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蜘蛛織網》教學片段與反思

《蜘蛛織網》教學片段與反思

水,滿則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自然要流淌。如果有必要的生活經驗儲備和知識儲備,流淌和宣泄就會十分順暢。因此,我們語文教學要激活學生已經積累的感覺、知覺、認識、情感等,去觸摸和擁抱語言,去對言語者的心聲作出積極的迴應。

《蜘蛛織網》教學片段與反思

以往,我在備《蜘蛛織網》一課時,總覺得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缺少相關的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如果上課時照本宣科,學生也只會瞭解一點點知識,表面上懂得一個道理:不怕困難,做事情要有恆心,學生情感上是不會有什麼大的觸動的,語言表達也比較平乏。

有了這種預見,課前,我發動學生蒐集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以此來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然後再來上這篇課文。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師:“小朋友,蜘蛛在織網的過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難呢?”

(師生交流,依次出示這三句話)

師:“請小朋友們自己好好讀一讀這些困難,你們從這些困難中體會到了什麼?”

(一石激起千層浪!)

生:“老師,我覺得這陣風是很大的,我曾經鼓足氣去吹蜘蛛網,可它完好無損。”

師:“那你説,這是什麼風?

生:“這是龍捲風!”

生:“我認為是颱風!”

生:“我還能聽到‘呼呼’的風聲。”

生:“剛織了幾下,就被刮斷了,就像給蜘蛛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師:“你的理解很獨特!”

師:“這陣風真無情,誰願意來讀一讀?”

(指名讀——男女比賽讀)

師:“再讀讀其它困難,你還讀懂了什麼?”

生:“我知道蜘蛛織了一半了。”

生:“我知道這不是一般的雨點,雨應該是很大的。我用水去澆過蜘蛛網了,很多水才把網弄破,蜘蛛就把破的網吃進肚子裏,重新織。”

師:“你可真棒,課外能用心去觀察!

[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學生來説是比較樂意的事,學生的生活體驗被激活,與課文語言發生了聯繫,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誘使學生產生新的言語作品,此時的表達完全是得心應手,滔滔不絕的發言是心中充盈感受與儲備頗豐的語言不斷同構的結果。]

生:“我也從《少年兒童成長百科》上看到蜘蛛在網破損後會吃掉這張網,結新的網。”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像個小博士!”

師:“那小朋友認為是什麼雨呢?”

生:“應該是暴風雨。”

生:“也許是傾盆大雨。”

……

師:“風無情,雨更無情!誰能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雨的無情?”

(自由讀——指名讀)

師:“風無情,雨無情,蜘蛛面前真是困難重重,它的困難結束了嗎?”

生:“沒有,又一陣冰雹打來,把網砸破了。”

師:“誰知道冰雹?”

生:“我從課外書上看到,冰雹常常與雷暴雨同時出現。雹雲是積雨雲的一種,……由於雹雲中的上升氣流時強時弱,變化無常,所以冰雹胚胎一次又一個地被託上去,落下來,經過幾次到十幾次的反覆,冰雹胚胎越長越大,分量越來越重。當雲中的上升氣流再也託不住它的時候,就從雲中一落千丈地掉下來,成為我們所見到的.冰雹。冰雹天氣一般多出現於夏季悶熱的天氣。”

師:“你很善於從課外書中獲取知識,真了不起!”

[廣泛的課外閲讀是學生蒐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學生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是意識性的知識,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學生可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他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課外看到的知識,在老師和同學的認可中收穫着課外閲讀的喜悦,激發了課外閲讀的興趣,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課外閲讀。]

生:“我從織啊,織啊,知道蜘蛛織網織了很長時間,織得很耐心。

生:“蜘蛛織網快接近成功了。”

師:“是呀,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再次被破滅,多可惜呀!誰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

師:“請小朋友再讀一讀這三個困難,你發現了什麼?”

生:“從‘刮斷、打破、砸破’可以看到蜘蛛遇到的困難越來越大。”

生:“我覺得蜘蛛織網越來越接近成功。”

師:“誰來讀一讀這幾句話,讓我們感受到困難一次比一次大!”

一學生朗讀,聲情並茂,尤其是“刮斷、打破”處有深深的惋惜,“砸破”處惋惜之情更深,讀完小朋友情不自禁地鼓掌!

師:“小朋友,聽了她的朗讀,你有什麼話説?”

生:“我感覺到蜘蛛遇到的困難真的是越來越大!”

生:“我感覺蜘蛛要受不了了!”

師:“那我們一起走到大樹下,看看蜘蛛受得了嗎?把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學生紛紛自讀課文,讀讀劃劃,接着交流出示蜘蛛面對困難的句子。

師:“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我從‘重新織’體會到它不灰心。”

生:“蜘蛛織了一半,都半個多小時了,破損後再從頭織,一點都沒有放棄!”

生:“快接近成功時,網被砸破,它仍舊能面對困難,重新織,真的很了不起!”

……

師:“是呀,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只不怕困難的蜘蛛!”

齊讀1-4自然段

師:“小朋友,吃苦在前——”

生:“享樂在後。”

師:“失敗乃——”

生:“——成功之母!”

師:“歷盡艱險,終於盼到了雨後的彩虹,一起讀!”

小朋友一起愉快地閲讀最後一句:“蜘蛛高興地做在網中央,捕捉飛來的小蟲。”

師:“你們還知道有關這方面的故事嗎?在困難面前不低頭。”

生:“《小蝸牛爬井》,一隻小蝸牛掉進了井裏,有十幾米深,它爬了一天,好不容易爬了5米……早上醒來,發現又滑下4米,他不灰心,……第二天,第三天又滑下4米……終於有一天爬上了井口。”

生:“我覺得《龜兔賽跑》中的烏龜能夠堅持不懈,取得最後的勝利!”

生:“我認為張大千畫虎也是不灰心……”

……

[反思]: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課本以外的生活,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它是求異思維能力培養的源頭活水。我們要誠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努力創造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供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參與學習全過程,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高。

1、課前重積累

讓學生有充分的知識準備。以前,許多教師習慣讓要上的課文先蒙上

一層神祕的面紗,等破題時才把它揭開。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學生有權利知道自己的學習內容並進行預習,或提前拜讀原著、或提前收集資料等,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自主地學習、有效地學習。如這篇課文教學前,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蜘蛛織網和堅持不懈等問題,翻閲課外書、上網,實地觀察實驗,多渠道地獲取了大量知識,間接地瞭解了許多事實。課堂上,學生因為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所以讀到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時,原先儲備的有關知識便激活了,對蜘蛛的不怕困難也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2、課中求釋放

要求教師不要侷限於單獨一篇課文的説文解字上,允許學生帶資料進課堂;允許學生帶學文的建議進課堂。要倡導“資源共享”的思想,以求課內外資源共享;學習個體之間資源共享;同類課文的資源共享。例如教學《蜘蛛織網》一文,我讓學生課外尋找有關的知識進課堂交流。學生課前多渠道地蒐集和閲讀資料,獲得了大量信息,有了充分的知識準備,課前走進大自然,在現實生活中獲得了切身感受。交流後,讓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及課文中的資料、內容通過一定的方式來説明,這些間接的知識和直接的感受在學生頭腦中不斷積累,從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中一次次受到震撼和啟迪,認識到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學生各抒己見,課堂上活力一片。

3、課後要延伸

學生在理解了內容後,語文學習並沒有結束,而應是一個新的開始。教師要通過巧妙的點撥、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延伸性的語文學習,做到以一點引一篇,以一篇帶一組,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多渠道吸收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發展個性。

我們的語文教學,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要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要讓他們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要千方百計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切身感受,幫助他們積累語言,有了精神和語言的充足水源,言語的溪水就會嘩嘩流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x98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