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精選】學期教學計劃錦集九篇

【精選】學期教學計劃錦集九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又將開始安排今後的教學工作了,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期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學期教學計劃錦集九篇

學期教學計劃 篇1

一.基本情況

高二年級下學期有12個教學班,文科7個,491人,理科5個班,347人高二年級學生總數為838人;任課教師44人。

高二上學期xx市統考情況:文科過一類線3人,文科過二類線37人,文科過三類線222人,文科過四類(1)線253人;理科過二類線6人,理科過三類線70人,理科過四類(1)線134人。

二.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爭創xx市示範高中為契機,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教育為教育教學理念,通過轉變教育教學方式,改進課堂教學,圍繞學校特色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健康、多元化地發展。

三.教學目標

高二年級教學目標

四.教育工作計劃

1、加強安全教育,落實安全檢查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時刻不忘培養安全意識,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配合有關部門定期對各項安全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將隱患消除在萌芽之中,讓安全意識深入每個師生心中,創建平安校園。

2、積極開展主題教育。按按學校和政教處要求通過班會、板報、校內進行廣播大力宣傳每月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以各種形式加以實踐,知行統一,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學生基本素質。

3、穩抓常規管理,注重養成教育。依據《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河高學生一日行為規範》等管理制度對學生儀表、行為進行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規範學生上課秩序,提高課堂效率;嚴格落實學生公寓管理制度,樹立服務意識,以人為本,精細化管理方式及手段,使學生在管理中主動提高自身素質,由被動變主動,進一步提高校紀、校風。

4、開展多種類活動,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素質。堅持每月組織一項大型活動,以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間,並能體會到組織和紀律的重要性,增強自律意識;探索開展系列活動的新路子,將組織管理權交給學生,鍛鍊學生自主意識,體現河高辦學特色。

5、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造就一支業務能力強的班主任隊伍。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力量,倡導各班主任做到“三心”:生活上關心、引導上耐心、工作上用心;開展“四導”:思想上開導、心理上疏導、學習上指導、行為上引導,積極轉變觀念,主動將學生工作解決在班內,配合學校各項管理制度的落實。

五.教學工作計劃

1、2月22日全體教師報到,做好開學準備,學生報名,2月23日晚正式上課2、召開高二年級開學典禮節。

3、開學後一週內召開xx市期末調考質量分析會。

4、4月初配合教學處組織高二年級教學視導。

5、4月20—22日期中考試。

6、召開高二年級期中考試質量分析會。

7、5月7日組織高二學生教學情況問卷調查。

8、5月22日組織高二教師水平能力測試。

9、組織好高二實驗考查。

10、組織好高二期末襄樊調研考試。

11、注意兩個重點班的教學與管理。

六.嚴肅工作紀律,端正工作態度,嚴格坐班簽到制度(每天上午、下午統一簽到,坐班時間:上午8:30至11:00,下午3:00至5:00,上班期間年級組還要抽查)。辦公時間嚴禁上網瀏覽與教學無關的網站內容,嚴禁在辦公室的電腦上玩遊戲。

七.注重校本培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加強理論學習與研究,注重教育教學資料的蒐集與整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學校創建襄樊級示範高中作好充分的準備。

八.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學期教學計劃 篇2

總體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4、培養幼兒同伴友好相處,競爭,合作的個性。

5、學會3-4個完整性的幼兒舞蹈組合。

周次和目標:

第一週:

1、練習隊形,站立姿勢。

2、交待舞蹈的常規要求。(時間與物品)

3、新授舞蹈組合:“銀波綠舟”(一)

第二週:

1、複習上週學習內容。

2、新授點頭、肩、活動組合。

3、隨音樂協調地進行點頭,聳肩等動作。

4、舞蹈組合:“銀波綠舟”(二)

第三週

1、複習手位,勾繃腳,點頭,聳肩等活動組合。

2、舞蹈組合:“銀波綠舟”(三)

第四周

1、複習所學內容舞蹈組合:“銀波綠舟”。

2、練習前壓腿、旁壓腿的動作。

4、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裏”(一)

第五週:

1、新授前踢腿、旁踢腿動作。

2、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裏”(二)

第六週:

1、複習前踢腿,旁踢腿,能隨音樂節拍做動作。

2、新授地面動作:雙吸腿、壓腳跟練習。

3、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裏”(三)

第七週:

1、複習所學的內容。

2、練習壓胯的動作,根據音樂協調地做壓胯動作。

4、複習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裏”“銀波綠舟”

第八週:

1、新授前腰、後腰、旁腰、側腰的要部組合動作。

2、隨音樂做腰部組合動作。

3、舞蹈組合:“七色花”(一)

第十一週:

第九周:

1、複習腰部組合動作。

2、學習小碎步組合。

3、舞蹈組合:“七色花”(二)

第十週:

1、複習以前學的內容。

2、新授步位動作。

3、舞蹈組合:“七色花”(三)

第十一週:

1、新授雙腳、單腳、向左、右、前、後、不同方位蹦跳的動作。

2、複習舞蹈組合

第十二週:

1、複習從手位開始到步伐練習的所有動作組合,要求隨音樂動作到位協調的表演。

2、對每個組合進行重,難點的力度輔導。

3、舞蹈組合:“剪羊毛”(一)

第十三週:

1、複習舞蹈組合:“我的朋友在哪裏”

2、複習舞蹈組合:“七色花”“銀波綠舟”

3、舞蹈組合:“剪羊毛”(二)

第十四周:

1、學習在單一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2、複習所有的動作組合,作好彙報演出的準備。

第十五週:

1、彙報演出,發放評價表。

2、請家長提出寶貴意見。

大班舞蹈教學計劃三:20xx年舞蹈班(大班)下學期教學計劃(544字)

本學期大班學舞蹈的幼兒較多,因此,我們將從多方面啟發、開導,培養幼兒在形體、氣質上的自我審美能力,並使幼兒自身體現出一種對舞蹈的熱愛,從而愉快地進行訓練和舞蹈,計劃如下:

三月份

三月份目標:通過教師指導,培養幼兒舞蹈興趣,發展舞蹈潛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第一週用一週的時間給孩子複習上學期所學的舞蹈。提高幼兒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能力,表達思想、情意的創作能力。

第二週1、基本功的練習:下半腰

2、學習蒙古舞常用手、肩、臂動作

第三週學習蒙古牧歌

第四周1、複習蒙古牧歌

2、學習聳肩、搖頭、輪臂、波浪手

第五週複習蒙古舞

四月份

四月份目標:訓練幼兒協調、速度、耐力、肌力、柔軟性等基本能力。

第一週學習舞蹈柴竹調

第二週1、學習單手基本動作:撩掌、蓋掌、分掌

2、基本功、下側腰

第三週學習:十字步、點步、娃娃步

第四周學習舞蹈趕海的小姑娘

五月份

五月份目標:進行形體訓練並學會簡單的舞蹈基本動作,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節奏感。

一週:學習跑步類:小跑步、後踢步、前踢步

二週:複習小跑步、後踢步、前踢步

三週:學習舞蹈七色光

四周:雙手配合動作練習

六月份

六月份目標:在訓練過程中,鍛鍊幼兒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

一週:學習舞蹈阿里山的姑娘

二週:複習舞蹈阿里山的姑娘

三週:學習舞蹈拉大鋸

四周:基本功組合練習

學期教學計劃 篇3

新學年在匆忙中開始了,又是一個新的起點。本學年,我主要承擔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工作,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做了以下安排。

一、瞭解學生基本情況。

三年級共有學生54人,該班學生都是從各個村聚集而來,生源比較複雜,麥地村轉馬路的學生有4人,而且少數民族居多,這無疑會給教育教學帶來諸多影響,但我相信,只要下一番苦功夫,一定能把他們教好。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及估算乘法,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和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4、認識長度、質量和時間單位,且會進行一些有關的簡單計算。

5、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和組合數,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及實施計劃

該學期教材包括以下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邊形的認識;測量;時、分、秒的認識;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訓練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是學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筆算乘法和除法的基礎。對這部分內容要認真落實訓練。

3、學生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理解和掌握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具體事例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該內容要精講多練,使學生熟能生巧。

4、通過四邊形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同時瞭解周長的含義。

5、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優秀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輔導,使教學平穩發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四、課時安排。

1、測量……8課時

2、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1課時

3、四邊形……8課時

4、有餘數的除法……8課時

5、時、分、秒……5課時

6、多位數乘一位數……14課時

7、分數的初步認識……8課時

8、可能性……4課時

9、數學廣角……3課時

10、總複習……5課時

學期教學計劃 篇4

每年的中考複習,大家都在按照固定的模式進行,大家都是知道教導初三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要活,要實,注意知識考察新的變化。大家都各自進行了精心的策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如下就是我們學校的初三物理中考複習計劃和教學指導:

一、複習計劃

第一階段全面章節複習階段,全面系統複習一遍,要求以課本為基礎,重視課文重要描述。全面覆蓋知識內容,鞏固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掃清知識障礙,打好基礎。時間大概是6個星期左右。所有知識重新過一遍,目的在於知識的回收。中考考試內容中基礎知識佔70%,所以這個部分很重要。

第二階段分塊和專題複習階段,分為力、電、熱、光等幾個方面進行復習。這個階段的複習是對上一階段的複習再次掃描。進行專題複習:作圖、實驗、計算、綜合探究等。時間大概是4個星期左右。這個階段強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紮實程度,專題複習是對知識理解的進一步強化,加強記憶,對各種題型的解法能過做到舉一反三。

第三階段強化訓練與反饋領悟階段,模擬試題進行強化訓練,試題講評、總結、歸納、延伸,學生反饋、領悟、昇華,實實在在地弄懂弄透,提升解題能力,時間大約2個星期。這個時候是考察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會在解題的過程中對各個知識點會自然而然的重新重組,加強解題的靈活性,提高解題能力。

此外,試題的評講,有利於學生適應考題,適當給學生一點刺激,如一兩個星期內進行一次簡單的小測試,給予學生考試的信心,有利於學生考試應試能力,陪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複習階段要有條不紊的進行。不能過急過快。

二、學生思想工作

指導、激勵、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

每個班都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學生,他們對學習的態度都各有不同。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是學生心理是怎樣看待學習的。好的學習態度和好的學習動機,加上良好的學習心境,都對物理學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認真努力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在考察學生的時候,不要過多的使用太複雜,太難的試題給學生做。這樣的話會打擊學生,使他們對物理學習會失去興趣,以至於他們會有對物理學習有厭倦感,不愛學,這樣他們的成績就會下降。我們應該適當給予他們成功感,刺激一下他們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他們對物理學習上起碼就會有不討厭,不怠慢的行為發生。還可能會因此對他們的學習有促進作用。

讓他有個勁頭去自覺地學物理

中學生的心理,大多數是愛在班上炫耀自我,當自己在學習成績上有很大的進步的時候,他們都會有自豪感。為了保持這種狀態,他們會不斷的努力來維持,不使他改變。所以學生在學習上小小的進步,還有老師不斷的重視他,給予各種支持等等,這樣他就是不斷地自覺地去學習。

三、研究考試説明

明確考試對學生的能力要求

瞭解題型,把握複習方向和目標

把握複習廣度和深度。

中考考試説明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指導作用,我們老師要仔細的研究和總結出來,教授給學生。學生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研究這些説明,這個工作是很重要的。

四、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複習

升中考試是以知識和技能題為主

是面對的是大部分學生。

所以對學生應該要求:

1、要記憶的基本東西要記憶;如公式等。

2、不懂的知識點要弄懂;

3、將經常做錯的題弄明白。

中考題目基礎知識佔的比例好大,很多題目都是我們在平時練習的時候接觸過的,很多學生就是你做過他也會做錯,一錯再錯。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強調,重複多次。對於基礎知識,要組織專題強化。

五、要有針對性的練習

進行各種題型的訓練

切忌“題海戰術”“難題戰術”。這樣會使學生過早發揮潛力。

要對各類題型進行分析、比較、歸類佈置給學生。

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可以給不同的訓練內容

關注熱點問題,把握中考動態。

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不是要給予他們太多太多的試題去做,如果這樣的話,我們會耗盡他的精力和時間,物理的學習要活,不是死記硬背的那種形式的。時時刻刻給予他們適當的刺激,不要過多、過大。練習資料要選用經典題型,能夠指引學生不斷思考和從中能夠領會到物理知識和解題技巧的那種。熱點問題的指導要通過網絡、和同事的討論等方法獲得,並不斷的滲透在學生的練習當中。

六、學生應試能力訓練

教會學生審題和剖析問題,知識的遷移。

注意熱點問題

明確試卷結構、和抓好科學探究、情景開放題型的訓練。

注意細節,減少不必要的失分。

很多學生平時成績很不錯,有鑽研精神,這一點很不錯,但是在考試的時候不能夠為了一題比較困難的題目而停下來去思考它,而放棄了做其他題目的寶貴時間。這個做題技巧我們老師們都會強調給同學們好多次,可是這種事情還是會不斷的發生。還有錯字問題等等。我只是講了上面的其中的一個問題,所以在中考複習中我們要在課堂上教導學生注意些什麼。

七、抓整體平均

抓兩頭促中間,整體推進

對好基礎的同學,要進一步加強知道

對基礎比較差的同學來説,主要抓基礎。

中等學生來説則鞏固原有基礎之下,逐步提升

八、同事之間要團結合作

資源共享、交流、合作,集體

學期教學計劃 篇5

今學期是九年級的第二個學期,總複習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複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下面我談談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和中考總複習具體做法。

一、預備階段(第1周——第4周):完成未學完的新課。

由於各種原因,我校九年級下冊的新課沒有上完,《圓》的知識沒有講授,從而嚴重影響中考備考,所以儘可能地儘早結束新課。

二、第一階段(第4周——第12周):全面複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紮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1、重視課本,系統複習。現在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後面的大題雖是“高於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第一階段複習應以課本為主。

2、按知識板塊組織複習。把知識進行歸類,將全初中數學知識分為十一講:第一講數與式;第二講方程與不等式;第三講函數;第四講統計與概率;第五講基本圖形;第六講 圖形與變換;第七講角、相交線和平行線;第八講三角形;第九講 四邊形;第十講三角函數學;第十一講圓。複習中由教師提出每個講節的複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複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温一遍,邊複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並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基礎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並能綜合運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係,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複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與幾何知識的聯繫的題目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應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數學命題除了着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複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4、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及運用。如函數的思想,方程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

三.第二階段(第13周——第18周):綜合運用知識,加強能力培養

中考複習的第二階段應以構建初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為主,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提高能力。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個階段的複習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講節中的知識聯繫起來,並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個階段的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可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慾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複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階段尤其要精心設計每一節複習課,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初中總複習的內容多,複習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複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各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複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複習,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複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能引起學生複習的興趣外,還要精心設計複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複習效益。

三、 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周課時

1 1、圓的基本概念;2、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5

2 3、圓與圓的位置關係;5

3 弧長及扇形的面積;測試與評講;5

4 統計與概率5

5 第一講 數與式1.1有理數 1.2實數

1.3代數式 1.4整式5

6 1.5分式第一講 測試與評講 第二講方程與不等式

2.1方程與方程組5

7 2.2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第二講測試與評講

第三講 函數 3.1平面直角座標系 3.2函數5

8 3.3一次函數 3.4反比例函數 3.5二次函數

第三講 測試與評講5

9 第四講 統計與概率 6.1統計 6.2概率5

10 第五講 基本圖形 第七講角、相交線和平行線

第八講 三角形 第九講四邊形 第十一講圓5

11 五一假期

12 第五講 測試與評講 第六講圖形與變換

6.1圖形的軸對稱 6.2圖形的平移5

13 6.3圖形的旋轉 6.4圖形的相似

第六講 測試與評講 5

14 專題一 選擇題專題 專題二開放探索題

專題三 閲讀理解題5

15 專題四 方案設計題 專題五跨學科綜合題

專題六 動手操作題5

16 專題七 圖表信息題 5

17 專題八 數學應用問題 專題九數學綜合題

專題十 課題學習5

18 初中學生學業考試

學期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學校的各項目標任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核心,認真實施“面向全體、分層指導、分類推進,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戰略,加強調查與研究,更新理念與手段,重視總結與交流,突出服務與指導,強化專業引領,倡導同伴互助,積極開展基於學校,始於問題的校本教研活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科品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工作思路:

加強新課程實施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加強中考指導與管理,提高初中教學質量。

改革學科教研的機制,提高教研活動實效。

三、工作重點與措施:

(一)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

1、定期組織教師學習,進一步加強師德和教風建設。

每週定期進行師德教育與培訓,強化廣大教師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教師的教育自控能力。加強管理中的情感工程建設,提高教師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的意識,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樹立校榮我榮的思想,共同為學校的發展而努力。

2、強化業務學習,利用一切可行的途徑,紮實有效地做好教師業務培訓工作。

加強校內與校外之間的橫向聯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拓寬教師視野,提高認識層次。組織教師參加各級研討會,把握教學改革方向,瞭解教改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質量目標管理意識。

4、創新校本教研的模式和途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教學督導、研究。

鼓勵教師帶着問題教研,開發校本教材;積極開展教師業務交流,倡導同伴互助,以老帶新,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把每學期每人一堂優質課、一個自己創作的課件、一篇教學總結或論文及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紮紮實實地開展起來,逐步提高所有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全面落實教育教學工作責任制,實施質量目標管理。

充分發揮教務負責人、備課組長及班主任的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教學服務的職能,認真制定學期教學目標、措施和獎勵評價方案,實行管理兩條線,確保學校教學計劃層層落實,力爭實現新的突破。

1、以班主任為中心,班級實施班主任負責制。

班主任要團結本班任課教師,通過抓學生思想、抓班風、學風、考風建設,保證本班各科成績穩步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以備課組長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科團隊在教學管理和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主陣地作用。

抓好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認真落實學校對每個教學環節的要求,每次備課做到三保、三定。三保:即保時間、保人數、保質量;三定即: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真正做到研究教材、協調進度、團結協作;加大對集體備課的考核力度,突出對備科組的整體考核,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

3、本學期各年級教學質量管理目標是:

初一年級:注重小學與初中的知識銜接,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儘早適應新階段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二年級:加強對三年制教材教法和教學進度及學生學法的指導與研究,以嚴格各項規範為基本目標,強化管理,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努力提高年級整體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控制兩極分化的產生。.

初三年級:認清中考面臨的形勢,認真總結08中考經驗,不斷強化目標管理,並層層分解落實。開展月考、模擬考及考後總結,引導教師打好學科組團體戰,班級團體戰,盯住尖子生、關注希望生,狠下功夫、責任到人,攻堅弱勢學科,力爭xx中考取得更為優異的成績。

(三)強化教學管理,規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1、健全教學質量動態管理機制,加強教學環節的檢查指導。

每人每週至少聽一節推門課,備課組長每學期至少聽10節本組教師推門課,並及時反饋意見;通過聽課、學生座談、學生評教等多種方式,準確掌握教學情況,對教學基本環節、常規教學考核評價,增強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和民主性。保證教師坐班、備課、上課、輔導、作業批改、考試等環節規範認真,教學秩序井然。加強教案的規範性、實用性,注重做好教學反思與後記,為後續教學打好基礎,增強教師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2、嚴把作業、考試、質量分析關。

各年級、各學科作業要精選、精練,有留必收,有錯必糾,有練必評,夯實學生基礎。搞好單元、階段檢測,做到小坡度、快反饋、段段清;以考風促教風、正學風。期中、期末考試嚴格監考、認真負責、閲卷細緻、考後總結等制度。每次考後各學科教師要認真進行學科質量分析,充分運用考試手段,檢測教學現狀,調整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研究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3、拓寬教學渠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加強對輔導過程及效果的檢查與考核,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實效性。各學科組要在年級協助下積極創造條件,結合學科特點,廣泛開展學科競賽、專題講座、朗誦會、演講會、報告會、文藝體育比賽等多種形式的集體活動,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個性、特長,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中增長知識和才能,增強集體榮譽感。

附表:月份教學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訂各學科教學計劃、教學進度。

2、召開學科主任、備課組長會議,佈置學期教學、教研工作,制訂計劃。

3、

四月份:

1、各學科第一次月考。

2、召開新教材研討會。

3、各年級抽查學生作業,瞭解作業量及教師批改情況。

五月份:

1、各年級進行期中考試及質量分析。

2、“公開課”聽課、評課活動,教學開放周活動。

3、組織教學常規檢查(教案、作業批改、學生座談會)。

六月份:

1、公開課活動總結、評比。

2、各學科教學論文、教學案例、教學課件徵集評比。

3、各年段對學生進行教師教學情況的問卷調查。

4、七、八年級學生第三次月考,九年級學生做好中考準備。

七月份:

1、期末考試動員、期末複習考試。

2、教學教研工作總結;年級組、備課組工作考評。

3、期末檢測質量分析,教師完成學期業務檔案並上交。

學期教學計劃 篇7

一、教學基本情況概述:

1、學生情況分析

從開學一週的學習來看大多數學生不愛學習物理,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們的思想能力已由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由表象向內部延伸;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他們能懂得一個問題、一種現象不單從一個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側面去尋求答案。

二、教材分析:

①重點難點密度、機械效率、功率、力的概念、壓強、二力平衡、簡單機械、比熱容。

②各章節特點物理知識涉及的面很廣,基本概念、理論更是體現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學生要對每個部分中的知識,按知識結構進行歸類、整理,形成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並擴展成知識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論相互聯繫,如:在對速度這一知識進行復習的時候,就可以把研究得到這一物理概念的思想方法遷移到密度、功率、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去,舉一反三,即要做到“書越讀越厚(知識內容多)──書越讀越薄(概括整理、總結)──知識越來越豐富”,這樣才能在考試時思維敏捷,得心應手。

三、教學目標:

1、每一個學生能將教材中的所有實驗進行熟練地操作,使他們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識的操作能力;

2、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多各種類型的計算題目,能運用多種途徑進行解答;

3、學生能運用所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初三年級是初中學生在校的最關鍵一年,每個學生都想在最後能考上一個理想的高一級學校,作為教師就是要儘可能的幫助他們走好這一步,在“以學生為本”,這樣一個教學理念下,對本學期的物理教學作出如下的計劃:

1、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本”

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怎樣發現問題”、“怎樣提出問題”、“怎樣研究問題”、“怎樣分析問題”、“怎樣反思”、“怎樣交流”等等。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變成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2、課堂教學中注意“三基”的訓練

由於初三的內容相對初二來説較難,因此,在教學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訓練,要狠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礎知識的訓練基礎上,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進行基本方法的滲透。

對基本技能的訓練要貫穿於整個物理教學的全過程,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訓練,同時要幫助學生總結物理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變量法”、“等效法”、“類比”、“模型”等。

3、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初中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觀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要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

4、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物理知識的核心內容。要培養學生關注物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實驗中形成物理概念,學習物理規律,繼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規律,多數是從物理事實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學期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現狀分析

四年級乙班共有學生64人,大部分學生的素質較好,個別學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暫時存在差異。從學生知識的掌握方面看:大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夠理解並運用到實踐中去,對口算、計算、文字敍述題算理清楚;對應用題也有了初步的分析解答能力。整個班級形成了熱愛學習、積極向上的班風。

從學習習慣方面看:整個班級有着良好的學習風氣。但也有個別情況。如:個別學生學習不夠積極,粗心馬虎;缺乏信心、懶惰而導致對學習產生厭惡等情況。

從班級常規方面看:大部分學生在40分鐘內,能夠認真聽講並完成當堂的學習任務。但也有學生上課精神不集中,小動作比較多,回答問題不積極等。

本學年要針對以上所存在的問題,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抓好學生的素質教育為主,強化訓練學生常規,使學生養成良好學風,在愉悦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本學期教學目標和任務

【第一單元】:認識更大的數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見大數的過程,感受學習更大數的必要性,能體驗大數的實際意義。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認識億以內數的計數單位,瞭解各單位之間的關係。並會正確讀、寫以及比較數的大小。

3、在收集數據過程中,認識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性,掌握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的改寫方法。

4、理解近似數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意義,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數的方法,能對更大的數進行估計。

教學重點:大數的讀寫

教學難點:數位中含有0的讀寫

【第二單元】:線與角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直線、線段與射線。

2、通過動手操作的活動,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通過探索活動,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知道兩點間的距離。

3、通過學具的操作活動,理解平角、周角,能區別角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會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數的角與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認識平面上的平行線和垂線,能用三角尺畫平行線和垂線,會用量角器畫角。

教學難點:直線、射線概念的理解。

【第三單元】:乘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探索並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運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3、通過對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規律的探索,經歷數學問題探索的過程,並會運用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算式意義及簡便條件。

【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

教學目標:

1、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説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並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2、通過實例觀察,瞭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製作複雜圖形的過程,並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第五單元】:除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探索並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實際情境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係,並能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體會萬、億等大數的實際意義。

4、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不變的規律,並能運用規律進行簡便計算。

5、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認識引入中括號的必要性,並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並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

【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具體的情境,體會方向、距離兩個條件對確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重點:

1、學會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

2、學會用方向和距離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

教學目標:瞭解日常生活中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把對負數的理解從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認識。

【第八單元】:統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中的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並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2、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單式條形統計圖。

3、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瞭解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將一組相關的數據繪製成單式折線統計圖,並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

教學重點:體會到統計圖中的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製成單式條形統計圖或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學會簡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製成統計圖表

【總複習】

教學目標:

通過總複習,使學生把本學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使學生全對所學的數學概念、計算法則、規律性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等進一步得到提高,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及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彌補知識缺漏,促進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處理

1、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特別注意挖掘富有時代感和現實性的問題,以便於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學期教學計劃精選,

2、創設探索數學規律的情境,體會探索的基本方法。

3、設計大量觀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動,使學生不斷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以利於發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瞭解學生原來的學習情況,從實際出發,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多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學習

2、多利用課餘時間,給其進行查漏補缺,釋疑解難,充分發揮班乾的帶頭作用,以優扶差。

3、密切與其家長聯繫,共同配合督促好他們的學習。

五、教學進度安排

學期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1、遵循部頒教學大綱,關注高中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學理念,堅持語文教學要為學生繼續學習、工作、生活和終生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的思維品質、個性發展、人格健全打好基礎,要為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正確態度和科學方法打好基礎的指導思想,繼續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及提高學生人文科學素質的途徑。

2、高二用一學年進行文學教育這是一件新事物。高中文學教育的性質、目的、要求等該怎樣定位,和高考的文學鑑賞考查有怎樣的聯繫,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因此,堅持歷史唯物主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中學文學教育的歷史,分析今天文學教育的現狀,以改革求發展,就成為高二文學教育中一條重要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要求

(一)文學作品鑑賞

本學期集中進行詩歌和散文的文學鑑賞教學。要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感知、理解、品評詩歌和散文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詩歌教學包括二個單元:先秦和漢魏晉詩歌,以及唐宋詩歌。詩歌鑑賞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三個層面入手:

第一個層面:學習詩歌要從內容和形式入手,內容首先要抓意象,形式重點抓象徵。教學中不必糾纏於意象和象徵的概念和定義,要把能理解、會解説詩中的意象和象徵手法作為教學達標的重點。

第二個層面:瞭解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發展過程。通過反覆吟詠,準確把握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的語言節奏。

第三個層面:涵詠詩意、品賞意境,瞭解詩詞格律常識。從意境出發,是鑑賞詩歌內容的有效途徑,情緣景發,意與境會,思與境偕,要引導學生自己體悟,然後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而去嘗試填補藝術空白,品嚐詩歌意境。以上三個層面的鑑賞能力是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單元教學內容有所取捨,突出重點。

在進行詩歌鑑賞教學時,從始至終都應以吟詠、背誦作為基礎,詩篇爛熟於胸,賞析自然有成。

2、散文教學包括四個單元:抒情性散文、議論性散文和中國古代散文。

抒情散文教學重點是:賞析作者的情志和意趣,基本方法是品讀作者精巧綿密的構思,品味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語言,把握寫景抒情敍事相結合的寫法,進而體味賞析抒情散文的情志和意趣。另外,借景抒情、託物言志、象徵等手法也應作為教學的重點。

議論性散文的鑑賞重點是:文章表現出的理趣,這種理趣常常表現為自由活潑的形式,鍼砭時弊,褒揚嘉德懿行的同時,字裏行間閃露出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色彩。議論性散文中有理有情,鑑賞教學時,不宜講成議論文。也不可混同於抒情散文,宜披情入理,情為突破口,理為主攻點。

古代散文的鑑賞,實際上是在高一古文誦讀基礎上的發展,讀懂文章的語言己不再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但它是鑑賞的基礎,要通過語言文字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精巧的章法、各具特色的抒情、寫景和議論。要學會分析、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寫作.口語交際

寫作教學仍應繼續注意以下幾個結合:整篇作文的寫作與單項能力相結合,命題作文與話題作文相結合,課堂作文與課外練筆相結合,培養寫作的基礎能力和鼓勵學生髮揮自己某方面擅長相結合。

本學期重點是學習寫議論文,在掌握議論文結構的搭建和-些基本程式的基礎上,注重議論的有理有據,有條有理,辨證唯物,力求深刻。討論和辯論要按教材要求認真實施,不能走過場。

三、教學進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vvyng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