相關情況、鄧稼先的生平資料、作者楊振寧的有關情況等等。教師宜指導學生自主蒐集、整理、交流課文的有關背景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2、五步閲讀法:

朗讀課文,積累字詞;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思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六個部分之間的聯繫;悟讀課文,深層探究;美讀課文,品味賞析。

3、討論法。

4、發現閲讀法:

在閲讀過程中,發現課文中自己認為很精妙貼切的美點,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按照一定的句式表達出來。這種閲讀方法要求學生在較為充分的預習和閲讀課文的基礎上,用審美的眼光閲讀課文,從中提取精美的詞、句、段,然後用“我覺得(發現)……用得好,好在……”的句式品評出這些內容的精妙之處,以達到深刻領會課文的閲讀目的。這種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之以教師的指導點撥,雙邊活動熱烈。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索態度,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鄧稼先畫像、剪輯好的有關“兩彈一星”的新聞綜述錄像、錄音機、示範朗讀帶、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資料彙總交流,瞭解課文有關的背景資料;朗讀課文,積累重要詞語;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思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六部分之間的聯繫;悟讀課文,引導學生深層探究。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多媒體播放已剪輯好的有關“兩彈一星”研製者的新聞片斷。

我國“兩彈一星”研製者們在黨和國家的關懷鼓勵下,高舉愛國主義旗幟,懷着強烈的報國之志,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把個人的志向與民族的振興緊緊聯繫在一起,許多才華橫溢、功成名就的科學家,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許多科研工作者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默默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寫就了一部為祖國和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壯麗詩篇。鄧稼先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今天我們學習楊振寧先生的《鄧稼先》,感受其高尚的品德、無私的奉獻精神。

設計二:

第二單元我們學習的5篇文章,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表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人民熱愛祖國、發憤圖強的美好情操。第三單元又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古今中外名人不同的人生畫卷。今天我們打開第一幅畫卷,走近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兩彈元勛”鄧稼先。

設計三: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着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代替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知。這些鮮為人知的人物,是更高尚的,更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而偉大的人物。今天,我們學習《鄧稼先》,讓我們隨着作者飽含深情的筆觸,去感悟這位不平凡的科學家吧。

二、資料彙總、交流,瞭解相關背景

教師要求學生把課前收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公開展示、交流。圖片用實物投影顯示,文字資料或朗讀,或多媒體顯示。

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有:楊振寧與鄧稼先的友誼、鄧稼先的光輝一生、鄧稼先先生的故事、我國核武器研製史等等。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多媒體顯示:

⑴為下列加粗字注音。

彷徨鮮為人知鋒芒畢露選聘

元勛鞠躬盡瘁婦孺皆知殷紅

宰割籌劃

⑵解釋詞語並造句。

仰慕可歌可泣鮮為人知

當之無愧馬革裹屍鞠躬盡瘁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

⑴huánɡ xiǎn lù pìn xūn cuì rú yān zǎi chóu

⑵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蹟使人非常感動。

鮮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當之無愧:毫無愧疚地接受(名聲、榮譽等)。

馬革裹屍: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於戰場。

鞠躬盡瘁:指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2、學生自主交流閲讀感受,並集體評議。教師歸納討論意見。

明確:作者熱情讚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心情。

四、深層探究,理解課文

1、思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六個部分之間的聯繫。

教師設計相關問題指導學生閲讀,把握全文思路。

多媒體顯示:

⑴概括文章六個部分的大意,並想想全文六部分之間有什麼聯繫。

⑵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擬得怎麼樣?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一個小標題,並説説理由。這些小標題給你怎樣的啟示?

⑶在寫鄧稼先之前,為什麼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的歷史?文章第四部分為什麼寫“我”?

⑷課文有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請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逐題交流,需求人人發言,如有不同意見,可交付老師評議,教師可説出自己的看法,供小組參考。然後每組選一代表進行全班交流,其餘同學補充評價。

明確:⑴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上推出鄧稼先。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肯定鄧稼先“‘兩彈’元勛”的地位,讚揚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一生。第三部分,在同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對比中來寫鄧稼先。第四部分,作者寫自己得到消息,中國的原子彈工程沒有任何外國人蔘加,是自力更生搞出來的,因而感情受到極大震盪,一時熱淚盈眶。第五部分,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第六部分,總結全文,借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總體評價鄧稼先。

全文六個部分緊密關聯。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簡介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在對比中突出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側面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是對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重點寫出了鄧稼先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第六部分,總結全文。

⑵這些小標題擬得新穎、概括力強,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內容和豐富意藴。

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個小標題如恢宏的畫面,給人縱深的歷史感,在這個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説明鄧稼先是對這一鉅變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標題“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為心聲,一句簡短的話語,道出了鄧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有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

也可分析其他小標題,此處略。

這體現了作者取捨材料的高超藝術和謀篇佈局的匠心獨運。

⑶作者概述中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説明鄧稼先是對民族的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文章第四部分是寫作者自己內心所受到的震盪,作者為中華民族自豪,為50年的朋友鄧稼先而驕傲,這從側面寫鄧稼先的貢獻之大。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民族的一腔深情,對老朋友的滿懷厚意。

⑷課文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巨大貢獻。按照常理,鄧稼先是“‘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敍述鄧稼先對研製“兩彈”的巨大貢獻上,可作者卻出乎意料,沒有介紹事情的具體細節,而是着重敍寫鄧稼先的精神與氣質以及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之所以這樣寫,恐怕有以下原因:鄧稼先的功績誰人不知,再重複這些材料,顯得宂贅;何況自己與鄧稼先遠隔大洋二十餘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瞭解太多,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再者,鄧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寫朋友,自然包含着對老朋友不盡的思念,對朋友的認同欽佩,同時也在寫自己。

2、悟讀課文,對文章進行深層探究,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⑴師生共同研讀文章第三部分,教師設計相關題目指導學生精讀課文。

多媒體顯示:

①為什麼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請概述兩人最本質的區別。

②為什麼説奧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③“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我所認識的”能去掉嗎?為什麼?

④鄧稼先能夠説服兩派不對吵對打,解圍的原因是什麼?請你站在鄧稼先的角度,結合

當時的情況,説一句勸説的話。

⑤“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這兩句話流露出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⑥錢三強選聘鄧稼先,葛羅夫斯選聘奧本海默,其實這樣的“伯樂”還很多,你能舉出幾個嗎?

同桌之間討論交流,然後自由發言。

明確:①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

他們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性格和為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人。

②因為他才華出眾、聰明過人,所以人們佩服他、仰慕他;但由於他經常打斷別人的報告、鋒芒畢露,所以不少人也不喜歡他。

③不能去掉。因為作者不可能全部認識一個羣體的所有成員,這表現了作者嚴謹求實的寫作態度。

④因為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

⑤“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傳統文化的精華,並變成了自己的氣質品格。

“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

這兩句話流露出作者對老朋友的崇敬與讚揚之情。

⑥如熊慶來選聘華羅庚,華羅庚選聘陳景潤。

⑵學生自選感興趣的一部分品味研究,並提出一個最想得到解決的問題,請求同學或老師解答。

學生可能提到的問題有:

①文章引用《弔古戰場文》和五四時期的一首歌,有什麼作用?

②“可是理論是否正確永遠是一個問題”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學生明確:①引用唐代李華《弔古戰場文》,顯示了鄧稼先工作地點的荒涼、工作的艱辛,增加了鄧稼先精神的悲壯色彩。

引用五四時期的《中國男兒歌》,讚頌了鄧稼先就是隻手撐天空的響噹噹的中國男兒。

②理論的正確與否要靠實踐去檢驗;在核武器試驗時檢驗理論,危險巨大。

五、佈置作業

1、下列詞語中加粗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至死不懈(鬆懈) 截然不同(截止)

B、層出不窮(窮盡) 熱淚盈眶(充滿)

C、死而後已(停止) 家喻户曉(明白;瞭解)

D、馬革裹屍(皮革) 可歌可泣(不出聲地哭)

2、根據解釋,填寫成語

⑴比喻人有傲氣,愛顯露自己的才能。()

⑵不辭勞苦地、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到死為止。()

⑶每家每户都知道。()

⑷值得人們歌頌讚美,使人感動得流淚。()

⑸當得起某種榮譽或稱號,毫不慚愧。()

3、下面的名言警句,請你讀一讀、背一背,你能再寫出幾條來嗎?

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科學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無所畏懼,視死如歸。入獄者難見天日,你卻能把鎖鏈和鐵窗粉碎!

──意·布魯諾

真正有學問的人,就像麥穗一樣:只要它們是空的,它們就茁壯挺立,昂首睨視,但當他們趨於成熟,飽含鼓脹的麥粒時,它們便謙虛地低垂着頭,不露鋒芒。

──法·蒙田

4、課外收集鄧稼先先生的'故事,結合你對鄧稼先的瞭解,請為鄧稼先寫一個小傳,並加上簡要的評論,表達你對他的讚揚、敬仰之情。

參考答案:1、A

2、鋒芒畢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家喻户曉可歌可泣當之無愧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美讀課文,揣摩語言,發現文章的美點;體驗與反思,汲取文章最有價值的養分,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豐富自己的文學素養;延伸拓展,溝通課內外。

【教學步驟】

一、揣摩語言,發現美點,展示美點

1、揣摩精妙詞語。

教師提示:請同學們快速閲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妙的詞語用“FK”標示出來,然後用“我覺得________用得好,它好在________”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同學們閲讀課文,然後討論發言。

生1:我覺得“任人宰割”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時代中國遭受到列強的侵略、壓迫而不圖反抗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更為中國處境擔憂。

生2:我覺得“可歌可泣”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寫出了使20世紀人類歷史發生巨大轉變的千千萬萬英雄人物,他們生得偉大,他們是大寫的人。同時與下文“鮮為人知”相照應,突出了鄧稼先平凡中的不平凡。

生3:我覺得“鮮為人知”這個成語用得好,它好在對比鮮明。一位“貢獻巨大”的科學家卻“鮮為人知”,這看似矛盾,卻恰到好處地表現出鄧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將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的做人原則和高尚品德,愈見其人格的偉大。

生4:我覺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個成語用得好,作者用凝練的語言對鄧稼先兢兢業業、不辭勞苦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光輝一生作了概括性總結,讓我們在敬佩中受到教育。

2、揣摩精妙語句。

教師提示:請同學們用跳讀的方式快速閲讀課文,並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精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後用“我喜歡________,因為________”的句式説話。

生1:我喜歡“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它的精妙在於這句話用在第一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長焦距逐步縮短、拉近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瞭對“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是他帶來了民族的新生,是他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生2:我喜歡“事後我追想為什麼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盪,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一句。它的精妙之處在於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係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盪,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藴含豐富。

生3:我喜歡“我不知道稼先有沒有想起過我們在昆明一起背誦的《弔古戰場文》……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斷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屬的時候是什麼心情……不知道稼先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這一組句子。它寓已知於未知,更顯得含蓄藴藉,耐人咀嚼,發人深思,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鄧稼先的一片深情,對老友的真誠關心和擔憂,着實感人至深。

生4:我喜歡“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這一段。它的精妙之處在於這一段話作者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對鄧稼先進行了高度的評價。鄧稼先把獻身祖國的國防事業作為自己終身的奮鬥目標和人生追求,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從來沒有彷徨,沒有矛盾過,至死不渝,無怨無悔。他執著追求、努力奮鬥的輝煌人生將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恆,永不磨滅。這樣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是我們永恆的驕傲。

3、賞析文章的修辭、句式、描寫手法、結構特徵。

教師提示:同學們在修辭手法、句式、描寫方法、結構特徵等方面也有自己的審美髮現,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生1:我發現本文的修辭用得好。運用排比,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如第一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這種緊湊、短促的結構和重複出現的“強佔”“租借”兩詞給讀者強烈的震撼,把觸目驚心的歷史擺在讀者面前,令人驚訝,具有強烈的警示作用。

生2:我發現本文對比手法用得好,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課文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比着寫,更鮮明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

生3:長短句結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如課文第三部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短句交錯使用。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種氣勢;長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於表達較複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生4:我發現文章的結構很有特色,採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並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蹟和傑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4、教師小結:這是一種科學的閲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閲讀形象性的文學作品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閲讀的樂趣和美趣。

同學們剛才的表現很出色,張揚個性,讓鑑賞成為自己的事。希望以後再接再厲,讓學習呈現獨特的個性,讓課堂綻放七彩的花朵。

二、體驗與反思,暢談學習感受

教師提示:請同學們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針對內容來談,也可針對形式來談。如“你認為鄧先生的哪些品質最值得你學習?鄧先生給你最大的震撼是什麼?”,如“文章以小標題連綴的方式組織文章,有新意,你有嘗試的想法嗎?”,如“作者豐富的人文素養、開闊的眼界和胸襟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你認為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該具備哪些素養?”,如“走近大師,你悟到了什麼?”等等。

學生自己發言,暢談學習感受,有思考、有感悟、有收穫,也有反思。

三、課堂小結

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也是一篇人物傳記。課文以中華幾千年文化為背景,以近一百年來的民族情結,50年的朋友深情為基調,用飽含感情的語言介紹了一位卓越的科學家、愛國者,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展有巨大貢獻的中國人民的兒子──鄧稼先。鄧稼先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值得我們學習,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值得我們深思,怎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

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信守我們心中的諾言,讓自己更出色,讓人生更富有,讓生命更有價值。

四、延伸拓展,溝通課內外

教師分發文字資料,人手一份。讀文章,答問題,看誰讀得又快又好。資料內容如下:

看門人遊歷“小人國”

我所講的小人國,

不是指英國著名小説

格里佛遊記中的小人國,

也不是指蘇聯童話影片的小人國;

我講的是真實的科學故事……

高士其在《揭穿小人國的祕密》這首詩中,把微生物世界稱為“小人國”。

微生物天天跟人們打交道,甚至不時從人們的鼻孔中進進出出。然而,由於人們用肉眼看不見它們,所以幾千年來,人們竟不知道世界上有微生物。

直到十七世紀末葉,

才有顯微鏡的發明,

小人國的種種陰謀活動,

就都被揭露出來了。

第一個揭露小人國的祕密的是誰呢?是荷蘭德爾夫市的看門人,名叫列文虎克。

看門這種工作,收入低微,但較清閒。每天,列文虎克只消定時到鐘樓上敲鐘,以及定時開閉市政府的大門。這樣,列文虎克就有很多空餘的時間。

不過,列文虎克並沒有空着。他在幹什麼呢?他在起勁地磨製鏡片。

列文虎克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他剛生下來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他從小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過着漂泊不定的生活。直到白髮蒼蒼的時候,才當上了看門人,算是稍微安閒一點。

列文虎克曾跟人學過磨製眼鏡片。這時,他反正閒着沒事,便磨起鏡片來。

有一次,列文虎克透過兩片透鏡觀看東西,發覺能把極為微小的東西放大好多倍。這下子,引起他莫大的興趣。

他把自己的牙垢放在透鏡下觀看,結果,發現裏頭竟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小人國”居民——微生物。他感到非常驚訝,這樣寫道:“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裏生活的動物,比整個王國的居民還多!”

就這樣,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

就這樣,列文虎克成了第一個發現細菌的人。

就這樣,列文虎克成為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

就這樣,一個看門老頭兒登上了科學寶座。

就連英國女王也知道了列文虎克的新發明,向他提出要求:希望親眼用顯微鏡看一下那些“小人國”的居民。

有人對列文虎克十分羨慕,緊跟在他的後邊,追問着他成功的“祕訣”。列文虎克一句話也沒説,伸出了他的雙手──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1、文章開頭為什麼要引用高士其的詩?

2、“小人國”指________,“小人國的種種陰謀活動”指__________。

3、列文虎克在磨製眼鏡片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微生物,成了微生物學的開山鼻祖,這不禁使人想起了一句話“有心栽花花不活,___________。”

4、當人們追問成功的祕訣時,列文虎克為什麼“伸出了他的雙手——一雙因長期磨鏡片而滿是老繭和裂紋的手”?

5、下面是列文虎克的簡介,和本文比較一下,有何異同。

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生物學家。早年學會琢磨玻璃製造透鏡的技術,製成簡單的顯微鏡。1675年發現原生動物。1683年發現細菌。

教師組織學生合作研討,如時間緊張,可在課餘繼續討論。

參考答案:1、因為這樣可以激發人們的閲讀興趣,使人們對微生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下面介紹列文虎克的成就也就輕鬆自然多了。

2、“微生物世界”細菌在人們無知覺的情況下繁殖,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3、無心插柳柳成陰

4、他是想告訴人們,一切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他雖然在意外中發現了微生物,但卻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一雙佈滿老繭和裂紋的手也許比千言萬語更有説服力。

5、都介紹了列文虎克的主要成就,但選文豐富多彩,運用了文學筆調。簡介很精要,讓人一目瞭然。

五、佈置作業

1、以“鄧稼先給我的啟示”為題寫一篇文章。

2、從圖書館查找、從網絡上檢索關於鄧稼先等我國“兩彈一星”科學家的資料,分別為他們寫小傳,然後全班出一期題為“星光閃耀”的牆報。

標籤: 鄧稼先 課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j9jk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