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篇1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三年級教材中策略單元的第一課。文章篇幅比較長,但是語言淺顯易懂,講述了老屋幫助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的故事。本單元的核心目標是學會預測,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閲讀這些童話故事,學會預測故事情節,續編故事。三篇課文都安排了與預測有關的內容,但側重點有所不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重點是練習根據故事情節預測故事;《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重點是練習續編故事接下來的情節;《不會叫的狗》重點是訓練預測故事的結局。

而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本課的教學,更要珍視學生最初的閲讀體驗,引導學生藉助題目、插圖、文章內容中的一些線索,建立起預測的意識;然後藉助旁批,培養學生主動預測的能力。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完成。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課時目標是:

1、會認7個生字,正確書寫“暴、準、備、洞”4個生字。

2、知道老屋幫助了哪些小動物,從第一個小故事中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

3、感受閲讀中“預測”這種方法帶來的快樂。

下面我就本課教學在主要環節設計方面的意圖以及達成情況做以剖析:

第一個環節:聽故事,建立“預測”概念。

對於剛進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説,你給他説“預測”這個概念,他不一定知道是什麼,這就需要通過一個既直觀、學生又感興趣的方式,讓他們知道什麼是“預測”。所以在教學初始,我截取了一段內容淺顯的童話故事的音頻,讓學生聽後猜測故事後面的情節,由此引出“預測”這個概念,為後面的教學既掃清了障礙,又做好了鋪墊,可謂一舉兩得。這個環節在整個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是讓學生根據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找出文中描寫“老屋是什麼樣子”的句段)自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自學能力。

然後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分三步:

第一步: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在三年級的起始階段,我認為作為語文學習,基礎的字詞教學還是不能放鬆的。7個生字都是以課文中詞語的形式出現的,讓學生多種形式、有梯度地讀,真正體現“字不離詞”的教學意識。

第二步: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理解詞語。這是前面第二單元的核心教學目標。在第二單元的教學中,是教會學生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方法學會了,我們就不能將他束之高閣,學了就要用。所以在之後的教學中,我都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來理解詞語,而學生對這方面技能的熟練掌握必須經過長期反覆的訓練才能有效。就本節課上,我引導學生練習生活體驗理解“暴風雨”,通過動作演示理解“往前湊”,給學生科普知識理解“孵小雞”。而學生在這一點的表現也不錯的,比如對“偶爾”這個詞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有困難,我原本預設的是給學生兩個句子“我偶爾到她家去玩”“我經常到她家去玩”,讓學生通過比較來感悟“偶爾”的意思,沒想到學生想到了利用反義詞來理解;另外兩個擬聲詞的理解,對學生來説不是難點,這裏,我趁機又拓展了一些擬聲詞。語文的學習,貴在積累,這個積累的過程應該是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的,應該是貫穿於每一節語文課乃至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的。

第三步:交流識記生字。識字教學可以説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一二年級重在對識記方法的學習,到了三四年級,就要練習用學到的方法自主識記生字了,而到了五六年級,基本上就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主識字了。我是這樣理解的,也是這樣做的。學生在動用他們已經掌握的方法識記生字時,其實也是對學過的字的一個再現、鞏固的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還會出現意外驚喜:學生會調動在生活中識得的生字,這無形中又拓展了學生的識字積累。

第四步:瞭解老屋的樣子。這對開課時學生針對課題提出的其中的一個疑問有了一個交代。學貴質疑,可既然有“疑”,就要去解。不然你叫學生質疑有什麼意義!同時,這個問題的解答,也能為後面學生預測“老屋會不會倒下”提供一個依據,一舉兩得。

在學生了解了老屋的樣子後,自然過渡到對課文整體的把握上:讓學生找出老屋都幫助了誰?教學到此處,這一環節的'任務圓滿完成,而且是紮紮實實地完成了。

第三個環節:品讀課文,學習預測。分三步:

第一步:聚焦小貓的困境。

第二步:聚焦老屋的心理。

這兩步的設計,一是基於對學生語感的培養: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心理,然後做到感情朗讀。二是為下一步學生根據文中線索及插圖對故事情節進行預測做好鋪墊。在這一過程中也有對學生默讀能力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裏對三四年級這一學段提出的默讀要求是“初步學會默讀”。

第三步:預測老屋會不會倒下。前面一切工作都鋪墊好了,此時的預測則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學生在預測的時候,説一説是根據什麼預測的,在這一過程中,總結出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積累經驗,鍛鍊和培養能力。

第四個環節:積累佳句,學寫生字。

對要求書寫的四個生字,我重點指導比較難寫的“暴”字,其它三個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書寫。這個和一二年級是要有區別的,一二年級學生正處於“規範學寫”的階段,對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師務必要做到細緻入微地教學。而到了三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書寫經驗,這個時候,對於一些相對簡單的字,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書寫了。

最後我想説的一點是,基於本單元教學的核心目標及編排意圖,為保證學生對文本的新鮮感,本課我沒有安排學生預習,這跟往常的課是不一樣的,目的是想喚醒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初始體驗,這種體驗是預測的基礎和前提。

但在今天的上課中,雖然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但我也發現不預習帶來的一些弊端,比如説,不預習對於學生的閲讀能力要求就有點高了,對於班級裏相對後進的學生,可能在短時間內連課文意思都沒有讀懂,讓他們猜什麼都不是很清楚。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學反思 篇2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話。主要講述了老屋與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之間的故事。課文用了反覆的手法推進情節的發展,每一個片段都是老屋準備倒下,然後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請求老屋不要倒下,接着是他們陳述老屋不要倒下的理由,一級老屋無一例外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最後是小貓,老母雞和小蜘蛛都得到了老屋的幫助,滿足了各自的心願。

本文題目新奇,“總也倒不了”與“老屋”之間形成了的語言張力,為學生提供了巨大的預測空間:“老屋”為什麼“總也倒不了”?究竟會發生什麼?文中各部分情節的情節相似性為學生預測故事的發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接下來的發展會不會和前面的一樣?還是有變化?文中老屋和小動物的語言、動作、和心理等細節的描述也具有相似性,也為學生的預測提供了憑藉。比如老屋反覆説“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接下來的情節裏會不會依據重複這句話呢?故事的結尾出人意料,也為閲讀和預測增添了樂趣。

首先,我對整個單元進行分析,從教材編寫意圖看,本單元有三個目標:一是讓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預測,順着故事情節去猜想。二是學習預測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嘗試續編故事。表面看來是三個目標,但實際想來,本單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續寫故事。續寫故事是一種能力,它能反映出一個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水平。續寫故事也就是本單元要達到的終極目標。那麼如何來實現這一目標呢?要想學生能順利地把續寫故事這一目標完成,需要做些什麼準備呢?從教材的編寫意圖上看,是這樣來層層推進的。要想具備續編故事的能力,就必須要做好三項基本功:一是學會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將會如何發展;二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預測方法;二是學會根據課文故事內容推測故事結局。只有學生掌握了這兩種基本能力,那麼他們再去續編故事時就不再那麼困難了,由此看來,“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預測方法”就是學習本課的核心目標。至於生字肯定要學的,課文肯定要讀熟的,哪些詞語他們最有新鮮感也是要交流的,但是這些方面的學習終究還是為核心目標的學習作準備的。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猜測寶蓮燈,阿拉丁神燈的圖片帶入學生猜測老屋的圖,並出示課題,辨析“倒”的讀音。並説説看到題目後的想法,進行第一次猜測。

在第二個環節中進行內容猜測。我邊講故事引領學生邊聽故事邊猜測後面的內容,隨機總結猜測的方法,並板書。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我先講開頭小貓的段落。然後課件出示母雞的對話,讓學生猜測是誰説的,應該怎麼説才更誠懇,隨機指導朗讀語氣。在通過討論交流後面母雞走後還會來誰,激發學生猜測的慾望,並同時指導仿照課文中相同的句式,例如:“等等老屋,我是一隻小狗,。。。。。。”“汪汪謝謝,再見”。在討論的基礎上課件出示後面的課文內容,教師繼續講,提問哪些內容是猜到的,哪些內容是預料之外的。為什麼?

師生共同總結預測方法,課件出示。隨後我們師生分角色對讀課文,再次完整的朗讀課文。體會角色情感。在最後一環節我課件出示課文原來的結尾,師生共同欣賞,觸動學生對老人的人文關懷:老屋幫我,我希望老屋永遠也不要倒。

整節課孩子們都沉浸在猜測與不斷揭示故事內容的新奇體驗中,孩子們能仿照課文句式進行猜測。不足之處是深入的朗讀較少,將學生朗讀的水平沒有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開頭的教師講故事如果不借助書會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zox3dq.html
專題