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錦集6篇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錦集6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將帶着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如何把教學計劃寫出新花樣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錦集6篇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情況簡析:

五年級的學生都很天真活潑,反應敏捷,充滿好奇心。他們正處於向獨立性、反主性過度的年齡,他們已基本掌握日常禮儀,懂得尊敬師長,熱愛勞動,關心集體。雖説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但畢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閲歷淺,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思想處於波動狀態,極需要對他們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品德課教學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説教。所以我嘗試以動情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慾望。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2—3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閲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空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全冊教學目標:

1、着眼於做人道德認識的提高,着重於道德情感的培養,着力於做人行為的指導,使學生懂得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明白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

2、通過觀察、發現快樂、尋找快樂並感受快樂,能夠從多種快樂中領悟到只有付出的快樂更令人回味。

3、通過中外比較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較與聯繫中認識到我國的文化特色,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文明古國的認同。讓學生初步樹立歷史發展觀,也基本瞭解祖先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從而產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對祖先的欽佩感。

4、通過了解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把學生帶入中華文化的各個領域,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與無窮魅力。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親近與認同感,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得以宏揚和傳承。

5、通過學習讓學生在瞭解地球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地理、歷史知識,懂得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觀念,不同的人種和民族只有差異沒有優劣之分的思想,培養對地球的親近感和探索精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家庭、熱愛學校熱愛科學的教育。

2、通過教學,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並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

3知道有關品德和生活的初步知識,培養學生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等的品質。

4、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努力讓學生學好社會知識,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用的人才。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本學科的特點,以探究活動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生通過參與“提出問題、猜想假想、觀察實驗、解決問題”等一系列探究活動的過程,獲取科學知識,增長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和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發展創新思維。

二、教學總目標

1、能從“是什麼,不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怎麼樣”“會怎樣”提出問題。

2、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1、能根據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錯,需要證實。

3、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4、能運用多種感官直接觀察常見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巖石的形態特徵。

5、能按要求的順序觀察(觀察對象的前後變化。如觀察水的形狀、溶解等)。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的觀察物體。

6、能運用對比觀察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對被觀察對象進行簡單處理後,有時可以提高觀察效果。

7、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單的控制變量實驗。能在教材引導和教師的幫助下制定簡單調查計劃、實驗或觀察計劃。

8、會使用刻度尺、量筒進行定量測量。

9、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10、能從周圍對象中取得觀察數據,能用圖或簡單文字記錄數據。

11、能根據對象的外部特徵進行分類。

12、通過詢問、採訪周圍人(教師、同學、家長等)獲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14、能用口頭語言、圖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徵的研究的過程。

15、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他人的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

16、尊重證據。

17、知道藉助工具觀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將自己的探究的結果與假設相比較得出結論。

19、能判斷他人的不同觀點和評議的對錯、好壞。

三、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40多個觀察和探究活動,在卡通人“指南車”的引導下,以認識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和周圍常見物體的性質與功能為線索,學習一些基本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方法,滲透敢於質疑、重證據、珍愛生命、關心環境等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培養,為全套教材的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探究技能的訓練重點是:觀察、比較、分類、提出問題。本冊教材的內容注意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共包括7個主題單元:從“走進科學”——讓我們從校園開始,針對校園中的生命體、非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展開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觀察、研究“身邊常見動植物”,認識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空氣”、“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與功能,形成了一個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機整體。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各課題之間具有內在聯繫,基本思路為: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活動,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最後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包括社會、環境)相聯繫並加以運用,再結合本單元的知識技能,在活動中讓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提升,落實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理念。

將科技史作為兒童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用達爾文、李時珍、蔡倫等著名的科學家作為觀察、製作活動中的串場角色,充分發揮科技史教育在培養兒童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樹立愛國主義情操。

教材分析:本冊共分為六個單元,共22課。第一單元巧妙的用力: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組織學生探究簡單機械的作用及簡單的原理。學生在研究簡單機械中觀察兩種力相互作用的過程,感受兩個物體相互作用的現象,並認識到當兩種作用力相等時,物體間將達到平衡狀態即可。第二單元生命的延續:本單元將在學生已有認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引領學生通過收集和整理各類相關資料,觀察、比較並描述相關的現象等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來進一步感悟生命過程的複雜多樣,培養對生命的珍愛,學習植物和動物不同的生殖方式,瞭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徵。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與生殖有關的生物技術問題。第三單元生物的進化本單元繼續引領學生帶着許許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通過查閲、分析和整理資料、討論、撰寫科學短文、模型製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動,討論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問題,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與平衡。第四單元地表緩慢變化本單元將引領學生嘗試提出有根據的假設,通過相應的模擬實驗,逐步使學生感悟到各種自然力量以及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幫助學生認識到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地表變化奧祕的興趣,意識到保護地表的重要性,適時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世界,欣賞自然美的科學精神和態度。第五單元礦產資源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常見的巖石、礦石製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親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資源,但是這些礦產資源不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因此保護礦產資源顯得尤為重要。第六單元工具與技術本單元以工具和技術為主題,將科學知識、探究能力、科學態度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整合起來。激發學生對機器人開發研製的興趣,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設計自己的機器人。

四、學生情況分析

湘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是整套科學教材的起始冊,三年級一期的學生初涉科學課程,所以將教學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級小學生對於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只有便於體驗和理解的內容在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才有意義,因此科學課堂主要將以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為基礎進行探究活動。

三年級學生擅長於用感官觀察、識別物體的基本特徵。根據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符合這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因此,教學中將注重發展學生此項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其他技能。

學情分析: 1、可喜之處:通過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設、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處: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

五、五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進度安排(見附表)

六、評價工作安排

評價工作、安排

評價方法:運用多種方法對不同目標、不同內容進行教學評價,做到評價全面化。評價方法主要有: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優秀表現記錄,任務完成情況等。

評價時機:評價要做到全程化。它必須伴隨於教學過程之中,做到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的評價。

評價主體:評價要實現多元化,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師評、家長評等相結合。

評價目的:瞭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

七、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以探究為核心,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是起始年級的課,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給學生科學學習,這將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呢?我們應讓他們親身經歷科學的發現,動手做科學,動腦思考科學,動口交流自己對科學的理解。科學並不神祕,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結論,更要重視研究科學的過程,從過程中悟出科學的真諦,通過得出結論體驗科學探究的價值。

要致力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能主動地、獨立地學習,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學欣賞、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實驗、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討論辯論、科學遊戲、交流會、調查、競賽、角色扮演、科學幻想、蒐集信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充實教學過程。

研究措施:

a)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變化規律和原因。

b)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思路

c)貫徹理論與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的聯繫。

d)注重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

八、教學措施與方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九、個人業務學習

a)大量閲讀教學理論書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b)認真寫好教學反思,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c)積極聽課並做好記錄

d)積極參加學校的集中業務學習,並做好記錄。

十、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本學期科學活動安排如下

第四周能源的節約

通過節能教育過程中讓學生懂得現今能源面臨着嚴重的危機,節約能源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我們應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平時生活做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探究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態度等。因此.節能教育是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認清節能的迫切性。

1、調查

2、交流、討論、總結

3、宣傳活動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國學教材順承五年級上冊,主要以“道”學為中心,取材於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莊周及其後學者的著作集《莊子》,反映道家傳統文化思想精髓。本冊教材共分為四個單元,分別是:“逍遙遊世”、“物我之際”、“生存困境”、“順其自然”。每個單元都有四篇課文,每單元課文的選取均與單元主題密切聯繫,從各個方面闡釋主題思想,反映出對自然的理解和嚮往自由的浪漫主義情調。

每一個主題單元都有單元導讀,單元導讀以較淺顯的語言文字介紹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及單元主題思想,為學生學習課文做了概要性的提示和鋪奠。

每一篇課文都由古文、譯文、註釋組成。古文主要節取《莊子》裏的某個篇章或章節,譯文以白話文的形式對古文進行了翻譯,註釋主要解析文章的來源及較難理解的詞句。這樣的組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記誦及更好地理解。

課文後面又編排了“漢字家族”、“日積月累”、“追根朔源”、“古詩詞擷英”、“查一查,讀一讀”等欄目,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增加了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致和知識儲備量。

二、教學目標

1、培養誦讀的能力和習慣,激發對國學經典的興趣。

2、瞭解傳統文化知識,認識國學經典的價值,提升文化素養。

3、形成良好的價值取向,矯正日常行為。

4、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初步感悟道家思想。

5、在相關聯的活動中體會中國漢字的音、形、義特點及其演變過程,同時接觸名家詩詞和古代故事,提升文化薰陶效果。

6、背誦《紅梅》《至德之世》《錦瑟》《天籟》《詠風》《貽笑大方》《馬詩》《莊子將死》古文詩詞及相關名言警句。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形成學習國學的基本方法,熟讀《國學》中編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感知道家思想內涵。

難點:聯繫生活實際,感悟道家思想內涵,同時把道家思想內化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

四、教學措施

1、結合《弟子規生活力行表》的評價,堅持每天早晨10分鐘早誦,每天傍晚幾分鐘暮省,讓學生讀得多,思得深;

2、通過家長檢查、同學互查、教師抽查來鞏固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記誦;

3、充分發揮班級宣傳陣地的作用,把學生好的國學個人感悟作品進行張貼示範,帶動更多的學生熱愛國學;

4、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國學教育”主題活動;

5、定期舉行古詩文朗讀、背誦、書寫、繪畫比賽,營造詩文學習的濃厚氛圍;

6、營造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地地可學文的氛圍,讓孩子陶醉國學其中。同時儘量通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

五、教學進度

周次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麼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本冊教科書以學生髮展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各單元均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切入到基礎性的、規範的科學探究活動之中。

評價活動顯示出整體性、連續性。本冊教科書每單元設置一個“單元評價頁”,以“單元探究主題”為評價依據,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開展評價活動,保證了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性。評價指標設計細緻明確,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發展趨勢,評價方式可操作性強。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儘管教科書的評價是以“單元評價”的形式設置的,並不意味着課時教學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評價活動。教科書之所以設計成“單元評價”,學生已奠定了“課時評價”的基礎,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則,設計成“單元評價”後,有利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自己的科學學習進行反思。但是,“單元評價”的落實,要靠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積累。因此,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更加強調過程性的評價,這是做好評價的保證。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具有簡單聯繫的具體問題。

2.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問題,學會關愛生命。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撰寫考察報告”的能力及認真細緻、勤于思考、樂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落實《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

四、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初步由具體轉變為抽象,教學中將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聯繫實際生活,將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五、時間安排

六、教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1、注意讓學生自己進行科學探究,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2、讓學生了解生命的週期,感受生命,熱愛生命。

七、教學方法

《課標》中提到“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説明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每一項科學活動中,都要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探究過程,即教師要參與探究。針對高年級教學特點和科學課的學科特點,主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活動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數據

數據的分析研究等。

八、業務自修

1、深入學習有關科學課的資料;

2、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3、進一步瞭解科學教材;

4、認真學習有關的雜誌,如:《小學自然》、《科學課程標準》、《山東教育》、《小學科學》、《教育科研信息》、《小學科技》這部分書籍的內容,此外還要經常到各網站學習新的教學理念。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5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前兩年的學習相比,本期課外實踐活動增多,對觀察和記錄的要求很高,還需要長時間地觀察和記錄。

要求學生有耐心、細緻的學習態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和學生以前所學相比,難度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環境、社會、技術的聯繫,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繫。本冊教材引入專題研究這一教學內容。

包括以下幾部分:人體內部的祕密、我們怎樣看到物體、生物的生長與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

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科學對待新事物及STSE之間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變化所需的能量來源、科技與未來世界的緊密關係。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STSE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於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學措施: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建立科學文件夾,記錄學生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課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評價表等。

並在期末對學生做的文件夾進行展示與評比。

3.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採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4.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6.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7.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8.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係。

五、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課時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單元課時安排

一單元六課時

二單元五課時

三單元五課時

四單元五課時

五單元四課時

五年級下冊教學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

五年級共有學生34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8人.這些學生健康、樂觀、活潑.講文明、懂禮貌.

二、教學內容

風箏;空氣質量小研究;生活科技探祕;泥塑;諺語與生活;巧用玉米皮.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實施策略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學生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學生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6、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學生髮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時數

1、風箏3

2、風箏3

3、空氣質量小研究3

4、空氣質量小研究3

5、生活科技探祕3

6、生活科技探祕3

7、泥塑3

8、泥塑3

9、諺語與生活3

10、諺語與生活3

11、巧用玉米皮3

12、巧用玉米皮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nvje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