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熱門】教學計劃模板彙總六篇

【熱門】教學計劃模板彙總六篇

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將帶着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教學計劃模板彙總六篇

教學計劃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瞭解彩泥和紙粘土的特性。

2. 初步掌握紙粘土製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德育目標:

進行個人與集體的設計以及欣賞與評比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環保意識,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和團體協作品德,共享創作成果與經驗。

能力目標:

通過陶藝和雕塑精品欣賞與跨科學知識有機結合的教學,使學生在粘土造型設計的學習中掌握雕塑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知識遷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

雕塑藝術的欣賞與技法掌握與其他科學相互參透融合。

創意設計構思與交流活動

難點:造型個性化的表達。

過程設計(教學或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出示課前製作好的紙粘土作品,提問:

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灰姑娘的高跟鞋)

這高更鞋用什麼做的嗎?(紙粘土)

談一談高跟鞋的造型特點。

對比書本的古代雕塑人物(兵馬俑、三國演義雕像)與現代的雕塑作品兩者之間的聯繫。

二、 介紹彩泥

1、彩泥的優缺點。

優點:有鮮豔的色彩、芳香的氣味,易於塑造等特點。

缺點:由於橡皮泥的特性,它是一種粘稠的泥質感覺,有油,使用時間長會刺激手指,影響觸感。天氣熱時橡皮泥造型會軟化,甚至坍塌變形。並且不可以用於翻模製作多個同樣的模型。

2、欣賞彩泥作品。

3.、示範彩泥的顏色搭配和製作方法。

三、 介紹紙粘土

1紙粘土的介紹

超輕紙黏土成分包括髮泡粉、水、紙漿、糊劑,由於膨脹體積教大,比重很小,一般為0.25~0.28,做出來的作品乾燥後的重量是乾燥前的1/4,極輕而又不容易碎。

傳統紙粘土由純木漿或紙漿,天然或加工後的細粉,最後加入粘合劑用來改善它的柔軟性韌性,是一種健康、安全的環保型手工藝材料。 作品的修飾可以運用刻刀,修飾完成後的作品可以使用水基顏料(丙烯或廣告顏料)彩繪,幹後可以用噴漆或醇酸漆進行噴塗表面保護層。

2紙粘土的特點

白色無毒,不粘手,柔軟性好,可塑性強。

作品乾燥定型後,可以上色(可塗上水彩或廣告色),顏色幹後再塗上光油,即可長期保存。

印痕製作 。

真空包裝後半年以上時間不固化。

真空拆封後印痕圖案製作,30小時左右固化,固化後圖案能長時間保持原樣,不變形,不乾裂。

3、紙粘土的保存方法

密封、乾燥的地方保存。如果稍微有點乾的話可以噴少許水使其變軟,完全乾燥了的話是無法變軟的,因為含有紙漿的成分,完全乾燥後加水的話只會化掉。

4、欣賞紙粘土的作品

5、介紹紙粘土的使用

你可以運用超輕紙粘土自由製作各種不同類型的物體,也可以包覆在其他物體外面。感謝它的適用性,光滑的表面和極輕的質量,它是製作娃娃玩偶的理想材料。當製作高的物體或有突出的部分,可以使用金屬線插入用來增大穩定性。舉例説明:做玩偶的頭部,可以用聚苯乙烯或其他塑料製品作為基座,在外表用紙粘土包覆成型,當作品未乾燥前你可以用食指把作品表面抹光滑,作品乾燥後你可以用600目水砂紙把作品表面打磨光滑。作品的乾燥時間和作品的厚度及温度乾濕度都有關係,厚度較厚的作品需要兩天或更長的時間乾燥。

6、紙粘土作品的製作方法。 (示範教學)

教學計劃 篇2

悠閒的暑期生活已經結束了,新的一個學期在緊張而又有序的氛圍中開始了。本學期我們將繼續認真學習並深入貫徹《綱要》精神,加強學習和研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行為。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關注個別差異,堅持保教並重,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促進體智德美全面發展。

一、班況分析

本學期我班插了名新生,現在共有學生名,其中有男孩名、女孩名。通過小班一年的學習,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進步。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人有禮貌;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都有較大的發展。但我們也看到存在的一些問題,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較弱、學生的行為常規還需加強。

本學期我們將在培養學生喜歡上學生園的情感基礎之上,認真規範學生的一日常規,加強紀律教育,努力做好班級保教工作。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喜歡幫助他人;尊敬師長和同伴友愛相處的情感,使他們在自己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

二、保教工作

以《規程》為指針,貫徹《新綱要》精神,根據園務工作計劃,紮紮實實做好保教工作。規範學生的一日活動常規,增強學生體質,

做好品德教育工作,發展學生智力,培養正確的美感。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1、保育工作

督促生活教師搞好班級衞生,每天做好清潔、消毒、通風工作;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嚴格執行學生的一日活動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好學生的一日生活;整理好室內外的環境佈置,為學生創設一個清潔舒適、健康安全的生活學習環境。

培養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教育學生注意個人衞生,不能把髒東西放入嘴裏,以防止病由口入。加強學生自理能力的培養,學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下鋪學生學習整理自己的牀鋪。

細心呵護學生成長。在日常生活中精心關愛學生,特別是年齡小能力稍弱的孩子。彭若晨、孫佳婧等學生體質較弱,易受涼感冒,發燒。還有肖國振、周澤宇小便次數較多,針對此情況我們將更多給他們關愛,消除他的緊張感。日常活動中細心關注孩子的精神面貌,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注意學生良好睡姿的培養,對學生的睡眠情況做好記錄。

積極配合醫務室做好學生體檢、打蟲等各項保健工作,使學生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2、教育教學工作

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根據中班學生的興趣和發展目標結合我們新的建構式課程內容增加五大領域的教學內容,制定好每月、每週、每日教學計劃,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實施,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合理利用、整合各方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活動中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空間智能、人際關係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的發展。進行賞識教育,留心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表揚,對於那些較內向、安靜的學生多為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對他們的進步更應及時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繼續加強學生的常規培養。常規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秩序,從而影響孩子的發展。通過晨間談話、隨機談話、離園前談話等,向學生講清常規、要求,並採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嚴格檢查常規執行情況,逐步培養學生能自覺遵守各項規則。

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學生之間的友愛、謙讓、協作精神。根據每週活動目標,及時在各區域有層次地投放適宜的操作材料。在活動中認真觀察學生,瞭解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在活動遇到的問題。 重點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講述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閲讀的方法,能逐頁翻讀、學習用完整的話表達每一頁的大致內容。訓練學生講述故事的能力,利用空餘時間開展故事比賽活動。

繼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建立本班特色。我班特色定為手工。通過一年的學習培養,學生已經對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他們一有空就會自覺地拿手工紙折各種東西。本學期我們還將在折的同時增加一些剪貼等技能訓練,使我班的手工在學期末的展示中真正成為班級特色。

結合節日開展好各個慶祝主題活動。本學期的節日很多: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元旦節等,我們將根據不同的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主題活動和親子活動。積極邀請家長參與我們的活動。特別是我們將結合國慶節開展“愛祖國、愛家鄉”創新主題親子活動;結合元旦開展“迎新年”親子游園活動。

本學期我們還將開“秋季家園運動會”。我們將早作準備,積極開展訓練活動。這樣即能增強學生體質,又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

三、安全工作

我們始終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加強日常活動中的安全管理。重視學生一日活動中各個環節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晨間安全檢查、堅持接送卡的使用、自選活動、餐前餐後、午睡前後及午睡間的巡視,保證學生一日活動不脱離老師的視線。

在日常活動中穿插安全教育、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一些自我保護技能。提高自己的責任心,細心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對上鋪學生要加強管理,扶上扶下。我們要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四、班級管理

1、每月定期召開班務會,總結上個月的工作情況,共同討論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找出解決的辦法。佈置好本月的工作內容。

2、認真制訂好月、周、日計劃。嚴格按計劃開展各項活動。學生一日活動科學合理、動靜交替地安排好。

3、認真督促填寫學生請假登記表和交接班記錄。

4、管理好班級財物,每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不讓班級財物丟失;平時注意節約用水、用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五、家長工作

做好家長工作,提高家園共育的效果。

1、根據中班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出好家園共育欄目,及時向家長宣傳有關幼教知識,讓家長及時瞭解學生在園情況。

2、認真填寫家園聯繫冊,使其充分發揮橋樑作用。

3、利用早晚接送學生的環節,及時與家長溝通。

4、通過家訪、電訪和電子郵件等形式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及時交流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向家長推薦優秀的網站。

教學計劃 篇3

教學計劃制定和執行管理辦法(暫行)教學計劃是組織、實施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為進一步規範我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執行工作,特制定此管理辦法。

一、教學計劃的制定

1、教務處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要求,經過專題研討、專家論證等環節,擬定《制定本(專)科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以下簡稱《原則意見》),經校教學工作委員會審批後,作為制定教學計劃的指導性文件發至各學院(部)。

2、各院(部)要嚴格按照《原則意見》要求,組織制定本部門各專業教學計劃。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按照《原則意見》要求制定,應寫出書面申請,經相關院(部)領導審批、蓋章後,在教學計劃制定前送教務處報批。

3、各院(部)應組織專家、專業負責人對各專業教學計劃進行審議、修改、校對。教學計劃經院(部)主管教學院長(主任)審查通過,簽字並加蓋院(部)公章後報送教務處。

4、教務處對各院(部)遞交的教學計劃組織專家複審,各院(部)根據複審意見對教學計劃進行修改,定稿後報送教務處,經主管教學校長審批同意後執行。

5、教務處負責將全校各專業教學計劃統一彙編成冊,並下發至各院(部)存檔、執行。

6、各院(部)應將審定後的教學計劃錄入“教務管理系統”,教務處依據《教學計劃彙編》進行審核,通過後開始執行。

二、教學計劃的執行

1、教學計劃的執行有高度的嚴肅性,經教務處審核通過、已彙編成冊和錄入“教學管理系統”的教學計劃,各院(部)要嚴格執行,不得隨意修改和變動。

2、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修改教學計劃的,須依照以下修改規定進行:

(1)各院(部)經慎重研究,確需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必須在開始執行的前一學期第12周前提交調整申請,涉及課程增減等重大調整,需另附論證報告,交教務處審議。

(2)各院(部)通過“教務管理系統”提交教學計劃更改申請,並在系統內打印《金陵科技學院教學計劃更改申請表》(具體操作方法請見附件)。

(3)《金陵科技學院教學計劃更改申請表》及相關論證報告,需經相關院(部)領導批准、同意,簽字、蓋章後報送教務處教研科。

(4)各院(部)提交的申請,經教務處審核同意後,由教研科在系統內統一批准通過,並對各院(部)報送的《金陵科技學院教學計劃更改申請表》予以備案。

3、教務處將定期通報各院(部)教學計劃更改情況。

附件:教務管理系統中教學計劃修改操作方法

教務處

20xx年10月31日

教學計劃 篇4

一、課題的提出: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後,這一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關注。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一種系統性的複雜的教學活動,教師、學生、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等構成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鑑於此,我們提出了“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這一課題的研究,它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課題的現狀

為了瞭解“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這一課題在同一領域的研究現狀,把握髮展趨勢,我們查閲了大量的教育理論專箸、期刊、報紙及網絡資料。從中我們發現,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課堂中是否進行有效的學習,如何組織、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研究。這些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1、倡導改變或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的,不僅僅是換套新的教材,或是説用了新的標準問題,其目的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課堂裏面的情況發生變化,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

2、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人本主義心理學探討的是個體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的人.當代教育研究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人格中達成理性與情感意志、科學與人文等方面素質的和諧統一。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3、對傳統的“注入式”“操練式”教學方法的摒棄。人們越來越反對傳統的“填鴨式、操練式”教學方法,主張合作互動、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逐步走向民主,注重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氣氛和寬鬆的環境。

4、該領域研究發展地趨勢分析

新世紀的基礎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步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作為基礎教育的學科,以人為本,實施有效教學,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課題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1、通過組織、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2、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3、通過實驗研究,培養一批觀念新、業務素質高、實驗操作能力強的數學骨幹教師。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試圖通過組織、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及操作模式的構建,進行初步的理論概括,豐富和拓展現代課堂教學的操作性理論,促進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發展。

四、課題的設計

(一)、研究內容

本課題研究主要分以下四個部分:

1、組織、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研究。

2、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3、有效課堂教學評估的研究。

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是解決怎樣做的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關鍵,因此是本課題研究的重點。而如何界定和評估一節課是否是有效教學;學生的學習是否是有效的學習則是本課題研究的難點。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對比實驗為主,通過對比實驗研究,積極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操作策略及課堂教學模式,確立有效課堂教學的目標及評價體系。同時在研究中還輔之以調查研究、行動研究和經驗總結法,確保本課題得以高效的實施。

1、對比實驗法:在平行班級中分別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實驗。

2、調查研究法:調查、瞭解、分析實驗前後課改年級課堂教學的現狀,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

3、行動研究法: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實施有效教學的操作策略,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4、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實驗經驗和教訓,修改、補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爭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

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以育人為宗旨,以學校為基礎,加強導向,以課內、課外相結合形式,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合格+特長”學生。培養健康向上審美情趣,推動我校藝術教育改革和發展。

二、工作目標和內容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1、加強對藝術教育工作領導,認真制定藝術教育、工作計劃,完善有關規章制度,指導督促教研組和藝術課教師上好每一節藝術課,開展藝術興趣小組活動,舉行綜合性藝術展示活動等。

2、廣泛深入地開展對美育和藝術教育宣傳教育工作,使廣大教育工作充分認識藝術教育在學校教育中重要地位和價值。

(二)加強藝術教育管理,開展藝術興趣小組活動。

1、認真執行藝術課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課時,不斷提高藝術科教學質量。

2、學校領導應解音樂、美術教學大綱基本內容,對音樂、美術進行教案檢查和聽課指導,組織教學觀摩,研究教材教法,開展藝術教育科學研究。

3、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藝術活動課和藝術興趣小組活動,堅持自願與鼓勵,普級和提高相結合原則。組織舞蹈隊、合唱隊、器樂隊以及書法繪畫等藝術興趣小組,定時開展活動。

4、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級藝術類活動及比賽。

5、開展多種形式藝術教育科研工作,發揮藝術教育特色,總結和推廣好藝術教育管理和教學經驗。

(三)加強藝術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對藝術師資培訓,組織他們參加各級培訓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他們教學業務水平。

2、發揮“傳、幫、帶”作用,積極發揮老教師教學功底濃厚,業務水平高優勢,加強對青年教師教學業務指導,提高他們業務能力和水平,使學校藝術師資力量上一個新台階。

三、將藝術教育滲透在學校每個角落,積極開展各項形式多樣藝術教育活動

突出學校藝術特色,不斷完善校興趣小組成長,以特色、行動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全面貫徹落實區教育局“教育均衡發展年”精神,加強藝術教育創新活動力度,注重各類藝術活動普及開展。注重階梯性培養學校藝術教育後備人才,使之逐漸成為學校藝術教育活動中骨幹力量。

1、繼續開展好“大課間”文體活動,要制定好活動計劃,按計劃開展好活動,發展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其特長,突出班級特色,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得到鍛鍊。藝術組要在以往基礎上,加強對學生藝術教育,繼續開展全校性質學跳、創編校園集體舞活動,突出學校藝術特色,在全校普及校園集體舞。

2、進一步拓展藝術教育影響和渠道,在每個班級中建立“藝術小分隊”;做到“班班有活動,隊隊有節目”,以此適應現代化教育需求,使越來越多學生經常受到藝術教育薰陶和培養。各班可根據本班學生特點,確定活動內容,可開展多種吸引學生活動。同時可開展專題活動,就本學期新課程改革綜合實踐活動課、及學科整合探索與實施,就某個課題進行上網查閲資料,獲求知識,促進學生集體學習氛圍。讓藝術之花時時開、處處開。

3、突出學校藝術特色,走進社區參與各項文體活動。學校在注重藝術教育各類活動普及開展同時,將加大藝術教育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社區一條龍活動陣地,廣泛宣傳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理念、發展規劃、教學特色及取得成績。

教學計劃 篇6

一、教學質量監控及監控的目的:

所謂教學質量監控,是指監控組織通過對教學質量的持續監督,定期收集有關教學工作質量、教學成果質量和辦學條件質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礎上發現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對教學行為及時調控,以穩定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

學校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核心問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關係着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在新形勢下,為了全面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基於此,我校樹立“教學質量生命線”的意識,並積極構建系統的、科學的、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堅持行之有效的教學監控措施,實施教學質量的三全管理,有力地促進和保證我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二、教學質量監控的總體系:(基本思路)

1、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體系:

(1)人才培養目標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方案等;

(2)人才培養過程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教學大綱的實施、師資的配備、課堂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等;

(3)人才培養質量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課程合格率、優秀率、各項競賽獲獎率、創新能力等。

2、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

由教導處、教研組及教師構成三級監控組織,根據管理的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質量監控。

3、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法體系:

(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秩序檢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學檢查,通過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學習信息反饋等常規教學信息收集渠道,及時瞭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

(2)教學督導監控一-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經常性的隨機督導和反潰。

(3)調整控制方法——根據信息收集、信息處理進行及時的調控。

4、教學質量監控的制度體系:

(1)教學研究制度。

(2)聽評課制度——行政領導、教學管理人員、教研組長及同行相結合的聽評課制。

(3)學生評教制——每學期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由學生作為課程教學評估的主體,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

(4)教學常規制度(涉及教學計劃、備課、上課、輔導、作業、考試等環節)。

三、教學質量監控的措施:

1、教學質量意識的強化。

結合專題及事例,滲透並樹立教師的質量管理意識,讓“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觀念達成共識,使具有不同天賦、潛能,不同氣質、性格、文化背景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2、加強教學質量的三全管理。

a、全面性管理:

要求對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身體心理、審美、勞技等方面素質的提高進行全面的評價監控。不僅強調學生的認知水平,還應包括學生通過教學所獲得的作為一個人所應具備的各種綜合素質。

b、全員性管理:

全體師生都要參與到教學質量管理中。

c、全程性管理:

加強教學工作過程的環節性管理,明確教學工作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標準,我校制定的《教學規程》指明瞭各環節的質量要求。使教師在備課質量、上課、作業、輔導質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學生在預習、聽課、複習質量等方面得到監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0yrn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