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熱單元教學計劃

熱單元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劃,它規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佔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熱單元教學計劃希望能幫助到你!

熱單元教學計劃

熱單元教學計劃篇一

【教學目標】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2.聲音的傳播

3.聲速及有關計算

4.樂音的三要素

5.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6、通過構建知識框架和網絡,使學生牢記基礎知識,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呈現形式】上述考點常以填空和選擇題型出現。主要考查學生對概念規律的記憶和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的能力。

【授課形式】實驗教學;實例教學;識記教學;例題教學;教材展示教學等

【知識結構】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產生原因:振動(舉例:講話時喉嚨的振動;吉他)

2.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物體振動產生的聲音在固體、液體、氣體以波的形式傳播。(舉例:敲擊桌子能聽到聲音)

3.聲速:340m/s(沒有特別提示的情況下都視為該速度,作為常識識記)

4.回聲現象及其利用:

(1)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反射回來形成的'聲音;

(2)回聲的區分與加強;

(3)回聲測距離及其它應用。

二、樂音的三要素

1.音調:聲音的高低,由聲源的振動頻率(快慢)決定。(舉例:吉他或翻書)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大小,與聲源的振幅有關。(一個人的聲音大小)

3.音色:發聲體的聲音品質,由發聲體本身的特徵決定。(兩個人聲音不同)

三、樂音和噪聲

1.區別:

(1)從物理學角度看(有規律或無規律;好聽悦耳或難聽刺耳);

(2)從環境保護角度看(是否污染環境)。

2.減小噪聲的途徑:

(1)在聲源處減弱―消聲(消聲器);

(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吸聲;

(3)在耳朵處減弱―隔聲(戴耳機)

四、超聲與次聲 通常把高於20000Hz的聲音稱為超聲

熱單元教學計劃篇二

單元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本冊教材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使學生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冊教材與上冊教材最大的變化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教材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繫學生的興趣。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解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解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標籤: 教學計劃 單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x2n4y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