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抒寫新的篇章,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範文(精選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1

一、學生分析

二年級班共有21名學生,語文整體水平偏低。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其中XXX、XXX兩名學生基礎較紮實,XXX、XXX學習相對較差,XXX基礎很差,XXX有智殘。從上期考試看,整體水平居全鄉下游。

二、教學總任務及要求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勤於背誦,樂於課外閲讀的習慣。

2、鞏固漢語拼音,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準確認讀408個生字,掌握27個偏旁,默寫生字277個,能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説的一段或一件簡單的事。能用普通話説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願意和別人交際。

5、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

6、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7、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知道課文大意。

8、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9、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三、教學內容

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習慣,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訓練,聽話寫話,觀察能力的培養,閲讀積累詞語,寫話練習。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鞏固漢語拼音,掌握漢語拼音字母表。利用漢語拼音説普通話。

3、學會從詞語到句子的過渡。

難點:

1、能聽懂別人的話,並能利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人交流,

2、能把能夠有序的觀察食物,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所做寫寫出來。

3、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景。

五、教學方法和措施

1、認真分析教材,仔細分析學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

2、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熱情。

3、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4、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學習資源,(主要是遠教資源)優化課堂,改進教法,逐步適應學生。

5、虛心向別人請教,加強個人自學,認真參加教研教改。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6、認真抓好課堂教學,上好每一節課。

7、加強課外輔導,努力做好後進生的轉換工作,縮小後進生和優等生的差距。

8、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

9、教學中注重讀的作用,反覆讓學生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現。

10、組建學習小組,加強小組內相互幫助。實行一幫一活動。

11、加強檢測,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六、課外輔導及課外活動

課外輔導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實施措施:

1、加強課外輔導,讓後進生不欠帳。

2、與優等生結對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3、對學生多鼓勵,提高學習興趣。

4、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希望成果:

1、後進生成績有所提高。

2、優等生更進一層樓。

七、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至四周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第一、二單元知識

第五至八週 三、四單元知識

第九、十週 第五單元知識

第十一週 期中考試

第十二至十三週 第六單元知識

第十四至十五週 第七單元知識

第十六至十七週 第八單元知識

第十八週至二十週 期末複習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週 期末考試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2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 名,其中女生 人,男生 人。通過上一學年的學習,學生已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主動的參與課堂學習,自覺地完成各項作業,平時學生比較喜歡閲讀一些趣味性強的圖書,但讀書的習慣和方法還需要教師多指導,部分學生閲讀興趣不高,仍需多加引導。從語文的課堂反饋情況來看,學生的具有初步的識字能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不斷訓練,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還有少部分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學習基礎較差,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也較差,需加強培養引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內容組成,即“習慣”、“識字”、“課文”和“練習”。

“習慣篇”共有5頁彩色插圖,旨在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和母語學習的規律,積極開發學生的早期閲讀,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識字寫字”安排了兩個單元。本冊教材繼續採用“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方法安排生字。這樣安排既能讓學生多識一些字,不至於拖閲讀和寫話的後腿,又不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特別是識字內容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更能使學生在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達到“多識”、“寫好”的目標。

識字課有三種形式:詞串識字、看圖會意識字、形聲字歸類識字。目的在於引起兒童學習的興趣,激發兒童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課文”安排了6個單元,全冊教材安排課文23篇,其中韻文6篇。大體上按內容分為6個單元。所編選的課文內容豐富,篇幅短小,語言規範,淺顯易懂。每篇課文後面設計練習3~4題。前兩題主要突出朗讀、背誦、複述和識字、寫字這些重點訓練項目。除此之外穿插安排了抄寫常用詞語、用重點詞語説話以及讀説寫結合的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練習。

“練習”共安排綜合練習8個,每單元后面安排1個。練習以綜合性為主,分四個板塊:學用字詞句、寫字訓練、讀讀背背和口語交際等。既相對獨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三、學期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勇於發言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閲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401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72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説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説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

(4)願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有禮貌。

5、閲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3)能憑藉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序錯亂的句子。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內容寫下來。

(4)加強平時日記的訓練,為三年級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教學重難點

1、繼續培養專心傾聽、勇於發言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72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勻稱;

3、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説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4、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5、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序錯亂的句子。

五、教學具體措施

1、關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什麼?簡單方面説,只需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的確,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與人的發展終身相伴,良好的習慣是現代公民的應有素養。教師應經常在班級中組織各種比賽,如:“知識小搶答”、、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每月評選出優秀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有充分的表現機會,使閲讀與表達相結合。

2、“識字寫字”部分

(1)抓住規律進行識字教學。

①詞串識字。這種識字形式借鑑了傳統韻語識字教材的呈現方式和古典詩詞的藝術手法,將意思相關的詞語圍繞一箇中心集中在一起,要識的字就在這些詞語中。

②看圖會意識字。這種識字形式主要是通過形象化的圖畫讓學生體會字義,瞭解象形字和會意字的造字規律,初步認識到絕大部分的象形字、會意字是由圖畫演變而來的。

③形聲字歸類識字:這種識字形式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

(2)用好情境圖畫。

打開集中識字課文,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一幅幅情境圖,利用這一學生感興趣的輔助內容,無疑能使識字寫字變得輕鬆容易一些。情境圖的作用主要有:

①借圖引詞。

②扣圖識字。

③賞圖誦讀。教學時,可先借助圖畫,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產生情感的共鳴,為誦讀定下情感的基調。

(3)優化訓練程序。

在指導書寫時,要讓學生大體循着“一導二看三記四評五仿六賞”的.程序,逐步把字寫對寫好。此外,在指導書寫時,教師一定要堅持寫範字!我們雖然不是書法家,但你的“範字”對學生而言比任何字帖都更有效!這就是所謂的“信其師,好其學”吧。

3、關於課文

(1)抓住內在聯繫,拓展認知的空間

我們從把握教材前後的聯繫入手,並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課與課之間的內在的隱性聯繫,就能搭建起一個更加寬闊的認知平台,讓他們樂此不疲地投入到與文本、教師、同學之間的對話中去,就會使那些充滿靈性的思維火花不斷地迸發,並不斷地得到認同和放大。

(2)重視朗讀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

朗讀能力是兒童必備的語文基本功。“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教材把朗讀課文作為每篇課文的首要作業,凸顯了朗讀在閲讀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朗讀也是評價的重點,要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的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豐富自我領悟的經驗。默讀的要求不要太高,主要是能夠做到不出聲,在閲讀時不至於影響別人。

(3)落實閲讀中的語言訓練。

教材語言平實優美、簡練規範,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很好範例。閲讀中的語言訓練應注重讓學生感受語言的藴含,領悟詞句的精妙,在此基礎上積累運用語言。

①在讀中感知內容。課文大都是淺顯的白話,理解起來並沒有多少障礙。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引導學生自己去讀書,相信他們完全能“讀”懂。學生讀一篇課文,知道有幾段,每段有幾句,每句寫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這些文字讀進腦子裏,變成自己的東西,重要的是在閲讀中學會理解、學會思考、學會想象、學會表達。

②在讀中品詞析句。閲讀課文,不僅要知道“寫了什麼”,還要體會“怎麼寫的”、“寫得怎樣”。而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這種對遣詞造句的領悟並不要求作理性的研究,主要的途徑還是出聲的朗讀。在讀中品詞析句,要善於選擇訓練的切人點。

③在讀中積累運用。積累語言主要靠誦讀,朗讀是背誦的基礎。要求學生背誦的課文,首先得讀好。忽視這一環節,勢必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因此,結構複雜,含義較深的,要指導讀通讀熟,再要求背誦;篇幅較長的,要幫助理清敍述順序,明白內容要點,以提高背誦效率。

4、關於練習

“學用字詞句”中的幾個題目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這種編排本身就具有趣味性,要注意讓學生在讀、寫、説、唱、畫、做的自主實踐中識字、寫字、學用詞句。口語交際共有8個交際話題,可分為三類:

一是“學會”系列;

二是“交往”系列;

三是“交流”系列等。

“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要注意利用訓練題中的文字提示和情境圖創設交際情境,把學生帶入情境,或親身參加表演,模擬再現情境;還要通過設置懸念、假設情境、合作表演等,讓學生在有強烈表達慾望時實現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也要緊密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拓展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和形式。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致力於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現有學生55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7人。學生全部來自農村,而且其中留守兒童佔了相當的比例。但大部分學生聰明伶俐,接受能力也較強。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好多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彙,語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本冊教材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很多,課文篇幅很長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對於剛上二年級學生來説真的很難。我班學生較多,男生比較好動,上課注意力較難集中,學生年紀較小還是容易受他人影響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着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面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並配有賞心悦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構字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複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台──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台。

八組課文之後,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閲讀。最後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5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這兩種不同要求的字分別在課後練習裏標明。除了“識字”和課文外,在“語文園地”裏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四、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閲讀,對閲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閲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

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説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會寫350個認識的字,認識、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

2、認識450個常用字,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在閲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難點:

1、提高識字能力,鞏固識字,繼續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3、培養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寫日記。

六、教學措施

(一)教學內容方面。

1、要注意把握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

這冊教科書採取了以專題整合內容的編排方法。因而,教師備課時,要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如第一組,《秋天的圖畫》之後,學習夥伴説:“我想畫秋天的果園。”“我想撿幾片落葉做書籤。”“把咱們的作品帶來,辦個展覽吧!”實際這是在為“語文園地”的展示內容作準備。學到這裏,就要佈置學生畫秋天,收集描寫秋天的好詞佳句,用落葉做書籤、賀卡等,為舉辦作品展覽做準備。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黃山奇石》課後,學習夥伴建議大家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語文園地一”的展示台就可以補加展示這一內容。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和學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總之,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2、識字和寫字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本冊教材仍遵循識、寫分步,多認少寫的原則。這樣既有利於提早閲讀,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繫,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偏旁部件記認字形。教師要相信學生能夠獨立識字,鼓勵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識漢字。鞏固識字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複習、鞏固識字,提倡在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進行。如,做組字、組詞遊戲,一起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互相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及成果。

在識字的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識字首要的是認識。因為,識了字就能閲讀,所以,要求認識的字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識就可以了。但還要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多識一些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不必要求每課生字人人過關後再學下一課,要允許個別學生髮展得慢一些。

3、閲讀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閲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閲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朗讀的方式要多樣,如,分組讀、集體讀、男女生對讀、配樂美讀、分角色表演讀,等等。

進行閲讀教學,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閲讀感受。要給學生比較充分的讀書、交流閲讀感受的時間。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要拘泥於教學用書中的提示,只要學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應該予以肯定。

在課堂教學中,對提問一定要精心設計,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要儘量減少提問的數量,改變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要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口語交際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教材中的八個口語交際,內容與本組專題有密切聯繫,且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會有話可説。有些口語交際的教學要提前做好準備。教學時要重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交流。學生交際時,教師要注意傾聽,發現語病,要以適當的方式予以糾正,規範口頭語言。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學生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自由、愉快地參與口語交際,使口語交際課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目的、有層次的口語交流的過程。

除專設的口語交際課,教師應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口語交際,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教師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與教材內容有一定聯繫,可以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6、關於生字的注音問題。

本冊教材中的生字一律注本音。有些字與其他字組成詞語時,要讀輕聲或變調(如,莊稼的“稼”應讀輕聲;黃澄澄、紅彤彤的後兩個字,應變讀為一聲),教師用書中都作了提示,請老師們在教學中予以注意,即教生字時按本音讀,在課文中按輕聲或變調來讀。

(二)學習習慣方法指導

1、在教學中,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習思維。課堂上儘量創造機會,用優生的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2、合理地安排時間,開展“優差生互助”、“個別輔導”、“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以達到與教學的同步進行。

3、多以激勵的評價方法,採用多形式的競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興趣。

4、及時與家長聯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行為習慣。

二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4

一、學生基本情況:

本學期有學生50名,其中男生28名,女生22名;就測試成績而言,上學期成績還算可以。

通過上學年的教學發現:無論在習慣養成、知識基礎還是接受能力方面都與城市六週歲半入學的孩子存在顯著的差距。通過教師延長學生學習時間的方法來提高學生成績,效果是事倍功半。另外,學生的家庭教育也亟需加強。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有8個單元,均包括“識字”“課文”“語文百花園”三個部分。

“識字”繼續堅持“多認少寫、識寫分開”的原則,要求學生認識常用字,會寫字;採用的形式一是安排在課文中識字;二是專設識字課。三想在語文百花園中相機安排了鞏固拓展識字的練習。在教學中,要把指導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培養主動識字興趣、養成在生活中多途徑識字的習慣作為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目標:

1、繼續複習拼音,要求在讀、寫聲母、韻母、音節方面更加熟練,能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區分本音和變音;熟練掌握大寫字母,會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認識常用漢字;會寫字,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夠利用已學過的生字識記新字;指導學生分散寫字,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聯繫生活實際和課文理解常用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學習積累詞語(在閲讀中積累詞語)。學習通過朗讀體驗課文的基本情感(能夠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自得自悟,背誦指定的課文。

4、認識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能體驗並讀出不同的語氣(能讀出陳述、疑問、感歎等不同的語氣)。

5、能夠使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語言文明,態度大方(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態度大方,有禮貌)。

6、學習寫話,能根據圖畫寫話或自主寫話,並能用上逗號。句號等標點(能夠根據一定的情境或看圖用一句完整的話或幾句連貫的話回答問題。能夠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圖意用幾句連貫的話講一件簡單的事情)。

7、積極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好合作能力。

8、寫自己想説的話,自由表達想象中的事物。

9、培養勤於積累的好習慣,掌握積累的方法,能主動自覺地收集信息,從而豐富語言。拓展知識。

四、主要工作:

1、主持召開家長會。向學生家長介紹新教材特點、教材教學要求,介紹二年級學生身心及學習特點,徵求家長意見,提出家教建議。

2、識字、寫字:每天一節;寫字比賽每月一次。

3、閲讀:每天開展“小小故事會”活動;每天一節閲讀課,做好閲讀指導。

4、寫話:讀寫結合;注重方法指導,保證至少每兩週一次。

五、保證措施:

1、緊抓學生的習慣養成,利用開學後一月的時間組織學生學習並背誦《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

2、以課堂為主陣地,大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尤其要上好品德和班會課,抓好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3、採用愉快和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反饋教學及成功教學,重點關注學困生,關注和推動家庭教育,使他們不掉隊。

4、利用家長會召開之機,號召購買低年級版少兒讀物;充分利用校圖書室藏書,加強閲讀訓練,舉行相關活動,擴大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閲讀能力。

5、在課堂教學和日常交往、綜合性實踐活動中,創造機會,儘可能讓學生多説話,愛説話,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劃5

一、學情分析:

不少學生的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且能就閲讀中感興趣的內容與他人交流,能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但也有個別學生自我要求不高,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閲讀興趣不高,懶於與他人交流,學習比較被動,需要老師、家長多關注、多鼓勵、多督促、多提醒,期望經過本學期的學習,這些學生都能有所進步,有所收穫。

二、教材分析

1、本冊教材安排了八個單元的學習,第二單元識字學習4課,另外七個單元都是課文,一共25篇。每個單元裏包含着口語交際和語文園地。每個語文園地都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

2、識字的安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50個常用字,寫會250個生字。教科書集中編排了1個識字單元,滲透漢字文化,體現漢字規律,着力於激發識字興趣,指導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教科書安排了7個單元的課文,共選編25篇課文進行學習。

第一單元,圍繞着“童話”為主題,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以童話的形式介紹了一羣小蝌蚪,在鯉魚和烏龜的指引下,找到了媽媽,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知不覺地也變成了小青蛙。告訴我們要從小學會獨立的生活,遇到問題要多問、多想,才能找到正確答案的道理。《我是什麼》用生動樸實的語言,講述了“水”的多種變化形態,如雲、冰雹、雪等。還講述了水的利與害。水為人類做了許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壞事。我還知道了要讓水全心全意為人類服務,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植物媽媽有辦法》這首兒歌運用形象的比喻和擬人手法,為我們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三種常見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告訴我們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們要學會仔細觀察。

第二單元圍繞“狐狸”這個主題,《狐假虎威》講的是一隻狐狸藉助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的故事,啟示我們看問題要看實質,不能被表面現象矇蔽雙眼。《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民間故事,講述了兩隻小熊撿到一塊奶酪,因無法平均分配而發生爭吵,結果整塊奶酪被前來“幫忙”分的狐狸吃了個精光的故事,塑造了狐狸狡猾、貪吃的形象。《狐狸養雞》講述了狡猾的狐狸在養雞的過程中,和小雞日夜相處,慢慢變得善良了,讓孩子們抓住狐狸矛盾心理,體會狐狸善良的一面。

第三單元課文圍繞“故事”這個主題,課文《曹衝稱象》講述了曹衝利用聰明才智稱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衝有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富於聯想的優秀品質,我們也應該向曹衝學習,做個遇事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的好孩子。《紅馬的故事》文中的美術老師不但畫畫得好,還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有個性地畫畫。孩子們特別喜歡這位勇於創新的老師,因為他讓孩子們明白了生活中只有善於思考、勤於觀察、大膽想象、用於創新,才能體驗嘗試後的喜悦。《一封信》寫了與媽媽獨居的露西要寫信給出門在外的爸爸,在媽媽的指導下,寫下了一封陽光快樂的信,最好還在信尾畫了一大束鮮花,免去了爸爸對家庭的牽掛。露西真是個細心、體貼爸爸的好女兒。《媽媽睡了》這是一篇全新的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睡夢的媽媽真美麗、好温柔、好累。透過小作者對睡夢中媽媽的描繪,不僅可以感受到媽媽對孩子關愛,同時更能提現出小作者對媽媽的愛。

第四單元,圍繞“自然”這個主題,《古詩兩首》中《登鸛雀樓》融情於景,寓理於事。全詩僅20個字,語言樸素淺顯,言近旨遠,給人啟迪,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望廬山瀑布》運用誇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寫出了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黃山奇石》課文通過描寫“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表達了作者對黃山的喜愛之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日月潭》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來以及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葡萄溝》形象生動的説明了葡萄溝是個好地方。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各地風情的嚮往和對少數民族的熱愛之情。

第五單元,圍繞“道理”這個主題。《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辯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寒號鳥》這是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勤勞的喜鵲在冬天快來的時候,勸説寒號鳥做窩,但懶惰的寒號鳥不聽勸告,最後凍死在寒冷的冬夜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獲得。《我要的是葫蘆》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種下葫蘆不去精心管理,一心只想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葫蘆都落了。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如果只注重結果,疏於管理,那將一無所獲。

第六單元圍繞“人物”這個主題,《大禹治水》是一篇古代神話傳説,講的是大禹為了治理洪水,吸取鯀的教訓,歷盡千辛萬苦,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帶領人們治服了洪水的故事,表現了大禹治服洪水的頑強意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朱德的扁擔》講述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故事,讚揚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表現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難忘的潑水節》這篇課文寫的是1961年周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天喜地過潑水節的故事,表現了周總理的平易近人和人民對周總理的愛戴,體現了總理和傣族人民心連心的感情。

第七單元圍繞“觀察”這個主題,《夜宿山寺》運用了極其誇張的手法,描寫了寺中樓宇的高聳,表達了詩人對古代廟宇工程藝術的驚歎以及對神仙般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霧在哪裏》這篇課文通過不同地方的霧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自然現象的奇妙,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留心觀察自然的良好習慣。《風》這篇課文描寫了風像個小孩子似的調皮搗蛋,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小作者對風的喜愛之情。《雪孩子》通過對雪孩子在危機時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卻化成了雪水的故事,讚揚了雪孩子捨身救小白兔的事蹟和捨己救人的精神。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閲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閲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450生字。會默寫出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説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説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

(3)能當眾説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閲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內容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和感歎號。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專研教材,認真備課,教學準備充分,教法靈活,讓課堂富有活力。

2、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3、採取積極正面的鼓勵措施,培養學生學習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4、在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及守法意識。

5、閲讀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將閲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6、把閲讀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加強課外閲讀指導,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閲歷,積累優美詞句。

7、建立學生自主閲讀銀行儲蓄卡,鼓勵家校攜手為孩子閲讀鼓勁加油。

8、充分利用閲讀課,利用各種電教媒體,注重讀寫結合,加強學法指導。

9、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運用語文。

五、活動計劃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關於課外閲讀的要求: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還對課外閲讀量提出要求:一、二年級課外閲讀總量達到五萬字。低年級的小朋友,重在培養他們閲讀的興趣,養成天天閲讀的習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gz7v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